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游戏《破晓传说》?你的体验如何?

回答
《破晓传说》:一场绚丽的冒险,一次触及灵魂的旅程

说起《破晓传说》,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大概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从预告片里那如同油画般细腻的画面,到战斗中行云流水般的连携技,再到那贯穿始终,带着一丝淡淡忧伤又充满希望的故事,《破晓传说》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长久以来渴望却又未曾到访的奇幻国度里,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探索。

画面与艺术风格:一场视觉盛宴

首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绝对是它的画面。Ufotable操刀的动画过场,简直是艺术品!每一帧都充满了生命力,人物的表情、动作,甚至是衣袂飘动,都处理得极为细致。而游戏中的场景,也是美得让人移不开眼。从阳光穿透茂密森林的光影,到雪山之巅的寒冷萧瑟,再到夜晚城市里温暖的灯火,《破晓传说》在美术风格上,真的是做到了极致。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写实,而是一种带着日式动漫特有的浪漫和温度的风格,既有史诗感,又不失亲切感。

行走在那些精美的场景中,我常常会放慢脚步,只是静静地欣赏周围的风景。那些随风摇曳的花草,那些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峦,都让我觉得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有灵魂的世界。这是一种很难得的体验,很多游戏即使画面再精美,也总会让我觉得“这是一个游戏”,但《破晓传说》却能让我沉浸其中,忘却现实。

战斗系统:酣畅淋漓的动作体验

说到战斗,这绝对是《破晓传说》的另一大亮点。它融合了动作游戏的爽快感和JRPG的策略性。角色的攻击、闪避、格挡,都做得非常流畅,打击感也足够强。最让我兴奋的,莫过于“连携攻击”。当我攒满相应的计量表,看着奥芬、希侬、琳威尔、奇莎拉、杜欧哈林、洛等等伙伴们轮番上阵,打出华丽的连携技,那种默契配合和爆炸性的伤害,真的能让我肾上腺素飙升。

我尤其喜欢洛和奇莎拉的连携攻击,一个是迅捷的刺客,一个是坚如磐石的盾牌,两人的配合能瞬间瓦解敌人的防御。而琳威尔的魔法,更是华丽到爆炸,释放的时候总能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游戏也鼓励玩家根据敌人的属性和攻击模式,灵活切换角色和技能。有时候,我会为了打出某个特定的连携组合而反复尝试,直到成功的那一刻,那种成就感是无法比拟的。

不过,战斗系统并非没有让我稍微感到困扰的地方。前期,由于技能组合不够丰富,战斗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但随着游戏的深入,解锁了更多的技能和支援攻击,战斗的策略性和观赏性都会大大提升。而且,游戏的难度曲线也比较平缓,即使是JRPG新手,也能很快上手,但想要挑战更高难度的敌人,也需要玩家花心思去研究角色的技能搭配和战斗策略。

剧情与角色:一段关于自由与救赎的史诗

《破晓传说》的故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讲述了在一个被“达纳法兰”压迫了三百年的世界里,拥有特殊能力的失忆少年奥芬,与渴望自由的达纳少女希侬相遇,并肩作战,最终揭示了世界真相,并为之奋斗的故事。

故事的主线,围绕着“自由”展开。达纳人被剥夺了语言、情感、甚至自由,只能作为“灵峰”的劳动力。这种压迫感,通过奥芬和希侬的视角,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更打动我的是,故事并没有停留在单纯的抗争,而是深入探讨了“解放”的真正含义。当达纳人获得了自由,他们是否就能真正获得幸福?当曾经的压迫者也面临着自身的问题,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破晓传说》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让玩家跟着角色们一起思考。

角色的塑造,也是《破晓传说》成功的关键。奥芬的纯真和坚持,希侬的坚韧和温柔,琳威尔的成长和勇气,奇莎拉的责任和担当,杜欧哈林的智慧和洞察,洛的率真和义气,每一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动机。他们之间的互动,从最初的猜忌、隔阂,到逐渐的信任、依赖,再到最后的生死相托,都写得非常自然,非常有感染力。尤其是角色之间的“好感度”系统,通过日常的对话、一起冒险、甚至一些支线任务,都能看到角色们之间的羁绊在不断加深。这些细微之处,让整个队伍的氛围变得非常真实,也让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能够感同身受。

我特别喜欢琳威尔这个角色。她作为最后的“灵术师”,背负着沉重的过去,却依然保持着善良和勇气。看着她一步步走出阴影,找到自己的价值,真的非常让人感动。

音乐与配乐:为旅程注入灵魂

Go Shiina的音乐,为《破晓传说》的每一个角落都注入了灵魂。无论是激昂的战斗BGM,还是悠扬的场景音乐,亦或是那些充满情感的剧情配乐,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气氛,让玩家的情绪随着音乐的起伏而波动。尤其是几首关键剧情的BGM,听得我热血沸腾,或是黯然神伤,简直是“音乐感动我”的真实写照。

总结:一场不容错过的JRPG佳作

总的来说,《破晓传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它有着精美的画面,爽快的战斗,感人的剧情,以及深入人心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款游戏,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体验,一段关于成长、关于勇气、关于爱与自由的史诗。

