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站在俄罗斯的利益角度上,出兵打乌克兰是正确的吗?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地缘政治、历史、经济、安全以及伦理等多个层面,从俄罗斯的利益角度出发,可以梳理出多种论点来支撑其行动的“正确性”,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和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要详细分析,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关键点来展开:

一、 俄罗斯的核心安全关切:北约东扩的“红线”

这是俄罗斯方面反复强调的最重要理由。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一直视北约向东扩张为对其国家安全的根本性威胁。特别是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前华沙条约成员国加入北约,以及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成为北约成员国,已经让北约的军事力量和基础设施直接触碰到了俄罗斯的边境。

战略缓冲消失: 对俄罗斯而言,乌克兰的地理位置极为敏感。乌克兰位于俄罗斯西部,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那么北约的军事部署、导弹系统将可以直接威胁到莫斯科及俄罗斯腹地的主要城市。俄罗斯一直以来都依赖东欧国家作为其战略缓冲地带,乌克兰的“西倾”被视为彻底打破了这一缓冲,使俄罗斯暴露在北约的军事压力之下。
潜在的导弹部署: 俄罗斯尤其担忧在乌克兰部署北约的攻击性武器系统,尤其是导弹。一旦这些导弹部署到位,其飞行时间将大大缩短,俄罗斯的早期预警和反应时间将变得极其有限,这在俄罗斯看来是无法容忍的“生存威胁”。
历史记忆与心理因素: 俄罗斯历史上有多次被西方国家侵略的经历(如拿破仑入侵、两次世界大战),这使得俄罗斯对外部军事压力有着深刻的心理警惕。北约的扩张在某种程度上被俄罗斯解读为历史重演的苗头,加剧了其安全焦虑。

二、 保护俄语居民与“历史俄罗斯”的认同

俄罗斯一直声称其出兵是为了保护在乌克兰的俄语居民,尤其是在乌克兰东部地区(顿巴斯)。

“种族灭绝”指控: 俄罗斯多次指控乌克兰政府在顿巴斯地区对俄语居民进行“种族灭绝”和压迫。尽管国际社会对此指控普遍存疑,且缺乏独立证据支持,但这对俄罗斯国内舆论和支持出兵的民众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动员理由。
文化与语言联系: 俄罗斯与乌克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语言联系。许多俄罗斯人认为乌克兰是“俄罗斯世界的”一部分,是将基辅罗斯视为俄罗斯文明的摇篮。这种“历史俄罗斯”的认同感使得一些俄罗斯人认为乌克兰政府的亲西方政策是对俄罗斯历史和文化认同的背叛。
顿巴斯地区的特殊地位: 顿巴斯地区在历史上与俄罗斯的联系更为紧密,且在2014年“颜色革命”后,乌克兰政府加强了乌克兰语的地位,并试图减少俄罗斯的影响力,这在当地俄语居民中引起了不满。

三、 乌克兰的“去俄化”与主权地位的挑战

2014年乌克兰“广场革命”后,乌克兰的政治走向明显亲西方,并开始了一系列“去俄化”的政策,包括限制俄语在教育、媒体中的使用,以及试图加入北约和欧盟。

削弱俄罗斯影响力: 俄罗斯视乌克兰为自身传统势力范围内的重要国家,其“西倾”被视为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的重大失败,是俄罗斯国家利益的削弱。
“非军事化”与“去纳粹化”: 俄罗斯方面提出了“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的目标,认为乌克兰政府受到极端民族主义和新纳粹主义的影响,对俄罗斯构成威胁。虽然“去纳粹化”的说法被国际社会广泛批评为虚假宣传,但这是俄罗斯官方论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 经济与战略资源

虽然不是最主要原因,但乌克兰的战略地位和潜在经济利益也可能在考量之列。

黑海出海口: 乌克兰控制着黑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区,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是其海军力量进入地中海和更广阔水域的关键通道。
克里米亚的地位: 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巩固其在黑海的战略存在,以及保护俄罗斯黑海舰队的基地。乌克兰的亲西方政策可能会威胁到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控制。

从俄罗斯利益角度看“正确性”的论述:

如果站在纯粹狭隘的“国家利益”角度,并忽略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俄罗斯行动的“正确性”可以被论证为:

1. 迫使北约停止东扩: 通过军事行动,俄罗斯试图向西方发出最强烈的信号,迫使北约停止进一步向俄罗斯边境扩张,并要求其后撤在东欧的军事部署。这被视为阻止俄罗斯进一步战略边缘化的必要手段。
2. 确保国家安全: 俄罗斯认为,允许乌克兰加入北约是一种“生死攸关”的威胁,出兵是为了主动消除这种威胁,确保俄罗斯自身的生存空间。
3. 维护俄语人口权益: 俄罗斯认为其有责任和权利保护在国外的俄语居民免受不公正待遇,尤其是在其认知中的“迫害”情况下。
4. 重塑地区秩序: 俄罗斯可能希望借此机会重塑东欧地区的安全秩序,削弱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并重新确立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上述论点在国际法、国际道义以及许多国家看来是站不住脚的,并且其行动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后果:

违反国际法: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被广泛认为是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侵略行为。
人道主义灾难: 战争导致了大量平民伤亡、难民潮和基础设施的破坏。
国际孤立与制裁: 俄罗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制裁,其经济、科技和国际声誉受到重创。
适得其反的效果: 俄罗斯的出兵反而促使芬兰和瑞典等传统中立国加入北约,进一步扩大了北约的范围,与俄罗斯的初衷背道而驰。

