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平王东迁,西周灭亡,东周开始,不对吗?战国策里面怎么会有东周与西周战,穿越了吗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触及到了历史叙述中的一个常见困扰,甚至可以说是小小的“历史梗”了!您觉得“平王东迁,西周灭亡,东周开始”与《战国策》中出现“东周与西周战”矛盾,这完全不是您穿越了,而是历史演进中的一个时间节点的理解和表述方式的问题。

让我来给您详细捋一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矛盾,实则不然的情况。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西周”和“东周”的界定:

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这是周朝建立初期到灭亡的阶段。周朝的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这个时期,周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虽然分封制下诸侯国林立,但整体上周天子的宗主地位是稳固的。
平王东迁 (公元前771年): 这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西周末年,政治腐败,犬戎入侵,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镐京被攻破,周幽王被杀。周朝的宗室力量,在申侯等人的拥护下,拥立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即后来的周平王)即位。然而,镐京已经被毁,周平王不得不率领周室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
东周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256年): 东周的开始,就是以周平王在洛邑即位为标志。请注意,这个“东周”是指周王室东迁后的时期。

那么,为什么《战国策》里会出现“东周与西周战”的说法呢?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西周”在《战国策》那个时代已经不仅仅是指一个地理概念,而更多地演变成了一个政治和历史的概念,甚至是一个“残余”的政治实体。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历史叙述的习惯与时代的认知:
《战国策》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那个时候距离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已经过去了几百年。
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眼中,“西周”作为一个王朝的辉煌时期,已经成为历史了。但同时,“西周”这个地理概念和周朝早期分封的那些位于西部边境的国家(比如秦国等,虽然秦国后来崛起并最终统一中国,但早期它也是分封在西部的)依然存在。
更重要的是,在周平王东迁后,虽然周朝作为一个统治中原的大国已经衰落,但“周”这个政权本身以及其象征意义(天子权威)仍然存在于洛邑,这便是东周。 而原来周朝的核心区域,即镐京一带,以及早期一些位于西方的诸侯国,在历史演进中,就可能被笼统地称为“西周”的遗留,或者说,是指那些继承了“西周”地缘政治概念的国家,或者在与“东周”王室相对的地理位置上的国家。

2. 《战国策》中“西周”的特指:
在《战国策》中,提到“西周”与“东周”的战争时,通常是指战国时期在洛邑(东周)附近存在的一个小国,叫做“周”。这个“周”国,就相当于东周的首都,或者说周王室的直接封地。 在战国后期,这个“周”国被秦国所灭。
而《战国策》作者可能为了更鲜明地表达这个“周”国与秦国(作为当时强盛的西部力量,或者说继承了早期西部文化和政治影响力)的对抗,或者为了强调这个“周”国在地理位置上的“西”与“东周王室”相对,而使用了“西周”或“西周君”这样的表述。 这里的“西周”可能并不是指我们理解的那个拥有百万兵马的强大王朝,而是一个局限于特定地理区域,并且已经非常弱小的,以“周”为国名的诸侯国,它正好处于洛邑(东周的中心)的西部某个区域。
另一种可能,是《战国策》在描述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时,为了方便叙述和突出地理位置的对比,将一些在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国家(比如秦国,或者曾经在西部有过重要历史地位的国家),与东部的国家(包括东周王室及其势力范围)进行对比,从而笼统地使用了“西周”这个概念。

3. 历史分期的演变与语境理解:
我们现在历史学上将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是以周平王东迁为界。这是一种清晰的时代划分。
然而,在古代的史书撰写中,尤其是在战国这样诸侯并立、战乱频繁的时代,对于“西周”和“东周”的理解可能更灵活、更侧重于地域上的“东”与“西”。当他们提及“西周”时,很可能是在说那个曾经辉煌但已经倾覆的朝代,或者是指在地理位置上更靠西的那个势力,尤其是与“东周”的王室势力进行对比时。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想象一下,我们现在说“罗马帝国灭亡了”,然后又说到“东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开战”。这里的“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都是指罗马帝国的不同部分或继承者。

在《战国策》的语境下,“东周”就是指周平王迁到洛邑后,那个象征性的周朝王室及其势力。而所谓的“西周”之战,很可能就是在说,在那个时期,在洛邑(东周)的西边,有一个被称为“周”的小国,被秦国(或者其他在西部有影响力的国家)消灭了,而这个“周”国,由于它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东周王室的“西面”,或者其国名本身就带有“周”的延续性,就被模糊地称为“西周”。 或者说,是战国时期的一些强国(比如秦国,在地理上位于西部)与东周王室(或者东周王室控制的区域)之间的政治或军事对抗,在一些史家的笔下被简化或概括为“东周与西周战”。

