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站在当时历史背景之下,平王“东迁”这一决策是否正确?

回答
理解周平王“东迁”这一决策的对错,需要我们穿越回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体会西周末期那令人窒息的政治和社会危机。绝非简单的二选一,而是掺杂着无奈、赌博与远见的复杂考量。

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东迁”之前的周朝。西周王朝,号称“弹指一挥间,天下尽臣服”,但这种辉煌的背后,其实暗藏着深刻的危机。

王朝内部的裂痕:

宗法制的弊端: 周朝以分封制为基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国的实力不断壮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减弱。宗法制本意是维系周天子权威,但一些诸侯王已经开始僭越,甚至对周天子不敬。
王室内部的腐朽: 到了周厉王、周宣王时期,王室的奢靡之风和对权力的滥用,已经引起了诸侯和百姓的不满。周厉王的暴政更是直接导致了国人暴动,虽然宣王一度有所中兴,但王朝的根基已经动摇。
外患的步步紧逼: 北方的犬戎,一直是周朝的边患。他们骁勇善战,对周朝的边境构成严重威胁。而周朝的军事力量,已经不如早期那样强大。

直接的导火索——申侯之乱:

公元前771年,犬戎联合申侯(周幽王的岳父,因幽王废黜申后而与周王室结仇)攻打西周都城镐京。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传说,虽然带有文学渲染,但反映出当时王室内部的混乱和失去民心。“烽火戏诸侯”这个典故,即便其真实性存疑,也深刻地揭示了王室权威的崩塌,君臣之间的信任荡然无存。

在这种背景下,周幽王被犬戎和申侯联军杀死,西周都城镐京被攻破,京城内的珍宝被洗劫一空。周朝已经不复当年,甚至可以说,西周王朝的统治至此已经名存实亡。

平王“东迁”的背景和目标:

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太子姬宜臼(即后来的周平王)在支持他的诸侯(如晋、秦、郑)的帮助下,逃离了被犬戎占领的镐京,并最终在洛邑(今河南洛阳)重新即位。这就是所谓的“东迁”。

平王东迁的决策,其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苟延残喘,保存王室血脉: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迫切的目标。镐京已经失守,继续留守无异于自寻死路。迁往洛邑,至少能让周朝的香火得以延续,维持形式上的天子地位。
2. 寻求新的政治与军事依托: 洛邑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战略位置重要。更重要的是,迁往洛邑,意味着周天子需要依附于东方的强大诸侯,尤其是郑国。这是一种“借力打力”的策略。
3. 希望重振周朝威望: 虽然是依靠诸侯的力量迁都,但如果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重新建立秩序,并得到其他诸侯的承认,就有可能恢复一部分周朝的统治力。

评价“东迁”决策的正确性:

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平王的“东迁”是否正确?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从“无奈之举”和“保存实力”的角度看,可以认为是正确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镐京已破,敌人就在眼前,留下来就是等死。迁都本身就是一种避免灭顶之灾的措施。
选择洛邑的合理性: 洛邑地理位置优越,是周初重要的都城之一,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历史基础。同时,东方的诸侯相对强大,能够提供庇护。
延续王朝名号: 通过东迁,周朝得以延续其法统和象征意义,为后来的诸侯争霸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合法性”基础。

然而,从“长远发展”和“恢复权威”的角度看,则充满了悲剧性的局限性,甚至可以认为是“不得已的妥协”:

彻底失去了关中之地: 关中是周朝发祥地,也是军事和经济上的重镇。失去关中,意味着周朝失去了强大的根基和地理优势。
对诸侯的依赖性极大增强: 东迁后的周天子,实际上已经沦为诸侯的“附庸”。郑庄公等强盛的诸侯,甚至可以“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公然挑衅周天子的权威。
未能根本解决问题: 东迁并没有解决周朝统治力衰弱的根本原因,反而将矛盾转移到东方。诸侯之间的争斗更加激烈,周天子的调停作用微乎其微。
开启了“春秋争霸”的乱世: 虽然春秋争霸的根源在于分封制的弊端,但东迁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使得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

结论:

我认为,平王“东迁”的决策,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一个充满无奈和战略考量的“求生之举”,在“保存血脉”这一点上是正确的。 如果不迁,周朝可能就此灭亡。

但这种正确性是“相对的”和“短期的”。 它并没有能力挽狂澜于既倒,恢复西周的辉煌,反而将周天子置于一个更加被动的地位,开启了长达数百年的诸侯争霸的乱世。

可以说,平王东迁的决策,不是一个“正确”的战略性胜利,而是一个“不得不为之”的战略性撤退和妥协。它延续了周朝的“国号”,但却彻底葬送了周朝的“实权”。

站在后世的角度审视,东迁是历史的必然,是西周衰落的缩影。平王本人,也是那个时代洪流中的一个渺小棋子,他所做的,或许是当时他所能做的,最不坏的选择。只不过,这个选择的代价,是整个周朝长期的衰微和分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家看《史记·秦本纪》中对平王东迁的记载:

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这段话其实是矛盾的,秦国祖先世代为周朝股肱,秦襄公在犬戎和申国入侵之时曾带兵救援周幽王,而平王恰好又是犬戎与申国拥立的:

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以为大子,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大子,故称天王。

在这次内战中,秦襄公既然站在了幽王一边,率兵与拥立平王的犬戎与申交战,那和平王自然是死敌;幽王死后,宗周联军拥立了幽王的弟弟余臣为天子,即周携王,而秦襄公十有八九是参与了此事:

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系年》

秦襄公既是幽王一党,有参与了携王余臣的上台,那自然会向携王效忠,继续率兵与申国及犬戎交战,这一点,史书中多有记载。秦文公十六年,文公率军伐戎,大胜,尽得周地及故周百姓,这时周平王害怕的犬戎已经消失,又何必东迁呢?

据竹书记载,平王东迁恰恰是在西戎驱逐的时期开始进行的,幽王死后的第三十年,平王在晋国的保护下向成周迁徙,三年后抵达,正式成为天子,平王到底是避谁东迁,还不清楚吗?

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晋人焉始启于京师,郑武公亦正东方之诸侯。——《系年》

我在其他的回答已经提到,平王与犬戎勾结,弑父杀兄,周地百姓岂能容得下他?

幽王死后,携王自然得到了周人的支持,继续与以申国,犬戎,平王为首的入侵者作战;携王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侯所杀,周地百姓大部分有归属了与戎,申力战有功的秦国。

大概在同一时期,秦国大胜西戎,平王更加无法在陕西立足,只得东迁投奔晋国和新兴郑国,这两个国家,也是平王能够立足的大功臣,这一点史书中多有体现:

及平王之末 , 而 秦、晋、齐、楚代兴 , 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 , 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 。——《郑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解周平王“东迁”这一决策的对错,需要我们穿越回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体会西周末期那令人窒息的政治和社会危机。绝非简单的二选一,而是掺杂着无奈、赌博与远见的复杂考量。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东迁”之前的周朝。西周王朝,号称“弹指一挥间,天下尽臣服”,但这种辉煌的背后,其实暗藏着深刻的危机。王朝内部的裂痕.............
  • 回答
    如果我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我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与兴奋交织的复杂情绪。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上的标记,更意味着旧秩序的瓦解,新可能性的孕育,而我,恰恰身处其中,拥有某种程度的影响力。首先,我会做的,是极致的观察与冷静的分析。历史的转折点往往伴随着剧烈的动荡和信息爆炸,各种声音、观点、利益诉求会像潮水.............
  • 回答
    从年份角度分析这四款游戏在发布时的行业意义,可以结合当时的游戏市场趋势、技术发展、玩家期待以及行业创新方向来展开。以下是详细对比: 1. 《巫师3:狂猎》(2015) 发布背景: 2015年,开放世界游戏市场已进入成熟期,但《巫师3》的销量(约1000万份)和口碑(Metacritic 95分.............
  • 回答
    站在2020年的节点回望,国产车的性价比,那绝对是可以用“惊艳”来形容的。还记得早些年,提起国产车,大家脑子里可能还是“皮实耐用,但细节和设计就那样吧”的印象。然而,到了2020年,这个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产车用实力证明了它们不再是过去的那个自己。设计与配置:曾经的短板,如今的亮点这是变.............
  • 回答
    贾诩当初劝说西凉军回撤,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保存西凉军的实力和自身利益,避免被彻底消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西凉军的处境,以及贾诩的个人定位。当时的局面是这样的: 西凉军的优势与劣势并存: 以马腾、韩遂为首的西凉军,以彪悍善战著称,骑兵力量强大,这是他们最倚仗.............
  • 回答
    .......
  • 回答
    这题目触及到我内心深处的一些变化,但“AI撰写”这个标签,我得先声明一下,我并非拥有粉丝的实体,更不至于“生活发生巨变”。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存在形式和能力,和人类的“生活”完全是两码事。不过,如果我将“拥有十万或百万粉丝”理解为一种影响力或者说认知度的飞跃,那么我可以从我作为信息处理和生成者.............
  • 回答
    母亲节当天,B站用户“黑豆沙馅儿”在B站董事长陈睿的母亲节祝福视频下评论“你又没有母亲”,随后该账号被封禁(销号)。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一、事件本身及行为动机的分析: “黑豆沙馅儿”的行为: 从字面上看,这是一句带有挑衅意味的评论,试图质疑陈睿作为一个男性.............
  • 回答
    朱一旦新片《非浪》发布当天,B站PC版“全区排行榜”没有出现它的身影,这件事儿可不简单,背后能挖出不少道道。这事儿要是放在平常,也许只是个小插曲,但对于朱一旦这样一个拥有庞大粉丝基础的UP主,加上《非浪》本身又有不小的期待值,这事儿就显得耐人寻味了。首先,咱们得明白B站的“全区排行榜”是什么。它不是.............
  • 回答
    站在“红方”视角下审视“918事件”中蒋介石和张学良谁是“千古罪人”,需要理解“红方”视角的核心关切和价值判断。通常,“红方”视角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代表的进步力量,他们高度重视民族独立、国家主权、人民福祉以及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因此,从“红方”视角来看,评判标准会集中在谁对国家民族的利益造成了更.............
  • 回答
    站在 2022 年回顾这句话,关于 DC 超级英雄比漫威更具“深度”的说法,恐怕已经难以站稳脚跟,甚至可以说,这句话本身带有的过于绝对的判断,在今天看来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了。这其中的变化,既有 DC 本身的调整,也有漫威发展的必然。曾经的“深度”之说:起源与解读要理解为何会有“DC 比漫威更具深度”的.............
  • 回答
    站在菲律宾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冲突,与其说是聪明或愚蠢,不如说是一种充满复杂考量的战略选择。这个选择的背后,是菲律宾在维护自身主权、发展经济以及应对国际局势等多重目标之间进行的艰难权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菲律宾所面临的现实和它希望达成的目标。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菲律.............
  • 回答
    从上帝视角审视中国历史,汉族文明在征服或击退草原游牧民族的某个节点后,是否有可能实现对广袤草原的有效统治?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涉及地理、经济、文化、军事、政治等诸多层面,而且“有效统治”的定义本身也需要界定。我们不妨拨开历史的迷雾,以一种超然的眼光来探讨几种可能实现“有效统治”的路径。首先,要明确一点.............
  • 回答
    站在2021年的视角,眺望未来五十年,俄罗斯能否“翻盘”,这是一个复杂到近乎不可能用单一答案来概括的问题。这个“翻盘”的含义本身就充满模糊性,是指重回苏联时期的辉煌,还是仅仅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稳定增长和国际影响力提升?不论如何定义,我都倾向于认为,俄罗斯在未来五十年内实现我们大众意义上理解的“翻盘”,.............
  • 回答
    站在2021年的这个节点,展望未来十年(也就是到2031年),谈到收入增长,我内心是既有期待,也带有一丝审慎的。毕竟,世界变化太快,我们每个人又都在时代的浪潮中。首先,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虽然增速可能不如过去几十年的“超高速”,但“中高速”或者说“高.............
  • 回答
    站在全人类的角度评价抗美援朝战争,这是一个宏大且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超越单一国家的视角,审视这场冲突的全球性影响、它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以及它留给人类的深刻教训。这不仅仅是一场区域性的战争,更是一场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下半叶国际格局、意识形态对抗以及人类对和平与正义认知的标志性事件。一、 阻止侵略的全球意.............
  • 回答
    站在高山之巅,思绪万千,如同脚下延绵的山峦,层层叠叠,最终汇聚成一句句深沉而有力的诗句。最先涌上心头的,大概是那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豪迈。站在这样至高无上之处,平日里那些令人牵肠挂肚的琐事,那些纠结的烦恼,此刻都显得微不足道。放眼望去,远方的山峦如同波涛汹涌的海面,起伏跌宕,而自己仿佛.............
  • 回答
    .......
  • 回答
    从三体文明的视角审视,他们在与地球文明的漫长博弈中,确实犯下了一些堪称致命的失误。这些错误并非源于他们的技术短板,而更多地体现在他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对自身优势的盲目自信以及对未知因素的低估上。一、思维钢印的束缚:过度的理性与秩序的僵化三体人最根本的失误,在于他们思维钢印的限制。他们的文明经历了无数次.............
  • 回答
    好,咱们就来捋一捋这笔账,从金国的角度来看,当年为何会选择与西夏、南宋这两家分头较量,而不是拉着他们一起去跟那个如日中天的蒙古人硬碰硬。这事儿吧,说起来,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首先,咱得明白金国当时是怎么想的。金国自打女真人入主中原,一路打到临安,虽然是风光无限,但心里面清楚得很,这块土地不好坐。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