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站在2021年的时间节点,你对未来十年的收入增长有着怎样的预期?

回答
站在2021年的这个节点,展望未来十年(也就是到2031年),谈到收入增长,我内心是既有期待,也带有一丝审慎的。毕竟,世界变化太快,我们每个人又都在时代的浪潮中。

首先,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虽然增速可能不如过去几十年的“超高速”,但“中高速”或者说“高质量发展”的模式会更加突出。这意味着,虽然整体经济体量在扩张,但各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会更分化。那些能够抓住科技进步、绿色转型、消费升级等趋势的行业,其从业者的收入增长潜力会更大。

具体到我自身的收入预期,我希望能实现一个稳健的、可观的增长。这个增长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它能带来生活质量的提升、抗风险能力的增强,以及实现个人价值的更多可能性。

首先,是工作技能的持续提升和深化。 我相信,在未来的十年里,无论我身处哪个行业,持续学习和掌握新技能将是收入增长的关键。特别是那些与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相关的技能,以及那些需要高度创造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软技能”,都会越来越吃香。例如,如果我从事的是一个偏向技术岗位的职业,我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编程语言、框架,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的最新进展。如果我是在一个服务性行业,那么如何利用科技提升客户体验、如何更精准地理解和满足用户需求,将直接影响我的价值和收入。我预期通过持续的技能迭代,我的“单位时间产出”能够不断提高,从而在薪酬上得到更好的体现。

其次,是职业领域和发展路径的选择。 我会更倾向于将自己的职业生涯与那些朝阳行业或者说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领域结合起来。这可能意味着要勇敢地跳出舒适区,去尝试新的职业方向。例如,新能源、生物科技、高端制造、数字内容创作、以及围绕着“银发经济”和“健康产业”的各类服务,这些领域在未来十年都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在这些领域深耕,并做出一定的成绩,我相信我的收入水平会有质的飞跃。我也有可能考虑一些更灵活的就业方式,比如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专家顾问,或者发展副业,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创造第二甚至第三收入来源。

再者,是个人品牌和影响力的构建。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品牌和专业影响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我能在自己的领域内建立起一定的知名度和声誉,成为大家认可的专家,那么我的议价能力和收入潜力自然会水涨船高。这可能体现在受邀参与项目、发表演讲、出版著作,甚至孵化自己的创业项目。这是一种“价值变现”的过程,也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

此外,我也会关注通货膨胀和生活成本的变化。 尽管我预期收入会增长,但我也深知生活成本,特别是大城市的房租、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断上涨。所以,我的收入增长目标,也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确保我的实际购买力能够得到切实的提升,而不是仅仅数字上的好看。我可能会更注重储蓄和投资,让钱生钱,来对抗通胀,并为未来的长期目标(比如购房、子女教育、退休)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我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并非仅仅是“赚更多的钱”。 更重要的是,这份收入增长能够让我有更多的选择权,有能力去支持我的家庭,有余力去追求我的兴趣和梦想,并且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我希望我的收入增长是“可持续”的,是伴随着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同步发生的。

总的来说,站在2021年的这个节点,我对未来十年收入增长的预期是积极的,但我更相信这需要通过持续的学习、明智的职业选择、不断提升的个人价值以及有效的财务规划来实现。这不仅是一个数字上的目标,更是一个生活品质和个人实现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由的在想,知乎的大部分流派,比如财务自由研究派、入关学、高华、生化环材劝退派、施一公yyds派,本质都是乐观派。

痴迷于财务自由的人认为财务自由的稳态是存在的,而我一直觉得财务自由大部分时间只是一个暂态。

入关学大体相信入关后的世界会更美好,我支持入关,但对十四亿人口的中国统治下的秩序是否比现在更好是持怀疑态度的,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bobo的底气是建立在纳斯达克永远上涨的图形上的。