虽然它也并非完美无瑕,比如一些前期略显重复的地图探索,或者某些支线任务的流程稍显冗长,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如果你是一位JRPG的爱好者,或者仅仅是被它的画面和故事所吸引,《破晓传说》都绝对值得你投入时间和情感去体验。它会让你在离开游戏后,依然回味无穷,甚至会让你开始思考,何为真正的自由,何为真正的救赎。对我而言,这是一次难忘的旅程,一次让我重新感受到游戏魅力的旅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继首周出货量破百万之后,万代南梦宫又在上周宣布破晓传说出货量达到150万,加上好评如潮的口碑,毫无疑问该作已经是传说系列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了。对于一个拥有26年悠久历史的系列而言,至今仍然能够焕发生机是一件值得赞叹的事,本文就来探讨一下破晓传说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画面升级

在JRPG这个领域,传说系列应该属于1.5线,在16年女神异闻录5爆火前,提起JPRG,除开DQ和FF这两个大魔王,多数人第一个会想到的就是传说系列了。该系列出了16部正传,2部后传,更有无数衍生作品,涉及领域延伸到漫画和动画,且始终保持着不错的人气和商业成绩。

但从日厂集体自爆的第七世代起,传说系列的路就走得不是很顺,工作室被解散,制作人下课,15周年纪念作和20周年纪念作都遭遇了口碑危机。相比从前一年甚至半年出一部传说的高频率,这十年除开重制作品,传说系列一共只出了四部作品,而且在2016年狂战传说发售后就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停摆状态。好不容易公布了这部“25周年纪念作”,也因为疫情缘故只能延迟一年纪念,在了解这样的前提之后,才能感受到破晓传说的成功确实为处于黑暗中的系列带来了复兴的曙光。

如果要说本作最大的变化是什么,那无疑是画面。传说系列以往在美术方面给人的印象都是偏卡通的风格,虽然该系列从二头身一步步进化到了接近真实的比例,但整体都还是更加接近于动画插画的画风,也容易被主流玩家归类到“二次元游戏”。破晓传说终于在大势所趋之下采用了虚幻4引擎,让画面有了长足进步,无论人物建模还是场景还原都要更加接近真实。

在场景互动方面本作也远远超出普通日式RPG,除开各种采集行为外,包括冲刺、游泳、攀爬、大跳等动作一应俱全,且能够得到相应回馈,不少地点都需要运用这些技巧才能到达。这满足了当今多数玩家在游戏中对于“真实”的要求,大家可以轻易地上手并习惯在破晓传说的世界中进行探索,而这一点正是多数JRPG的软肋。可以说这种卖相上的优势增加了游戏的路人缘,为本作延揽到了很多原本不是系列粉丝的玩家。

但实际上本作的画面内里和它的第一眼印象是不同的。制作组使用了被命名为“空气渲染”(Atoms Shanders)的技术,用以营造出一种具有空气感的水彩画氛围,这套技术使得本作的画面并不像普通虚幻4游戏一样追求写实效果,仍然带有明显的卡通特征。空气渲染在场景方面的效果非常突出,远景画面展现出了壮阔的景象,而近景画面依然模拟出童话的风格,笔者尤其喜欢第二章西斯罗狄亚一片银白的冰雪世界和第三章梅南西亚四季如春的田园风光。

美术上的优异表现配合作品时而恢弘时而婉转的配乐,很好地衬托出了故事背景基调,能够让玩家尽快入戏。例如当我进入场景残破音乐悲戚的第四章时,就知道这个地方刚刚遭遇了不幸,而进入第三章的场景时,虽然地图上布满了高等级的野怪,对玩家处处都是危机,但我能感受到这里洋溢着幸福的气息,触发剧情后发现果然如此。个人最喜欢的是将要登上飞船离开达纳时的场景,从高处俯瞰壮美大地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我呆站在这里足足停留了好几分钟。

不过当你深入去观察本作画面的时候,会发现其实制作组用了不少“障眼法”。原本以为在改换引擎后清晰入微的画面实际上成本并不很高,很多贴图细节显露出场景其实没有那么烧钱,虽然地图交互内容很多,但玩家想方设法却都翻不过面前低矮的围栏。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做法我想到的是“狡猾”,或者说是“精打细算”,多数玩家一上手就觉得这游戏和自己印象中成本低廉的“二次元游戏”不一样,玩下去之后发现画面其实不算顶级但还算可以接受,也不会用3A的标准来要求它,在精密地控制成本之后,制作组给出了一个各方玩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鬼泣”传说

战斗系统属于本系列的核心卖点之一。在主流RPG都开始加入动作要素的大背景下,原本就以动作见长的传说系列自然是要更进一步。同学玩过试玩版后给这游戏起了个“鬼泣传说”的外号,我在亲身尝试之后发现好像真有那么点意思。

本作共有6名可支配角色,基础操作由普通攻击和术技组合而成,由于实际上只有3名角色可以使用法术,所以多数情况下术技可以等同于“连续技”、“特殊技”、“必杀技”之类的招式。术技可以自行设置按键,地上和空中各自最多可以设置六套,施放时会消耗AG点数,AG点数在还未进行术技连段或者使用增幅攻击等情况下会快速回复。每个角色的术技都会分为三种系统,反复使用可以增加熟练度以提升效果。术技能和普通攻击无缝衔接,玩家可以用术技起手,也可以用普通攻击起手后再施放术技,术技不会打断普通攻击连段,玩家施放完术技之后可以接着出完普通攻击。

