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平独镇露大波波什么梗?

回答
“平独镇露大波波” 这个梗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网络文化现象,它融合了时事、历史、以及一种“反讽”或“戏谑”的表达方式。要详细解释它,我们需要拆解这几个词,并理解它们是如何被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含义的。

核心词汇拆解与背景:

1. 平独(Píng Dú):
字面含义: “平”意味着平息、安抚、或者对抗。“独”在这里是指“独立”,特指台湾地区独立。
政治背景: 在中国大陆的政治语境中,“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而“阻止台湾独立”是其核心目标之一。所以,“平独”直接关联了中国大陆对于台湾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政治立场和决心。
网络用法: 在网络上,“平独”常常被用作一种口号,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用来表达对“台独”的反对和一种“要将其扼杀在摇篮里”的态度。有时也带有一定的民族主义情绪。

2. 镇露(Zhèn Lù):
字面含义: “镇”有镇压、震慑、镇守的意思。“露”可以指显露、暴露,也可以指露水。在这里,组合起来的意思比较含糊,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可能的引申义:
震慑或镇压“台独”的企图或行动: 这是最直接的联想,即通过强大的实力或决心来阻止“台独”的发生或发展。
“露出真面目”/“显露实力”: 也可能暗示对方(可能是指台湾方面或其支持者)的某些企图或意图已经“露出来”了,需要被“镇压”或“震慑”。
一种比较模糊的、用来填补句子或押韵的词: 有时候在网络梗中,词语的意义并不那么重要,更注重其发音或整体的“感觉”。

3. 大波波(Dà Bō Bō):
字面含义: “波波”本身是一个叠词,常常用来形容小动物的毛发、或者小孩可爱的样子。但是在这里,它绝对不是这个意思。
网络用法与演变:
指代某种强大的力量或事物: 这个词最经典的用法,来自于中国大陆网络社区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的戏谑化称呼,尤其是核武器。因为核武器的爆炸会产生巨大的“波”动(冲击波、核辐射波等),而且是“大”的,所以被戏称为“大波波”。
延伸含义: 这种戏谑的用法后来也可能被引申到其他代表强大力量的事物,但最核心的还是指代具有毁灭性或压倒性力量的武器。
反讽与幽默: 使用“大波波”来指代核武器,本身就带有一种黑色幽默和反讽的意味。它将一个严肃、令人畏惧的军事概念,用一种可爱、甚至有点滑稽的词语来包装,制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这种用法在中国大陆的网络上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军事爱好者群体中。

“平独镇露大波波”的组合与含义:

将这几个词放在一起,“平独镇露大波波”形成了一个非常具有网络特色和传播力的句子。其整体含义可以解读为:

“用强大的、具有毁灭性的力量(大波波),去震慑、阻止或镇压台湾的独立(平独),并且将其中的一些企图或“露出的苗头”(镇露)一举击溃。”

这个梗的精髓和流行原因:

1. 反差萌与黑色幽默: “大波波”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反差萌和黑色幽默。用一个听起来有点可爱的词来指代核武器,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容易引起注意和记忆。
2. 政治敏感性与网络狂欢: 台湾问题是中国大陆非常敏感且高度关注的政治议题。当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时,网络上的讨论往往会非常激烈。将“平独”这一政治诉求,与“大波波”这种强硬的军事手段结合,形成了一种网络上的“狂欢”或“表达释放”。
3. 戏谑化的表达方式: 在一些网络亚文化中,人们习惯于用戏谑、反讽的方式来表达观点,尤其是在面对一些严肃或具有冲突性的问题时。这种方式可以降低话语的严肃性,使其更容易传播和被接受,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直接的政治审查(虽然这个梗本身就很政治化)。
4. 压倒性优势的象征: “大波波”在这里象征着中国大陆在军事上对台湾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并且这种优势可以用来“平独”。
5. “镇露”的模糊性与解读空间: “镇露”这个词相对不那么明确,为不同的解读留下了空间。它可能指代的是“镇压”某些“露骨”的“台独”言论或行动,也可能是某种对敌对势力意图的洞察和压制。这种模糊性也增加了梗的趣味性,因为它允许网民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填充。

