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民国投机者》这部小说?

回答
《民国投机者》这部书,初看书名,一股子陈年旧报纸的味道扑面而来,仿佛能闻到油墨和尘土混合的气息。但真正翻开来看,你会发现它绝不像我想象中那样枯燥地堆砌历史名词,或者是一板一眼地讲述民国那个大时代的风云变幻。它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细致地描摹出那个时代背景下,一群形形色色的人们,如何用他们的聪明、胆识、甚至是一些不那么光彩的手段,在这片风雨飘摇的土地上搏击生存、追求财富,甚至影响历史的轨迹。

首先,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投机”这个概念的解读。我们通常一提到“投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就是炒股、囤积居奇这类词汇,带着点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负面色彩。但《民国投机者》里的投机,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种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一种在混乱中发现机会的能力,一种在变局中调整自身方向的敏锐。书里的人物,无论是金融大亨还是地方枭雄,他们都在寻找那个时代特有的“风口”,然后毫不犹豫地投入进去。这种“投机”,与其说是投机取巧,不如说是一种对市场规律和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以及将这种洞察转化为行动的魄力。

再者,小说对民国那个特殊时期的刻画相当真实生动。你不会看到那种过于脸谱化的好人坏人,而是充满了灰色地带的人物。那些银行家,一边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一边又可能与权力勾结;那些军阀,表面上叱咤风云,背后却有着各自的算盘和无奈。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他们浪漫化或者妖魔化,而是试图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和动机。这种对人性的复杂和时代局限性的描绘,让整个故事更加立体和有血有肉。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仿佛能听到老上海的十里洋场传来的嘈杂声,闻到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方弥漫的尘土和硝烟味,感受到当时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梳理这些人物和事件时,展现出了相当扎实的史料功底。虽然这是一部小说,但其中涉及到的金融知识、经济背景、政治格局,都并非凭空捏造。你可以看到洋行的运作、股票市场的起伏、法币改革的推行,以及这些事件如何影响着普通人的生活和投机者的命运。这种将宏大历史叙事与个体命运巧妙结合的方式,让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和有深度。它不仅是讲故事,更是在试图解释那个时代为什么会那样发展,那些人物为什么会那样选择。

当然,作为一部小说,《民国投机者》并非完美无缺。有时候,一些人物的命运转折可能会显得有些突然,或者某些情节的处理会让人觉得稍显牵强。但瑕不掩瑜,总体而言,它提供的视角是新颖的,对民国那个时代的研究是深入的,对人性的洞察也是深刻的。

总的来说,《民国投机者》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需要你沉下心来,跟着作者的笔触,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去理解那些在风浪中搏击的人物。如果你对民国那段历史,特别是其中经济和金融方面的内容感兴趣,又想从一个不那么“官方”的角度去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性,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它会让你对“投机”这个词产生新的认识,也会让你对民国那个既辉煌又混乱的时代,有更立体、更真实的感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抛开屁股不说,这部小说算得上是上乘的民国穿越网络小说了。

作者的文笔相当了得,不仅把众多民国人物的形象刻画得鲜活异常,而且剧情高潮迭起。尤其是前半部分的剧情和人物,简直就精彩。

但是到了后半部分,金手指的问题就开始扎眼了,甚至完全忽略了最基本的合理性,这也是许多人嘲讽主角“丝袜将军”的原因。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那个年代的中日国力差距实在太大了,不狂开金手指根本就没法往下写。这一点我建议各位书友们还是宽容对待吧。

不过我感兴趣的还是作者在这部作品中体现的个人思想。

我们看全书就会发现,和一般的果粉不同,对于国民党在政治、组织和军事上的全面失败,作者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他从小说开篇到结局,都对这个问题毫不避讳,甚至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思路。

怎么解决呢?就是共产党那一套。说白了就是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来改造国民党。

但有意思的是,作者对一共那一套理论又爱又恨。他很清楚,想要拯救中国,国民党那套根本行不通,必须走一共的老路,但是他又不愿意接受一共理论体系中核心部分的“阶级斗争”理论。典型的以术御道、有术无道。

