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是萨丁-皮埃蒙特王国统一意大利?与其他邦国比较他有什么优势?

回答
萨丁皮埃蒙特王国之所以能够统一意大利,并非偶然,而是其多方面优势长期积累和有效利用的结果。与同时期的其他意大利邦国相比,萨丁皮埃蒙特展现出了更为成熟的政治体制、更强大的经济基础、更具活力的社会力量以及更精明的政治领导。

以下将详细分析萨丁皮埃蒙特统一意大利的原因及其相较于其他邦国的优势:

萨丁皮埃蒙特王国统一意大利的原因

1. 政治改革与宪政体制的吸引力:
1848年革命后的《阿尔贝蒂诺 Statuto Albertino》: 这是萨丁皮埃蒙特最核心的优势之一。在1848年席卷欧洲的革命浪潮中,萨丁皮埃蒙特国王卡洛·阿尔贝托(Carlo Alberto)颁布了《阿尔贝蒂诺 Statuto Albertino》。这部宪法虽然有限制,但建立了一个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国王的权力,但同时也设立了议会(参议院和众议院),赋予了人民一定的政治参与权和公民自由(如言论、出版、集会自由)。
与奥地利和教皇国的对比: 相较之下,此时的奥地利帝国仍然是绝对君主制,压制民族主义;教皇国则在政治上保守,由教皇统治,缺乏现代政治机构。其他意大利邦国,如两西西里王国,也仍然是专制统治,政治环境落后。
民族主义的灯塔: 《阿尔贝蒂诺 Statuto Albertino》使得萨丁皮埃蒙特成为意大利民族主义者心中的希望。他们看到在这个邦国里,至少存在着宪政的曙光,人民的权利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政治氛围相对自由。这吸引了许多来自其他被压迫邦国的知识分子、政治家和活动家前往,为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2. 经济的相对优势与发展:
工业化起步: 萨丁皮埃蒙特在意大利各邦中,是较早开始工业化尝试的。虽然与欧洲强国相比仍有差距,但其在纺织、冶金等领域有所发展,并开始修建铁路、改善基础设施。
自由贸易政策: 凯沃尔首相时期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废除了许多内部关税壁垒,促进了商业和工业的发展,使其经济实力在意大利内部居于领先地位。
农业现代化: 皮埃蒙特地区的农业也相对先进,能够为国家提供稳定的粮食和原材料供应。
与他国的对比: 大部分意大利邦国仍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内部关税林立,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两西西里王国虽然面积大,但经济结构单一,主要是农业,工业基础薄弱。

3. 精明的政治领导与外交手腕:
卡米洛·本索·迪·凯沃尔(Camillo Benso di Cavour): 凯沃尔是萨丁皮埃蒙特统一意大利的关键人物。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具有远见卓识和务实的风格。
经济改革与现代化: 凯沃尔深刻理解经济实力对国家崛起的重要性,积极推动自由贸易、金融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统一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利用国际局势: 凯沃尔最突出的能力在于他巧妙地利用欧洲列强的矛盾和利益来为意大利统一服务。
克里米亚战争: 他带领萨丁皮埃蒙特参与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尽管军队伤亡惨重,但却获得了在巴黎和会上的发言权,成功地将“意大利问题”提交给欧洲国际舞台,引起了法国和英国的关注。
与法国的联盟: 凯沃尔与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建立了战略联盟。在1858年的普隆比耶尔条约(Pact of Plombières)中,法国承诺在奥地利进攻萨丁皮埃蒙特时提供军事援助,以换取萨瓦和尼斯。这次联盟直接促成了1859年的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导致奥地利被击败,伦巴第并入萨丁皮埃蒙特。
灵活的外交策略: 凯沃尔善于把握时机,在意大利中部邦国通过公投加入萨丁皮埃蒙特后,他没有激进要求立刻统一,而是等待时机,避免过早触怒法国和普鲁士。
加里波第的军事才能与群众基础: 另一方面,朱塞佩·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作为一位传奇的军事领袖,拥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军事才能。他的“千人远征”(Expedition of the Thousand)于1860年成功占领两西西里王国,为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虽然凯沃尔与加里波第在政治理念上存在分歧,但凯沃尔最终能够将其纳入统一的框架内,并保持了萨丁皮埃蒙特的主导地位。

4. 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军队建设:
现代化的军队: 萨丁皮埃蒙特国王和政府一直重视军队建设,尤其是在经历了早期失败后,他们吸取教训,致力于建立一支现代化、训练有素的军队。
军事改革: 通过引入新的军事理论、装备和训练方法,萨丁皮埃蒙特军队在军事实力上逐渐超越了其他意大利邦国。
对奥地利的挑战: 只有萨丁皮埃蒙特敢于直接挑战强大的奥地利帝国,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胜利,这本身就证明了其军事上的潜力。

