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七年,纽交所成立。
嘉庆七年,杜邦成立。
嘉庆十七年,花旗成立。
道光十三年,麦克森成立。
道光十七年,宝洁成立。
道光二十九年,辉瑞成立。
道光三十年,运通成立。
同治二年,大都会人寿成立。
同治八年,高盛成立。
咸丰元年,默沙东成立。
咸丰十年,JP摩根成立。
光绪元年,保德信成立。
光绪三年,AT&T成立。
光绪六年,柯达成立。
光绪八年,埃克森美孚成立。
光绪九年,布鲁克林大桥通车。
光绪十一年,霍尼韦尔成立。
光绪十二年,强生成立,可口可乐成立。
光绪十四年,雅培成立。
光绪十八年,通用电气成立。
光绪二十三年,陶氏化学成立。
光绪二十七年,吉列成立。
光绪二十八年,百事成立。
光绪二十九年,福特汽车成立。
光绪三十一年,美赞臣成立。
光绪三十四年,通用汽车成立。
宣统三年,IBM成立,玛氏成立。
民国元年,洛克希德马丁成立,环球影业成立,派拉蒙成立。
民国二年,美林证券成立。
民国三年,波音成立。
民国八年,AIG成立。
民国十年,雷神公司成立。
民国十一年,克莱斯勒成立。
民国十二年,华纳兄弟成立,迪士尼成立。
民国十三年,米高梅成立,卡夫食品成立。
民国十五年,惠氏成立,美联航成立。
民国十七年,达美航空成立。
民国十九年,德州仪器成立。
民国二十年,帝国大厦竣工。
民国二十二年,约克城号航母服役。
民国二十四年,胡佛大坝竣工,福克斯成立。
民国二十五年,麦肯锡成立。
民国二十六年,金门大桥通车。
民国二十八年,惠普成立。
民国二十九年,麦当劳成立。
………………………………………………………………………………在此向原作者道歉。
因为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回答是在博客上,在经过博主本人同意后才转发并改编到知乎上。
在此贴上最初原作者的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710398/answer/292123175?utm_source=com.ucmobile&utm_medium=social
在此再次向原作者道歉。
@凌天白
反对一下 @司承帅 的一个说法,即“你后来才知道的震撼的概念有哪些?民国猪肉价格高于鸦片”。以及其引申说法,(民国时期)猪肉价格是粮食价格的266倍以上(三两猪肉可以换五十斤面粉)。
这个说法是十分离谱的。事实上猪肉价格一般是当地粮食价格的六、七倍,最多十几倍而已远远无法和鸦片相比。这涉及当代人一个常见的想象即——“过低的估算鸦片价格”。
毕竟民国时期鸦片远较今日泛滥。但虽然泛滥,但你让鸦片和猪肉比价格也实在是侮辱鸦片了。那玩意好歹是生物制品,和现在的化学制品完全是两个概念。
特别可爱的是@司承帅 还替我想象了一下,以为我是按生物书猜测的猪肉/粮食价格比。其实这和生物学没关系。这只是民国时期的常见猪肉价格罢了。
不说废话,先上各地地方志(附图及出处见后)。
我们先看看大城市的猪肉粮食比价。
1937年、1947年广州市的猪肉价格大约是同重量面粉价格的2、3倍。
1944年12月汉族颇少的WLMQ市(迪化)猪肉价格是面粉价格的2.5倍。
1946年5月天津市猪肉价格是玉米面5倍,米面价格不到2倍。
1948年8月上海市猪肉价格是米价6倍。
这是大地方,也许大地方猪肉价格就是便宜,咱们再看看民国时期的小地方。
1928年辽宁辽阳猪肉价格是玉米面价格的4-7倍。
1933年的山东济宁猪肉价格是小米、麦子的4倍。
1933年到1942年安徽芜湖猪肉价格基本徘徊在大米价格的5-7倍。
1937年1-6月,1947年12月广西桂林猪肉价格是大米价格的5-6.5倍。
也许小地方猪肉价格也便宜, @司承帅 的家乡是更为偏远的地方。
