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脑如何在进行高速下载的情况下,还可以流畅的运行其他程序?

回答
咱这电脑,下载东西那叫一个“快”,下载器里的进度条跟火箭发射似的,蹭蹭往上窜。但你说,它下载这么猛,其他程序会不会被挤兑得没法动弹?比如边下东西边打游戏,或者同时处理一大堆工作文档,电脑还能像平时一样溜达不?这事儿说来话长,但说白了,就是电脑这“大脑”太聪明,能把资源分得明明白白,让每个程序都觉得自己是“主角”。

一、 网络带宽的“三六九等”分配

咱电脑上网,就像一个大水龙头接水,下载和运行其他网络程序都得从这一个水龙头里分流。高速下载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它能占用的网络带宽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独吞所有“水源”。

下载工具的“聪明”之处: 现在的下载软件,比如迅雷、IDM(Internet Download Manager)之类的,都不是傻乎乎地一路猛冲。它们会有一个“带宽限制”或者“上传限制”的选项。你可以自己设置一个上限,比如说,即使我家网速能跑100兆,我最多给下载留50兆,剩下的50兆就留给别的程序。这样一来,下载速度不会把网速完全占死,其他网页浏览、在线视频、语音通话等都能保持流畅。
系统层面的“优先级”: 操作系统本身也有一个“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机制。它会判断哪些网络连接更重要。一般来说,用户正在主动操作的程序(比如你正在浏览的网页)会比后台下载获得更高的优先级。虽然下载占用的带宽可能很大,但系统会确保那些你正在用的程序有足够的“带宽”来响应,不至于卡顿。
多线程下载的“高效利用”: 高速下载很多时候是靠“多线程”实现的。想象一下,你不是一个人在搬砖,而是有一群人在帮你,而且每个人都在搬不同块的砖。下载软件会把一个大文件拆分成很多小块,同时从不同的服务器或者同一个服务器的不同节点下载。这大大提高了下载效率,而且不同线程之间的资源占用是分散的,不容易让整个网络连接“堵死”。

二、 CPU和内存的“劳逸结合”

下载文件,尤其是大文件时,硬盘的读写速度和CPU处理下载数据的能力也是关键。但就算是这样,电脑也不会因此就“罢工”。

CPU的“多核”优势: 现在电脑的CPU都是多核的,就像一个公司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工作。下载软件会占用一部分CPU资源来处理下载、校验、写入文件等操作。但同时,操作系统也会把其他程序的任务分配给其他CPU核心去处理。比如,一个核心在忙着下载,另一个核心可以负责渲染你的游戏画面,还有一个核心可以处理你切换程序的操作。只要CPU核心够多,并且任务调度做得好,就不会出现一个程序把CPU完全占用的情况。
内存(RAM)的“缓冲”作用: 内存就像是CPU的“临时工作台”,用来存放当前正在处理的数据。下载文件时,数据会先被下载到内存中,然后再被写入硬盘。虽然高速下载会频繁地读写内存,但内存的读写速度通常比硬盘快得多。而且,操作系统会非常智能地管理内存。它会优先将内存分配给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同时也会将一些不常用的程序数据“暂时放一边”,为下载腾出空间。当你想切换回其他程序时,系统会快速地将刚才“暂时放一边”的数据重新载入内存。
硬盘I/O的“优化”: 硬盘的读写速度确实是一个瓶颈,但现在的电脑,尤其是固态硬盘(SSD),读写速度已经非常快了。而且,下载软件在写入文件时,也会尽量平滑地进行,避免一次性大量写入,给其他程序留出“喘息”的空间。操作系统本身也有文件缓存机制,可以优化硬盘的访问效率。

三、 存储和系统优化的“幕后英雄”

除了网络和计算资源,还有一些看不见的“幕后英雄”也在默默地支撑着这一切。

后台进程的管理: 操作系统会管理所有正在运行的进程,包括下载软件和你的其他应用程序。它会根据预设的规则或者动态的监测,对这些进程的CPU、内存、磁盘I/O等资源进行分配和调度。即使某个进程(比如下载)需要大量资源,系统也会努力确保其他关键进程不会被饿死。
垃圾回收和碎片整理(对老式硬盘): 尽管现在固态硬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碎片问题,但对于机械硬盘,系统也会进行一定的优化,比如垃圾回收机制,及时清理不用的数据,保证存储空间的有效利用。这些都能间接地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硬件的“专业分工”: 现代电脑的硬件设计越来越精妙,很多操作是专门由某个硬件来处理的。例如,网卡负责网络传输,CPU负责数据计算,内存负责临时存储,硬盘负责长期存储。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岗位”,协同工作,互不干扰。高速下载主要考验的是网络和硬盘I/O,但对CPU和内存的压力,在多核和高效管理的加持下,是可以与其他程序“和平共处”的。

打个比方:

