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

回答
《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电影,真是让人又爱又恨,难以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它像一首皇后乐队(Queen)的歌,充满了力量、戏剧性和一些让人费解的瞬间。

首先,说说它的优点,也是它最能抓住人心的部分:

音乐,音乐,还是音乐! 这几乎是废话,但却是核心。电影把皇后乐队的音乐用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在大银幕上。从《Bohemian Rhapsody》那段史诗般的开场,到《We Will Rock You》的全场大合唱,再到《Radio Ga Ga》的鼓掌声,每一首经典歌曲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在观看过程中,你很难不跟着节奏摇摆,仿佛置身于演唱会现场。更重要的是,电影巧妙地将这些歌曲融入到故事发展中,让音乐不再是单纯的背景,而是角色的情感宣泄、关系变化的催化剂。尤其是在结尾处,温布利演唱会那一幕,那种力量感和感染力简直能穿透屏幕,让人热血沸腾。
拉米·马雷克的表演,炸裂! 弗雷迪·默丘里这个角色太难演了,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摇滚明星,他是一个集魅惑、才华、脆弱、狂野于一身的复杂个体。拉米·马雷克用他的身体、他的声音,甚至是他眼角眉梢的每一个微表情,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弗雷迪。他完美地捕捉到了弗雷迪舞台上的张力,以及他在私下里的不安和挣扎。尤其是他模仿弗雷迪标志性的动作和声线,简直是神还原。可以说,没有拉米·马雷克的精彩演绎,《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成功程度会大打折扣。他完全值得那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对皇后乐队团队的描绘。 电影不仅仅聚焦于弗雷迪,也花了相当的篇幅去展现乐队其他成员——布莱恩·梅、罗杰·泰勒、约翰·迪肯——的成长和贡献。虽然弗雷迪是绝对的中心,但电影也让我们看到了其他成员的才华、坚持以及他们与弗雷迪之间的化学反应。他们如何从四个有才华但缺乏凝聚力的年轻人,成长为一支默契无间的世界级乐队,这个过程的描绘是引人入胜的。
温布利演唱会的重现。 这是电影的高潮,也是最让人震撼的部分。电影几乎是逐帧还原了皇后乐队在1985年Live Aid上的表演。那种氛围,那种能量,那种现场的即时性和感染力,都被精准地捕捉到了。看这一段的时候,我几乎是屏住呼吸,感觉自己真的置身于那个历史性的时刻。它完美地总结了皇后乐队的音乐精神和他们的辉煌成就。

然而,这部电影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硬伤:

叙事上的“串联感”和时间线的“弹性”。 为了将皇后乐队的辉煌历程浓缩在两个多小时里,电影在叙事上做了大量的“浓缩”和“剪辑”。这导致了时间线有时候显得比较跳跃,事件之间的过渡也略显仓促。例如,弗雷迪得知自己患病的情节,在电影里感觉非常突然,与其他事件的关联也没有那么紧密。很多细节都被省略了,这使得一些转折显得不够自然,更像是一个个精心挑选的“名场面”的串联,而非一个流畅的故事。
对弗雷迪私生活的“过度美化”和“简单化”。 弗雷迪·默丘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的性取向、他的情感关系、他与艾滋病的斗争,这些都是非常敏感和深刻的话题。电影在处理这些内容时,尤其是与他的伴侣玛丽·奥斯汀的关系,以及他后期的感情生活,显得有些回避和片面。虽然电影力图展现弗雷迪的爱与被爱,但对于他作为同性恋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内心的挣扎,以及艾滋病对他身心造成的巨大影响,都处理得相对轻描淡写。这让一些观众觉得电影为了迎合主流市场,对弗雷迪这个复杂的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洗白”和“简化”。
“家庭剧”的影子过重。 电影花费了大量篇幅去描绘弗雷迪与他家人的关系,尤其是他与父亲的关系。虽然这有助于展现弗雷迪早期的成长环境和他的内心世界,但有时会让人觉得乐队的崛起和音乐创作过程被这些家庭矛盾所干扰,重心有些偏移。更像是“弗雷迪·默丘里和他的家人”的故事,而不是“皇后乐队”的故事。
对乐队其他成员的“边缘化”。 虽然电影试图展现乐队的团队精神,但不可避免地,弗雷迪的光芒太过耀眼,导致其他乐队成员的个人特质和贡献在叙事中显得有些模糊。他们更多地是作为弗雷迪的背景板或支持者出现,而缺乏更深入的挖掘。

