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人调查过70、80后二孩家庭跟同期一孩家庭在各方面的区别,最后发现,这其中最大的差别之一是70、80后的二孩家庭住房面积普遍在130~150㎡以上,而一孩家庭的住房面积普遍是80~100㎡左右。
我不想去纠缠什么70、80后分享了时代红利之类的屁话,因为同样是70、80后买不起房或者只能买一个小房子的也一大把。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如果在城市里如果要生二胎的话,都不用说在教育等方面的投资,就算只为了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生活空间,三室两厅的房子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再加上一个书房,那这个房子的面积基本上不会低于130㎡。
日本也好,韩国也好,无论经济如何发达,最低工资如何高,但在我接触到的和看到的人里,大多数人住的房子面积都不大,90㎡、100㎡的房子是绝对的主流。并且,很多人都表示换更大的房子压力很大。
要知道,日韩也好,中国也好,现在的一大问题是开发商一开始为了好卖房子,大量的建设低总价的小户型,针对改善型用户的大户型房子占比并不高。比如在北京,现在某平台的二手房源是77000多套,但120平以上的房源只有13000多套,而50~120平的二手房源是5万多套。这也就意味着,即便很多人有钱买大房子,大房子的总供给也是严重不足的。除非他们愿意住的更偏,更不用说本身的高房价会让置换的成本变得更高。
现在中国稍微有点规模的城市,房价都已经过万,多出来的那三五十平米的房子,至少也要三五十万的价格,多的甚至要三四百万。日本、韩国的整体情况也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尿布、奶粉的那点补贴,跟几百万的成本(这还不包括育儿的成本)比起来,跟送个10万的阿斯顿马丁优惠券刺激买车效果也差不多。
生孩子有补贴,还是没人生。买房比生孩子更贵,还没有补贴,但是大家咬牙贷款也要买。
为什么?因为买房是投资,大家相信将来可以更高价卖出去。但是养孩子是消费,钱花出去就没了。
同样是消费,为什么不选择让自己更爽的消费呢?旅游,包包,跑车,现代社会有那么多商品,买哪个不好,又不是古代除了粮食啥也买不到。所以补贴是没用的,资本家总是可以发明出比生孩子更有吸引力的消费项目。
要提高生育率,必须把生育从消费变成投资,娃上市交易,证券化扶养,你今天在娃身上花100块钱,明天娃的市值就提高110,炒娃不比炒房带劲多了?还需要怕人不生吗?
其实没人关注生育率,只是拿生育率来发泄罢了。
这点你我都清楚,不要再遮掩了。
生育率本身和社会结构息息相关,农业社会生育多,进入工业社会就断崖下跌,这不是什么秘密。
越是高收入高学历,越是不想生。
知乎有一点非常奇怪:我上面讲的不是秘密,知乎不是没有美国华人,知乎不但有美国华人,知乎还有很多高收入美国华人,且知乎还有很多高收入美国华人在晒自己的收入多么多么优越。
在这种前提下,很多这类美国华人明明收入很高,但是生孩子方面也是让人摊手,还有人压根都没有结婚,甚至还有人都没有女朋友。
然而这些高收入的华人,在明知道自己没有几个孩子,在明知道自己还没结婚,甚至明知道自己还没有女朋友的前提下,在生育率问题上大发厥词。
最诡异的是:在大家明明都知道这些事实的情况下,一堆人还在评论区频频点头。
我说是不是事实咧?都能诡异到这个地步。
你说这些人是没有钱生孩子吗?有,年薪几十万上百万美元的比比皆是。
这些都是发生在知乎活生生的现实,然后所有的人都假装:我反正没看见。
你这话说得就像德军拼命抵抗了,纳粹德国还是亡了,所以抵抗没卵用似的,知道逻辑哪里出了问题吗?