传播和使用场景:

这个梗通常出现在以下场景:

军事爱好者讨论区: 在讨论中国军事力量发展,或者与台湾海峡相关军事动态时,可能会出现这个梗。
社交媒体和论坛: 当讨论到两岸关系、台湾问题相关的时政新闻时,作为一种表达立场的网络语言出现。
网络评论区: 在一些新闻报道下方,作为一种带有政治倾向的评论。

总结来说,“平独镇露大波波”是一个将政治诉求与网络戏谑化的军事术语巧妙结合的梗。它以一种独特且极具冲击力的方式,表达了中国大陆一部分网民在台湾问题上的一种强硬立场和对军事力量的自信,其中“大波波”是核心的、具有反讽意味的修饰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事听过一个波兰学者的演讲,讲俄波历史关系当中波兰的视角。

大意是这样的,如果对一个十六世纪的波兰贵族说你们真厉害,把俄国打的找不到北,这个波兰贵族要么莫名奇妙要么会觉得受到了侮辱。

那个时候的波兰贵族眼里,对手只有瑞典法国和土耳其,这从那个时代贵族流传下来的油画就能就能看出来,夸耀家族荣耀的事迹都和上面那三个国家有关,和俄罗斯相关的一副都没有。至于差点把莫斯科公国灭国云云,那只是少数贵族和国王顺手为之,没当大事。

至于德国人更惨,如果说俄国还算打草谷的对象,那么德国人就是贱民,主要在波兰从事波兰贵族和波兰农民不屑一顾的手工行业。

所谓平独镇露,这在当时不是夸奖波兰,而是侮辱波兰。这才叫祖上那是真阔过……不过后来被分了之后才想起来祖上阔过,各种如何打败了俄国的油画18-19世纪层出不穷……

user avatar

波兰在中世纪是卖井盐的,这才是支撑波兰立陶宛联邦的经济基础。后来被德意志海盐给灭了

维利奇卡盐矿波兰语:Kopalnia soli Wieliczka)位于波兰克拉科夫附近,是一个从13世纪起就开采的盐矿,目前已基本停产。盐矿有327米深,超过287公里长。盐矿中有房间、礼拜堂、和地下湖泊等,宛如一座地下城市。1978年,维利奇卡盐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遗产
从很早的时期起,盐就是当地的经济基础。在古代波兰地区,盐可以作为一种支付手段。最初,盐是通过搜集盐卤水并加热蒸发制得的。究竟几时开始开采岩盐并不清楚。很有可能是在打深盐井时发现了大量的岩盐,接着使用原始工具的开采就开始了。
当时波兰的统治者马上意识到了盐的价值,这也是为何盐的开采和分配都被垄断的原因。他们知道盐是极其重要的商品,是人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在许多地方都要使用盐,包括腌肉、腌鱼、制作黄油、制革,后来也用于制造黑色火药。在运作克拉科夫盐业的第一阶段,国王被迫求助于商人,因为投资盐矿需要大量的资金。商人承担了所有勘探盐矿的风险,资助挖深隧道,如果这里面发现了盐矿,那么它将为国王所有。君主利用分期付款来掩盖他的巨大收入,以保证长久的占有。开挖盐矿的权力只有一种途径获得,就是被任命管理盐矿。
不仅食品保鲜行业从盐获得大量利润,盐也成为了政府的一种工具。在14世纪时,盐产出了国家超过30%的收入。君主利用这些收入赏赐家眷、亲属以及其他各种贵族。盐矿的收入支撑了朝廷以及其他国内重要人物,以及支付了保护商路的城堡。
1368年,卡西米尔大帝(Casimir the Great)放弃了对盐矿的专有权,颁布了一道被后来被称为卡西米尔法令(Statut Kazimierzowski)的法令。这份文件规定了个人与各种工作团体的权利和税,以及作账目的规范。成立皇家委员会以检查地下的挖掘和建筑,核查账目,还有发出指导和指令。
在16世纪,维利奇卡盐矿成为当时欧洲最为重要的商业之一。
食盐和国家的兴亡联系在一起。16世纪,波兰的盐矿支撑起一个庞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当德国海盐带进欧洲,波兰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大部分人认为海盐优于石盐)。[11]