总的来说,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片,它用无可挑剔的音乐和拉米·马雷克炸裂的表演,成功地勾起了观众对皇后乐队和弗雷迪·默丘里的怀念和热爱。它是一场视听盛宴,能让你在电影院里跟着一起飙歌,一起流泪,一起燃爆。

但是,如果你对皇后乐队的历史和弗雷迪·默丘里这个人有更深入的了解,或者期待一部更具深度和批判性的传记片,那么这部电影的叙事手法和对一些敏感问题的处理方式,可能会让你感到一丝遗憾。它更像是一首精心编排的“音乐集锦”,而非一部严谨的“纪录片”。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封写给皇后乐队和弗雷迪·默丘里的情书,一封充满了爱、敬意和激情的信,但它不是一封事无巨细、完全真实的“报告”。它让你怀念,让你感动,也让你跟着一起“狂想”,这就足够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8 年,美国最大电影票务网站 Fandango 发起了一次“好莱坞秋季档最受期待的电影”调查,结果《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成为了最受期待电影,而排名第二的是《波西米亚狂想曲》。


《波西米亚狂想曲》上映后也是不负众望,并且在刚刚结束的第 91 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这部关于摇滚乐的纪录片还拿下了最佳男主角、最佳混音、最近音效剪辑三个大奖,并且也摘走了 76 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剧情类男主角两项大奖。

这部电影演员阵容并不强大、特效也几近于无,却受到了几乎来自全球摇滚乐迷的瞩目,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这是一部关于颠覆了摇滚乐的传奇乐队皇后(Queen)的电影。


多的不说,至少电影一开始的样子就很摇滚。


由于这部电影去年在全球范围已经上映,很多朋友都已经看过了,只是电影的最后一个上映地区是今年 3 月 22 日中国,所以还有很多朋友也还没看过。当时看完电影后互相一打听,发现都是说看得自己热血澎湃鸡皮疙瘩掉一地,一个个都拿出了吃灰好几年的乐器想重新干一场。也有很多朋友让我说说这部电影的内容,下面就和大家简单聊聊,所以大部分都看过了,但我还是更建议去电影院看,毕竟大屏幕大音响系统嘛不是,就当去听一场 Queen 乐队的演出一样。


不过接下来的内容可能还是会涉及到剧透,给还没有看过的朋友要提前说明一下。



虽说吃鸡蛋不必认识生蛋的鸡,但听音乐,还是有必要知道音乐的创作者和演绎者的。所以,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 Queen 乐队。

从乐队组队到获取知名度发展来说,Queen 乐队窜升速度很快,但也没有电影节奏那么快。1973 年乐队签约百代旗下的 Trident,发布了首张专辑《Queen》,但因为风格是硬摇滚和重金属为主,所以在那会儿全是这样风格的年代并没有引起多少注意。同年,Queen 开始了自己乐队的第一次全国巡演。


有些时候平心而论从「搞乐队」这件事来说,皇后乐队也是后世很多一线乐队竖立起来的学习榜样。


1974 年 5 月,乐队发行了自己的系列同名专辑《Queen II》。不过直到 11 月发行了《Sheer Heart Attack》专辑才让乐队的音乐事业正式有了大突破,在整个欧洲范围也拥有了知名度。


后来,乐队去了著名的洛克菲尔德录音室(Rockfield Studios,也就是电影中的那个农场),目的就是为了每个人可以在一个宁静没有任何干扰的地方进行创作和录制心中的音乐。


Rockfield Studios


于是,1975 年 11 月,乐队从 Rockfield Studios 带来了第四张录音室专辑《A Night at the Opera》。这张专辑当时拿下了英国流行音乐排行榜专辑榜四周冠军,在美国公告牌专辑榜中也排行第四,全球累计销量超过 600 万张,后入选「历史上最伟大的五百张专辑」。