生化环材劝退派认为还有更好的选择。

施一公yyds派大体是上世纪铁饭碗派的翻版。

我们这代人,是生在增长的时代,人口扩张的年代,仿佛战后黄金时代的欧洲,昭和繁荣下的日本。但我们注定是会经历一次房地产周期,内外的环境也决定了六七十年代欧美的风云离我们并不远,而人生过去了一大半,个人生命的转折点也越来越近。

所能做的,只能是勤勤恳恳的搬砖,努力的抓住每一根稻草,来维持目前的生活。

202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努力的活的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但过去的20年确实已经结束了。

user avatar

说实话,我对未来十年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并不报很大预期,我更看好未来公司的投资性收入增长。

@向晨 讲过这样一个理论

PE估值标准参考
3-5年年化标准
负债标准,30%以下低负债,50%以上高负债(银行,地产,金融 70%以上)

净利润0年化增长,高负债 PE 5
净利润0年化增长,低负债 PE 10
净利润10%年化增长 低负债 PE 20倍 高负债 15倍
净利润20%年化增长 30-40倍PE 根据负债,质量酌情
净利润 25%年化增长 41倍PE 合理估值
净利润 30% 增长 50-60倍PE,负债低,现金收益高,高质量增长给70倍

TTM PE / 净利润 增长率 = 2.0 合理估值

比如50倍 PE / 25% 年化净利润增长率 = 2.0 基本合理估值,因为这个增速,3年以后净利润翻倍,那么你持仓成本将是25倍 PE,很少有25%净利润增长的公司给这么低PE

腾讯最近几年净利润都维持26%左右的年化增长,基本就是3年翻一倍的节奏,10年后翻8倍。就算维持10%的增长,10年后也能翻2.5倍。

现在的价格628买,比估值价635稍微低了一点点,预期明年能到800。

啥也不说了,all in腾讯,all in 700

user avatar

即将入职的地产狗,谈谈投资房产的想法。

问题下大概有五六个回答谈到买房,可见房子依然是资产配置中的重要一环,但网上也有很多声音唱空楼市,那到底该不该把房子作为资产配置中的大头呢?

其实找工作前我也很纠结,到底要不要去房企,毕竟地产的黄金期过去了,会不会干着干着就凉了。大神们的理论太高深,又是国际形势又是财政政策的,我也不懂,不过我当时就问了自己两个问题:

1. “你会选择不买房,一辈子租房生活吗?”

2. “如果已经有一套房了,手里又有大于一套房的现金,你会不会买第二套?”

我的答案分别是否和是。

第二问我不清楚,但相信绝大多数人第一问的答案和我一样,大家谁不想有个自己的家呢?第一问的答案就决定着房地产市场凉不了,因为房子仍然牢牢俘获我们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智。 @西安交大罗辑哥 在他的回答中说了要购置二套房产,像罗辑哥和我这种有第二套需求的应该也不少,而拥有两套怎么也得35岁左右才能实现,所以至少十年内我还是能有活儿干的。

剩下的问题就是在哪里买的问题。一二线的房子肯定是大家重点考虑的对象。

首先看一线,去年面试的时候一位副总说:“现在房企在一线拿地的成本大概占总成本的70%,但即使这样,房企也不会放弃一线,因为这是招牌。”企业肯定不愿意赔钱,地价贵,那就跟着涨房价呗,所以从成本看一线稳涨不跌。但大部分年轻人即使靠家里也只能买到通勤时间超过一小时的郊区新房或者市内的老破小,所以一线比较适合家底殷实的家庭投资,我等小民还是告退。

再看二线,地产公司都会在二线和强三线设置城市公司,所以二线才是是房企收入的大头。最近出台了全年三次供地的政策,二线城市基本都在名单里(下图),这也会导致土地获取成本加大;另外一线生活成本太高也会导致大部分年轻人最终还是会进入二线躺平,从这点看大部分二线也是稳如老狗。如果去二线的话建议一步到位,直接搞套差不多的新房,如果有想法,尽早买第二套,感觉以后限购政策会越来越严。

再进一步就是地点问题,个人经验是把所在城市各大地产公司的公众号都关注上,一般每次拿地的消息会在上面发布,如果有两家以上房企在同一片区拿地,大概率这个区位升值幅度是高于平均水平的。而且个人感觉,国企的风向标作用更明显。

