问题

为什么写毛笔笔尖会起叉如何解决?

回答
你问到写毛笔笔尖起叉的问题,这确实是很多初学者乃至有一定经验的书法爱好者都会遇到的困扰。笔尖起叉,就像一个技艺精湛的舞者突然绊了一下脚,让原本流畅的笔触变得生涩、杂乱,影响了字的美感和表现力。这背后原因其实蛮多的,我们一样一样捋一捋,然后看看怎么对症下药。

为什么笔尖会“分叉”?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叉”是怎么来的。它不是笔尖本身“坏了”,而是笔毛在书写过程中,没能保持一个紧密、有力的整体,而是散开了。这就像你梳头,如果梳子齿隙大,或者头发太干涩,就容易炸毛,笔尖起叉也是这个道理。

具体来说,可能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 笔的质量和特性:
笔毛的弹性不足或过软: 好的毛笔,尤其是兼毫笔(狼毫和羊毫的混合),羊毫提供柔韧性,狼毫提供弹性和力度。如果羊毫比例过高,或者笔本身就属于比较软的毛,那么在运笔时,尤其是提按、转折等动作较大时,笔尖的回复力不够,就容易散开。
笔毛的工艺问题: 制作笔的时候,笔毛的聚合、粘合度不够紧密,或者选用的笔毛本身质量就不太好,就容易出现起叉。有时候新笔就容易起叉,这可能就是制作上的小瑕疵。
陈旧的笔: 长期使用,笔毛经过长期的浸润、干燥、摩擦,尤其是保存不当,笔毛容易失去原有的弹性和韧性,也更容易起叉。

2. 书写者的使用和维护习惯:
用墨量不当:
墨水过多: 如果笔尖沾的墨水太多,墨水会充斥在笔毛之间,让笔毛失去原有的凝聚力,在行笔时就容易散开,形成“水笔”的感觉,自然就容易起叉。
墨水过少: 墨水太少,笔毛干涩,无法形成顺畅的滑动,摩擦力增大,也容易导致笔毛散开。
运笔力度和角度不当:
提按过猛、过快: 在提笔或按笔的瞬间,如果动作过于剧烈,或者提笔时笔尖离开纸面的角度太大,一下子就把笔毛“拽”开了。
行笔方向错误或用力不均: 比如在写横画时,笔尖没能保持一个平稳的入笔角度,而是有点侧着,或者在中途用力不均,都会让笔毛受力不均而散开。
逆锋起笔或回锋收笔不当: 逆锋(逆着笔画方向入笔)和回锋(笔画收尾时笔锋向内收拢)是书法中常用的技法,但如果处理不好,比如逆锋时笔尖没压住,或者回锋时笔尖拖泥带水,都容易导致起叉。
笔尖的损耗: 长期在粗糙的纸上书写,或者用力过猛,都会导致笔尖的笔毛被磨损、断裂,虽然不一定是“起叉”的直接原因,但也会让笔尖的书写效果变差,更容易给人起叉的错觉。

3. 墨水和纸张的配合:
墨水太稀: 稀释过的墨水,或者本身就很稀的墨,渗透性强,会更容易让笔毛失去凝聚力。
纸张过于光滑: 有些特别光滑的宣纸或者加工过的纸张,摩擦力太小,笔尖在上面滑动过快,不容易“抓”住纸面,也容易因为惯性让笔毛散开。
纸张过于吸墨: 相反,有些特别吸墨的纸,比如某些生宣,墨水渗透过快,也会让笔尖显得“干”,继而容易起叉。

怎么才能让笔尖乖乖听话?