Kurlansky, Mark.Salt: A World History. Penguin Books, 2003

user avatar

不谢邀。这是个狗屁烂梗。

平独镇露的宏观定义是:强的时候欺负弱的,弱的时候被强的欺负。哪个国家不是这样的,搞的跟波兰的专利似的。好像除了波兰就都是正国君子了,就都不恃强凌弱了。

波兰是“大国”,这句话在中国人看来本身就是笑话。以中国的体量,全世界的“大国”不过俄、美而已,波兰何敢自称大国。但是以欧洲的视角,去除俄国之后,波兰至少是国土面积意义上的大,与法、英、西、德勉强比肩。所以大不大看你怎么比,波兰可以是地区大国,也可以是鼻屎小国,随你。

古波兰整个历史上,跟神罗-普鲁士等德意志国家的全面战争记录屈指可数,最为人熟知的也就是15世纪初的波兰-条顿骑士团战争。可这也是波兰被压了一个多世纪的艰苦胜利,十三年战争后期波兰也几乎山穷水尽,双方都是借钱搞雇佣兵搞消耗战。跟梗里轻松揍扁对方的感觉大相径庭。

条顿骑士团之后,波兰有史可查的对德意志国家的大规模战争几乎没有。基本都是围绕领主继承权的小规模边境冲突,这种冲突欧洲每一秒都在发生。也就是临近灭亡,普鲁士来参与瓜分时与波有过对战,不过那也只是波兰的垂死挣扎,跟“平独”差了十万八千里。

再说镇露,更为可笑。

波兰对俄的进攻性全面战争,除干涉沙皇那次就是苏波战争,两次。而俄国对波的进攻性战争,简直多的没法数。从5次莫立战争到利沃尼亚战争,从斯摩棱斯克战争到“大瘟疫入侵”。后面无数次干涉波兰内政就不用提了。

就算是那两次入侵,波兰也都是惨败告终。齐格蒙特三世没当成沙皇,波2更是差点完蛋。

从几百年的时间跨度看,明明是俄国压着波兰打,却变成了“镇露”,镇NMD哪门子露。

俄国不像中国只打防守反击,俄国至少在历史上看是个典型的外向扩张性文明,“欧洲宪兵”崛起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就是吞下了波兰的半壁江山,从此才能更深入地参与欧洲高端棋局。

至于今天波俄问题则是任何大国和小国外交的无解问题,俄国无法证明自己以后绝不有向西扩张的意图,无论是领土扩张还是政治扩张。而无论是哪种,都绝不会是和平崛起。

不过对波兰来说,现在的情况再差再糟糕再丧权辱国,也比以前的日子好得多了。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下面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回答,也有很多不准确的表述。

话说俄罗斯沙皇伊凡四世把自己的大儿子敲死之后,继位的儿子费奥多尔能力很差,喜欢去各地的教堂敲钟,所以也被称为敲钟者费奥多尔二世。于是大权臣戈东诺夫执掌大权,后来取代了费奥多尔,当上了沙皇。戈东诺夫虽然后世评价相对正面,但是面临当时俄罗斯的内忧外患——饥荒、农奴起义以及心怀鬼胎的王公们,处理得宽严失据,造成了俄罗斯得动荡,这段时期被称为“大动乱时期(time of troubles,Смутное время)”。

出身瑞典瓦萨王朝的波兰-立陶宛国王齐格蒙特三世察觉到了俄罗斯的不稳定,于是找了一个人,假装是伊凡四世的幼子迪米特里,带着波兰军队就要给伊凡四世的正统后代恢复皇位——而且还成功了。戈东诺夫被莫斯科的王公贵族,以舒伊斯基为首,协力害死,这批人迎立了这个假的迪米特里当俄罗斯沙皇,史称伪沙皇迪米特里一世