几个小伙子因为摇滚音乐梦想组建的 Queen 乐队,一夜之间,成为了那个时代流量的顶级爆款。


作为搞乐队这件事来说,走到这一步应该算是成功了。




成名后的牙叔与天王M.J也是交情颇深


这张专辑的主打曲就是被称为摇滚歌剧的《Bohemian Rhapsody》(波西米亚狂想曲),也是这个电影名。就单这一首歌,在英国流行音乐排行榜就蝉联了九周冠军,并且还获得了第一届全英音乐奖最佳英国单曲、《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歌曲;《波西米亚狂想曲》也是英国销量第三高的单曲(236万张)、20 世纪面世的所有歌曲中网络流量最高的一首(16亿次)。这首歌对后世影响之大,以至后来有乐队发行结构复杂的歌曲都被称为是 XX 年代的“Bohemian Rhapsody” 。



1976年的报纸报道


接下来的 Queen 乐队在全世界范围(欧美、大洋洲地区、日本)呈现出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势头,成绩单写出来弹幕炸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下。除了各种歌曲拿下各种排行榜和打破销量记录之外,迄今为止,这个还在不断开创自己音乐路程的 Queen 乐队,主要成就为:


  • 3亿张唱片销量
  • 格莱美终身成就奖
  • 入驻摇滚名人堂
  • 入驻创作人名人堂
  • 入驻英国音乐名人堂
  • 全英音乐奖杰出音乐贡献奖
  • 好莱坞星光大道留名(No.2207)
  • 伦敦奥运会闭幕式演出
  • MTV欧洲音乐奖全球偶像大奖
  • (BBC)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乐队
  • (吉尼斯世界纪录)英国唱片销量榜最长停留时间艺人(1322周)
  • ………………


都是操着吉他贝斯架子鼓、话筒钢琴合成器一起干事情,但搞乐队能搞到这份上,已经不是神奇了,这是传奇。





回到电影。


前面说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来自于乐队非常华丽的歌曲《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首歌的词曲由主唱弗雷迪包办创作,是 Queen 乐队相当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也是乐队事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歌曲。


当时大部分的主流音乐单曲时长都在三、五分钟的样子,结果这首歌愣是有 6 分多钟长。


你说这时间长也就算了,里面还没有不断重复的副歌,而是由几个完全不同的曲风段落所构架而成的“大型音乐剧”。一开始先是纯人声阿卡贝拉序曲、再穿到福音式的民谣曲风、 经过贝斯的功效成功又转到了摇滚风格,也是整首歌被传唱最多的一段。


接下来,在一段电吉他的 Solo 之后,你以为大家会继续煽情下去?NO!这样想是普通人思维,音乐人的思维绝对是跳跃的。


于是,在这一大篇相当感人的电吉他 Solo 之后,整首歌画风一变,变成了多轨录音的歌剧演唱、接下来又换成了欢快的 Hard Rock 风格,到最后又经过贝斯和电吉他的功效,整首曲子随着弗雷迪天籁版的声音和他的钢琴声缓缓的结束。



鉴于这首歌大家肯定都会想办法搞来听或即将在电影中听到,所以,不妨和大伙儿分享一个王菲翻唱的版本,新老朋友都可以体验下这种不一样的感受。


总共分成 6 个部分的《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织体相对复杂,开篇的Gm7/D和弦就能打退不少人。而且这首歌明显是被精心设计过的流行音乐代表作品。只是呢,当时的唱片公司就是一般的传统思维:这首歌时间太长、各段落主题不明确,反正就是一堆理由,于是闹到最后唱片公司也没有给发行。


弗雷迪那块砖确实也砸了那扇窗。Queen 乐队后来找到朋友,通过特定的电台来播放新歌。当时的电台传播力度也不容小觑,于是乐队最后大获成功,乐队事业也从此转折。



于是,电影一开头就用电吉他搭配四部咏唱,并由 Live Aid(拯救生命)演唱会的后台开始了故事的讲述,最后再回到 Live Aid 演唱会的舞台,道尽了皇后乐队成军后 15 年里的「心路历程」(1970~1985)。不过,电影主要还是围绕着主唱牙叔(Freddie Mercury)这位传奇艺术家的人生冒险在展开。


在舞台上的牙叔弗雷迪,不仅是 Queen,也是 King。他既主导了音乐的整体共鸣,也带动着每一场演出的现场气氛,还能保证带给观众最华丽的演出,甚至大家还能在现场跟着牙叔一起练唱歌。




主唱牙叔曾说,Queen就是几个完全不同性格的人走在了一起的自然化学反应。从这一点出发来看,那弗雷迪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吉他手布莱恩梅细致冷静的做事态度、鼓手罗杰泰勒的激昂热血、贝斯手约翰迪肯的稳健务实,团员之间一边不同性格的互补,一边互相的信任与体谅,又是为了同一个理想。


也因此,才碰撞出了一首又一首不同类型的摇滚歌曲,并且有的歌还将会被继续传唱到很久很久。

在当年非常前卫的扮相,你能猜得出谁是谁吗?