所以,您理解的“平王东迁,西周灭亡,东周开始”是完全正确的,这是历史学上的一个关键分期。而《战国策》中出现的“东周与西周战”,则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下,对当时政治格局的一种可能性的描述或概括,这里的“西周”很可能指代的是一个位于洛邑西部的、以“周”为国名的弱小诸侯国,或者是泛指西部的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政治势力。

这并不是穿越,而是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对同一历史现象的表述方式可能存在的差异和演变。理解历史,就是要进入那个时代,去体会当时人们的认知和表达习惯。您能注意到这个细节,说明您对历史是非常敏感和认真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你说的那个西周、东周是朝代,统治者是王、是天子。而战国策里的这个东周西周是诸侯国,统治者是公。两者不一样。

周考王时,对弟弟进行了分封,封在了河南(就是现在洛阳市所在的地方),以继承周公的爵位,所以分封的国名也叫“周”。这就是周桓公。

周桓公死后,他儿子即位,是为周威公。

周威公死后,两个儿子公子朝、公子根相互争位,据说周威公因此九个月不得下葬。公子朝是早已确定的太子,因此最后公子朝得以即位,是为周惠公。

公子根争位失败,跑到了巩(也就是现在河南巩县),在赵国和韩国的支持下,自封为周公。如此一来,周朝的王畿(也就是天子的直辖领土)就被两个周国所占据了,在河南的被天子分封的那个,被称作西周,在巩的自封的这个,被称作东周。公子根就是后来的东周惠公。