伪沙皇迪米特里一世在位时,虽然表现得比较开明,经常在莫斯科大街上散步,还时常去老百姓家里,但是也遭到了原本把他迎立的一些王公贵族的不满,比如舒伊斯基。这个伪沙皇迪米特里在波兰时有了一个对象,后来齐格蒙特三世排除一大批波兰贵族把这个对象送到了莫斯科和迪米特里正式结婚。这批波兰贵族由于是天主教徒,而这个“皇后”也是天主教徒,遭到了很多王公的不满。于是舒伊斯基就出面,策划了一次政变,杀了一大批波兰贵族,还把伪沙皇迪米特里剁成粉,掺在火药里向波兰方向开炮。

之后呢,这个阴谋家舒伊斯基就当了沙皇,即沙皇瓦西里四世。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三世不满意啊,于是就又找了一个来路不明的人,说伪沙皇迪米特里一世没死,这个人就是。而且还让逃出莫斯科的“皇后”来波兰认亲,第二次派遣军队,由若乌凯夫斯基带领,再次开向莫斯科,要扶这个第二个伪沙皇迪米特里继位,史称伪沙皇迪米特里二世

这个伪沙皇迪米特里二世把军队开到莫斯科附近的图西诺就不走了,到处抢劫,被誉为“图西诺的土匪”。齐格蒙特三世觉得这货不靠谱,于是御驾亲征,到达斯摩棱斯克。迪米特里二世身边的波兰人都去找国王了,迪米特里二世事实上就已经被废了。齐格蒙特三世试图让自己的儿子瓦迪斯瓦夫四世当沙皇。这个伪沙皇迪米特里二世逃到了科斯特罗马,虽然在少数人的支持下进攻了一次莫斯科,但是失败了,后来就死了。

这时俄罗斯的军队带来了一批瑞典盟友,在舒伊斯基家族的沙皇瓦西里四世的兄弟米哈伊尔·斯考平-舒伊斯基的带领下,和波兰军队周旋了一阵。但是很快,瓦西里四世就开始嫉妒米哈伊尔的功劳,于是把他杀了——这种自毁长城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俄罗斯的战败。波兰军队开进莫斯科,若乌凯夫斯基成为了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进攻俄罗斯的首都还成功了的外国将领。

如果皇位被波兰人扶植的傀儡侵占过两次还不算耻辱,那么接下来还有一幅 世 界 名 画 :沙皇瓦西里四世在华沙波兰瑟姆(贵族议会)上觐见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三世:

当然这种历史性的时刻肯定不止一幅画,17世纪威尼斯的著名巴洛克画家托马索·多拉贝拉也有一幅画:

19世纪波兰亡国后的浪漫主义文艺时期的大画家扬·马泰伊科也有一幅画,描绘的是沙皇瓦西里四世单膝下跪向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三世致敬:

这个沙皇瓦西里四世后来被废,被软禁在波兰戈斯蒂宁,并且死在了这里。

说句实在话,这种屈辱哪怕是晚清也是少见的吧?光绪好歹是死在瀛台呢。

当然这种比烂要不得,而且俄国人很快就觉醒了民族主义。后来俄国反抗军在波扎尔斯基和米宁的领导下赶走了波兰人,奠定了罗曼诺夫王朝的基础。而赶走波兰人的1612年11月4日也在·普京当政时期被保留作为俄罗斯民族统一日,是俄罗斯的全国公众假期。波扎尔斯基和米宁的塑像现在放在莫斯科红场,是俄罗斯民族主义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指出的是,俄罗斯并没有正式参加三十年战争,波兰也没有正式参加三十年战争,更谈不上加入哈布斯堡方面——波兰对俄罗斯的侵略在三十年战争前就结束了。161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时,瑞典并没有第一时间参加,而是先入侵了波兰,一开始顺风顺水,但是后来遭到波兰名将科涅茨波尔斯基的对抗,双方战场上一直基本是五五开,瑞典人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只是后来的波兰民族主义叙事里对东布罗夫斯基、恰尔涅茨基之类的更推崇,而对能和古斯塔夫二世五五开甚至略胜一筹的科涅茨波尔斯基反而提及较少——当然我不太清楚细节, @张益达 老师可能更熟悉一些);但是波兰内部问题已经开始凸显,最后不得不和瑞典人求和。