Queen 的歌曲,融合了摇滚、金属、电子、钢琴曲、民谣、歌剧等不同的曲风,拓展了世人对摇滚乐更为广阔的认知(这些特点在《波西米亚狂想曲》中最能体现)。其实,皇后乐队对于音乐的坚持,打破了许多当年英国主流音乐界视为不可能的认知——不就是一个搞摇滚的乐队嘛?


别看不起搞摇滚的!结果在那儿呢,就拿《波西米亚狂想曲》来说,这首歌从听觉上被视为最具开拓意义的作品,在视觉上还开创了 Music Video(MV)的先河。


身为 Queen 乐队主唱,永远的摇滚传奇巨星 Freddie Mercury 一生和乐队举办了 700 多场演出,他从出身、个性到性向,都表现出了他是一个相当多元化的组合。


暴漫素材的原型正是来自牙叔


Freddie Mercury 原名 Farrokh Bulsara,出生东非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岛,父母是出身英属印度的波斯人,所以牙叔拥有的是波斯血统;深受家族传统和宗教传统影响,但身处在自由与爱的年代;因为战乱从桑给巴岛搬家到英国后主修艺术,又受到了当时英国摇滚乐的影响(The Who、齐柏林飞艇、滚石、Jimi Hendrix、披头士等等);在音乐上虽然呈现出了各种带有实验性质和前卫的音乐,但又让普通人也能够听懂并感受。


少年与壮年


在现实与电影中,Mary 都是牙叔的最爱,但由于天生性向的原因,加上经受不住成名后外界的诱惑,美丽的爱情童话最终破灭。此时的牙叔用毒品、酒精、无尽的 Party 来麻痹自己,这也埋下了最终令人唏嘘不已的结局。

牙叔 39 岁的派对,与 Mary 在一起 / 1985


扮演牙叔的演员拉米马克雷,除了在造型上龅牙形象似乎过分了点,但其他不管是演出还是歌唱、还是台风,可谓是神复制了牙叔弗雷迪。


虽然在各种动作上可以看得出拉米花了很大的努力去学习和模仿,但整部电影看下来我并不觉得这是一场大型的模仿秀,拉米其实创造出了一个更加鲜活、更加清晰的角色形象,很多镜头我们借着主角的面部表情,就能很容易在电影中理解到牙叔的内心活动:实现梦想的冲劲与疑惑、自责与不安、包容与挣扎。


一起来看一下 Live Aid 1985 演唱会的神还原!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3156959078944768



电影讲述了 Smile 乐队因为主唱兼贝斯手蒂姆的离队,只剩下吉他手布莱恩梅和鼓手罗杰泰勒,没有贝斯的乐队等于一个餐厅做的菜全部不放盐,乐队解散危机一触即发。


这时候,乐队的歌迷弗莱迪毛遂自荐,但他不会弹贝斯,于是就担任了主唱,并招募来了专职贝斯手约翰迪肯,四人阵容确立后,乐队名字正式改名为「Queen」。

《波西米亚狂想曲》虽然将皇后乐队活灵活现的搬上了大屏幕,但电影中究竟哪些是乐队的真实故事,哪些只是影片的额外情节设计呢?下面我们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对比分析。


1)乐队是怎么组起来的?