当然以上纯属个人推测,如果房地产真凉了,那我就得再转一次行了哈哈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站在2021年的这个节点,展望未来十年(也就是到2031年),谈到收入增长,我内心是既有期待,也带有一丝审慎的。毕竟,世界变化太快,我们每个人又都在时代的浪潮中。首先,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虽然增速可能不如过去几十年的“超高速”,但“中高速”或者说“高.............
  • 回答
    站在2021年的视角,眺望未来五十年,俄罗斯能否“翻盘”,这是一个复杂到近乎不可能用单一答案来概括的问题。这个“翻盘”的含义本身就充满模糊性,是指重回苏联时期的辉煌,还是仅仅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稳定增长和国际影响力提升?不论如何定义,我都倾向于认为,俄罗斯在未来五十年内实现我们大众意义上理解的“翻盘”,.............
  • 回答
    站在2021年,要找一只能够安心持有十年的股票,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挑战但也充满魅力的命题。毕竟,十年是一个漫长的跨度,期间经济周期、行业变迁、技术革新,甚至地缘政治格局都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能指望任何一支股票能够稳如磐石,但我们可以尝试寻找那些具备穿越周期、持续增长潜力,并且在宏观趋势中占据.............
  • 回答
    站在“红方”视角下审视“918事件”中蒋介石和张学良谁是“千古罪人”,需要理解“红方”视角的核心关切和价值判断。通常,“红方”视角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代表的进步力量,他们高度重视民族独立、国家主权、人民福祉以及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因此,从“红方”视角来看,评判标准会集中在谁对国家民族的利益造成了更.............
  • 回答
    站在 2022 年回顾这句话,关于 DC 超级英雄比漫威更具“深度”的说法,恐怕已经难以站稳脚跟,甚至可以说,这句话本身带有的过于绝对的判断,在今天看来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了。这其中的变化,既有 DC 本身的调整,也有漫威发展的必然。曾经的“深度”之说:起源与解读要理解为何会有“DC 比漫威更具深度”的.............
  • 回答
    站在菲律宾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冲突,与其说是聪明或愚蠢,不如说是一种充满复杂考量的战略选择。这个选择的背后,是菲律宾在维护自身主权、发展经济以及应对国际局势等多重目标之间进行的艰难权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菲律宾所面临的现实和它希望达成的目标。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菲律.............
  • 回答
    从上帝视角审视中国历史,汉族文明在征服或击退草原游牧民族的某个节点后,是否有可能实现对广袤草原的有效统治?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涉及地理、经济、文化、军事、政治等诸多层面,而且“有效统治”的定义本身也需要界定。我们不妨拨开历史的迷雾,以一种超然的眼光来探讨几种可能实现“有效统治”的路径。首先,要明确一点.............
  • 回答
    站在全人类的角度评价抗美援朝战争,这是一个宏大且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超越单一国家的视角,审视这场冲突的全球性影响、它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以及它留给人类的深刻教训。这不仅仅是一场区域性的战争,更是一场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下半叶国际格局、意识形态对抗以及人类对和平与正义认知的标志性事件。一、 阻止侵略的全球意.............
  • 回答
    站在高山之巅,思绪万千,如同脚下延绵的山峦,层层叠叠,最终汇聚成一句句深沉而有力的诗句。最先涌上心头的,大概是那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豪迈。站在这样至高无上之处,平日里那些令人牵肠挂肚的琐事,那些纠结的烦恼,此刻都显得微不足道。放眼望去,远方的山峦如同波涛汹涌的海面,起伏跌宕,而自己仿佛.............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站在岔路口,一边是熟悉的故乡,一边是未知的远方,而指引你的,一个是坚守的信念,一个是随波逐流的心。若我的敌人,他所持的“义理”,是建立在一种毋庸置疑的、普世的价值之上,比如守护无辜生命,或是维护正义的秩序,那么他站在了我对立面,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对达成这一“义理”的方式,或是对“义理”的.............