这之后,哈布斯堡在三十年战争第一阶段摁着北德意志的新教联军一顿胖揍,瑞典人发现哈布斯堡越来越强,因为哈布斯堡的军队都开到波美拉尼亚了,这才决定正式干涉德意志内战。至于“波兰对抗北欧各国,法国,英国和俄国组成的联军”,这种说法没有太多根据——尤其是波兰和法国关系:法国一直视波兰为重要的欧洲盟友,用以实现从东面牵制哈布斯堡王室的“东方栅栏”政策,尽管中间确实出现过一些波折,但是波兰没有正面和法国爆发战争;17世纪中期,波兰和法国还联手支持过匈牙利的反哈布斯堡起义,给奥地利上眼药。[1]

这个问题下面还有很多绥靖的言论,认为德国入侵波兰是波兰活该,是对波兰祖上“平独”的报复——这种说法极其莫名其妙。波兰历史上没有平过“独”,现代意义上的德国出现都已经是波兰亡国之后的事情了。波兰历史上可以牵强的和“平独”扯上关系的是波兰-立陶宛-条顿战争,格伦瓦德之战打条顿骑士团,之后的一系列战争最终把普鲁士地区变成了波兰-立陶宛的附庸国。但是这打的是条顿骑士团,并不是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德国。

条顿骑士团是天主教的军事化教团,最早是马佐夫舍的康拉德一世请来对抗普鲁士地区的异教徒的,后来这帮人就住下了,并不断从德意志征募骑士和信徒来这里殖民。本身北方十字军已经成功了,最后一个异教国家立陶宛也通过克雷沃联合皈依了基督教,条顿骑士团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但是德意志人还在这里不走。其实不走也没关系,那就和平共存吧?也不行,条顿骑士团在萨莫吉希亚的统治遭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强烈抵制,爆发了两次萨莫吉希亚起义。第二次起义波兰才正面支持起义军,随后爆发了波兰-立陶宛-条顿战争。

波兰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打的是天主教武装教团,而条顿骑士团打团长阿尔布雷希特自己在1525年就改宗路德宗,原本普鲁士领地变成了臣服于波兰王室的普鲁士公国,17世纪中期大洪水时代普鲁士公国获得独立,之后逐步强盛,到19世纪统一德意志,成立德国。而作为天主教武装教团的条顿骑士团在1525年后也一直作为独立军事组织存在,到1809年被拿破仑解散了一次;1929年教宗庇护十一世宣布条顿骑士团转变成一个非军事的纯修会,以传教和从事公益事业留存至今;乌德勒支还有一个改宗新教的条顿骑士团支派。

尽管后来德国民族主义者常常借用条顿骑士团的意象,铁十字标志作为军队的象征也是从19世纪才正式确立的;德二时期不少德国的政客和历史学家利用条顿骑士团的意向来宣传亲德国反波兰的言论,到了德三时期希姆莱还一度把SS比作骑士团,但是1938年真正的条顿骑士团反而被纳粹政府取缔了;后来波兰人和苏联人为了给德国人一个抽象表示,把条顿骑士团和德国民族的意象绑定;至于现代流行文化,只要是“帅气、中二”的东西都易于传播,但并不代表这就是历史的本来面貌。

你要说后来的普鲁士、德二、德三之类的国家是条顿骑士团的正统继承人,那先得问现任大团长Bruno Platter乐意不乐意:

你要觉得现在的条顿骑士团费拉不堪不能代表条顿骑士团,那你也得定义什么叫“条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本质上是隶属于天主教会的教团,天主教会本身对其正统性有完全的解释权——也就是说,教宗大人说谁是条顿骑士团,谁才是条顿骑士团。

不能觉得可以把文艺作品中的条顿骑士形象和所谓的德国“武德充沛”之类的东西联系起来,就钦定德二、德三是条顿骑士团的正统继承人,有权给殖民波罗的海东南岸、压迫当地人民后来被当地人民联合赶走的武装教团复仇了。巴伐利亚的天主教徒也说,我TM一直坚定支持罗马教廷,怎么就被一群改宗新教的人代表了?甚至一些人一边喊着吊死威尼斯总督,一边又觉得条顿骑士团对波罗的海南岸人民的压迫是理所当然的,这就很矛盾了——毕竟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去君士坦丁堡最初也是阿莱克修斯四世请去给伊萨克二世复国的。十字军荼毒君士坦丁堡的罪行并不因为他们最初是被阿莱克修斯四世请过去的而有丝毫消减,同样也就不能因为条顿骑士团最初是被马佐夫舍的康拉德请过去打异教徒的,就认为这群人在当地的殖民统治理所当然,甚至到了立陶宛改宗天主教了依然不放过。