全世界有很多国家实施各种生育补贴,真以为这些国家的政治家都是傻瓜,做这些无用功?这些补贴生育的发达国家,由于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相对比较高,国民总体都是不太愿意生育的,支撑起它们生育率的,其中相当部分是本身有生育意愿,但经济压力比较大,冲着补贴缓解经济压力的人。特别是欧美国家更是明显,外裔人生育率远远高于本土白人,拿着补贴,低标准养一堆的人比比皆是。没有生育补贴去刺激这些人生,生育率会更加不堪入目。
某些人竟然以为本来生育率应该是世代更替所需的2.1,结果疯狂补贴了才1.3,所以补贴没卵用,殊不知按照国情本来生育率应该0.9的,就是因为补贴了才勉强有1.3。现在你拿着1.3和2.1的差距说补贴纯属浪费,跟以德军顽抗了柏林还陷落为依据说德军抵抗是无用功有什么区别?不抵抗柏林早两年就沦陷了。
所以,很多人单纯以一个生育率指标就论断生育补贴对中国没用,那是典型的大而化之、囫囵吞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以为发达国家的生育率是全体国民平均性地低,所有人都不想生,殊不知实际的生育率是两极分化的,生育补贴对经济实力强的本土白人可能用处不大,但是对阶层较低的少数族裔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发达国家的生育率已经是靠吃补贴的有色人种拉升以后的结果了。
而中国的富裕程度和发达国家有非常大的差距,总理说六亿人月收入一千,这些人有很多是不会上知乎发声的,实际上在中国,生活水平比发达国家的“底层少数族裔”还要差的人口,最最起码有几亿人,你告诉我生育补贴对这些人没用?只不过是大城市市民何不食肉糜的傲慢而已。
看看现在的国民收入,这已经是全体平均的结果了,如果分组列出的话,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869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6443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6249元,这些人占了人口的大多数,记住单位是年,不是月。
在上海土著看来这点补贴和没有区别不大,对于广大不富裕地区的穷人呢?补贴也是可有可无没卵用的东西?友情提示,中国最发达的北上广深的人均gdp比日韩全国的平均水平还低,相当于人家全国都是帝都魔都这种经济实力,你拿他们的生育率来论证补贴无用,跟拿上海深圳的标准衡量全中国有什么区别?
动辄无视国情差别,拿发达国家的数据无脑代入,不就是为舍不得出钱找借口吗?
孩子出生后能否不受限与父母的收入,阶层,户口,有无大城市房产,而享有远比现在平等的教育资源和受教育权利。
男女性工作后能否在生育时享有同等时间的假期,且国家对其所在公司假期时的成本给予补偿乃至奖励。
老了之后,能否只根据纳税和养老金来享有公平的医疗和养老服务,而不是一些地区三甲医院体验都不息的去,而另一些人却得睡小旅馆凌晨去排队只为挂一个号。
造成生育率下降的不是成本高,而是欠缺的公平和没有扭转的希望。
启示就是论证都发钱=都不发钱,给一些专家和大V反对生育补贴提供证据。
启示就是补贴用错地方,再高也没用。
就像中国,你看北上广号称因为没钱才不敢生娃的小资,心中的生娃经济标准是什么?别的不说,自身生活质量不降低+一个学区房,是很多人的最基本配备了。你说国家能补贴的了?一家给几百万,财政全花了够不够?
日韩和中国内卷化类似,目前国内城市化又很高,可以近似认为都是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情况了。对这些人,补贴几乎没有一点用。
其实别说日韩,我们看美国澳洲这些地方,所谓靠补贴生育的都是哪些人?白皮中产生育率提高了吗?全都是底层黑墨绿,生的娃不要求教育上多少投资,然后一个月最多花几百,国家给的还有盈余,所谓生娃致富,在这些家庭是有用的。
所以说中国对生育没一点补贴其实是不对,至少从精准扶贫开始,包括现在说乡村振兴,中国对基层人群的生活条件、父母照顾孩子的便利度、儿童基本权益保障、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岗位保证这些,是花了海量力气的。这些做好了,对下一阶段生育率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所以如果说有什么启示,就是真正把县域经济做好,真正把乡村振兴抓好。钱花在这些建设上,让底层儿童更有保障,父母可以就近就业,这才是对生育率有用的事。如果把钱花在大城市的小资上,那才是真钱多的没处烧了,典型的花钱无效还不落好。
尊严,
一个最重要的变量,常常被那些肉食者给忽视了。
这个词虚无缥缈,无法量化,哪如GDP、M2、城市化率这般好统计呢?
