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是美国部署萨德大家不抵制美国却要抵制韩国?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背后涉及了地缘政治、国家利益、民众情感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萨德(THAAD)是美国研发并部署的“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它的主要目的是拦截弹道导弹。

为什么萨德部署引起的是对韩国而非美国的抵制?

最直接的原因是,萨德系统是美国部署的,但它部署在了韩国的土地上。这个事实本身就将韩国置于了风口浪尖。

韩国是萨德部署的载体和受害者: 尽管部署的主导者和技术提供者是美国,但萨德系统的雷达对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存在潜在的安全威胁。中国认为萨德的探测范围远超防御朝鲜的需要,并且其部署会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特别是会威胁到中国的战略预警能力。然而,这个“载体”的位置就在韩国。因此,当中国民众对萨德的担忧和不满需要一个具象化的表达对象时,部署萨德的土地所有者——韩国,自然就成为了最直接、最显眼的焦点。

美国是军事同盟的“规则制定者”: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军事同盟网络,其军事存在和武器部署是长期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盟友们有时也会对美国的军事部署提出意见或担忧,但很多时候,在美国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下,公开、大规模的抵制行动相对较少。而且,美国的军事部署往往被包装成“保护盟友”、“维护地区安全”的必要举措。即便存在疑虑,许多盟友国家在权衡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现实后,往往会选择接受或协商,而不是采取激烈的抵制。

地缘政治的“远近效应”: 对于中国来说,韩国是一个近邻。萨德系统部署在韩国,其影响是直接且显著的,仿佛“一把尖刀插在了家门口”。而美国虽然是萨德系统的提供者,但其本土距离遥远,虽然也存在地缘政治考量,但直接的、物理性的威胁感知强度远不及部署在近邻的系统。当威胁感知是“近在咫尺”时,人们的情绪和行动往往更容易被激发,并且指向那个“最容易触及”的目标。

民族情感的宣泄: 萨德部署事件,尤其是在中国,触动了许多民众的民族情感。这种情感可能源于对国家主权、安全利益的维护,也可能源于对外部势力干涉的不满。当这种情绪需要一个出口时,韩国作为萨德部署地,其文化、商品、旅游等与中国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就成为了民族情感宣泄的载体。抵制韩国商品、限制韩国旅游,是一种相对容易实现的、能够让民众感受到自己在“行动”的参与方式。

信息传播的聚焦效应: 在信息传播中,媒体和舆论往往会聚焦于最直接、最容易引起共鸣的事件。萨德部署在韩国,相关新闻报道、讨论和评论自然会围绕着“韩国为何允许萨德部署”、“韩国将因此付出什么代价”等展开,这进一步强化了韩国作为事件核心的认知。相比之下,对美国决策过程的探讨,虽然重要,但在公众舆论层面可能显得更为抽象和间接。

总结一下: 抵制韩国而非美国的现象,并非因为韩国是萨德的“始作俑者”,而是因为韩国是萨德部署的“直接地点”,并且在民众的情感投射和信息传播中,韩国成为了最容易被触及和感知的对象。美国作为幕后推动者,其影响力更为深远和复杂,但由于其全球军事布局的常态化以及盟友体系的制约,直接的、大规模的公众抵制行为相对不那么普遍。这是一种地缘政治现实、民族情感以及信息传播机制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就应该这么干,反对这么干的人要么傻要么坏。

这几天朋友圈一堆人问这个问题。

我想请问一下对此困惑不解替韩国人叫屈的人们。

为何美国全面制裁古巴那么多年不直接全面制裁苏联?