5. 意大利民族主义运动的中心:
“里索尔吉门托”(Risorgimento)的发源地: 萨丁皮埃蒙特是意大利统一运动“里索尔吉门托”的领导者和象征。许多意大利爱国者和思想家都将目光投向了皮埃蒙特,希望它能成为统一意大利的核心。
团结意大利各邦的旗帜: 萨丁皮埃蒙特成为了吸引和凝聚意大利各地民族主义力量的中心。各邦的自由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纷纷响应其号召,加入到统一的斗争中。

萨丁皮埃蒙特与其他邦国比较下的优势总结:

| 优势领域 | 萨丁皮埃蒙特王国 | 其他意大利邦国(如两西西里王国、托斯卡纳大公国、教皇国等) |
| : | : | : |
| 政治体制 | 宪政君主制(《阿尔贝蒂诺 Statuto Albertino》),有议会、公民自由相对保障,吸引民族主义者。 | 大多为专制君主制或神权政治,政治压迫严重,缺乏自由空气,无法吸引和凝聚民族主义力量。 |
| 经济基础 | 较早工业化,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经济发展相对领先,能够为统一战争提供物质支持。 | 经济落后,以农业为主,工业化程度低,内部关税壁垒多,经济活力不足。 |
| 政治领导 | 以凯沃尔为代表的杰出政治家,具有高超的外交手腕和务实精神,善于利用国际局势和与列强结盟。同时拥有加里波第这样的军事领袖。 | 政治领导层普遍保守,缺乏远见和改革动力,难以应对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 |
| 军事实力 | 重视军队建设,拥有相对现代化和训练有素的军队,敢于挑战奥地利。 | 军事力量薄弱,军队装备和训练落后,难以与奥地利等强国抗衡。 |
| 民族主义 | 成为意大利民族主义运动的核心和旗帜,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爱国者。 | 在民族主义运动中处于被动或反对地位,未能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中心。 |
| 国际影响 | 成功地将“意大利问题”提交国际舞台,并通过与法国结盟获得了关键的军事援助。 | 缺乏国际影响力,被欧洲列强视为内部事务或棋子,难以获得外部支持。 |

总而言之,萨丁皮埃蒙特王国统一意大利并非偶然,而是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思想文化等各个层面,相比其他意大利邦国都展现出了更为显著的优势和更强的生命力。它的政治改革为意大利统一提供了思想和制度的框架,凯沃尔的精明外交和领导能力则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强大引擎,而加里波第的军事行动则为统一注入了人民革命的活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萨丁皮埃蒙特王国最终成为了统一意大利的领导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稍微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在19世纪的意大利,撒丁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虽然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这一点。

1815年的《维也纳和约》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个单纯复旧的和约,但事实上在德意志和意大利它的选择却完全不同。《维也纳和约》把德意志的现状维持在拿破仑战争结束时的局面之下,并且成立了一个在德意志问题上同进退的“德意志邦联”,其意图在于维护德意志整体的安全。

为了进一步维护这种安全,和约还设置了一个“中等强度”的国家作为法国下一次入侵德意志的缓冲国,这就是尼德兰王国。尼德兰王国将在法国下一次跨过莱茵河破坏欧洲和平的时候作为排头兵为德意志各邦、神圣同盟列强争取时间,当然同样承担这个角色的还有“莱茵守望者”普鲁士。

但在意大利《维也纳和约》却把局势恢复到了拿破仑战争甚至是法国大革命以前。拿破仑带给德意志的变革被接受了,带给意大利的变革却被取消了。为什么呢?而且意大利的联邦化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意大利从1815年以后基本上就是哈布斯堡的势力范围。意大利看起来分崩离析微不足道,但事实上意大利有一个拥有伦巴第和威尼斯王国的强大势力,那就是奥地利帝国。梅特涅在维也纳会议上不能采取公开的扩张政策来统一德意志和意大利。所以他把德意志问题和意大利问题都留待将来。在北方哈布斯堡无力承担整个德意志的和平和安全,所以梅特涅希望奥地利和普鲁士分担这个责任。但这个计划遭到了军队的阻挠,所以最后成了普鲁士和尼德兰一起分担。但在意大利梅特涅施展了自己手腕。意大利看起来分崩离析,但事实上意大利只有一个超级大邦那就是奥地利帝国。在这个超级大邦面前,其他各邦都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依照18世纪的强权和实力的原则,意大利就是哈布斯堡的掌中物。