所以说《民国投机者》这个名字其实挺贴切的。主角或者说其背后的作者,满怀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激情,却又沉浸在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浪漫主义的情怀之中不能自拔。

这就是一个被封建伦理传统道德束缚的小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典型思想特征:无视阶级矛盾、忽略路线争议、淡化利益冲突、轻视人事斗争;幻想着仅凭国家大义和私人感情,就能组建起充满战斗力的紧密组织;永远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愿或不敢深入分析事物的内在矛盾冲突。

所以,书中的主角,自始至终都未能建立起一个自下而上的现代化政治组织,他的所有成就,都来自于一个开明的上位者的支持和纵容:

他作为连级干部无视师部和团部长官,擅权轻罚逃兵,以此取得士兵的信任,依靠的是更上级的蒋校长为他顶住了来自师部的压力;

他在东征和北伐前频频公开发表“不当”言论,搞得左右两派都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依然是黄埔一系的上位者力保他。力保他的理由和依据也并非是党纪国法,而是因为他是“自己人”,而且“很有能力”;

他携巨款回国后试图建立一番功业,依然是依靠恩师蒋委员长的厚爱,直接跳过组织决议,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特批了一个“重庆特区”并赋予他全权,任他折腾;

他把重庆打造成了工业巨镇,把川军武装成了远超中央军的全国第一强军,也依然是蒋委员长为他挡住了来自党内高层的贪念,更遏制住了自己的贪念。

某种程度来说,作者把历史上一心拉帮结派打压异己的蒋委员长,塑造成了毫不利己专门为国的准圣人,如此才有了主角的一番成就。

这就是全书最可悲的地方:主角能够扭转历史大势,依赖的不是打造一个现代化先进组织,自下而上地革新国家、振奋精神,而是一个“明君”式的独裁者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

这才是全书最大的金手指,与之相比,什么丝袜什么青霉素什么做空美国什么几十亿美元,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

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在作者和主角身上体现得如此活灵活现、如此淋漓尽致:

他能够坚定不移地与组织内的违法乱纪行为和不良风气作斗争,孔家小姐驾车撞死警察后,他也能够顶住各方压力坚决与之斗争;但是当自己的恩师和君上背离信仰、背弃人民、背叛革命,发动412和内战时,他就只能无奈地逃避。

他坚信只有毛泽东思想才能够救中国,所以能够在重庆毫不犹豫地推行中共那一套政治和组织模式;但又畏惧阶级斗争,幻想着仅凭自上而下的改良,就能解决束缚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剥削体系。

他自以为资产阶级法权的理念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流血,却没有意识到,西方国家在几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同样也是举着屠刀杀得人头滚滚,不比共产党的土改温和多少。

他将“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一言奉为圭臬,觉得大家各退一步必将海阔天空;却忽略了,无论是东征前的国民党,还是412前的共产党,都吃尽了右倾投降主义的苦,所以才能下定决心以坚定的信念、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和强大的军事为后盾,坚决与反动派斗争到底。

“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早在1927年,毛的这一段话就已经把小资产阶级庄继华将军的那一套右倾理念驳得体无完肤了。

user avatar

这是一部非常完美的论证了除了当时的共产党,没有任何其它力量能够开辟新中国的作品。

这位作者通过非常巧妙地剧情设计,可以说考虑到了所有的国民党簇拥者所认为的,国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失败的理由,而针对性的为同时期的国民党政权补上了所有的缺点,增强了所有的优点,包括在1930年后直接为国民党财政划拨了几十亿美金,在抗战全面爆发前为国民党建设了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在抗战前后为当时的中央军和川军为主的国军进行了完整的,近于二战欧洲战场级别的武装和整编,通过三青团体系培训了大批的空降型理想主义高组织化干部,甚至通过“高超”的政治手段在与地主阶级斗而不破的情况下,通过军队进行了部分的土改,当然更少不了对党国军队从头至尾的民族主义思想教育,使国军从将军到士兵,都充满了民族主义的无畏牺牲的精神。可以说当前的一些工业党大湿所鼓吹的“资源”,“组织性”、“先进性”、“生产力”、“战斗力”,在这位作者的笔下,都通过氪金的方式直接加持到了当时的国民党身上。