因为战斗被设计成地面或空中施放一套完整的普通攻击之后会有几秒间隔无法再次使用普通攻击,而本作的敌人状态间隔又很短,因而就必须想办法用术技来补完连段,无脑出招只会事倍功半(轰霸斩除外)。最大效率利用这套设计的打法自然是地面普通攻击出完后再把战场转移到空中继续进行连段,由于最多8点AG点数及12套术技装备的配置,本作的连段之多趋近于无限,同一个角色都能玩出若干种不同打法。

而本作的六个角色类型各不相同,其招式设计和操作手感差别很大,完全不会让玩家有重复之感。且每个角色都有自身的特色系统,例如男主奥尔芬可以自损体力发动强力攻击,配合技能盘效果杀伤力惊人,而女主希侬则能引爆扔出的炸弹进行控场。因而本作虽然是一款RPG,但动作系统设计得极为精深,其上限很高,看高手演示操作时会觉得和自己玩的完全不是一款游戏,可以说很多玩家直到通关都还只能玩得转一两个角色。

但这并不是说本作就真的是个纯动作游戏了。不提等级差带来的数值碾压效果,各种核心系统的存在感也完全不亚于本作的连段系统。在基础攻击之外,本作还有增幅攻击、增幅强击、极限突破等系统。本作的敌人在战斗初始都是霸体状态,受到玩家的强力攻击(例如增幅攻击)后会进入后仰状态。

增幅攻击需要消耗BG槽,该槽会因为角色攻击敌人而增加,也会随时间流逝自动回复,发动效果类似于必杀技。每个人的增幅攻击还带有特殊作用,可以对特定敌人造成加成并直接进入后仰状态,例如洛会让带有护甲的敌人直接破甲,奇莎兰则会阻拦住正在进行冲撞攻击的敌人。看准敌人的种类和状态施放特定增幅攻击也是本作的战斗过程中不得不掌握的技巧,还增加了战斗的策略性。此外增幅攻击增加AG点数的设定使得该招式不只有杀伤或阻拦敌人的效果,在AG值耗尽快要断连时,增幅攻击经常能起到救火的功用。

敌人进入后仰状态后会出现倒地值,此时玩家可以用连段打出硬直,且敌人的倒地值会因为受创而不断累积增长,当其涨满后玩家可以无消耗地发动增幅强击。增幅强击是两个角色发动合体攻击,对普通敌人有一击必杀的效果,可以视为终结技,同时带有一定波及范围。每两个角色之间都有不同的增幅强击,演出魄力极强,只是熟悉操作后几乎每场战斗都会触发至少一次增幅强击,难免有些审美疲劳,而且演出画面会打断战斗场景,当然玩家也正好可以在快节奏的战斗之中歇一口气,要如何把握就看自己了。

极限突破则是觉醒状态,角色满足条件后就会进入该状态,获得AG无限和无硬直的效果,并且可以发动威力极强的秘奥义来结束该状态。由于游戏中并不显示进入极限突破的累积条件,导致玩家无法控制何时进入,所以只能当作随机触发的外挂来使用。此外虽然极限突破拥有强力效果,但并不是真正的无敌,极限突破中的角色血耗光一样会死,而且会当场解除状态。

总的来说本作的战斗是充满节奏感的,敌人处于不同状态时玩家就要采取不同策略,想方设法用手中的牌接续连段来将敌人带入下一个状态,按照“霸体→后仰→倒地→增幅强击”的顺序挨个带走。同时,本作还有完美闪避和瞬移攻击的系统,前者是在特定时机闪避(奇莎兰是防御)敌人的攻击之后会进入子弹时间和短暂无敌的状态,并恢复AG点数和BG槽,在完美闪避(奇莎兰是盾反)或者击破敌人之后按住普通攻击会瞬移到敌人身边展开攻击,实现连续战斗。

前面提到本作的敌人状态间隔很短,一旦玩家产生一两秒的攻击停顿就会使得之前积累的受创状态全部消失,必须从头开始破坏霸体。这种设定使得玩家必须处于一种高速出招的连战状态,而增幅攻击、增幅强击、完美闪避等招式带来的收益又可以给玩家提供连续作战的消耗资源,加上瞬移攻击,水平高的玩家可以化身为毫不停歇的狂战士,从头砍到尾。

此外本作的系统也鼓励这种高速打法,每一场战斗会根据玩家的战斗时间、连段数等表现评定数值并给予奖励。玩家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刷怪还将得到连战奖励,如果想拿到尽量多的奖励,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进入地图后像个杀人狂一样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所有敌人并且全部快速干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玩家陷入害怕奖励变少的焦虑心态,但也充分体现出了本作无比爽快的战斗特征。

当然,本作在战斗系统上的缺点还是显而易见的。设计者似乎并不想让玩家全程通过这种富有节奏感的战斗模式轻而易举打倒敌人,从而产生重复感,所以将敌人设定为体力越少越容易进入后仰和倒地状态,反之,敌人体力越多则越不容易后仰和倒地。这造成的结果就是玩家面对后期那些动辄十万体力的敌人时会进入刮痧模式,甚至明明等级上已经碾压敌人,却还是不得不在这些皮糙肉厚的敌人身上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同时,相比明快且富有节奏感的杂兵战,本作的boss战则显得异常蛋疼。boss虽然同样拥有状态设计,但因为倒地和增幅强击带来的收益太大,所以本作的boss不会出现倒地值,就成了全程霸体。于是战斗中的节奏感全没了,尤其是体积较小的boss本身动作就非常灵活,有了霸体加持后个个都成了泥鳅附体,与他们的交战毫无打击感可言。