补贴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你是要饭的,这钱是我赏给你的,你要按我说的做,我才会给你赏赐。
许多生物都有“反寄生”这个概念。哪怕是仓鼠,它也更喜欢寻找藏在草堆里的食物而不是饲料盒里的;如果一直食用饲料盒里的食物,它就容易抑郁。
我劳动了,我的劳动被社会认可了,我用社会对我的认可换来了我的财产、家庭、幸福,这才是我所期待的。
可现实呢?多少勤劳的人被当做苦工一样,为半间混凝土垃圾和银行的贷款忙碌一生?多少人因为生育和性别而失去工作?多少人因为高龄不能加班就被优化掉?多少人因为劳累成疾而家破人亡?
你觉得这些羞辱,这些对灵魂的污蔑,是你那一丢丢补贴能弥补回来的么?
你活着没有尊严,你会觉得你的孩子比你活着更有尊严么?
你愿意你的孩子把你的罪从头到尾再受一遭?
我知道,很多人觉得尊严在钱面前算个屁。但是,那只是那些人在生活面前别无选择罢了。
有选择的话,
他们会更渴望有尊严地活着,而不是在那些掌握资本与强权的高位者蔑视和贬低下的苟且。
启示就是补贴可以省下了,反正发了也没用;房价物价教育成本也可以继续抬,反正低了也没用;劳动环境也不用优化了,反正给你们发放假和加班费也不会用来生娃养娃。总之做什么都木有用,不如不做。几十年后的事情,就让几十年后的人去头疼吧。
到可以延长退休,反正20岁干活和60岁干活谁都一样,至少这代体制内的退休金要保证,那就再苦一苦已经生出来的人吧。
这题我会哈
先说日本薪资水平方便大家理解
20-24岁平均每年到手收入,男223万 女194万
坐标東京 孕39周 目前产检的花费是34万日币, 折合人民币两万吧(⚠️这个是扣除补贴之后的价钱)
日本产检确实有补贴哈,整个孕期补贴7万左右,折合每次5000,相当于补贴了30%左右,大部分还是要自己付的。
当然我这个费用属于在东京,并且产检很仔细的价钱 如果你生活在日本其他地方,并且产检的很佛系的话其实可能不用花什么钱(毕竟日本也不是倡导优生优育的国家)普通医院检查的是很随意了……
以上是产检费用,接下来是生产。由于我还没有生,只能参考我们医院的最低生产费用,如果去日本有名的医院的话 可能还要翻倍的贵。
顺产69万(扣除42万补贴后,自费27万起)
无痛➕15万
破腹产79万(扣除补贴后,自费37万起)
稍微了解生产的都知道,大多数阵痛都是半夜开始的,日本医院的正常工作时间是9:00-17;00,其余时间去医院的话 还要多花10%-15%的服务费(時間外料金)
所以整个怀孕➕生产的话 在东京评价额外再负担个20-120万都是很有可能的。
另外这只是生孩子的钱 孩子上学以后,日本不花钱的公立小学是没什么教学质量可言的,也就是认字的水平。能不能上高中都两说。所以基本上稍微有能力的人都会选择备考私立,这样学费一年就要100多万 另外,为了备考还要上额外的补习班。日本的小学考试大概要从三岁开始准备,补课费一个月10万-20万不等,相当于一个刚入社会小白领1/2-1个月的收入。
所以日本普通人的生育基本上处于两个极端,要么就是使劲生,觉得无所谓。也没啥生活质量和教育能力。要么就是不生或者只生一个
启示就是给补贴没用,该不想生还是不生,你的给补贴太多,超过生育的成本会有人组织去撸羊毛。
所以给会给一点,但不会特别丰厚,中国反而更有可能实行政策是:增加育儿保险金的比例,比如现在育儿保险金的比例不得超过收入的1%,今后可能定在3-5%,并且纳入征信系统。这样生育的时候津贴可以给的更丰厚,顺产5000,破腹产1w2之类的。你生孩子就能享受这个育儿保险金,你不生就等于你每个月收入的3%-5%交给其他人养孩子了,俗称云养孩。
另外,韩国情况不知道,日本生育时的福利待遇如下:
生育一时金:一胎42w日元,双胞胎双倍。死产和流产只要怀孕超过4个月以上一样给。
儿童津贴:3岁以前一个孩子每个月1.5w日元,3岁到15岁每个月1w日元。第三胎开始一直是每个月1.5w日元。
儿童医疗补助:上小学之前,医疗费基本免费。