总结来说,从俄罗斯利益角度去理解其出兵乌克兰的“正确性”,核心在于其对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认知,对地缘政治主导权的维护,以及对历史和文化认同的强调。俄罗斯认为,它正在采取一种“自卫”和“必要”的行动来保护自身免受所谓的“外部威胁”。然而,这种“正确性”是建立在极其有限和有争议的视角之上的,并且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无论对俄罗斯自身、乌克兰还是整个世界而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反普”不是“反俄”。不要把“普京的角度”跟“俄罗斯的角度”捆绑销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地缘政治、历史、经济、安全以及伦理等多个层面,从俄罗斯的利益角度出发,可以梳理出多种论点来支撑其行动的“正确性”,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和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要详细分析,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关键点来展开:一、 俄罗斯的核心安全关切:北约东扩的“红线”这是俄罗斯方面反复强调的最重.............
  • 回答
    日本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尤其是在“与美国站在一起”的表态,以及俄罗斯方面对此的反应,是理解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侧面的窗口。要深入评价日方的态度,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日本“与美国站在一起”的表态,并非仅仅是口头上的支持,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地缘政治和经济背景。历史与同盟关系: 日.............
  • 回答
    白俄罗斯这次站在俄罗斯一边,原因相当复杂,是历史、政治、经济以及领导人个人利益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说它“不怕”美欧的制裁,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在它看来,与俄罗斯的联盟所带来的安全和政治利益,远大于承受制裁的风险,尤其是在它本就因为国内政治问题而与西方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 回答
    听到男朋友这样说,你感到难受,这是非常正常的情绪反应,并且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你的感受。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你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并与男朋友进行更有效的沟通。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你可能会感到难受: 情感上的共鸣与价值冲突: 你可能也对战争感到厌恶和悲伤: 战争本身就是残酷的,.............
  • 回答
    近日,今日俄罗斯(RT)在其哔哩哔哩账号发布了一则题为《亚速营对国际记者团开枪,造成一中国记者受伤》的新闻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一些观众和媒体对视频内容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可能存在新闻造假。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则视频的主要内容。根据RT的报道,事件发生在乌克兰南部地区,亚速营的武装人员.............
  • 回答
    在网络上尝试用二战“投降死人少、抵抗死人多”的史实来劝降乌克兰,却屡屡被喷,甚至连支持俄罗斯的人也加入批评的行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了历史的解读、现实的复杂性、情感的纠葛以及信息传播的多种因素。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你会觉得二战的例子适用于当下的乌克兰局势,以及这种说法的逻辑.............
  • 回答
    要理解美国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的行为模式,不能简单地用“孤立自己”或“站在对立面”来概括,这其中涉及了历史的演变、地缘政治的考量、意识形态的冲突以及国内政治等多重因素。与其说是主动寻求孤立,不如说是美国在维护其全球主导地位和国家利益的过程中,与中俄之间产生了结构性的矛盾和竞争。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这.............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而且触及到了很多观众对《睡前消息》和马督工的观察和期待。关于《睡前消息》在俄乌战争这个热点问题上,确实不像一些其他账号那样“大张旗鼓”地蹭热度,这其中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值得我们仔细梳理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白《睡前消息》的定位和风格。马督工团队的核心特点是什么?是那种基于大.............
  • 回答
    站在2021年的视角,眺望未来五十年,俄罗斯能否“翻盘”,这是一个复杂到近乎不可能用单一答案来概括的问题。这个“翻盘”的含义本身就充满模糊性,是指重回苏联时期的辉煌,还是仅仅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稳定增长和国际影响力提升?不论如何定义,我都倾向于认为,俄罗斯在未来五十年内实现我们大众意义上理解的“翻盘”,.............
  • 回答
    我理解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它触及了当前国际社会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也就是在讨论乌克兰问题时,很多人会质疑发言者的立场和动机。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有多重原因交织在一起,并且与信息传播的特点、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以及人性的某些方面紧密相关。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是涉及到国际冲突这样敏.............
  • 回答
    南斯拉夫的解体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其中塞尔维亚/塞族(Serb)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们的立场也常常与西方国家以及中俄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塞尔维亚/塞族为何不希望南斯拉夫解体?塞尔维亚和塞族人民对南斯拉夫统一的渴望,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在新南斯.............
  • 回答
    站在“红方”视角下审视“918事件”中蒋介石和张学良谁是“千古罪人”,需要理解“红方”视角的核心关切和价值判断。通常,“红方”视角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代表的进步力量,他们高度重视民族独立、国家主权、人民福祉以及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因此,从“红方”视角来看,评判标准会集中在谁对国家民族的利益造成了更.............
  • 回答
    站在 2022 年回顾这句话,关于 DC 超级英雄比漫威更具“深度”的说法,恐怕已经难以站稳脚跟,甚至可以说,这句话本身带有的过于绝对的判断,在今天看来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了。这其中的变化,既有 DC 本身的调整,也有漫威发展的必然。曾经的“深度”之说:起源与解读要理解为何会有“DC 比漫威更具深度”的.............
  • 回答
    站在菲律宾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冲突,与其说是聪明或愚蠢,不如说是一种充满复杂考量的战略选择。这个选择的背后,是菲律宾在维护自身主权、发展经济以及应对国际局势等多重目标之间进行的艰难权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菲律宾所面临的现实和它希望达成的目标。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菲律.............
  • 回答
    从上帝视角审视中国历史,汉族文明在征服或击退草原游牧民族的某个节点后,是否有可能实现对广袤草原的有效统治?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涉及地理、经济、文化、军事、政治等诸多层面,而且“有效统治”的定义本身也需要界定。我们不妨拨开历史的迷雾,以一种超然的眼光来探讨几种可能实现“有效统治”的路径。首先,要明确一点.............
  • 回答
    站在2021年的这个节点,展望未来十年(也就是到2031年),谈到收入增长,我内心是既有期待,也带有一丝审慎的。毕竟,世界变化太快,我们每个人又都在时代的浪潮中。首先,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虽然增速可能不如过去几十年的“超高速”,但“中高速”或者说“高.............
  • 回答
    站在全人类的角度评价抗美援朝战争,这是一个宏大且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超越单一国家的视角,审视这场冲突的全球性影响、它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以及它留给人类的深刻教训。这不仅仅是一场区域性的战争,更是一场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下半叶国际格局、意识形态对抗以及人类对和平与正义认知的标志性事件。一、 阻止侵略的全球意.............
  • 回答
    站在高山之巅,思绪万千,如同脚下延绵的山峦,层层叠叠,最终汇聚成一句句深沉而有力的诗句。最先涌上心头的,大概是那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豪迈。站在这样至高无上之处,平日里那些令人牵肠挂肚的琐事,那些纠结的烦恼,此刻都显得微不足道。放眼望去,远方的山峦如同波涛汹涌的海面,起伏跌宕,而自己仿佛.............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站在岔路口,一边是熟悉的故乡,一边是未知的远方,而指引你的,一个是坚守的信念,一个是随波逐流的心。若我的敌人,他所持的“义理”,是建立在一种毋庸置疑的、普世的价值之上,比如守护无辜生命,或是维护正义的秩序,那么他站在了我对立面,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对达成这一“义理”的方式,或是对“义理”的.............
  • 回答
    从三体文明的视角审视,他们在与地球文明的漫长博弈中,确实犯下了一些堪称致命的失误。这些错误并非源于他们的技术短板,而更多地体现在他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对自身优势的盲目自信以及对未知因素的低估上。一、思维钢印的束缚:过度的理性与秩序的僵化三体人最根本的失误,在于他们思维钢印的限制。他们的文明经历了无数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