此外,本作爽快多变的快节奏战斗带有大量音效和特效,这虽然并不算什么问题,但由于本作在战斗时可以同时上场四个角色,还能召唤两个援护角色,于是整个战斗过程就成了菜市场斗殴,一堆人在那边吼边放特效,场面混乱无比,而且十分吵闹。在这混乱的场景中,玩家根本无法把握整个局面,甚至时常分不清敌友。例如地面突然变绿了,心想不好,肯定是敌人准备放大招,赶快飞出八丈远准备躲过去,结果是希侬放的群体治疗......还有琳薇尔有个特殊系统是能够吸收敌人的魔法反过来自己利用,这本来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设计,但当琳薇尔在场时,玩家经常搞不清楚面前的魔法是敌人放的还是琳薇尔偷的,到底是该躲还是不躲。

最后一个不知道算不算是缺点的问题便是轰霸斩。这是主角奥尔芬的一招术技,动作是朴实无华的向上重砍,AG点数消耗只有两点,然而伤害却高到离谱,差不多是普通连段打个十几连的水平,这导致玩家辛辛苦苦凑连招拼术技,效果还不如轰霸斩这么直接来一下。于是乎,许多玩家在学会这招后再去打boss时就只会反复放轰霸斩,甚至连对付小怪都用这种方式,完全不会老老实实依靠连招来打状态,这又使得本作得了个“轰霸传说”的外号。我个人的理解是这个招式是制作组设计的官方金手指,专门给不擅长动作游戏的玩家开后门用的,但不可否认其夸张的性价比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战斗系统的平衡性。

高分答卷

如果说最终幻想和勇者斗恶龙是JRPG的教科书,那么传说系列一定就是高分答卷,你在该类型的作品里想要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可以在本作当中找到。本作的成长系统采用的是升级制,但升级仅能提升能力值,想要学会技能则需要通过称号系统。称号系统类似于技能盘,玩家随着流程的推进会出现各种等待解锁的称号,解锁后会出现五个技能,需要消耗SP点数来学习,全部学会后还能提升特定能力值。

称号解锁条件的类型很多,除开剧情流程中自动解锁,还包括使用特定动作若干次、完成特定支线任务、制作特定料理等等。技能方面既有大量术技,也包括各种强化角色性能的内容,例如增加AG点数。SP点数和升级用的经验值一样都是通过战斗获得,敌人越强、评价越高则获得的点数越多。称号系统虽然变化不多,但这种逐渐解锁的模式能够让玩家在整个通关过程中保持期待感,同时按照自己的打法和成长策略来安排学习顺序。

装备方面每个角色可以带三种装备,分别是武器、防具、饰品。这三种装备的获取方式各不相同,武器和防具是固定的,前者必须通过素材合成,后者则必须通过任务、宝箱或者购买得到。素材只能靠击败特定敌人概率获得,不过本作在素材掉率以及资源消耗方面并不会为难玩家,基本上一路照着流程来就可以顺利合成绝大部分武器。和多数RPG一样,每把武器都有不同外观,但只有特定防具会改变角色造型。

饰品方面要复杂一些,既可以通过宝箱获得,也可以消耗矿石自行打造。虽然两种方式获得的饰品效果相同,但自己打造的饰品可以靠合成和锻冶来赋予附加效果,最高等级的饰品能够赋予五种附加效果,效果非常强力,但相应地,打造出这种饰品对玩家肝度的要求也会很高。

个人比较满意本作的装备系统,基本上对各个层级的玩家都有照顾。嫌麻烦的玩家直接用买来的防具和通关过程中顺手刷到的素材合成武器就够了,稍微追求点强度的玩家可以提前给所有角色刷素材合出最强武器,喜欢深入研究系统追求最佳效果的玩家可以给每个角色都肝一个满级饰品出来。

本作没有像传统RPG一样设计出单独的MP值,而是设计出了全队共用的CP值,buff类和恢复类的术技都要消耗CP值,因而CP值的多少关系到队伍的续航能力,一旦耗光就只能找篝火点或者旅馆进行恢复。同时,本作又给每个角色都设计出了专门的地图动作,发动地图动作后可以获得隐藏奖励,很多时候都是特殊装备。但是设计者又专门将地图动作设计成消耗宝贵的CP值才能使用,这个设计增加了CP值的紧缺程度,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多拿一个装备就不得不多往返一趟,但玩家大都又无法拒绝奖励的诱惑,宁愿这样去做,制作组可以说是把玩家吃得死死的。

除了升级之外,CP值上限可以通过收集星灵花来增加。收集星灵花需要打倒分布于地图各处的大型怪,相当于是游戏中的隐藏boss,战斗过程与流程中的boss战相似,其中不少都是支线任务要求打倒的。