在电影中,机场行李搬运工牙叔(Freddie Mercury 那时候的名字叫 Farrokh Bulsara) ,作为歌迷身份参与了 Smile 乐队的现场。当晚演出结束后,Smile 乐队主唱兼贝斯手 Tim Staffell 认为搞这个乐队毫无前途,于是选择退出乐队。这时候牙叔找到了吉他手布莱恩梅(Brian May)和鼓手罗杰泰勒(Roger Taylor),希望自己能够加入乐队,为乐队写歌、唱歌。


接下来,牙叔用横跨四个八度(F2-E6)的超级音域为自己赢得了皇后乐队的主唱位置。但牙叔不会弹贝斯,所以乐队后来招募到了约翰迪肯坐镇贝斯手一职。


事实上,1968 年还在伦敦帝国学院研读天文学博士的布莱恩梅(吉他),与伊令艺术学院的学生蒂姆(主唱/贝斯)计划组建一个乐队,但缺一个适合的鼓手,于是牙科学生罗杰作为鼓手加入了乐队,最终这支名副其实的“学生校乐队”取名为 Smile。



1969 年,蒂姆将自己同为伊令艺术学院的同学兼好朋友牙叔推荐给了乐队认识,而牙叔也表示非常想成为 Smile 乐队的主唱,于是在 1970 年蒂姆退队时,牙叔刚好就填补了这个空缺。同年,牙叔提议将乐队名字正式更改为 Queen,并自己设计了乐队 Logo,也将自己的艺名确认为 Freddie Mercury。



第二年,在面试了多个贝斯手之后,最终确认由约翰肯迪担纲贝斯手(1997年退休)——这个从地下走到全球舞台并且颠覆了摇滚乐的黄金阵容,在未来数十年,就此固定。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这部纪录片电影,蒂姆和布莱恩梅、罗杰还一起重新录制了 Smile 乐队的经典歌曲《Doing All Right》。


2)《We Will Rock You》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创作的?


在电影中的 1980 年,布莱恩梅在录音棚向乐队其他成员展示了他对《We Will Rock You》这首歌的创作意见,随之皇后乐队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舞台首次演绎了这首旷世名曲。



现实中的 1980 年,乐队的确演绎了《We Will Rock You》,不过是在纽约体育场。此外,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布莱恩梅其实在 1977 年就写好了这首歌,并且收录在了同年 Queen 发行的《News of The World》专辑中,当年就进行了《We Will Rock You》的新歌首演。


所以,电影中的牙叔已经是背头小胡须的形象,虽然完全符合 1980 年的形象,只是在 1977 年第一次演绎这首歌时,牙叔的形象还是穿着闪光紧身服留着齐肩黑发的无胡须美男子。


3)主唱牙叔单飞?


在电影中的这个时期,虽然乐队非常成功也蒸蒸日上,但牙叔决定解散乐队并单飞。于是牙叔仿佛一个反派,一下子就站到了Queen的对立面。


在现实中,Queen乐队的成员在 80 年代都不约而同有过“单飞”的经历,并不只有牙叔干了这件事。


比如,同样音域可以横跨四个八度(E2-E6)并且会弹吉他和贝斯的鼓手罗杰泰勒,在 1981 年发行了个人专辑《Fun In Space》,1981~1983 年这两年皇后乐队休息,没有对外任何演出,主要就是在棚子里录专辑。所以,比较闲的这两年罗杰又发了一张专辑《Strange Frontier》,布莱恩梅发了一张EP《Star Fleet》,牙叔则是发了一些单曲和两张个人专辑。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发行个人专辑的全能乐手罗杰泰勒,虽说担任的是皇后乐队鼓手,但像《Radio Ga Ga》、《A Kind of Magic》、《The Invisible Man》、《Breakthru》、《These Are the Days of Our Lives》这几首 Queen 的经典歌曲都是他创作的。

而且,《Radio Ga Ga》这首歌,在 90 年代影响了一位叫做史蒂芬妮的80后姑娘,后来这位姑娘在 21 世纪出道后将自己的艺名更改为了 Lady Gaga。


4)为了 Live Aid 演唱会乐队重组?