然而主角所改造的“氪金版国民党”,在赢得了远胜于历史的空前的抗战胜利,前锋部队已推入朝鲜,即将再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远东中华买办资本主义帝国的时候,却终于遇到了自身的系统瓶颈……

首先是主角所信奉的“非左非右”的中间派意识形态,终于因为国内矛盾的激化,而面临了必须在人民与三座大山之间站队的问题,于是主角一如历史上的各路小资领袖一样,因为虚伪的个人道德局限和软弱的意志,以及自身政治路线的空洞,如同废物一般的被委员长轻松的一脚踢出了历史舞台。

于是作者在这里成功的论证了即便拥有足够的资源,特别是军队,中间道路因为其软弱而空洞的意识形态,也必然要被历史所淘汰。

而后主角又在解放战争后期做出了关键的抉择,为了个人的封建师生道德而回国参战,彻底背弃了人民,而投入了校长以及其背后的三座大山的怀抱,依靠洞彻历史+主角光环的军事指挥能力,加上此前小二十年的各路氪金外挂的汇集,成功的阻止了全中国的解放,而把中国分裂成了南北朝……

到了这一步,实际上作者鼓吹了大半本书的,寄付于国民党,委员长,以及主角本人身上的民族主义思想也已破灭殆尽,因为任哪一个有正常判断能力的人,哪怕是民族主义者,即便相信能在当时实现南北朝般的分裂(实际上这也是无视了人民的意志的妄想),但在传统的大一统观点下,也不会相信制造出一个分裂的南北朝是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行为。

于是情节至此,作者只好再给主角硬塞入了第三种意识形态,即类似于一些“公知”般脱离现实的“竞争有利发展论”,纯粹停留在口头上,与人民的真实生活全然无关的“唯民主自由论”等等,加上无视现实的全盘的复制台湾的发展历程粘贴到整个南中国作为政绩,以论证主角的这套分裂国家的做法的正确性,不过笔锋至此,作者所写的已尽是脱离了历史和现实的空洞情怀和臆想,这种东西在历史上尚且没能激起什么水花,放在今天,自然更是信者寥寥,于是这个小资氪金以祸国的故事,也就到此为止了。

user avatar

当年这书能火,证明当时的舆论环境是什么地步了。

而更让人难堪的是,我自己当年都把这书当成是历史书看。还真信了里边一些东西。当了那么一段时间的中二青年。

这书里的毒草多得简直不能想象。对真实的各种邪恶人物各种美化(洗白动画不明显,但美化其实就是一种高级的洗白)。对正义的人民解放事业的人各种在细节上的小丑化(看似不大的小丑化,积累到最后就成了高级黑)。

而且作者自己设计一个现实当中不存在的政治方向,想影射啥?

user avatar

丝袜救国庄文革,手表革命陈文青。这就是目前最好的清末民国穿越小说了。

当然,众人纷纷表示我有你这三十亿美金早把日本推出东三省了,你开了这么大的金手指,结果1944年才胜利,这是搞啥啊。不过在我看来这是因为作者对改变历史走向不是那么有把握。

说作者是低级民国粉(怎么说的民国粉很有水平一样),这我是不能同意的。这本小说的诉求其实很简单,就是民族主义(坚定维护中国利益)和民主宪政(军队国家化,多党制,立宪,言论自由,等等)。


在国内革命问题上,主角反感矫枉过正,反对无法治状态的出现。主角认为应该通过制定法律、贯彻法律的方法进行社会变革。

“没有绝对的公平!从来没有!公平应该体现在法律上!而不是均贫富,那种均贫富的革命只能是暂时的革命,革命以后同样会产生新的不公平。所以革命地目标是结束战乱,建立公正公平的社会,这种公正公平是体现在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上。”庄继华的反驳也毫不客气,两人又象当初在韶关时那样,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第一部第四章第四十七节)

主角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捍卫中国利益毫不动摇。在民族主义者庄文革看来,新疆、外蒙古分裂时,应该坚决打击,毫不手软。