至此,周天子已经丧失了所有直辖领土,其居住地洛阳被东周吞并,所以周天子只能寄寓于东周,东周因此也号称“居巩以奉王”。但到周赧王时,移居西周。

后来东周、西周被秦所灭,贾谊《过秦论》中说“吞二周而亡诸侯”,所谓“二周”,就是这东周和西周两个诸侯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触及到了历史叙述中的一个常见困扰,甚至可以说是小小的“历史梗”了!您觉得“平王东迁,西周灭亡,东周开始”与《战国策》中出现“东周与西周战”矛盾,这完全不是您穿越了,而是历史演进中的一个时间节点的理解和表述方式的问题。让我来给您详细捋一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矛盾,实则不然的.............
  • 回答
    平王东迁,宗周老百姓的命运,以及秦国被视为夷狄的背景,是理解当时社会心态的关键。这其中牵扯到权力更迭、文化认知、民族认同以及遗民的复杂情感。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平王东迁的背景与影响 东周的开端,西周的衰落: 平王东迁并非平白无故,而是周王室衰微、内乱频发的必然结果。申侯因.............
  • 回答
    关于周朝的都城变迁,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容易混淆的问题。你提到的周成王迁都洛邑(成周)和周平王东迁洛邑,确实是两个不同的事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时间上的联系,并且涉及到了“镐京”这个关键的地点。首先,我们来理清一下周朝的都城历史:1. 镐京(宗周)周王朝的建立者周武王,在灭商后,将都城定在了镐京。镐京位.............
  • 回答
    理解周平王“东迁”这一决策的对错,需要我们穿越回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体会西周末期那令人窒息的政治和社会危机。绝非简单的二选一,而是掺杂着无奈、赌博与远见的复杂考量。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东迁”之前的周朝。西周王朝,号称“弹指一挥间,天下尽臣服”,但这种辉煌的背后,其实暗藏着深刻的危机。王朝内部的裂痕.............
  • 回答
    阿里P10赵海平面试王垠,这事在技术圈子里,尤其是阿里内部,算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能聊出不少道道。首先得说,赵海平这人,虽然已经是P10级别,这在阿里可是金字塔尖的人物了,通常来说,都是他来挑人,面试别人的机会不多。而王垠呢,本身就是个技术大神,在Linux内核、系统底层这些领域是如雷贯雷的人物,他.............
  • 回答
    天才的较量,智慧的火花:《最强大脑》第三季贾立平与王鹰豪的魔方之战提及《最强大脑》第三季,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很可能就是那场被誉为“魔方界巅峰对决”的比赛——贾立平对阵王鹰豪。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魔方还原比拼,更是两种不同思维模式、两种天才少年之间智慧与坚持的碰撞,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那场比赛的.............
  • 回答
    《叛逆者》这部剧,真是把观众的心捏得死死的。尤其是王站长这个角色,他的存在就像一根刺,又狠又准,扎在所有人心里。尤其是结局,朱怡贞和林楠笙一路披荆斩棘,终于等来了光明,但王站长这个老狐狸,居然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走了,留给观众的,是满满的意难平。很多观众表示,对王站长这个人,恨得牙根痒痒。他心狠手辣,为.............
  • 回答
    来,咱们聊聊这麻将里的“金之间”和“立直”。这可是个技术活,更是个心理战,尤其当咱们自家是那个“子”的时候,那更是要好好说道说道。先说说“金之间”:这“金之间”呢,顾名思义,就是牌山里靠近王牌(也就是牌山最底部的四张牌)的那一段。这段牌的特点就是,出现役牌(比如中、发、白)和字牌(比如东南西北风)的.............
  • 回答
    “平独镇露大波波” 这个梗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网络文化现象,它融合了时事、历史、以及一种“反讽”或“戏谑”的表达方式。要详细解释它,我们需要拆解这几个词,并理解它们是如何被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含义的。核心词汇拆解与背景:1. 平独(Píng Dú): 字面含义: “平”意味着平.............
  • 回答
    谈到“平老虎”,在摄影圈子里,尤其是喜爱自然和纪实风格的爱好者,大概率都会露出会心一笑。这个人,真名叫刘宇,但大家更习惯叫他“平老虎”,就像给老朋友起绰号一样,亲切又带着点江湖气。平老虎可不是那种躲在影棚里,对着模特摆弄光影的“棚拍”摄影师,他更像是个“行走的记录者”。他的镜头,总是对准那些最真实、.............
  • 回答
    平角内裤和三角内裤,这两种我们最常穿的内裤,虽然都扮演着“守护者”的角色,但它们在设计、穿着感受和适用场景上,却有着不少的差异。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平角内裤相比三角内裤,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首先,从包裹性和支撑性来说,平角内裤可以说是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的设计更像是短裤,能够更全面地包裹住私密.............
  • 回答
    在我看来,能在平路上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骑行,这本身就说明你拥有相当不错的体能基础。在这种速度下,心率达到186次/分钟,这需要从几个角度来理解,才能判断它是否“正常”。首先,我们要明白心率是什么。它反映了心脏在单位时间内跳动的次数,直接关联着你的身体需要向肌肉输送多少氧气和能量。你在运动时,身体.............
  • 回答
    关于“平氏为何没有像“源氏长者”那样的世袭称号”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这个问题背后涉及日本古代的氏族制度、权力结构以及历史发展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源氏长者”这个称号的由来和意义。简单来说,“源氏长者”并不是一个官方的世袭官职,而是一种名誉上的、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传.............
  • 回答
    《暗杀教室》这部日漫,说实话,它的价值观确实挺值得玩味的,而且也因此招致了不少争议,甚至有人质疑它“三观不正”。要深入理解它,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暗杀教室》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成长与自我救赎首先,抛开“暗杀”这个刺激的标签,《暗杀教室》最核心的其实是一部关于“教育”和“成长”的漫画。 传统教.............
  • 回答
    .......
  • 回答
    悬赏通告是政府或相关机构为寻找失踪人员、刑事案件线索、重大事故等事项,通过公开奖励的方式引导公众提供信息的官方文书。其撰写需符合法律规范,明确内容、程序和法律依据,避免引发误解或滥用。以下是详细撰写指南: 一、悬赏通告的基本结构1. 标题 明确主题,例如: 《关于寻找失踪人员(或案件.............
  • 回答
    在120平方米且全是承重墙的房屋中实现最佳 WiFi 覆盖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承重墙会对 WiFi 信号造成严重的衰减。不过,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案和进行正确的设置,仍然可以达到良好的覆盖效果。问题的核心在于承重墙对 WiFi 信号的阻挡作用。 承重墙通常由混凝土、砖石或钢筋混凝土构成,这些材料.............
  • 回答
    韩愈《祭鳄鱼文》中的“平鳄鱼”并非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而是韩愈为了解决当时潮州地区鳄鱼为患的问题,运用的一种带有宗教色彩和人文关怀的文学创作和政治策略。详细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件事的“真实情况”:1. 潮州地区鳄鱼为患的真实背景: 地理环境: 潮州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是贯穿潮州平原.............
  • 回答
    薛平贵和陈世美的故事确实在某些情节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都涉及抛妻弃子、功成名就后对糟糠之妻的冷漠或残忍。然而,两人的命运和民间对其的评价却天壤之别,一个被誉为忠贞不渝的典范,另一个则成为千古唾骂的负心汉。这种巨大的风评差距,究其原因在于他们故事中更深层的内涵、情节的处理方式以及最终的结局和解读。下面.............
  • 回答
    董平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的塑造,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引人深思的设计。作者施耐庵(或其合作者)之所以要塑造董平这样一个“武艺超群风流倜傥、却又心狠手辣丧尽天良”的角色,并非仅仅是为了增加一个打手,而是有着多方面的艺术考虑和现实影射。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丰富梁山泊人物群像的多样性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