在电影的最后,牙叔为了 Live Aid 演唱会将兄弟们召集在一起重组乐队。

在现实中,皇后乐队那两年休息好了也录出了新专辑《The Works》,于是从1984年8月到1985年5月,乐队都带着自己的新砖进行着全球巡回演出, 温布利体育场“Live Aid”演唱会在1985年7月,所以新专辑巡演完了后,乐队跟着就上了 Live Aid,并且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一次次被选为了史上最经典的摇滚现场之一。


这场演唱会在英国伦敦和美国费城同时举行,持续了 16 小时演出时间,举办目的是为了给非洲饥荒筹集资金,现场 72000 人,收看电视转播的140个国家超过十亿人(那时候全球总人口数45亿)。参与了演出的除了皇后乐队以外,还有天王迈克尔杰克逊、U2、麦当娜、披头士的保罗大帝、鲍勃迪伦等等,但只有皇后是在黄金时间 18:40 开场,并且演出了足足半个小时,其他比如 U2 乐队,只是唱了一首歌就下台了。


所以,Queen 成为了这场 Live Aid 演出曲目最多、舞台时间最长的乐队。足以可见他们在当时的全球影响力。


但有一点值得一提,为了拍这部电影,于是专门重新复刻搭建了当年 Live Aid 的舞台。

5)弗雷迪的患病


牙叔身患在当年无法治愈的绝症,这是一个伟大艺术家的陨落,一个伟大的乐队、一段传奇,一个时代的痛苦转折。


在电影中,牙叔被诊断罹患艾滋,于是在 Live Aid 演唱会前告诉了乐队兄弟们,然后在皇后乐队最辉煌的时期画上了句号。


现实中,牙叔被查出无法改变结果的艾滋已经是 Live Aid 两年后的 1987 年,并且在 1989 年告诉了乐队成员。1991 年 11 月 22 日,牙叔请皇后乐队经纪人来到自己伦敦家中起草一份公开声明,11 月 23 日,这篇牙叔的个人官方声明向全球公布了自己的病情。


Following the enormous conjecture in the press over the last two weeks, I wish to confirm that I have been tested HIV positive and have AIDS. I felt it correct to keep this information private to date to protect the privacy of those around me. However, the time has come now for my friends and fans around the world to know the truth and I hope that everyone will join with my doctors and all those worldwide in the fight against this terrible disease. My privacy has always been very special to me and I am famous for my lack of interviews. Please understand this policy will continue.


声明发布后的第二天 11 月 24 日,牙叔因艾滋引发的肺炎仙逝,享年 45 岁。



整部纪录片仿佛就是 Queen 乐队的歌曲创作历程,再加上时间轴,等于让观众一同见证了 Queen 的发展,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歌,搭配着电影场景,让这部电影带给乐迷的不只是回忆,还有感动。


片尾浓缩了 Live Aid 的演出,并且用了基本上没有人没听过的励志歌曲《We Are The Champions》作为牙叔弗雷迪整个音乐旅程的终点,让观众见证了一个巨星的升起和殒落,也为这部电影画下了一个句点,同时又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其实当再次看到电影复刻当年的那段历史时,我觉得很遗憾。现在同样也是搞乐队,但再也重现当年那些经典乐队创造过的辉煌了。


电影可以理解为是 Queen 的纪录片,也可以理解为是弗雷迪的传记片。毕竟,有谁的一生可以和传奇弗雷迪一样,活得像一场让人不会后悔的摇滚演唱会呢?弗雷迪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偶像,所以我觉得还是不要用世俗的是非道德来评判他,除非你可以活得像他一样的人生。就像这部电影中一定会涉及到的某些题材,但最终它还是在中国上映了。


Queen 的魅力之一,就是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都能引发现场听众不约而同的大合唱,《We Will Rock You》能、《We Are The Champions》能,《Radio Ga Ga》也能,结构织体更加复杂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同样能。而且,我时常觉得,一个乐队能让自己的音乐作品长盛不衰是何等的宝贵!这部电影很适合去电影院看,就当作去欣赏一场盛大的音乐盛典吧!至少 Queen 哪怕是一首简单的吉他弹唱,也绝对不会忽悠听众: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3157569991938048

但是我也很相信,当你看完这篇文章,一定会对 Queen 有了更多的了解。这部电影在中国的票房,一定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国内还有多少人热爱着摇滚乐,热爱着音乐同时热爱着生活。


最后引用《We Are The Champions》的歌词结束今天的文章吧:


We are the champions my friends
And we'll keep on fighting till the end
We are the champions
We are the champions
No time for losers
'Cause we are the champions