因为超级霸主之间竞争的烈度需要被人为控制。

而且超级霸主之间的斗争往往先从打击外围小弟开始。

春秋时代晋国与楚国争霸,打了100多年,几乎每次的冲突都是惩戒郑国这个搅屎棍,郑国倒向谁,另一方必然召集盟友讨伐。

超级霸主的胜势需要死心塌地的小弟,谁能保护小弟,谁能更有力量的制约背叛的地缘小国,谁就能增加地缘优势和取得战略的相对胜势。

抵制韩国,核心是让韩国人和其他美国小弟知道,跟着美国来遏制中国是代价巨大的。也许美国能够承担,但你一小国绝对承担不起。

必须抵制甚至经济上打死,这样未来30年除了日本,没人敢跟着美国来找茬。

中国需要的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美国的传统盟友能够骑墙就很好了。

30年后就没骑墙的机会了。

至于朝鲜核试验,反对的人都被洗脑了,一主权国家凭啥不让人家效仿中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背后涉及了地缘政治、国家利益、民众情感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萨德(THAAD)是美国研发并部署的“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它的主要目的是拦截弹道导弹。为什么萨德部署引起的是对韩国而非美国的抵制?最直接的原因是,萨德系统是美国部署的,但它部署在了韩国的土地上.............
  • 回答
    乌克兰寻求在美国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背后无疑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和安全考量,绝非简单的“希望获得保护伞”那么简单。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时间线拉长,从俄乌冲突爆发的根源,到萨德系统本身的特性,再到区域军事力量的平衡,层层剖析。首先,安全困境的直接驱动。自从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
  • 回答
    国家允许美国在其国土部署核武器,通常是出于 国家安全、军事联盟的战略考量以及历史和政治因素 的复杂结合。这种部署并非普遍现象,而是在特定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发生的。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国家安全与战略威慑 (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ic Deterrence):.............
  • 回答
    关于“三角洲部队美国政府不承认”这个说法,其实是一种误解,或者说是一种对“公开承认”和“实际存在”之间模糊概念的混淆。美国政府并不是不承认三角洲部队的存在,而是出于国家安全和战略部署的考量,选择不对其具体行动、人员和规模进行公开详细的披露。让我来试着解释一下其中的缘由,尽量说得透彻一些,就像我亲身了.............
  • 回答
    要说美国人“自己”都不认为毒品泛滥,甚至将毒品部分合法化,这其实是一个有些片面的说法,需要更深入地剖析其背后的复杂原因和不同的声音。美国社会对于毒品问题的看法远非铁板一块,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和争议。“毒品泛滥”的定义和感知差异首先,我们得理解什么是“毒品泛滥”。不同的人群对这个词的定义和感受可能完全不.............
  • 回答
    美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强大国力的国家,其崛起过程中确实涌现出许多将自身强大归因于“上帝安排”的声音。这种观点并非少数,尤其在美国的宗教文化和社会思潮中,具有一定的历史根源和广泛的影响力。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历史根源:清教徒的“应许之地”叙事追溯到美国早期殖民时期,第一.............
  • 回答
    美国、日本和韩国之间确实是重要的同盟关系,这种同盟关系是基于共同的安全利益、地缘政治考量以及历史因素而建立的。美国之所以能在日韩驻军,而日韩部队不能进入美国,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1. 同盟关系的性质与历史背景 战后安全秩序的构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作为战胜国,在日本和韩国扮.............
  • 回答
    关于美国部分精英人群对特朗普不感冒的原因,这事儿啊,就像解剖一台复杂的机器,得拆开来看,一层层剥茧。不是简单一句“不喜欢”就能概括的,这里面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从政治理念到个人风格,再到对美国全球角色的看法,几乎方方面面都有碰撞。1. 对其政治理念和执政风格的根本性分歧: “美国优先”的解读与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并且不同国家的情况差异很大。要详细解释为什么部分被美国“侵略”过的国家对美国不抱有敌视态度,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关键因素:首先,需要界定“侵略”的含义: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认识到“侵略”这个词本身具有很强的负面含义,并且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而且“部分被美国侵略过的国家”本身就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情况差异巨大。因此,很难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一些国家(或者说这些国家中的“精英”)对美国不抱有敌视态度。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侵略”.............
  • 回答
    拉斯维加斯枪击案发生后的几天内,美国部分枪支类公司的股价出现上涨,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美国特殊的枪支文化、政治环境以及市场经济的运行逻辑。首先,“恐惧驱动的购买潮”是导致枪支销售可能增加,从而推高股价的最直接原因。在美国,当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特别是.............
  • 回答
    部分中国人对美国抱有敌意,反而对俄罗斯表现出亲近感,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这些因素:一、历史因素: 中美关系的波动与对抗史: 冷战时期的对立: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处于尖锐对立状.............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说起,毕竟美军装备选择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权衡。简单来说,C17“环球霸王”之所以没被选为大型预警机平台,不是因为它不够好,而是因为它“不太合适”,或者说,有更合适的选择。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大型预警机”,以及它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特性。预警机最核心的职能就.............
  • 回答
    不少欧美媒体认为唐纳德·特朗普的潜在获胜会对美国和民主构成威胁,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过往的言行、执政风格以及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挑战。深入剖析,这些担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民主制度和规范的侵蚀与挑战 挑战选举结果的合法性: 这是最核心的担忧之一。特朗普在2020年大选后,持续不.............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对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然而,如果说有“部分欧洲国家的人民认为”轰炸珍珠港的不是日本,这绝对不是基于任何历史依据或普遍认知,而是极少数、极不寻常的误解或甚至是虚假信息的传播。要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种极端的错误认知,我们需要从几个.............
  • 回答
    “为什么有些中国人对苏联情有独钟?这首歌献给你们——‘美国神曲’《苏维埃进行曲》。”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这句话,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在当下中国,一部分人对曾经的“老大哥”苏联会产生如此浓厚的情感,甚至将一首带有明显讽刺意味的歌曲作为表达这种情感的载体?这背后,绝非简单的情怀,而是复杂的历史记忆、现实.............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复杂,触及了民族认同、历史认知、国家叙事乃至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何一部分中国人对明清历史的解读会倾向于日本的“明亡之后无华夏”和美国的“新清史”,而非国内史学界的主流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几个核心概念: “明亡之后无华夏”: 这个论调主要源于.............
  • 回答
    在中国,18岁依然无法独立赚钱的孩子不在少数,这背后牵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因素和教育理念的差异。将其与美国进行对比,能更清晰地看到我们在哪些方面可能需要反思和改进。中国部分孩子18岁无法独立赚钱的原因剖析:1. 教育体制的“一条龙”模式与升学压力: “唯升学论”根深蒂固: 中国的教育体系.............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