见白崇禧眉头微皱,庄继华轻轻叹口气:“健公心怀慈悲,可新疆叛乱的根子在苏俄,苏俄跳动民族矛盾,叛乱者要求独立,要求分裂我国,这是我们绝不能接受的,这一次如果能杀掉一批,以武力震慑,未来十来年内,新疆还会出现问题,只有铁腕镇压,至少可以为新疆赢得十年的和平,有了这十年时间,我们便可以心无旁鹜的解决国内的各种问题。” (第三部第十章第四节)

其实这也是这些年民族主义小说的共同诉求,那就是国内所有势力在维护国家利益上应该一致对外,国内问题关起门来自己解决。这从没在历史上实现过,然而在作者开的金手指里主角就做到了(……),于是主角们就有资格发问了:

作为一个中国共产党人,你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还是首先是一个共产党人?

哈。写到这里,不禁想起《赤色黎明》里,陈克支持袁世凯集团继承满清政治遗产。


而作为民主宪政的坚定支持者,主角决心为和平和宪政在中国的实现赴汤蹈火。

冯诡端着杯子凝视着他,然后才摇摇头:“为国以忠,为民以仁,为亲以慈,文革,你太悲观了,咱们所谋之事若能成功,将功德无量,仅此一件,我们不去天堂,谁去?!”(第三部第十一章第五节)

本作的最大矛盾就出现了,那就是主角和剿匪先于抗战的蒋的矛盾。其实到小说结尾,主角和蒋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最好的结局只能是谋杀蒋(千秋功罪,后人评说?),实现联合政府。至于那个南北朝方案,真是要打烂中国了,作者开这么多金手指不是为了接受这个方案的。


《民国投机者》的想法相当清楚——将巨大的负熵流(暂且民科一把)引入中国,用于特定方向,实现主角的政治诉求。作者既反感国民党,也反感革命的暴烈,也反感前二十七年。作者的看法是,民主宪政是中国更好的选择。所以作者开了这么多金手指,费心费力,就是希望在中国确立法治和民主政治,同时实现中国的复兴。

正如龙空某人所说,在救亡问题上共产党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在共产党之外拯救中国真是太过吃力了。如果只是出于救亡图存的考量,就应该把负熵流交给共产党……

也有其他小说往民主宪政这条路上走,不过能超过民投好像不多。还有很多作者撕破脸皮进行帝国主义侵略,你这么帝国主义,真的能搞民主宪政嘛?为何这些作者能堂而皇之地将中国人民的生命投入到不义之战中去呢。在那之前是不是应该先问一声:

我的祖国,谁的祖国?

哎呀,哎呀。

四海之内皆兄弟,奈何风雨乱人间。
user avatar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穿越小说之一,另一部则是绯红之月的《赤色黎明》。 两位作者的思路都比较明确描述也非常客观,如果说《民国投机者》是一场以建立民国联合政府为目的的改良运动,《赤色黎明》就是以建立现代工业社会为目的的晚清革命运动。

《民国投机者》作者最大幅度还原了史实,比较客观地评价了共产党人强大的组织力与动员力,国民党人分裂的价值观与是非观。孙中山的竭虑为国,蒋中正的权力欲与民族心,周恩来的儒雅沉稳,毛泽东的雍容大气,陈庚的促狭诙谐,乃至汪精卫的优柔犹疑,陈璧君的彪悍睥睨,都从多角度多层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些篇章几乎可以当做野史来读,尤其是关于当时军阀及国共的利益之争。例如西安事变,表面看来是人心思齐以兵谏促抗战,实际上则是东北军与西北军作为地方军阀同中央蒋中正之间深层次矛盾引发了利益之争。地方军阀的利益首先在于保存实力也就是军队,然后则要抢人头抢粮食抢地盘。而蒋中正政令不出江浙沪,无论抗日还是剿匪都是表面的借口,实际上则是为了排除异己实现统一。当国家利益或者说亡国风险大于其他时,地方军阀和蒋中正会联合起来共御外侮,然而外部威胁稍有好转,利益之争便再起波澜。一些杂牌军基于民族大义奋勇杀敌损失惨重反而得不到有效补充,于是愤而投敌或者出工不出力或者转向延安靠拢,也是由于与蒋中正的利益之争。