知道了原因,我们就好办了。解决笔尖起叉的问题,需要从笔本身、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等多个方面来入手:

一、 选好你的“武器”:

选择品质好的笔: 刚开始接触书法,建议选择一些信誉好的品牌,通常他们的笔制作工艺会比较扎实。
了解笔的特性: 新笔刚拿来,可以先蘸清水试写一下,感受它的弹性。如果你喜欢写小楷,可能需要弹性好、笔锋尖锐一些的笔;如果写大字,可能就需要笔毛较长、吸墨性较好的笔。
兼毫笔是好选择: 对于初学者来说,兼毫笔(狼毫与羊毫的组合)是个不错的选择,它结合了狼毫的硬度和弹力,以及羊毫的柔韧和吸墨性,更容易控制,也相对不容易起叉。
注意笔的“新旧”: 如果你的笔已经用了很多年,感觉弹性大大不如从前,可能就需要考虑更换一支新的了。

二、 掌握正确的“招式”:

控制好用墨量:
“中锋用笔,侧锋行书” 这句话是书法里的基本原则。写字的笔尖永远要保持在笔画的中间,这样笔毛才能受力均匀。
“饱蘸浓墨卖重书” 意思是说,写浓重一点的字,可以多蘸一点墨,但要让墨水均匀地分布在笔毛上,而不是一团团的粘在笔尖上。
“笔尖含墨,笔腹饱满” 更准确的说法是,笔尖应该有一点点墨,让它能够清晰地落在纸上。而笔的腹部(中间部分)则要饱满,这样才能保证笔画的厚实和流畅。
蘸墨的技巧: 蘸墨时,笔尖在墨池里轻轻转动,然后将多余的墨水在笔洗的边缘“转”掉一点,让笔尖露出一点锋,但笔腹是饱满的。新手可以多练习这个步骤,直到掌握一个适中的度。
调整运笔力度和角度:
柔和提按: 无论是提笔还是按笔,动作都要尽量柔和,不要猛地把笔抬起来或者压下去。想象笔尖是贴着纸面在运动,即使是提笔,也是慢慢地离开。
转折要圆润: 在写有转折的笔画时,尽量让笔锋保持圆转,而不是棱角分明地去“啃”转折点。可以用“绞转”或者“回转”的方式来处理转折,让笔尖在转弯时自然收拢。
顺势而为: 笔尖在纸上运动的方向应该顺着笔毛的自然生长方向,这样才能让笔毛更好地聚合在一起。避免用“别”劲儿或者硬拽。
逆锋要“压”住: 写逆锋起笔时,要用笔尖稍用力压住,让笔锋收拢,再开始行笔。
回锋要“收”住: 写回锋收笔时,要想着把笔尖往笔画的内部收拢,而不是直接拖走。
适应墨水和纸张:
墨水浓度: 如果墨水太稀,可以稍微浓一些。如果太浓,也可以加一点点清水(但不要加太多,免得太稀)。
纸张选择: 如果用的是非常光滑的纸,写起来感觉笔尖容易打滑,可以尝试换一张稍有涩感的纸,比如一些品质较好的棉连纸或者 कच्चे宣纸。
多试几种搭配: 不同的墨和纸,配合不同的笔,都会有不同的效果。多尝试,找到最适合你的那套“装备”。

三、 细心呵护你的笔:

及时清洗: 每写完一次,都要用清水将笔洗干净,确保笔毛里没有墨水残留。残留的墨水干了之后会硬化,影响笔的性能,也更容易让笔毛粘连在一起导致起叉。
正确晾干: 洗干净的笔,用手指将笔毛整理好,放在笔挂上或者笔架上,让笔尖朝下自然晾干。千万不要用火烤或者放在阳光下暴晒,这样会损伤笔毛。
妥善存放: 晾干的笔,可以用专门的笔套套起来,或者放在笔筒里,避免灰尘积聚,也防止笔毛受到挤压变形。

小结一下:

写毛笔笔尖起叉,本质上是笔尖的笔毛在书写过程中没有保持一个聚合的状态。这跟笔的自身素质、你蘸墨的方法、运笔的力度和角度,以及后期的保养都有关系。

当你觉得笔尖又要起叉的时候,别急着生气,先回想一下:

是不是墨水沾多了?赶紧在笔洗边上转掉一点。
是不是笔尖太干涩了?再蘸一点点墨,让笔腹饱满一些。
是不是在转折的时候用力太猛了?下次试试柔和地转过去。
是不是用了很久的老笔,弹性不行了?该考虑换新笔了。

多观察,多体会,多练习,慢慢你就会找到让笔尖乖乖听话的诀窍了。这就像学习任何一种技艺一样,耐心和细致是关键。祝你写出越来越顺畅、越来越美的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几个方法

针对情况不同用不同方法解决

第一种:毛笔用久了笔根会被墨腐蚀,毛笔笔头就不规整不顺畅,特别是里面的粗毛就不听使唤。这种毛笔需要清洗干净,笔根的墨都要洗干净,然后用鸡蛋蛋清或者质量好的粮食造浆糊封笔,毛笔尖要捏成没开笔之前的样子,晾干再用,能够再坚持一段时间

第二种:劣质毛笔,开了毛笔就分叉,这种建议直接换

第三种:如果用了不洗毛笔、洗不干净毛笔,或者使用方法不正确(比如用笔根写字,磨损笔根),那就建议改变使用习惯,保存好毛笔。

我自己用毛笔也有很多年了,洗干净毛笔挂起来是常识,如果经常使用的毛笔,维护地好能用好几个月,有些毛笔都用了超过一年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问到写毛笔笔尖起叉的问题,这确实是很多初学者乃至有一定经验的书法爱好者都会遇到的困扰。笔尖起叉,就像一个技艺精湛的舞者突然绊了一下脚,让原本流畅的笔触变得生涩、杂乱,影响了字的美感和表现力。这背后原因其实蛮多的,我们一样一样捋一捋,然后看看怎么对症下药。为什么笔尖会“分叉”?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一点也不神秘,很多学过毛笔字的人都有体会。说是“写好毛笔字就能写好硬笔字”,这话说得不绝对,但确实有很强的道理,而且互相之间有很深的联系。我给你慢慢道来,让你听着不像是机器说出来的。你想啊,咱们拿笔写字,不就是把墨或者油墨按照一定的顺序、结构、力度,呈现在纸上嘛。毛笔字和硬笔字,这个.............
  • 回答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抛出过这么一句令人玩味的话:“为什么漂亮女人总嫁给无趣的男人,因为聪明的男人不会娶漂亮女人。”这句话初听起来有点刺耳,似乎在将美丽与智慧对立起来,甚至有些刻薄。但细细琢磨,这句话其实点出了婚姻中一个挺普遍,也挺现实的逻辑困境。咱们先从“漂亮女人”和“无趣男人”这对组合说起。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也触及到了很多创作和评论之间的核心矛盾。为什么那些对音乐有着深刻理解、能一针见血挑出毛病的乐评人,却鲜少能自己写出同样打动人心的作品呢?这就像问为什么最挑剔的食评家不一定是个能做出米其林三星大厨。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而且绝非简单的“不能”就能概括。1. 理解与创造的鸿沟:.............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毛笔这个神奇的东西,为什么它软绵绵的,一点都不像我们平时用的铅笔或者钢笔那么硬朗,但它却能写出那么好看的字呢?你想想看,咱们写字的时候,是不是得用力把笔按在纸上?如果我们用铅笔,笔芯是硬的,它压在纸上,然后我们一划,纸上就留下了铅笔印。钢笔呢,笔尖是金属做的,很尖锐,它在纸上划过,墨.............
  • 回答
    毛笔开叉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用了些年头的笔,十有八九都会遇到。它不像新笔那样整齐划一,笔毛们都乖乖地挤在一起,而是有些笔毛不听话似的,各自为政地散开来,像是给笔尖留了条缝。这到底是为啥呢?我给你细细说说。首先,这得从毛笔的 材质 说起。毛笔的笔毛,大都是动物毛。牛毛、羊毛、狼毫、兔毛,.............
  • 回答
    哈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字符串转整数这事儿!你觉得写得没毛病,这绝对是个好现象!说明你对这个过程有自己的理解,而且也抓住了核心。不过,我们平时在写代码的时候,总会有一些看似小小的细节,但却能决定代码的健壮性和边界处理能力。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为啥有时候我们觉得没毛病的代码,在实际运行时会出点小状况,.............
  • 回答
    毛姆的小说,就像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友,总能不动声色地触碰到你内心最柔软也最顽固的地方。你问为什么它们这么吸引人,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要我说,这背后藏着的是一种近乎残酷的洞察力,一种不动声色的幽默,还有对人性复杂性的深邃理解,这些东西糅杂在一起,就成了一坛越品越有味道的老酒。首先,毛姆的作品之所.............