我极度反对用“梗”学历史。任何的“历史梗”都是试图把一个巨大的概念抽象化甚至卡通化,这个概念可以是一个历史时期,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可以是一个城市,一个群体,一个家庭,这都不是负责任的学习历史的态度。而如果拿这些“梗”来参与网络讨论,更是没有意义。

参考

  1. ^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15&filename=HLSZ201420049&v=o4RFYqK6KGFb%25mmd2FTtgEBX99vbsAuWd%25mmd2BF6lNUtiZ2T491bepAxjL2w6QWwlAijdpUyj
user avatar

其它答主说得很明白了。字面意思就是指平定德意志(独)、震慑俄罗斯(露),独、露取自日文发音。梗也很好理解,因为当今的俄、德是何许角色?大波波狗命能否保全尚且难说,平/镇个屁啊!不过是酸讽波兰对东西强邻的外交政策进退无度而已。

但实际上大波波国情特殊,实有自己的难处:本是斯拉夫一族,却以基督教为尊,可谓欧洲一景。跟右手边的斯拉夫世界虽然同族但是异宗、跟左手边的西欧世界勉强同宗可又异族——都跟大波波有核心价值观的冲突,极难消除成见获取信任。现在身为小国大波波本该抱团取暖,但寻遍欧洲也难得一助。

所以倒并不是大波波一味作死,其操作空间实在有限。无论其外交上如何苦心运营,每到关键时刻总是难逃挡箭牌替死鬼的下场。近年来积极争取美帝代理人的角色,其炮灰身份大波波只怕早已心知肚明,但也无可奈何。

人类文明数千载岁月,绝大部分都是苦苦求生。今天的国际社会,离散的资源和力量被超级强权不断整合、集中利用,中小国家甚至区域性强权都越来越难以左右自己的命运,只能随波逐流以求苟活一时。其中的酸楚,说实话现如今心高气傲的我朝王民是不容易体会到的。

p.s. 回想我们种花一家,老字号不提,那些曾与我们棋争一时的故人们,今天大部分只怕连坟头都找不见了;而我们虽然也磕磕碰碰起起落落,可非但香火不绝,一再的老树新芽,当代更摆脱了棋子的身份,又一次和新生代的超级强权们眼鼻相对地站在了久违的逐鹿席上。。。如今我们在国际社会中难寻一友,与其说是核心价值观有冲突被人恶意敌视,倒不如说是我们得天独厚的境遇被人忿忿不平羡慕嫉妒更合适。

user avatar

前面的答主已经说的很好了,我补充下波兰真正平独镇露的历史部分。

独指德国,露指俄罗斯,平独镇露是指波兰诡异的地理位置被迫的与两大国处在对立位置。然而,与大部分人想象不同的是,波兰真的平独镇露过。

1569年,波兰立陶宛联邦成立,一跃成为欧洲人口众多,面积最广的国家。它的许多特点体现出它在当时是一个独特的国家。联邦的政治制度被称为贵族民主制或金权自由制,法律与由贵族(施拉赤塔)控制的议会(瑟姆)限制君主的权利。该联邦的两个主体国家在原则上是平等的,而波兰是事实上的统治主体。该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且呈现出一种宗教多样化,该国以在当时少有的宗教自由而闻名。

在空前繁荣的几十年后,联邦在17世纪中期遭遇了政治混乱期,军事和经济日渐衰微,直到1795年被日益强盛的邻居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和奥地利帝国三度瓜分,最后亡国。