而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群龙无首群魔乱舞,蓝衣社势力,军方势力,四大家族核心势力,基于自身利益考量做出了不同选择,有希望浑水摸鱼的,有借机跳忠字舞的,还有洞察先机伺机揽权的。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利益所在,是看重国家利益,家族利益还是个人利益,政治利益,社会利益还是经济利益。能想到如何不妨碍他人利益,是聪明。能想到如何不损害他人利益,是善良。能想到如何分享利益给他人,是智慧。能想到如何帮助他人获取利益,是卓越。能想到如何创造社会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再比如小说主角庄继华与书中鬼才书生冯无常的对抗与合作。庄继华作为穿越者,在书中几乎是全才,无论政治,军事,外交还是社会改革,皆有见解独到之处,然而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己任,立身黄埔羽翼未丰时便想要帮助中共建立武装力量,然而历史的轨迹并未因这样一个无甚实力的小人物而改变。冯无常受国民党分离势力雇佣,策划推动了中山舰事变如期发生,共产国际向蒋中正妥协,激发了蒋中正以军权夺政权的野心,也辜负了庄继华与周恩来的运筹帷幄。因此,在第一部黄埔篇中,庄继华想要维护国共合作以提前实现联合政府的图谋落空。

第二部抗战篇,庄继华携海外华人数十亿集资回到祖国,以一己之力纵横捭阖,组建西南开发队,巧夺重庆十六县,成功收拢川内群豪,进而掌控西南三省,这一切还是在蒋中正猜忌,孔祥熙排挤,陈诚等嫡系势力嫉恨的基础上完成的。在成功培树自身势力的同时,庄继华继续为中共暗通款曲,为了实现一个宏伟的目标。

什么目标?作为穿越者,庄继华知道抗战必胜,然而早期必然损城失地,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把主要力量放在三方面,发展国防工业,建立统一战线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不在乎一城一地得失,作战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日军有生力量,激发抗战热情以及减轻国民痛苦。在此基础上,利用国防工业整合社会资源,利用统一战线实现联合政府,利用国际合作提升国家地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受此感化,鬼才书生冯无常最终投入庄继华阵营,为其出谋划策排兵布阵,促使国民党分化为蒋中正,邓演达,庄继华三股势力,从而达到了联合政府四根支柱的效果。

按照庄继华设想,抗战结束前即可迫使蒋中正同意国共及第三党组建联合政府,那么二战后对亚洲格局话语权将大大增强,有可能收回外蒙古,台湾,澎湖列岛及琉球群岛,收拢朝鲜,缅甸及印度,反攻至日本境内并将日本分割驻军。可惜这种理想化的情景,只可能出现在穿越小说里。

然而,与通常意义上的穿越小说相比,这部作品更像是一部真正的小说,一部激荡震撼傲然独尊的历史长卷。

user avatar

你觉得东晋那群世家高门寒门文人地主能不损害自己利益成功北伐吗?

你觉得北宋顺位继承的皇帝能一秒化生汉唐李世民然后暴揍辽国灭女真吗?

不可能。

因为东汉末年的癌细胞就是这些享有庄园经济的世族。他们只能苟活,只能残喘。但是桓温是不可以出现的,祖逖和刘琨更不必说。

因为桓温,刘琨,祖逖和北魏六镇,以及鲜卑胡人对那些世族来说都是威胁他们生存的人。

世族自己就是历史要扫去的人。

念了四百年经书的世族,已经忘记了太多东西,他们在生死存亡的时刻才明白自己是秦汉一帝国晚年的肥肉累赘。

当路中恶鬼捧起金边传国玉玺。当党人领袖虎踞河北,想着自比光武皇帝承接天命。

他们可能已经忘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站在秦汉第一帝国的遗产上,他们以为只要学习皇帝承天命就可以从天下仲姓向前一步。