  • 回答
    从三体文明的视角审视,他们在与地球文明的漫长博弈中,确实犯下了一些堪称致命的失误。这些错误并非源于他们的技术短板,而更多地体现在他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对自身优势的盲目自信以及对未知因素的低估上。一、思维钢印的束缚:过度的理性与秩序的僵化三体人最根本的失误,在于他们思维钢印的限制。他们的文明经历了无数次.............
  • 回答
    好,咱们就来捋一捋这笔账,从金国的角度来看,当年为何会选择与西夏、南宋这两家分头较量,而不是拉着他们一起去跟那个如日中天的蒙古人硬碰硬。这事儿吧,说起来,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首先,咱得明白金国当时是怎么想的。金国自打女真人入主中原,一路打到临安,虽然是风光无限,但心里面清楚得很,这块土地不好坐。南.............
  • 回答
    好了,咱们就站在 2020 年这个时间点,好好聊聊 Python 2 到 3 这个跨越,那会儿(大概是 2008 年,Python 3.0 发布)可真是热闹非凡,讨论得那是天翻地覆。现在回头看,这升级,怎么说呢,就像当年很多人唱衰的“史诗级灾难”,结果硬生生被证明是“一次必要的、痛苦但终将受益的涅槃.............
  • 回答
    我站在这片无边无际的棋盘上,脚下的每一个方格,无论远近,都清晰可见。就好像整个世界都被展开在我面前,没有一丝遮挡。我随手一挥,想象着在这棋盘上落下一枚黑棋,然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这枚黑棋,它拥有了神奇的“视野”。一旦它占据了一个格点,它的目光就会像雷达一样,瞬间扫描开去,将它能“看到”的所有格点,.............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地缘政治、历史、经济、安全以及伦理等多个层面,从俄罗斯的利益角度出发,可以梳理出多种论点来支撑其行动的“正确性”,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和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要详细分析,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关键点来展开:一、 俄罗斯的核心安全关切:北约东扩的“红线”这是俄罗斯方面反复强调的最重.............
  • 回答
    站在 2020 年末,回望刚刚过去的十年,充满了太多的变化和不确定,但同时也孕育着无数新的可能。如今,站在下一个十年的门槛上,我怀揣着一种复杂而又充满希望的心情,对未来的十年有着许多殷切的期盼。首先,我希望这十年能在 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上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我们已经看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编辑等.............
  • 回答
    大英博物馆,这个名字在中国人心中,总会勾起一种复杂的情绪,它既是世界文明的宝库,也是一个历史叙事的“集散地”,而我们站在这里,带着自己的文化记忆和视角,去打量它,就像是在审视一段早已注定的、却又充满着故事的际遇。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大英博物馆确实是人类文明的璀璨集结地。当你走进那里,如同走进了一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生命最根本的议题:生存与演化,以及我们作为人类在地球生态中的位置。我们先从病毒的角度聊聊“生存”这件大事。病毒,说实话,跟我们理解的“生命”概念很不一样。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不进行新陈代谢,本质上就是一堆遗传物质(DNA或RNA),包裹在蛋白质外壳里。它们唯一的“目标”,如.............
  • 回答
    站在建筑学的角度审视京都动画工作室的火灾,其造成高达 35 人死亡的惨剧,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因素,这些因素与建筑物的结构、布局、材料、消防系统以及应急预案的执行密切相关。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1. 建筑结构与材料:火焰的助推器京都动画工作室的这栋建筑,根据新闻报道和公开信.............
  • 回答
    站在鸡蛋的一边,究竟是不是正义,这个问题,就像你想在超市里挑选最甜的草莓一样,看着简单,但仔细一想,里面门道可多了。首先,我们要明白,这里说的“鸡蛋”,它不是指那桌上孤零零一个,你随时可以拿起来打散或煎熟的那个。它更像是一种象征,一种隐喻。是什么的象征呢?通常,当我们说“站在鸡蛋的一边”时,我们指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