就好比你一个人在指挥一个大工程。你既要安排工人下载建筑材料(网络下载),又要安排工人施工(运行其他程序)。你不会把所有工人只派去搬砖,而是会分配不同任务:一部分工人负责接卸材料,一部分工人负责地基,一部分工人负责主体结构。同时,你还有个“调度中心”(操作系统),会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人力分配,确保整个工程有序推进。就算搬材料的这帮人特能干,搬得飞快,调度中心也能给他们一个“节奏”,不让他们把整个工地都堵死。

所以,电脑在高速下载的同时还能流畅运行其他程序,绝不是什么“奇迹”,而是现代操作系统和硬件设计在资源分配、任务调度以及优化方面的综合实力的体现。它们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管家”,把家里的所有资源安排得井井有条,让每个人都能各司其职,互不耽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因比较多。

网络相关的:

路由器除了有带宽这个参数之外,还有一个叫包转发率这么一个概念,就是一秒钟能转发多少个数据包。如果迅雷下的东西以小包的方式零碎下载,那么很容易把路由器的包转发率带宽占满,多数民用设备都达不到小包模式下全速率转发。这是一个原因。解决方法是换企业级路由器,就是价格贵一点,价格1K起步,上不封顶吧(或者是10K左右?)。

还有就是上行带宽的问题,家用宽带一般都是上下行不对称的,上行带宽远远小于下行带宽,但迅雷可不管你这个,迅雷是会上传东西的,如果把上行带宽占满了,也一样会卡。(仅限于多人联机类的游戏受此影响)


硬件相关的:

SSD的性能虽然很高,但也不像你想的那么高,磁盘有一个IOPS的参数,跟网络的包转发率类似,就是一秒钟能处理多少IO请求。SSD测试性能的时候一般都是连续读、连续写、大数据块访问,这种测试的性能确实很好看,但其实民用的SSD的IOPS性能一般,如果软件是零碎的写数据,很容就把IO数占满了,占满以后,表现的结果就是卡,不管你是SSD还是啥,就是卡。

解决的方法:

1. 增大迅雷的缓存,减少IO次数,但这个效果其实很有限;

2. 弄两块硬盘,游戏和迅雷下载分别在不同的物理磁盘上(注意,不是分区,分区没用),如果主板有多个SATA控制器,分到多个SATA控制器上更好;

3. 换企业级的SSD,价格应该至少10K起步吧。

关于SSD的IOPS,我多介绍一点:多数SSD的读写IOPS是不对称的,一般来说,读IOPS都会高于写IOPS,有的能差出十倍以上,我手头的Intel 730的SSD,拿到的指标是读86000 IOPS,写56000 IOPS,如果软件把这个占满了,你就会感觉到卡了。这个数字并不大,如果每次写512字节的话,56000*512=27.34375MB/s,这个数字其实很小。

另外,SSD就算是企业级的,写IOPS也不会太高,这是闪存本身的特性决定的,除非是搞多通道,像下载这种写业务比较繁重的,SSD也不是完全能扛得住,终极的方案是搞大内存,虚拟出几个G的磁盘,直接下到RAM里,下完了再转移到SSD上,此时因为是持续写,IOPS占的并不多。