本文首发于哎呀音乐公众号,作者 @周北树

user avatar

先下结论:电影想把Freddie塑造成一个有人性的神,却忘了真正的Freddie只是一个有神性的人

如果作为一部粉丝向的情怀片,《波》已经达到了满分,哪怕不谈对细节出色的把控,光是最后二十分钟的神级还原已经足够让所有的情怀在we are the champions中泪流满面

感受一下当时的直播:

Live Aid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2941240030597120


Live Aid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2941515751579648

但是作为一部传记片,《波》还是太流程化了,才华横溢的主角惊艳出场,遇到小人,遭遇挫折,众叛亲离,踢开小人,亲友重聚,完美收场。作为人物小传也算及格,但是对于Freddie这样的传奇人物的剖析还是不够大胆,想要表现其人性的一面,又不敢去探索Freddie其实也有自私功利的角落,想要表现其亦男亦女的魅力,却又只是浮于外表没有触碰到灵魂,以至于片子自始至终有种畏手畏脚的憋屈感。

不过不管受众是谁,《波西米亚狂想曲》至少是一部及格线以上的作品,再加上Queen的音乐加成,哪怕不至于血脉喷张,但让观众在电影院点点头抖抖腿还是绰绰有余了

看完电影之后,再看到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歌词,或许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体会