在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历史上,波兰参与过三十年战争中哈布斯堡王朝方面,对抗北欧各国,法国,英国和俄国组成的联军,并在神圣罗马帝国日益衰落的同时,借助欧洲普遍混乱的局面迅速崛起。此外,波兰参与过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胜利,阻止了msl对于东欧的渗透。在对俄国的战争中,波兰一度占领莫斯科,并坚守此城三年,所谓镇露,并非虚言。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闪击波兰在知乎上成为了波兰的主要黑点,但实则波兰以落后的装备和根本不存在的援军,独自抵挡苏德月余,甚至在首都沦陷的情况下,在喀尔巴阡山脉组织了残余部队进行了最后的抵抗,诚是二战史上值得一提的英勇作战。倘若对比所谓的第一陆军法国,仅仅两月不到就投降,小国波兰真的不应该为其战败而背负耻辱。

冷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裁军,放松了对于军事力量的追求,英法德保有的坦克数量都在三百左右,而波兰仍拥有上千辆坦克,且在中东战场上波兰部队表现不俗,相对而言,在军事实力上波兰已不比西欧所谓大国弱多少,或许当年平独镇露的辉煌,也并非不可期。

user avatar

处在四战之地就是这么悲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平独镇露大波波” 这个梗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网络文化现象,它融合了时事、历史、以及一种“反讽”或“戏谑”的表达方式。要详细解释它,我们需要拆解这几个词,并理解它们是如何被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含义的。核心词汇拆解与背景:1. 平独(Píng Dú): 字面含义: “平”意味着平.............
  • 回答
    平王东迁,宗周老百姓的命运,以及秦国被视为夷狄的背景,是理解当时社会心态的关键。这其中牵扯到权力更迭、文化认知、民族认同以及遗民的复杂情感。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平王东迁的背景与影响 东周的开端,西周的衰落: 平王东迁并非平白无故,而是周王室衰微、内乱频发的必然结果。申侯因.............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触及到了历史叙述中的一个常见困扰,甚至可以说是小小的“历史梗”了!您觉得“平王东迁,西周灭亡,东周开始”与《战国策》中出现“东周与西周战”矛盾,这完全不是您穿越了,而是历史演进中的一个时间节点的理解和表述方式的问题。让我来给您详细捋一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矛盾,实则不然的.............
  • 回答
    谈到“平老虎”,在摄影圈子里,尤其是喜爱自然和纪实风格的爱好者,大概率都会露出会心一笑。这个人,真名叫刘宇,但大家更习惯叫他“平老虎”,就像给老朋友起绰号一样,亲切又带着点江湖气。平老虎可不是那种躲在影棚里,对着模特摆弄光影的“棚拍”摄影师,他更像是个“行走的记录者”。他的镜头,总是对准那些最真实、.............
  • 回答
    平角内裤和三角内裤,这两种我们最常穿的内裤,虽然都扮演着“守护者”的角色,但它们在设计、穿着感受和适用场景上,却有着不少的差异。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平角内裤相比三角内裤,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首先,从包裹性和支撑性来说,平角内裤可以说是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的设计更像是短裤,能够更全面地包裹住私密.............
  • 回答
    在我看来,能在平路上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骑行,这本身就说明你拥有相当不错的体能基础。在这种速度下,心率达到186次/分钟,这需要从几个角度来理解,才能判断它是否“正常”。首先,我们要明白心率是什么。它反映了心脏在单位时间内跳动的次数,直接关联着你的身体需要向肌肉输送多少氧气和能量。你在运动时,身体.............
  • 回答
    关于“平氏为何没有像“源氏长者”那样的世袭称号”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这个问题背后涉及日本古代的氏族制度、权力结构以及历史发展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源氏长者”这个称号的由来和意义。简单来说,“源氏长者”并不是一个官方的世袭官职,而是一种名誉上的、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传.............
  • 回答
    《暗杀教室》这部日漫,说实话,它的价值观确实挺值得玩味的,而且也因此招致了不少争议,甚至有人质疑它“三观不正”。要深入理解它,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暗杀教室》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成长与自我救赎首先,抛开“暗杀”这个刺激的标签,《暗杀教室》最核心的其实是一部关于“教育”和“成长”的漫画。 传统教.............
  • 回答
    .......
  • 回答