但是他们都忘记了真正的践祚之前的东西才是天命的来源。

秦汉第一帝国的天命谶纬,那高祖斩白蛇的似乎理所应当的大一统,那忠孝以治天下的政治规矩,只是秦汉第一帝国的果实而不是根须。

魏武带着他的遗憾离开,没能做的了高祖和周文王。

这本书也是这样,历史就是这么无情,哪怕作者穷尽了思考,努力忽略了金融常识,努力地开金手指让蒋公前期成为一个死保他的靠山。

但是历史就是这么无情,当祂要扫除一些人出局的时候,你怎么做都没有办法。

世族以为自秦汉以来的遗产,让他们生来就必须是高门,哪怕在南方也是这样。虽然他们以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总是正确的。

在清流玄谈着自己家传学问,门次高低的世界里。

华夏的北方乱世的大地,那个关中叫李虎的少年破落户学着他六世祖李暠一样炫耀着自己是李广的后人。他们少年时一无所有,只有这个是他们最后的骄傲。

user avatar

只能说是低级果粉的意淫之作。金手指一堆,各种不合理情节。最坑爹的是按照作者在贴吧的回复,这本书原定的结局是国共隔江而治!!!隔江而治!!!

只能说穿越后还不如历史上中国这还是第一个。

其他方面的话,果粉如何怒斥共党,最后却不得不搞减租减息土地革命,这是最搞笑的。

题外话,其实我当年也是个果粉,觉得这本书很好看,但现在已经把扭曲的三观扳回来了。

user avatar

一方面明白果党救不了中国

一方面希望救中国的是果党

一方面不希望出现君主独裁

一方面一切都靠着君主圣明

只能说,不理解人民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的小布尔乔亚是无法明白中国政治的

user avatar

来回答一下,这个小说应该一分为二来评价。 先说前半部分(到大革命失败,庄继华出国部分) 这部分有借(抄)鉴(袭)《民国往事》的前科和经验,对于故事情节的推动,人物的刻画,都较原型要好,大体上可以作为《人间正道是沧桑》来看-----我认为,这个评价应该算很不错了,在历史的基础上加入了合理架空的推想

然而到了中期部分(回国到抗日胜利)就崩得不能典型的历史小白YY文章。 从头到尾都写着两个大字:逗逼。

具体如下:

一、经济和建设上无知:丝袜救国+做空美国30亿美金

用丝袜和青霉素赚取第一桶金,这是穿越文的传统套路,无可指摘。

然后用金融 杠杆 手段赚取到30亿美金……

1、 洛克菲勒家也只有10亿美元的资产,美国底层工人年收入也就是1000刀,电视剧兄弟连里有个老兵很坦诚的说为了一周多拿50块钱,总共100块的周薪去当危险的伞兵。庄继华再能做生意也别想赚40亿刀,而且1929年的华尔街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金融工具,100倍甚至400倍的杠杆随便都有,一个软件每秒钟买卖250次股票、期货。

------------------------以上引用自sonicBBS 法兰西9网友回帖


2、这30亿美刀,在大萧条资本管制的年代,如何顺利从美国转移到国府?

3、用这种手法做空美国?真当胡佛的FBI是吃素的……

4、30亿天价货币量投放到当时的大陆(充其量GDP只有4~8亿而已),只会造成法币快速贬值和快速通货膨胀,即使是这30亿美元全部作为基础建设投资(参考08年的4万亿);

5、有人提及第一共和国在苏联援助156工程下进行现代化和工业化改造的历史,

我不反对开金手指(毕竟是架空小说),但是好歹开得合理一点。


二、政治上幼稚:在四川常校长眼皮底下搞派系,国中之国

1、常校长对于在自己眼皮底下搞自己地盘的人,通常都会狠下杀心,毕竟是独裁者!

2、常公是爱惜自己的弟子,不等于不会对自己学生狠下杀手。 宣侠父, 桂永清 就是再典型不过;

3、 作者很清楚果党果军的无能腐败,清楚TG的强大战斗力。清楚的知道只有TG以及TG的路线方法才能救中国,然而 幻想用挂着国民党的皮搞一个CCP,又不会有CCP的问题?有这么便宜的事情?若果国民党有CCP这样的组织度,就不会转进再转进,结果现在连台湾的一亩三分地都待不下了。

三。军事上--两字“军盲”

1、书中提及的机械化部队,在当时根本没办法实现。二战初期,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是英军和法军---具体打得怎样大家都有目共睹,三德子在巴巴罗萨的时候,还是一堆骡马拉重炮……本朝在79年教训猴子,才算是真正实现了机械化。

2、机械化带来客观问题,油料和橡胶。自己去翻下地图,看下国府掌握的地盘哪里是富油区,哪里能提供橡胶。举个例子,日本人认为自己每日消耗10000吨燃油(电影《军阀》),当然IJN这个消耗大户。单以陆军来计算,一天1000吨燃油不过分,国府能玩得起吗?