Is this the real life

Is this just fantasy

Caught in a landslide. No escape from reality

Open your eyes.Look up to the skies and see

I'm just a poor boy, I need no sympathy

Because I'm easy come, easy go,A little high, little low,

Anyway the wind blows, doesn't really matter to me

freddie的生命像一场华丽的错觉,但他所留下来的,is not fantasy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电影,真是让人又爱又恨,难以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它像一首皇后乐队(Queen)的歌,充满了力量、戏剧性和一些让人费解的瞬间。首先,说说它的优点,也是它最能抓住人心的部分: 音乐,音乐,还是音乐! 这几乎是废话,但却是核心。电影把皇后乐队的音乐用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方式.............
  • 回答
    电影《西虹市首富》是一部备受瞩目的中国喜剧片,由闫非和彭大魔执导,沈腾主演。影片以其独特的“花钱挑战”设定和沈腾精湛的喜剧表演,在上映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观影热潮。影片的优点: 创意十足的设定: 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花光十亿”的设定。主角王多鱼因为一项古老的遗产继承协议,必须在一个月内花光.............
  • 回答
    这波操作,说实话,挺让人眼前一亮的。《战狼2》、《流浪地球》这五部电影选择再映,而且把分账全部给影院,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从影院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雪中送炭。经历了长时间的停摆和观众回归的不确定性,影院的经营压力是巨大的。而这些电影的出现,而且是“全部分账.............
  • 回答
    《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Star Wars: The Last Jedi)是一部极具争议性的电影,在粉丝群体中引起了巨大的分裂。要评价这部电影,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包括其叙事、角色塑造、主题表达、视觉效果以及它在整个《星球大战》系列中的定位。整体评价:一部打破常规、充满野心,但也饱受.............
  • 回答
    电影《绣春刀 2:修罗战场》的深度评价《绣春刀 2:修罗战场》(以下简称《绣春刀 2》)作为《绣春刀》系列的前传,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功典范。它不仅延续了第一部写实的风格和精良的制作,更在故事深度、人物塑造、主题探讨以及动作设计上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升华,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令人回味无穷的明末.............
  • 回答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以下简称《水门桥》)作为2021年国庆档现象级影片《长津湖》的续集,承载了巨大的期待。它将故事聚焦于长津湖战役中一个极为关键的节点——摧毁水门桥,并通过此事件展现志愿军战士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为了完成战略任务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惊人勇气。要评价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
  • 回答
    《黑客帝国 4:矩阵重生》(The Matrix: Resurrections)是一部 polarizing(引起两极分化)的电影,它在评论界和观众中都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应。要评价这部电影,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1. 怀旧与致敬 vs. 创新与颠覆: 怀旧与致敬: 这是《矩阵重生》最显眼的.............
  • 回答
    电影《爵迹》是一部极具争议性的国产奇幻大片,由郭敬明执导,改编自其同名小说。从多个维度来评价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尝试突破中国电影类型片局限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一、 视觉效果:《爵迹》最大的亮点在于其顶尖的CG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这部电影耗费巨资打造了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每一个角色的服装.............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深入评价一下电影《独立日2:卷土重来》(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总体评价:一部视觉效果震撼、娱乐性十足,但剧情和角色深度明显不足的续集。它成功地继承了前作的科幻宏大设定,却未能达到前作在创新性和感染力上的高度。为了更详细地评价,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
  • 回答
    电影《闪光少女》中的“斗琴”环节,无疑是影片最核心、最精彩、也最具代表性的片段。它不仅仅是音乐的比拼,更是青春的呐喊、梦想的坚持以及一群平凡少女逆袭的缩影。要评价这一环节,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音乐上的震撼与创新: 古典与现代的融合,震撼心灵: 《闪光少女》的斗琴之所以成功,最核心的魅力.............
  • 回答
    好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Avengers: Endgame)无疑是漫威电影宇宙(MCU)史诗般的篇章的终极高潮,它的评价可谓是极其复杂而深刻的。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更是一次对过去十一年、二十二部电影长跑的总结,一次对无数粉丝情感的承载,以及对“英雄”这个概念的深刻探讨。总的来.............
  • 回答
    电影《流浪地球》:一次中国科幻电影的硬核探索与巨大飞跃《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开山之作,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跃。它不仅仅是一部商业大片,更承载着中国科幻电影走向世界舞台的雄心和努力。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叙事与故事:从硬科幻内核到普世.............
  • 回答
    电影《我不是药神》(Dying to Survive)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之一,它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真实的情感描绘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赢得了广泛赞誉,也引发了全社会对特定群体困境的关注。要评价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1. 现实主义的力度与社会议题的探讨: 直.............
  • 回答
    电影《八佰》是一部极具争议但也极具影响力的中国战争电影,由管虎执导,黄渤、欧豪、王千源、张译、姜武、张俊峰、张承、高爽、俞灏明、杜淳、陆树铭、郭京飞、尹昉、侯勇、黄晓明、李晨等主演。影片于2020年上映,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五二 dört大队一部,即“八百壮士”.............
  • 回答
    《终结者:黑暗命运》(Terminator: Dark Fate)是“终结者”系列的第六部作品,也是继《终结者2:审判日》之后,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回归担任制片人和故事创作者的作品。影片在2019年上映,旨在重启该系列,抛弃了《终结者3》、《终结者:救世军》和《终结者:创世纪.............
  • 回答
    电影《流浪地球》终极预告片评价:一场视听盛宴与情感震撼的序章《流浪地球》终极预告片,作为一部备受期待的科幻巨制,其在上映前夕释放的终极预告片,无疑是一次成功的预热,更是对影片核心内容和情感的浓缩呈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在视觉特效上达到了国产科幻电影的新高度,更在叙事和情感层面成功地勾勒出人.............
  • 回答
    电影《前任攻略3:再见前任》作为“前任攻略”系列的第三部,可以说是该系列最成功也最深入人心的一部。它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口碑方面也褒贬不一,但普遍认为它成功地触及了观众内心深处的“前任情结”,引发了广泛的共鸣和讨论。整体评价:《前任攻略3》是一部在商业化和情感表达上都做得相当不错的电影。它延续.............
  • 回答
    电影《妖猫传》:一场盛唐幻梦的绚烂与悲凉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是一部极具争议但又充满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以唐朝为背景,讲述了因猫妖的出现而引发的一系列离奇事件,层层剥开唐玄宗、杨贵妃、安禄山等历史人物背后的爱恨情仇,最终揭示出一场关于盛唐衰亡的残酷真相。从多个维度评价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其独特的魅力.............
  • 回答
    电影《缝纫机乐队》:一部笑中带泪,有情怀的摇滚喜剧《缝纫机乐队》是一部由大鹏执导并主演的喜剧电影,于2017年上映。它以一群怀揣摇滚梦想的普通人,为了保住他们心爱的“摇滚公园”而组建乐队的故事为主线。这部电影在上映后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尤其在观众中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优点分析: 出色的喜剧效果与.............
  • 回答
    电影《战狼2》的票房成绩,尤其是其全球票房进入TOP100,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现象级的事件。要评价这一成就,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现象级的票房数据与影响: 中国本土的票房奇迹: 《战狼2》在中国内地取得了高达56.94亿元人民币(约合8.7亿美元)的票房,这个数字在当时远远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