家庭成员医疗补助:生孩子以后母亲一年的医药费超过10w日元可以申请家庭所得税免除。
失业保险金:因为生育无法去找工作的情况下可以申请演延长失业保险,一般1年,最长3年。
生育津贴:休产假的妈妈(这是产妇有工作的情况下),生育前42天,产后56天(一般日本产假98天,但根据生育情况会有增减)可以申请的津贴。金额为之前工作每天工资的三分之二。
育儿休业给付金:孩子1岁之前(根据情况1岁半之前),母亲可以申请这笔钱,前6个月为之前收入的67%,后半年为50%。这笔钱只有工作的妈妈才能申请,如果是自营业或者是主妇则无法申请。另外,产假是必休,育儿假是选休,如果不选休育儿假也拿不到这笔钱。
单身妈妈津贴:单身妈妈的情况下,孩子到18岁之前每个月有4w1020日元的津贴。第二个孩子加5000,第三个孩子加3000日元。如果再婚就无法再拿到。
地方津贴:东京都内出生的孩子到18岁之前可以每个月再多1w3500日元。其他自治体不太清楚,但应该都有自己的津贴。
日本生育率2020年1.34马马虎虎了,
而且,东京市区0-14岁当中的日本人,在2020年回升到了96.26%。
日本、台湾省、新加坡 至少目前入籍人口控制的很出色,
日本人、华人对外的民族边界清晰,我十分赞赏。
现在吹欧洲生育率的已经完全过时了,早就跟前几年不一样了,
欧洲就算是 各色人种、高福利、女权、非婚生、精子库、代孕 一堆加在一起,结局如下:
意大利 1.24,西班牙 1.17,芬兰 1.35,挪威 1.48,苏格兰 1.31,奥地利 1.44,瑞士 1.47
另外 加拿大 也只有1.44。
想想吧,这已经是被各色人种拉抬之后的生育率了。
观赏一下法国:被灌鸠灌爆的换种法兰西。
虽然我们生育率也不高,但是我们离婚率高啊。
别想补贴了,补贴什么的“都发钱等于没发钱”。
因为他们的生育补贴
相当于买法拉利优惠1000元的抵扣券
看起来优惠1000块很多,实际上……
缺乏同行衬托的时候,补贴即使发挥作用,工业化中后期你看到的结果还是补贴时生育率下降!
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呢?补贴生育率从1.6下降到1.3,不补贴可能是奔着1甚至更低去呢? 但没有工业化的经济敢做这个尝试,所以亚洲早期工业化国家都在补贴,缺乏同行的衬托,一个庞大且晚一些工业化的亚洲经济体如果未来还没有生育补贴,或许能给日本和韩国当衬托,到时候才能看到有生育补贴和没有生育补贴时的差异。
长远来看,日本和韩国必然会走向灭绝,经济奇迹就是在加速自身消亡。
由于日韩所依赖的东亚模式具有特殊性,进入发达社会后就会主动绝育,曾经最不值钱的“人”反而成了不可再生资源。
他们的社会环境也不可能扭转趋势:
不论两国政府为鼓励生育投入多少资源,都不会改变他们最终灭绝的结局。
这与生活压力毫无关系,因为他们是发达国家,日韩的年轻人即便是当收银员、端盘子,收入也足够正常生活了。
与非洲挣扎在温饱生死线上的人相比,日韩的平民几乎可以说没有压力。
但在生育率上,二者是截然相反的。
没有绝对的生存压力、不像上一代人为晋升阶级而拼命、日趋进步的福利....
最终都没能挽救生育率,那么唯一能解释这一切的就是年轻人的心态变化。
这一代的日韩年轻人完全在工业化环境下成长起来,极度丰富的物质、精神条件,让他们根本看不到和人结婚的必要。
而东亚的保守环境,不结婚就没孩子。
由于十月怀胎,生育本身必然是一件具有计划性的事情,需要很强的意愿。
但日韩过度的工业化,让他们传统的大家庭拆分为小家庭,这一代人从小就是在原子化社会里长大,思想与上代不同。
西方白人国家通过性别解放、鼓励社会多元化,近半新生儿都是非婚出生。
而日韩的社会氛围很难接受女性在不结婚的情况下生育,那就活该你凉了。
如果只算婚内的生育率....美国目前就只比韩国略高些,甚至还低于日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