3、B-17:37年1000匹马力的发动机还在实验室。英国人拥有最大实用的发动机是800匹马力;一个B-17按发动机计算可以生产4架单发战斗机,玩战略空袭真心无力。



今天看了一下龙空,原来412之后作者换人,难怪写得那么渣

<img src="pic3.zhimg.com/ed81910a" data-rawwidth="858" data-rawheight="6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858" data-original="pic3.zhimg.com/ed81910a">


<img src="pic1.zhimg.com/7e2287ed" data-rawwidth="843" data-rawheight="48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843" data-original="pic1.zhimg.com/7e2287ed">



如同一个答案所言,低级民国粉就这路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民国投机者》这部书,初看书名,一股子陈年旧报纸的味道扑面而来,仿佛能闻到油墨和尘土混合的气息。但真正翻开来看,你会发现它绝不像我想象中那样枯燥地堆砌历史名词,或者是一板一眼地讲述民国那个大时代的风云变幻。它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细致地描摹出那个时代背景下,一群形形色色的人们,如何用他们的聪明、.............
  • 回答
    德克萨斯州,这个长期以来被视为共和党铁票仓的南方大州,近期民调中出现了一些令人瞩目的变化,特别是关于选民对特朗普总统的后悔投票率。这些数据显示,德州的反水情绪,或者说“后悔给特朗普投票”的比例之高,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反水”现象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长期.............
  • 回答
    评价民国军阀头子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因为他们的行为、动机和影响都极其多元。这些军阀在中华民国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塑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格局、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要详细评价他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他们的出身、权力来源、统治方式、对地方的影响、以及他们对中国统一和发展的影响。以下将从几.............
  • 回答
    何凤山先生,这位民国外交官,他的名字或许不像一些叱咤风云的政治家那样妇孺皆知,但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却如同一颗璀璨却低调的宝石,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和职业的担当。评价他,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他担任外交官的头衔上,更要深入理解他在那个动荡年代所做出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所蕴含的巨大勇气和深远意义。在战火纷飞.............
  • 回答
    铁肩担道义,妙论定乾坤:蒋百里先生的军事实践与思想光辉谈及民国风云人物,蒋百里之名,无疑是一抹浓墨重彩的印记。他并非战场上纵横捭阖的战神,却以其深邃的军事理论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在中国危难之际,为国家民族的存亡贡献了非凡的力量。评价蒋百里,不能仅凭一时的战绩或显赫的地位,而是要深入其思想脉络,洞悉.............
  • 回答
    “民国期间大师云集”这句话,几乎成了形容那个时代的标签,一说起来,人们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一批响亮的名字:陈寅恪、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鲁迅、胡适、梁实秋、林语堂……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里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影响至今。所以,这句评价,倒也不是空穴来风。要细说起来,这“大师云集”的背后,其实是多种.............
  • 回答
    关于百度推送的这篇《张学良是民国第一草包》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力求详细且不带AI痕迹。首先,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极具争议性。将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用“草包”这样带有强烈贬低和戏谑意味的词语来概括,这本身就表明了作者的立场和想引发的关注度。这种标题党式的写法,在吸引眼球方.............
  • 回答
    评价“民间科学爱好者”,这是一个复杂且多角度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他们是科学普及和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下面我将从不同层面来详细评价他们:一、 什么是“民间科学爱好者”?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民间科学爱好者”的定义。他们通常是指: 非专业科.............
  • 回答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唐纳德·特朗普在美国国内的支持率竟然上升了5%,达到了他任期内的最高点,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这并非简单的好消息或坏消息,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首先,我们不能排除“团结在国旗周围”效应的可能性。每当国家面临重大危机时,民众往往会本能地寻求领导力的稳定,即.............