可惜19世纪的资产阶级有自己的全新游戏规则,那就是他们发明出来的民族主义。依照民族主义的原则奥地利帝国应该被排除在意大利之外。一旦依照这种布尔乔亚的新观念来观察意大利的局势,我们就会发现,虽然所有的各邦都无力和奥地利对抗,但它们的局面却完全不同。

在这个扣掉奥地利的意大利地图上,还有三个看起来比较整齐和广阔的国家,首先是教皇国、其次是两西西里王国,然后就是撒丁。但事实上这三个王国的处境却完全不同。因为撒丁是维也纳会议在意大利方向上设置的“中等强度”的国家。也就是说,撒丁王国在意大利的角色相当于尼德兰在德意志和法国北方扮演的角色。

它的存在就是为了在下次法国入侵时为奥地利争取时间,就像尼德兰是为了替普鲁士和奥地利争取时间一样。撒丁是奥地利的帮手它的强大和发展符合奥地利这个意大利霸主的利益。谁也没有想到随着游戏规则的颠覆,这个奥地利的帮手会反戈一击取代了奥地利的角色。

意识形态的改变,让意大利人把奥地利排除在外,让撒丁由此一跃成为意大利第一大邦,但这就能解释撒丁统一意大利了么?当然不能。

意大利如果是一个强大的邦就能统一的,那它早统一了。意大利几百年来就没统一过,原因就在于意大利问题实际上早就国际化了。帕尔马、托斯卡纳、两西西里,历来是十八世纪王朝联姻、交换、战败之后讨价还价的主要筹码。法国、西班牙、奥地利都在意大利有强大的势力。

撒丁只是依靠民族主义在一个扣掉奥地利的意大利地图上才显得有实力。你把它放在欧洲地图上看依然是一个很难找到的国家。只要帕尔马、两西西里还是波旁王朝,法国、西班牙也是波旁王朝。托斯卡纳和莫尔德纳还和哈布斯堡有紧密的关系。凭借撒丁弱小的力量,即使有意大利各城市叼着雪茄高谈阔论的资产阶级帮忙,它也没有能力同时战胜法国、西班牙和奥地利。

那是谁塞给撒丁一顶意大利王冠呢?当然是1848年革命了。1848年革命里意大利的资产阶级宝贝儿们不是失败了么?但法国的资产阶级胜利了啊。这些布尔乔亚们为了它们神圣的财产,2月开枪赶走“人民的国王”,六月屠杀巴黎的工人。挥舞双刃剑既反国王也反人民,建立起了它们的保守共和国。

然后他们就迎来了路易-拿破仑,这位亲王总统。这位总统姓波拿巴,1852年他还成了皇帝。于是1815年以来欧洲大陆上又出现了一个拿破仑皇帝。这就颠覆了1815年以来的欧洲秩序。

整个维也纳体系的目的之一就是避免拿破仑战争重演。但1852年拿破仑三世皇帝来了,他当然要颠覆维也纳体系。但他的实力又不足以直接挑战欧洲列强,他不可能跟拿破仑一世学直接入侵德意志和意大利,然后让妹夫当贝格大公,自己当意大利国王。那他该怎么办呢?他的选择就是四两拨千斤,从维也纳会议最脆弱的地方下手。那就是维也纳会议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漠视。

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都对民族主义态度冷漠。但拿破仑三世皇帝却决定顺应民意,因为他自己知道这些可爱的布尔乔亚小宝贝儿们,其实根本没有欧洲其他君主们想的那么可怕。只要价钱合适它们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出卖的。反过来说只要你给它们提供了用来欺骗无产阶级的精神鸦片,它们是很愿意让你从好处里拿大头,然后大家一起享受民脂民膏的。

所以拿破仑三世提出的欧洲新秩序就是“进步的法国和解放的欧洲”。法国的进步就体现在波拿巴家族的世袭统治上。欧洲的进步也可以体现为热罗姆-波拿巴或者其他哪个波拿巴的子孙后代的世袭统治上。在扫荡旧秩序方面波拿巴家族用法国的人、法国金钱、法国的大炮和意大利、德意志的布尔乔亚们合作为波拿巴家族弄到一笔永久性财产。

但当拿破仑三世在意大利寻找合伙人的时候,意大利一共四个具备统一能力的势力。奥地利被排除在外了。教皇国和两西西里,一个是正统教会的堡垒、一个是波旁王朝统治。无论哪个波拿巴皇帝都没法选择。因为一旦它们胜利,仅仅这个消息就足以振奋法国的保王党人,无论是正统派还是奥尔良派。那可爱的波拿巴皇帝还剩下谁可以选择了呢?

当然就是撒丁了!撒丁有势力,拿破仑三世要跟它合作,撒丁没有实力,拿破仑三世当然也要跟它合作。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拿破仑三世决定了统一意大利的只能是撒丁王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