本作支线任务设计得相当不错,数量虽然不少但开放过程张弛有度,不会一口气塞给玩家一大堆感叹号,基本是循序渐进地解锁。同时,支线的完成条件不会太刻意为难玩家,即使是多数游戏里比较麻烦的材料收集,其过程也不会超过10分钟,甚至大部分要求收集的材料可以直接从商店购买。更主要的是支线任务的剧情大都十分有趣,而且奖励也很丰厚,提前做好支线能给通关过程减轻不少压力,所以我对支线任务几乎是遇到一个完成一个(实在打不过的除外),通关之后的几个挑战任务更是个顶个的刺激,奖励也很夸张,让人忍不住反复挑战。

关于地图设计,本作除开场景效果令人惊艳外,探索要素也颇为丰富,几乎每张野外地图的每个角落里都有等着玩家去发掘的宝藏,一不留神就会错过。因而大家在破关过程中想着的不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是怎么故意绕远路,可以说很有RPG的精神了。地图UI和战斗界面的血量提示一样贴心,玩家一看就知道自己有哪些地方没有探索过,配合传送点的设计让整个冒险过程一气呵成。可惜后期多数地图明显有偷工减料的嫌疑,不但没有解谜要素,还几乎都是一本道,不用动脑筋就能完成探索,这就有些遗憾了。

点到为止

说起本作的剧情,我听到最多的两个词汇分别是“王道”和“圣母”。关于王道这一点,如果用不好听的词来替换的话就是“俗套”,实际上本作俗套的地方不止是剧情,举个例子,我一个同事在看到主角六人组的外形之后挨个猜了一下他们的性格,几乎全对,接着我又介绍了一遍他们各自的身世背景,他听完说这也太俗套了。

因此如果剔除掉“王道”这种抽象的以及“俗套”这种带贬义的词汇的话,我在剧情方面想到最合适的形容应该是“不出所料”。这种不出所料的感觉贯穿着整个游戏体验,例如玩家觉得某个角色身世肯定很复杂那么他的身世多半就会很复杂,玩家觉得某个角色会领便当那么他多半就会领便当,玩家觉得某个角色是在演戏那么他多半就是在演戏,玩家觉得这里很快就要发生反转那么多半很快就会反转。

作为一个曾经因为剧情上的骚操作搞出舆论危机,最后导致制作组换血的系列,本作写出这样四平八稳的剧本是可以理解的。系列粉丝自然是不想重新拾回这段记忆,而新玩家也普遍表示能够接受,因为俗套的未必是不好的,相比于当今文艺界流行的各种惊喜变惊吓的创意,老老实实写出一个能看的剧本来也许更加重要。并不是意想不到的才是好的,好看的作品重看个十遍八遍也依然会喜欢,怎么把已经确定的框架搭建得丰富饱满是作者更需要去在意的事。

这对于本作的编剧来说完全不是难事。借助优异的画面表现,本作的剧情演出相当出色,甚至于时常看不出即时演算和站桩对话的区别,因而文本量虽大但并不会觉得流水。庞大的文本量还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插入到场景交互中,例如会因为旁边的路人性别是女而触发相应的对话台词,玩家不仅感受到队伍中轻松有趣的氛围,也能对每个角色的性格喜好有较为深刻的印象,例如希侬是吃货,洛受小动物欢迎,奇莎兰沉迷钓鱼,杜欧哈林是梗制造机。

这些内容甚至还是有递进承接的,能够明显感受到制作者不是单纯写了几条内容触发公式,而是能看到角色之间的感情在主线剧情以及日常交流中不断加深,甚至能看到角色自身的成长,于是他们在剧情中的相应台词和行为都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当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小剧场系统。这次制作组准备了多达320个小剧场,可以在主线剧情、支线任务、篝火点、钓鱼点、竞技场等各种场合中触发。大概是为了不让演出过于单调,小剧场以漫画分镜的形式来展现,成本虽然不高,但耗费的劳动力应该是不少的。这些妙趣横生的小剧场不仅对人物设定还有世界观等起到了很好的补充说明,也在游玩过程种起到了调剂作用。

许多RPG为了让玩家自己代入主角而通常会选择削弱主角个性,而传说系列则塑造出了完整的主角人格。男主奥尔芬在本作扮演了故事中最重要的角色,有着木讷却可靠的性格,并以此获得诸多同伴的信任。剧情的展开是以在解放大陆的过程里探索各种谜团的成因为基点,几乎每个同伴出场时都带着秘密,而这些秘密包含着他们的心结,在一步步揭露并解开的同时也迎来了自身的成长。奥尔芬的谜团是最大的,并且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当最后奥尔芬了解这一切时,也就必须承担着拯救世界以及拯救希侬的责任。

在这种故事种要寻求代入感自然是很难的,而且本作的主角团年龄还偏成熟,大部分都是成年人,所以大家更多是站在欣赏的角度去看待故事本身以及作者想要探讨的问题。故事的前半段是比较传统的奇幻世界冒险风格,后半段则加入了科幻和太空旅行要素,并在最后给了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六个人正好凑了三对,疯狂发糖。