  • 回答
    一场网络论剑,激起了不少涟漪。近日,一位自称“民间剑术高人”的网友向新浪微博上颇具影响力的兵器知识科普博主“幻想狂刘先生”发起了挑战,一时之间,这场线上约战成为了不少网民关注的焦点。要评价这场挑战,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一、 挑战的缘起与双方立场:首先,我们要理解这场挑战的根本原因。据网络信息透.............
  • 回答
    “民科”,这个词自带几分江湖气,也带着几分天然的疏离感。一提到它,人们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一些鲜明的意象:地下室里闪烁着灯光的电脑屏幕,堆满了泛黄书籍的书桌,还有那些不眠不休、试图用一己之力颠覆现有科学体系的狂热身影。要评价“民科”,其实是个挺复杂的命题,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简单地贴标签。我们得把他们.............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令人唏嘘的。一个原本再普通不过的微信群,因为一些不当言论,竟然把人送进了监狱,这其中的关节和影响,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基本事实:微信群聊,虽然是私下交流,但也不是法外之地。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太快了,网络上的言论,尤其是那些带有极端色彩的,很容易被放大,产生我们意.............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特别是雅典的。要评价它,咱们得把它放在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看,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套,那样容易失偏颇。首先,这玩意儿是个“新生事物”,在当时的“老古董”们看来,简直是“异端邪说”。你想想,在雅典之前,大部分的城邦还是由少数贵族或者国王说了算,权力高度集中。突然冒出来一个.............
  • 回答
    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FSLN)是一个在尼加拉瓜政治舞台上扮演了举足轻重角色的组织。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于反对索摩查独裁政权的反抗运动之中。FSLN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团体的成立,更是尼加拉瓜人民长期以来对压迫和不公进行斗争的缩影。早期,FSLN的斗争充满了理想主义和革命的热情。.............
  • 回答
    雅典民主:黎明与阴影的交织谈论雅典民主,我们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段历史的注脚,而是需要深入其肌理,理解它的诞生、运作,以及它如何如同一颗璀璨但又矛盾的星辰,照亮了西方文明的进程,同时也投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雅典民主并非一蹴而就,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斗争的过程。从早期的贵族政治压迫,到梭伦的改革削弱.............
  • 回答
    弗吉尼亚州州长 Ralph Northam 的经历,无疑是美国政治中一起极具爆炸性且引发广泛讨论的事件。当这位民主党籍州长,本应是推进平等和进步的代表,却被曝出年轻时曾穿着“黑脸”参加化装舞会,甚至更早的大学年鉴照片中出现穿着3K党长袍的人物,这无疑在政治光谱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让许多人感到震惊、.............
  • 回答
    伊朗民众走上街头支持油价上涨,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究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反直觉”的反应。通常情况下,油价上涨会直接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开销,引发不满和抗议是更为普遍的社会情绪。那么,伊朗民众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的支持,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复杂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伊朗当前国内的.............
  • 回答
    关于文章《给民间中医留一条生路》,以及其是否是在为“非法行医”叫屈,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评价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和论证逻辑。如果文章确实是以“给民间中医留一条生路”为主题,那么它很可能是在表达以下几层意思:1. 民间中医的价值和贡献: 文章可能强调民间中医长期以来在满足民.............
  • 回答
    《矿民、马夫、尘肺病》这部纪录片,初看名字就透着一股子压抑和沉重,它毫不避讳地将镜头对准了那些在艰苦环境中劳作的普通人,以及他们所承受的难以想象的病痛。说实话,看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有很多话想说,又觉得语言在此刻显得有些苍白无力。真实的力量,直击人心影片最让我震撼的,是它那股子毫不矫揉造作的真.............
  • 回答
    “博士后和民工的区别”这个故事,如果泛泛地讲,它触及了一个相当普遍且敏感的话题: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认知、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上的差异。这类故事的评价往往是多维度的,需要从内容、寓意、社会反响等多个层面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故事的核心意图和可能存在的两种解读方向:解读一:揭示社会阶层固化和机会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