  • 回答
    赫尔穆特·冯·毛奇(Helmuth von Moltke the Elder)与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同为德国统一的核心人物,但两人的历史地位和公众认知度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他们在政治、军事领域的角色分工、时代背景、个人风格以及后世评价体系的多重影响。以下从.............
  • 回答
    一些被称为“毛左”的人群之所以认为20世纪60年代的科技发展水平高于现在,这种观点背后通常是一种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政治理想以及技术发展导向的复杂解读,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先后顺序的比较。他们的论据并非基于普遍被认可的科技衡量标准,而是根植于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梳.............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很多人可能都遇到过类似的疑惑。为什么我们吃花生、大豆这些豆类坚果没事,但它们榨出来的油却需要一番提炼才能更安全健康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它们各自的形态和我们身体的消化吸收方式。首先,我们来想想直接吃大豆和花生。这些种子本身就是天然的食物。它们含有我们身体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到位,其实现在街上穿毛裤的人确实比我小时候少多了。这不是什么玄学,也不是大家突然就不怕冷了,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时代变化的印记。一、保暖技术的革命:从“厚实”到“内在实力”首先得说到科技进步带来的衣料革新。我小时候,尤其是北方,一到冬天,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家里晾晒的那些厚重的、织得.............
  • 回答
    织毛线会头晕,这个问题说来也挺有趣的,很多人可能都经历过,就像我奶奶,她年轻的时候经常织,最近重拾爱好,织没多久就开始说头晕眼花。这可不是什么神秘的诅咒,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细说叨说叨。首先,最直观的可能就是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你想啊,织毛线这活儿,眼睛得盯.............
  • 回答
    酒店毛巾不能随便拿回家使用,这背后是有原因的,而且原因可不止一个。首先,你可能没注意到,酒店的毛巾,尤其是浴巾,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虽然看起来还能用,但其实已经不是最新鲜的状态了。酒店为了保证客人每次都能用上洁净、柔软的毛巾,通常会对毛巾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更换和清洗周期。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水洗,而是涉及到.............
  • 回答
    您好!关于老虎毛色明亮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尽量避免AI写作的痕迹:1. 进化与伪装: 环境适应: 老虎主要生活在森林、草原等环境中,这些地方的光照条件复杂多变,既有阳光直射的开阔地,也有光影斑驳的灌木丛。鲜亮、对比鲜明的毛色(特别是标志性的橙黄色和黑色条纹)能够帮助老虎在这些环.............
  • 回答
    .......
  • 回答
    关原之战,毛利家最后关头按兵不动,这事儿着实让人琢磨不透,尤其是在如此生死存亡的关口。你说得对,来都来了,这趟浑水你趟了,不管输赢,似乎都难逃被收拾的命运。既然如此,为何不拼死一搏,赢了,天下唾手可得,输了,也算是死得其所,总比战后被卸磨杀驴来得痛快。这背后的原因,得从毛利家当时的处境一点点剥开来看.............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