    悬赏通告是政府或相关机构为寻找失踪人员、刑事案件线索、重大事故等事项,通过公开奖励的方式引导公众提供信息的官方文书。其撰写需符合法律规范,明确内容、程序和法律依据,避免引发误解或滥用。以下是详细撰写指南: 一、悬赏通告的基本结构1. 标题 明确主题,例如: 《关于寻找失踪人员(或案件.............
  • 回答
    在120平方米且全是承重墙的房屋中实现最佳 WiFi 覆盖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承重墙会对 WiFi 信号造成严重的衰减。不过,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案和进行正确的设置,仍然可以达到良好的覆盖效果。问题的核心在于承重墙对 WiFi 信号的阻挡作用。 承重墙通常由混凝土、砖石或钢筋混凝土构成,这些材料.............
  • 回答
    韩愈《祭鳄鱼文》中的“平鳄鱼”并非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而是韩愈为了解决当时潮州地区鳄鱼为患的问题,运用的一种带有宗教色彩和人文关怀的文学创作和政治策略。详细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件事的“真实情况”:1. 潮州地区鳄鱼为患的真实背景: 地理环境: 潮州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是贯穿潮州平原.............
  • 回答
    薛平贵和陈世美的故事确实在某些情节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都涉及抛妻弃子、功成名就后对糟糠之妻的冷漠或残忍。然而,两人的命运和民间对其的评价却天壤之别,一个被誉为忠贞不渝的典范,另一个则成为千古唾骂的负心汉。这种巨大的风评差距,究其原因在于他们故事中更深层的内涵、情节的处理方式以及最终的结局和解读。下面.............
  • 回答
    董平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的塑造,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引人深思的设计。作者施耐庵(或其合作者)之所以要塑造董平这样一个“武艺超群风流倜傥、却又心狠手辣丧尽天良”的角色,并非仅仅是为了增加一个打手,而是有着多方面的艺术考虑和现实影射。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丰富梁山泊人物群像的多样性与.............
  • 回答
    平方腊是梁山一百零八将聚义后,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并被封为“安抚使”,奉命征讨方腊的故事。这是一个充满悲壮色彩的篇章,梁山好汉们在这场战役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少英雄壮烈牺牲。为何平方腊会死那么多人?平方腊之战之所以伤亡惨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战况的惨烈与艰难: 敌我实力悬.............
  • 回答
    89平米的小三居,你说舒服不舒服?这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舒服”这俩字儿,说起来容易,可真要落实到生活里,感受可就复杂多了。首先得说,89平米的小三居,在中国大部分城市来说,是当下相当主流的户型了。尤其对于年轻家庭或者刚需人群,这个面积加上三间卧室的设计,就已经满足了基本的居住需求,比如夫妻俩一.............
  • 回答
    坤平佛牌,这名字听起来就带着几分神秘和古老的韵味。很多朋友,特别是女孩子,在接触到这些异域文化和信仰的物件时,难免会有疑问:坤平佛牌,女孩子戴可以吗?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关于佛牌的认知和一些流传的说法,我来尽量给你捋一捋,让你有个更清晰的认识。首先,我们得明白坤平佛牌的由来和它通常被认为的功效。坤平.............
  • 回答
    170平户型无线AP点位优化:让你的网络信号无死角在如今这个数字时代,强大的WiFi信号几乎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标配。尤其是在170平这样的较大户型中,如果无线AP(接入点)的布局不合理,很容易出现信号盲区、速度慢、连接不稳定的情况,严重影响我们的上网体验。那么,如何才能科学地优化无线AP的点位,让家.............
  • 回答
    嘿,哥们儿!刚入坑自行车,想在平把公路和弯把公路之间做选择,这真是个让不少新手纠结的问题。我猜你现在脑子里肯定在想:“到底哪个才适合我?”别急,我带你捋一捋,把那些专业术语都扒开,用大白话跟你唠唠。咱们先来说说 平把公路。顾名思义,它长得就像你熟悉的普通自行车,车把是平直的,跟你平时骑的买菜车、山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复杂的。要说服部平次、柯南、安室透这些人会不会“看不起”毛利小五郎,我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首先,得明白这几个人的立场和目的。 柯南(新一):他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揪出黑衣组织,同时保护小兰和身边的人。毛利小五郎是他的“工具”,更是小兰的父亲,柯南对他有保护的责任,但更多的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