user avatar

下载到机械硬盘,用固态干其他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这电脑,下载东西那叫一个“快”,下载器里的进度条跟火箭发射似的,蹭蹭往上窜。但你说,它下载这么猛,其他程序会不会被挤兑得没法动弹?比如边下东西边打游戏,或者同时处理一大堆工作文档,电脑还能像平时一样溜达不?这事儿说来话长,但说白了,就是电脑这“大脑”太聪明,能把资源分得明明白白,让每个程序都觉得自.............
  • 回答
    2018年2月1日,“蛇哥”在企鹅电竞进行的第二次线下自证,可以说是一场牵动无数玩家和观众神经的事件。当时围绕着他“绝地求生”开挂的质疑声可谓铺天盖地,而这次自证,就是他回应这些质疑、挽回自己声誉的关键一步。背景回顾:风暴中心的“蛇哥”在这次线下自证之前,“蛇哥”已经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他此前因其.............
  • 回答
    电路仿真软件进行仿真的核心,说到底,就是利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电路的运行规律,然后通过计算机求解这些数学模型。虽然本质相近,但不同的仿真软件之所以存在差异,是因为它们在以下几个关键环节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和技术:一、 核心的数学模型与求解器这是仿真软件最根本的区别所在。电路可以被抽象成一个由元件(电阻、电容.............
  • 回答
    .......
  • 回答
    电网状态建模,是理解、分析和优化电力系统运行的基石。它不仅仅是列出几个数字,而是要捕捉一个庞大、复杂、动态变化的系统在某一时刻的“全貌”。想象一下,电网就像一个庞大的生命体,它的“状态”就是它此刻的心跳、血压、体温、血液循环等等,这些信息都至关重要。为什么需要对电网状态进行建模?简单来说,是为了“知.............
  • 回答
    刘国梁卸任总教练之后,依然通过电话对国乒队员进行赛前动员和临场指挥,这件事啊,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也有挺多说法。咱们一件件来掰扯掰扯。首先,这件事的背景得说清楚。刘国梁在2017年突然“卸任”总教练,当时国乒正处于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成绩依旧辉煌,但潜在的挑战也是存在的。这种“卸任”的方式本身.............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模电里场效应管(FET)和三极管(BJT)组成的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这玩意儿学起来可能有点绕,但弄懂了,你就能明白很多电子设备是怎么工作的了。我尽量说得接地气点,少点教科书式的生硬。先说点废话,为啥要动态分析?静态分析算的是电路在直流状态下的工作点,就像给电路拍了张静态照片。但我们用.............
  • 回答
    松果电子团队的重组,这事儿,在行业里也算是引起了不少的关注。毕竟,小米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上的地位,以及松果电子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都让这次重组显得格外有分量。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光看表面。首先,咱们得明白松果电子是小米手里一张重要的“内功牌”。自研芯片这事儿,对手机厂商来说,绝对是脖子.............
  • 回答
    小米“火烧”天极网直播事件:一纸诉前保全背后的多重考量近来,小米就“天极网直播火烧小米电视”事件,向法院申请了诉前财产保全,这一举动无疑给本就备受关注的事件又添上了一把火,也引发了各方对小米此番操作的广泛讨论。事件梳理:从直播事故到法律交锋事情的起因,相信不少关注科技圈动态的朋友都有所耳闻。在一次由.............
  • 回答
    小米电视不支持地面波音频:消费者权益的争议与法律的拷问近来,关于小米电视不支持地面波音频(DTT audio support)的讨论甚嚣尘上,不少消费者在购入小米电视后,发现原本期望的功能无法实现,由此引发了关于“虚假宣传”的质疑,甚至有人考虑将其告上法庭。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小瑕疵,更触及到消费.............
  • 回答
    “放弃努力”背后的信号:菏泽怡海花园网络覆盖事件的深度解读近日,关于移动、联通、电信及铁塔公司联合发布的“放弃对菏泽怡海花园进行网络覆盖的努力”的声明,无疑激起了一层涟漪。这看似是一个简单工程上的“放弃”,实则背后牵扯出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其原因、影响以及可能传递出的信号。事件的冰山.............
  • 回答
    深圳从7月12号开始,交警部门启用了“电警”抓拍摩托车违法行为,这事儿在咱们老百姓里头,特别是骑摩托车的朋友们,引起了不少讨论。我琢磨着,这事儿得从几个角度来看,才能看得更明白。首先,这是为了啥?为啥选在这时候?这事儿的根源,离不开“安全”二字。深圳作为一座大城市,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数量都不少,而且.............
  • 回答
    关于“美国翻看佩洛西电脑的男子疑似中枪身亡”以及“是否说明美国人已经进化出对于枪击的抗性”这两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开来仔细分析,并且澄清一些事实和概念。首先,关于“美国翻看佩洛西电脑的男子疑似中枪身亡”这一事件的分析:1. 事件的性质与已知信息: 背景事件: 您提到的事件很可能指的是2021年1月.............
  • 回答
    .......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昆明的事件,确实让人揪心。10岁的孩子,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却因为玩耍不当,给周围环境和自身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这件事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让孩子们在享受节庆气氛的同时,又能安全地接触烟花爆竹,这需要家长、社会和孩子自身的共同努力。首先,我们得明白,对于10岁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完全独.............
  • 回答
    江苏一名男子因盗窃电缆触电身亡,其家属要求百万赔偿的诉讼最终被法院驳回。这起事件从法律角度看,涉及侵权责任、过错责任以及意外事件等多个法律概念的判断。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法院作出这一判决的可能依据。核心法律问题: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在侵权责任法中,要认定一方需要承担赔偿责任,通常需要满足几个关键的构.............
  • 回答
    .......
  • 回答
    罗永浩,这位曾经的英语老师、锤子科技创始人、那个语出惊人的“老罗”,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在沉寂一段时间后,再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他进军电商直播领域了。这一步,与其说是回归,不如说是又一次的“创业”,只不过这次的战场换成了硝烟弥漫的直播间,销售的产品也从他热爱的数码产品,扩展到了几乎万物。为什.............
  • 回答
    电影《战狼2》的票房成绩,尤其是其全球票房进入TOP100,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现象级的事件。要评价这一成就,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现象级的票房数据与影响: 中国本土的票房奇迹: 《战狼2》在中国内地取得了高达56.94亿元人民币(约合8.7亿美元)的票房,这个数字在当时远远超.............
  • 回答
    《数码宝贝大冒险:最后的进化·羁绊》这部电影,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部单纯的动画电影,不如说是一次对童年深情的回望,一场关于成长与告别的盛大仪式。它不仅仅是为我们这些曾经守在电视机前、为初代八个孩子和他们的数码宝贝欢呼雀跃的“被选召的孩子们”准备的,更是对那段独特时光最真挚的致敬。故事核心:成长与分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