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设每天打车100块,一年打车3w多,十年打车也才30w+,相比买车划算很多,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车?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很多人心里都有这个疑问,我也曾经这么想过。每天打车100块,一年下来就是36500块,十年就是36万5千块。对比一下,十年的车贷加上保险、保养、油费、停车费等等,加起来确实可能不比36万多多少,甚至算上折旧,感觉打车好像更“经济实惠”。那么,为什么大家还是前赴后继地往“买车”这个坑里跳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涉及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面子”和“里子”的问题。

1. “面子”与社会认同:

地位象征: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拥有一辆车,尤其是品牌好的车,是一种身份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尤其是在一些相对传统的观念里,没有车,谈婚论嫁或者社交场合,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被认为不够成熟、不够有担当。
社会参与感: 当你身边所有的人,包括你的朋友、同事、家人都开车出行时,你就会觉得跟他们有隔阂。聚会、郊游、搬家送东西,别人一个电话就能帮你解决,你却只能依靠公共交通或者打车,这会让你在社交中感到不便,甚至有点“格格不入”。
文化影响: 汽车文化深入人心,电影、电视剧里主角们帅气地开车,是多么潇洒自在的画面。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很多人对拥有汽车本身就有一种向往和情结。

2. “里子”的便利与自由:

说走就走的自由: 这是最核心的吸引力之一。想去哪儿,想什么时候去,完全由自己说了算。不需要等公交、挤地铁,也不需要担心打车是否方便、价格会不会跳表。周末想去郊区兜风,想去看日出日落,想临时去另一个城市办事,有车就多了无数种可能。
时间成本的节省: 虽然你算的是打车费,但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时间。打车虽然可能比自己开车省了找车位、加油的时间,但很多时候,你在等车、等红灯、或者在交通高峰期堵车时浪费的时间,也是一种成本。拥有自己的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有效地规划和利用自己的时间。
生活品质的提升:
载物能力: 搬家、购物、带孩子出门、或者需要运送一些大件物品,汽车的后备箱就是一个强大的移动仓库。打车时,你可能要考虑司机是否愿意载你这么多东西,或者只能分批次运送,非常麻烦。
舒适度: 在寒冷的冬天或炎热的夏天,你可以安逸地坐在自己的车里,吹空调或暖气,而不用忍受路边的严寒酷暑。尤其是有老人或小孩的家庭,汽车提供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是打车无法比拟的。
家庭需求: 如果家里有小孩,接送孩子上学、参加课外活动,或者带孩子去看病,汽车的便利性简直是救命的。周末带家人出去玩,汽车更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应急需求: 当家人突发疾病需要紧急就医,或者遇到其他突发状况,汽车能提供最及时的支援,而依赖公共交通或打车则可能耽误宝贵的时间。

3. 经济账的“隐藏成本”和“潜在收益”:

打车费的“累积效应”: 你说每天100块,一年3万多,这笔钱是固定支出。但实际上,很多人打车费不是每天都那么“均匀”的。可能有的日子打车少,有的日子因为加班、应酬或者特殊活动,打车费远不止100块。这种“不稳定”的消费,有时候会让人对实际花费有点“麻痹”,但累积起来的金额同样可观。
买车的“长期投资”: 虽然汽车会贬值,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资产。而且,如果你买车是为了创业、跑滴滴补贴家用,或者作为工作的一部分,那买车就有了“潜在收益”。
停车费的“可控性”: 很多人担心停车费,但如果是自己有固定停车位(比如在小区里),或者上班有公司提供的免费停车位,那么这部分费用可能就不是很大的问题。而且,即使需要付费停车,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更经济的停车方式,这比打车时被动接受高昂的额外费用更有掌控感。
油价的波动: 虽然油价是成本,但相对于打车费,你可以选择更省油的车,或者在油价低的时候多加点油,有一定的“主动权”。

4. 驾驭的乐趣与成就感:

操控的满足感: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开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乐趣和技能的体现。掌握方向盘,感受引擎的轰鸣,在路面上自由驰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和释放。
对车辆的掌控感: 自己的车,自己熟悉,也更容易维护。你可以随时对其进行清洁、保养,让它保持最佳状态,这是一种对自己物品的“掌控感”和“拥有感”。

总结一下:

打车听起来好像是最省钱的选项,但它牺牲的是自由、便利、舒适度和一些社会性的价值。而买车,虽然前期投入大,后期也有持续的开销,但它换来的是一种不受约束的生活方式,是更高质量的生活体验,是应对各种生活场景的底气和便利。

所以,不是大家不理智,而是大家在权衡各种“得”与“失”。对于一些人来说,那份“自由”和“便利”的价值,远远超过了省下那点打车钱。而对于另一些人,尤其是生活在公共交通发达、打车便利的城市核心区域的人,或者对出行便利性要求不高的人来说,打车可能确实是更合适的选择。

最终还是要看个人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家庭需求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来决定。这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一个问题

外面大雨晚高峰,你媳妇要生了,打不着车,你怎么办?

user avatar

买车不是为了享受吗?不是为了划算啊!

假设你一天吃5个馒头,一年吃1825个馒头。100年吃18250个馒头,一个馒头算一元钱。你是不是只要赚够了2万元,就不用上班了。

每天家里吃馒头,喝商场自来水,就可以度过余生了?

user avatar

这问题是滴滴司机提的?

user avatar

消费主义的骗局啊,

你想想看汽车销售制造是多大的利益集团,

我先说个结论,

打车就是剥削司机的廉价劳动力,

自己开车你要承担风险,

比如车祸,讹钱,堵车,

开车的时候你要全神贯注。

但是如果是司机,

你可以在车上自己学习,

思考下一步的战略计划,

怎么跟上司客户说话,

一点一滴在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

正所谓劳心者治人。

user avatar

还加上几条:

不用自己开车,轻松

专业司机驾驶,安全

不用满地球找停车位

对于单身人士来说,打车确实比自己买车合适。我见过极为精明的单身狗是不买车的,虽然他们的资产买劳斯莱斯都不用看价签。

对于家庭来说,有车还是更方便点。

所以总的来说,单身狗太多不利于经济发展。

user avatar

真实经历:

从事广告销售业务多年,有一件事情印象很深:

给一个客户提案,客户那边讨论通过,要签合同,刚到公司临时通知我,准备好合同过去签,说是下午有事情,让上午11点之前赶到.......那个客户在郊区,离我们公司很远.......

我有驾照,但是,学了驾照之后觉得,开车是个麻烦事,所以做业务多年,依然喜欢坐公交车,地铁,偶尔打车.......为这事我们老板没少说我.......

那天很不巧,下雨,做公交车来不及,打车大半天也打不上,客户都约好要签了,这要是耽误了我可吃罪不起,没办法,只好给老板打电话求助,我们老板是我多年的老领导,正好在公司,二话没说开车出来接了我直奔客户那边.......

路上他又借机开始“教育”我:“你看看,让你买车你不听,你说买个车多方便,遇到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不在公司,你这单子不就出问题了?你本地人,结婚了,没什么经济压力,买个车怎么了........”

一路上我就冲着他傻乐,啥也没说........

到了客户那里,很顺利的签合同,客户签完合同就开车走了,说是去外地出差.......

回来的路上,我们老板依然“教育”我,而我依然傻乐........


后来........我还是没买车,因为我发现,其实做老板的车出去也挺好的........哈哈哈哈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一年之前我也很相信的,我的滴滴会员一直在黑金一档。

但是事赶事,终归是买了一辆车。

结果,妻子怀孕加疫情爆发让我突然发现,这辆车在关键的时刻简直救命啊。疫情期间的产检我一次也没有拉下,因为我能自己开车去医院。疫情最厉害的时候,我和老婆依然能开车到远处去抢点青菜和肉。如果在公交和的士都基本瘫痪的日子,在暴雨来临却打不到车的日子,你还能怎么办,终归自己有车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