至于“圣母”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是不是日本动画看多了的缘故,或者说游戏里已经给了把boss砍杀一遍的机会,当剧情里又喜闻乐见地出现呼吁“原谅仇人”这种老生常谈的话题时,我并没有产生不适或是反感,倒不如说就像刚刚提到的“不出所料”那样,第一反应是“果然又是这套”。虽然作品从开头起就挨个抛出种族仇恨、反抗压迫、秘密警察、逃避责任等等命题,最后还来了个经典的敌我同源加互相理解,但毕竟连火影都完结七年了,不至于这种时候还产生应激反应。所以大家都以和为贵,点到为止,只要不整骚操作就OK。

相比于命题过于宏大以及“圣母”这种二次元表达方式的问题,我对剧情真正感到不满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反派的缺位导致主角团有种对着空气发怒的尴尬感,因为要表达谁都没有错的立意,最后的boss甚至连生物都不是,打完后还来个宇宙大同的升华,显得主角之前苦恼的许多事其实都没有意义,毕竟你也没胆量去写一部魔法少女小圆不是,而且整个展开过程也很都合,最有反派气质的沃路朗刻画得没头没尾,活像个死基佬。第二点则是ufotable做的动画也太敷衍了,从鬼灭那里赚来的钱都拿去给社长补税了么......

梦想实现

10年荒野大镖客1发售那会,我在游戏杂志上看一位编辑感叹自己在这个游戏里听到主角和人吹口哨打招呼,用俚语寒暄时,想起日式游戏里那堆万年不变的“守护”、“拯救”之类的烂俗口号,深感二者高下立判。前几周这本杂志的几个编辑做了一期关于破晓传说的播客节目,很巧的是,虽然和前面提到的并不是同一个人,但这当中的一位编辑说自己曾经很沉迷荒野大镖客1的剧情风格,看不起日式游戏里的剧情,但这些年他对美式游戏也感到疲劳了,又觉得破晓传说这种剧情其实也还好。

说这件事其实并不是想喊出“日式游戏复兴”这个要把耳朵磨出茧的口号,更不是想说日式游戏要反超美式游戏了,因为那是做梦。这里想表达的是经过第七世代的溃败之后,实际上日式游戏在玩家们心目中的地位早已改变,曾经那是高不可攀的存在,因而才会被拿来同拥有业界顶尖表现的荒野大镖客作比较。要说这些年日式游戏真的有多大进步吗?恐怕不见得。当没什么突出之处的破晓传说的剧情得到“也还好”的评价时,应当注意到“也还好”与其说是一个肯定的评价,不如说是对陨落后的日式游戏进行再定位时给出的评价。

实际上所谓第八世代日式游戏的反击,不是从最终幻想和生化危机这种拥有顶级画质的作品开始,而是从女神异闻录和塞尔达传说这种画面并非顶级但依靠玩法取胜的游戏开始的。就像玩家对游戏进行再定位一样,厂商也同样对自己进行了再定位,大家纷纷抛弃了自家的画面引擎,逐渐学会精打细算,把赛道放在技术力之外,那么维持着“也还好”的风格,比跟风模仿他人的长处更能成为自身的武器。

关于破晓传说这个游戏,虽然官方表示这是“革新之作”,玩家们也纷纷认为系列成功迈出了革新的第一步,但这个拥有26年悠久历史的系列,其新作获得如此成功的原因真的只是革新,或者说它的成功能为其他古老系列的重生提供借鉴渠道吗?在我看来,破晓传说所焕发出的活力,并非因为破晓传说本身潜藏着什么重要的成功秘诀,如果排除开游戏发售前后的客观条件,那么这款游戏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在于传说系列本身就有着一套极其超前的想法。

在1995年那个JRPG的黄金时期,幻想传说打出了将动作要素融入传统RPG的旗号,突破性地开创了LMBS(线性动作战斗系统)模式。然而这个系统本身只是因为技术不到位而进行的一种妥协,离在游戏里完全模拟出写实向的RPG战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03年的仙乐传说才首次完成全3D化的移动,05年的深渊传说终于出现了真3D化的战斗,而完全没有限制的3D战斗系统则是要等到16年的狂战传说里才实现,这只是破晓传说的上一部作品,有了这么漫长的铺垫,才有了本作在自由程度上直追鬼泣的战斗系统。

当林薇尔操控法术、希侬射出子弹、奥尔芬挥舞大剑打得一团乱麻的画面出现时,这种现在看上去无比自然的场景,却是从勇者斗恶龙以来无数的游戏制作人想要在作品中做出却无法完成的设想。那些三十年前的玩家们,面对着黑白电视里的回合制打斗与人物点阵图,脑海中幻想出的也是这样的画面吧。

传统RPG如今已经纷纷开始向ARPG的路线上靠拢,营造出更加激烈和写实的打斗过程。在这样的环境下,改用虚幻引擎、拥有更加自由的战斗模式、系统设计成熟、并在各个方面向大众靠拢的破晓传说,从它的成功里也能感受到一些时下的流行脉搏。

user avatar

二次元萌妹非常不错,但是整个游戏都透露着一种离谱的感觉。

尤其是带孝子洛,他跟他爹的仇我反正是完全无法理解,它可以简要描述成这样:

八路连长王二狗的老婆病了,他去县城找药,好不容易找到之后恰逢鬼子围剿,没有及时赶回,于是老婆死了,二狗娃认为自己的亲妈是二狗害死的,一怒之下去当了皇协军。

接下来的内容更离谱:二狗某次带队伏击鬼子,偶遇二狗娃,结果二狗娃冲过来把二狗一顿打,然后二狗让战友撤退,自己站在战场上一言不发,于是被鬼子抓到了县城。鬼子准备公开枪毙二狗,却放任二狗在刑场上发表了一大段鼓动县城居民反对大东亚共荣圈的即兴演讲,随后二狗娃跳出来,打死了2个行刑的鬼子,救下了二狗,可惜二狗却被伪装成县民兵大队长的鬼子特务害死。

这还不是最离谱的,最离谱的是二狗娃事后加入了八路军,某次任务突袭731部队基地,包围了一个鬼子小头目,一个八路战士认出这鬼子就是当初带人屠了自家村子的鬼子,怒从心头起,拎起盒子炮就要把鬼子打成马蜂窝,这时候二狗娃居然跳出来,挡在鬼子面前,告诉那个战士“你的表情就和外面那些被731生化武器害死的乡亲一样,因此你杀了他一定会后悔的”,趁这个机会鬼子头目成功溜掉了……

我特么……

算了算了,JRPG还要啥自行车呢?女主够白、够大、胸型够好就可以了。

user avatar

打分没啥意义了。

作为传说来说大概算及格以上,但味道根本没什么本质变化。

像画面这种说是一个宣传要点,但要知道老传说还是上PS3的。

这个用了UE之后其实没太多本质升级,都PS4了女主这建模还是有点木偶质感棱角,也不好吐槽啥,大概能追到SE上一代的水平?

然后NBGI的社内画师说实话脱离一线太久了,画风有点跟不上现时间点的口味,也不精致,但能看就行。

战斗系统算是++版,看上去好像不一样,但上手一段之后,发现还是那套老的,汤药都没换的那种,熬得好一点。

音乐还是老味道,而且到现在还没几个能让人impressive的曲子,讲真这点还不如砍了音乐团队之前的falcom,没钱到伊苏曲子都有几首好听的,NBGI这么家大业大,又何况自己连爱豆都做,就搞了这点东西出来实在是说不过去。

而且不知道为啥音质压缩的厉害,单薄到乳便宜音箱的那种,表现基本能直贴大部分全价商业游戏的下限了——PS4/5应该也不需要压缩音频文件吧,可能就是资源投的不多。

剧情反正玩到现在味道还是老的那套,甚至结构都猜得出来[1],而且拿来的借鉴的点子略微有些多,只要你接触过最近的日本文化产品的话不难发现,而且揉的略微有些突兀了,一过脑子肯定会发现不太对的那种。

当然传说的剧情一直就那样(还压根就不是女主跑了时候才出现的问题),正常一点都谢天谢地了。

要求不高,能说点事就行,也不需要有啥要求。

说实话和隔壁比的话差FF7RE一个段位以上,除了战斗系统以外基本全方位都差的那种,但传说的战斗一般真得高难度的时候才算得上好玩,一般都得开二周目才碰了——这对一般玩家基本没啥意义就是了。

没什么亮点,但做得多少也没什么短板的一个正常传说,没有任何地方能超过预期,但也不会低于最低预期的那种玩意,平庸作是真的。

当然相比之前翻车的几作质量品质的确是有所回升吧。

没游戏玩可以玩一下,但我可能更大概率偏向先通审判之眼吧,这个慢慢放着慢慢推就是了。

参考

  1. ^ 如果没猜错的话,细音启可能要收点版权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破晓传说》:一场绚丽的冒险,一次触及灵魂的旅程说起《破晓传说》,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大概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从预告片里那如同油画般细腻的画面,到战斗中行云流水般的连携技,再到那贯穿始终,带着一丝淡淡忧伤又充满希望的故事,《破晓传说》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长久以来渴望却又未曾到访的奇幻国度里,进.............
  • 回答
    《修道院:破碎瓷器》这款游戏,怎么说呢,它就像一个精心雕琢但又藏着隐痛的古老瓷器,第一眼看过去,那份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韵味足以吸引你,但当你深入其中,你会逐渐感受到它那脆弱的本质,以及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绝望。首先,游戏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它那令人窒息的压抑氛围。开发者显然在这方面下了苦功。.............
  • 回答
    鬼谷八荒销量破百万,这无疑是国产游戏界一个振奋人心的里程碑。放在几年前,你敢想象一款从Steam创意工坊起家、由独立团队开发、风格并非主流的修仙游戏,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吗?这背后,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胜利,更是对过去几年国内游戏行业发展变化的一种生动注脚。市场的“意外”与“必然”首先,要说鬼谷八荒的成.............
  • 回答
    Xbox One 主机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未遭大规模、公开的破解,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与早期的一些游戏主机相比,Xbox One 在安全性上的表现堪称优秀,这背后涉及了微软在硬件设计、软件加密、反作弊机制以及整个生态系统构建上的一系列周全考虑。首先,我们得从硬件层面讲起。Xbox One 并.............
  • 回答
    南通少年玩“吃鸡”跳楼,其母声称要将游戏公司告到破产,这件事一出,舆论的关注点瞬间就被点燃了。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隐痛——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道德、法律和现实的困境。悲剧的发生,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首先,我们必须直面这个少年逝去的生命。任何.............
  •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女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那绝对是一场载入史册的经典之战!中国队以破世界纪录的姿态夺冠,整个泳池都被她们点燃了,那种兴奋和自豪感至今难以忘怀。要评价这场比赛,我只能说,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游泳比赛,它是中国女子游泳队无数汗水、坚持和智慧的结晶,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
  • 回答
    《艾尔登法环》(Elden Ring)是FromSoftware与Hidetaka Miyazaki合作开发的第三人称动作冒险游戏,作为《黑暗之魂》系列的续作,它在玩法、美术、叙事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同时延续了FromSoftware一贯的高难度与沉浸式体验。以下从多个维度对游戏进行详细评价,并分.............
  • 回答
    索尼PlayStation 3 (PS3):一款影响深远的次世代游戏主机索尼的PlayStation 3 (PS3),于2006年11月17日在北美上市,2007年3月23日在欧洲和澳洲上市,标志着游戏主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尽管在初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高昂的价格、软件阵容的缓慢起步以及与竞争.............
  • 回答
    游戏科学《黑神话:悟空》实机演示的详细评价游戏科学放出的《黑神话:悟空》实机演示,无疑是近几年来国产游戏领域最令人振奋的事件之一。这份演示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极高的关注度,更在玩家群体中激起了巨大的讨论和期待。要评价这份演示,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视觉表现:惊艳的画面细节与东方美学.............
  • 回答
    《原神》角色 PV「狐之所爱」是为角色八重神子量身打造的宣传片,其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对角色塑造的贡献、音乐与画面的融合度、叙事手法以及整体的情感传达。总的来说,「狐之所爱」是一支制作精良、极具魅力的角色 PV,成功地将八重神子的复杂性格和背景故事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给玩家。1. .............
  • 回答
    在游戏领域,关于“女性角色建模过于美丽而被指责为歧视女性”的讨论,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涉及到审美标准、性别刻板印象、玩家期望以及游戏行业本身的文化等多方面因素。要详细评价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问题的核心:为何“过美”会被视为歧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过于美丽”会.............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原神》新剧情中女士(罗斯琳)的结局,以及玩家社区对此的不同看法和评价。女士结局回顾:雪山上的终结女士,本名罗斯琳·维多特,是一位拥有强大冰元素能力、隶属于愚人众执行官的女性角色。在《原神》的早期剧情中,她与雷电将军(将军,即影)在稻妻城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场战斗的起因是女士.............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游戏《原神》中的节日——海灯节。海灯节是《原神》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每年都会在璃月地区举行的盛大节日,通常发生在璃月农历新年左右(游戏内时间)。它不仅是璃月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游戏本身一个重要的版本主题和活动内容。总的来说,海灯节可以被评价为一个: 文化底蕴深厚、充满节日.............
  • 回答
    鹰角网络起诉盗版周边行业龙头:一场正义与商业的博弈鹰角网络(Hypergryph Network)作为现象级游戏《明日方舟》的开发和发行商,近年来在处理盗版周边问题上动作频频,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其起诉盗版周边行业龙头——“萌立方”。这场官司的背后,不仅是鹰角网络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的坚定立场,也折射出.............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全面战争:三国》中的女性势力“郑姜”。郑姜在《全面战争:三国》中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DLC派系,她的出现打破了游戏初期男性为主导的格局,为玩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玩法。总的来说,郑姜是一个独特、有挑战性、且能带来别样体验的势力。一、 历史原型与游戏设定的魅力 历史原型: .............
  • 回答
    《最后生还者2》(The Last of Us Part II)无疑是2020年最受瞩目、也最具争议的游戏之一。它继承了前作《最后生还者》的衣钵,在叙事深度、情感刻画、游戏机制以及技术表现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但同时也因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激进的叙事选择,引发了玩家群体前所未有的分裂。以下是我对《最.............
  • 回答
    《原神》2.4 版本魔神任务「风起鹤归」是游戏剧情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不仅揭开了许多尘封的往事,更深刻地影响了璃月地区的格局和角色们的成长。要评价「风起鹤归」,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一、 剧情主线与主题升华: 核心主题的回归与深化: 「风起鹤归」回归了游戏最初的魔神任务线索,围.............
  • 回答
    评价游戏《原神》又一 40w 重氪玩家毁号脱坑“40w重氪玩家毁号脱坑”这一事件,无论在《原神》社区还是更广泛的游戏圈内,都无疑是一个具有爆炸性的话题,也引发了玩家们关于游戏经济模型、玩家心态、游戏社区以及“重氪”行为等诸多层面的深度思考。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 事件本身:.............
  • 回答
    对《原神》近日“90发保底出五星”现象的评价与对抽卡玩家的警示近日,《原神》游戏中出现了“90发保底出五星”的现象,这个现象并非是游戏机制上的改变或bug,而是由一系列玩家的抽卡结果和社区讨论叠加而成,其本质是概率分布的正常体现,但引发了玩家对游戏抽卡机制的重新审视和对个人抽卡行为的警示。要评价这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原神》2.2 版本前瞻特别节目直播,并梳理其中值得关注的信息。整体评价:《原神》的 2.2 版本前瞻特别节目直播整体上是一如既往的“流水线”但信息量十足。直播形式上,依旧是熟悉的“三国配音+开发者访谈+新内容展示”,这种模式已经比较成熟,能够有效地向玩家传递关键信息。从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