1933年7月贵州黔东南三江镇猪肉价格是大米价格的3.5倍。
1935-1937年广西梧州猪肉价格是大米价格的4-5倍
1937年四川泸定(靠近甘孜藏族自治区)猪肉价格是大米价格的4倍。
1943年青海宁和县猪肉价格是小麦价格的6倍。
1930-1948年云南腾冲猪肉价格是大米价格的5-9倍。
解放前半年甘肃天水猪肉价格是面粉价格的4-5倍
这种图我可以贴上几百张因为猪肉的自然价格就是这样,粮价的6倍左右。从清朝以来就是如此,全国各地也差不了太多。
我本人根据40年代西北某地机关杀牲坊1943年度猪肉价格的计算结论也是一样。
在西北当地,猪肉价格也不过是同重量粮食价格的六倍左右。
所谓猪肉价格是粮价266倍的天价实在是闻所未闻。
不知道该答主家乡何处,何以和全国各地物价如此不同,猪肉价格扭曲几十倍之多。
除非当地有严格限制吃猪肉的政策,征收极其高昂的“猪肉税”。除了这种纯政策因素,实在无法解释 @司承帅 的家乡为什么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有这么大的猪肉价格差距。
对此 @司承帅 的解释是因为农民没有余粮。
按照他的观点:农民没有余粮——农民不会有富裕的粮食养猪——因此猪肉价格贵到天上
这就很奇怪了,因为民国期间各地的实际猪肉价格就是粮价的6、7倍这种程度。这又不是猜测出来的数据,而是民国期间各地方的常见统计数据,想要多少有多少。
再举个话剧里的例子吧:
王大婶:好孩子,你大春儿哥呀也称回二斤面来,二升米还换回一斤肉呢,我就是喊你们爷俩儿过去包饺子呢。
——话剧白毛女片段,1945年创作于延安
民国时期1石=10斗=100升,当时各地度量衡不一样,但2升基本是3到6斤的样子,故事中这就可以换1斤猪肉了。请问是不是民国期间鲁艺的作者们都不食人间烟火,不晓得价钱高低。非用超廉价的猪肉骗人。还美滋滋的拿到全国巡演,丢人现眼?
难道该答主家乡粮食的紧缺程度远超云南、贵州、青海、甘肃?
更无法和杨白劳所在的村子相提并论,以至于价格极度扭曲。
其实即便当地粮食极度紧缺,猪肉价格也不会和粮食拉开太大差距——因为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如果猪肉价格极度暴涨,粮食价格毫无变化。那么农民马上就会把粮食拿去喂猪,甚至划出养猪专用的大片“猪粮田”。来尽快催肥获取猪肉,赚取巨额利润,才不管什么口粮不口粮呢。
这在“烟田挤占农田“的故事中已经发生过N次了,土地永远让位于经济。哪怕其中存在高度的饥荒风险(如丁戊奇荒),农民也会疯狂的压缩耕地,转而去养猪(种植罂粟)赚大钱。毕竟您这价格都扭曲了几十倍了。养猪比贩毒还赚钱,那谁傻了不去养猪啊!
羊吃人才是这个世界真实发生的故事。当纺织效益大大高过种地,不管是谁,第一反应就是减少耕地给羊(猪、罂粟)让路。
但正因为猪肉价格本也不高,所以民国时期基本没有农户会给猪专门喂粮食,也就是打打猪草加上麦麸糊弄糊弄猪而已,临杀才喂一些粮食,也就和挤占口粮没多大关系了。这一现象甚至延续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直到那时很多地方依然有打猪草的习惯。
我跟随着大人一起进山打猪草,桥沟的山上生长着野葛,葛叶可以剁碎搅拌麦麸喂猪。那时,家家户户喂猪,至少两头以上,一背篓外加一笼子葛叶,只够一头猪吃上三两天,于是,进桥沟打猪草就成了常态。——《桥沟》
知道猪肉和粮食的这个关系,我们再来说鸦片。
鸦片的价格应该是同重量粮食价格的多少倍才合理呢?
答案是100倍以上,否则完全没必要去种了。
这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比如根据我统计的西北某地鸦片产量来看,亩产6、7两鸦片的普通旱地,改种粮食亩产怎么也有40多斤。亩产鸦片20两的较好田地,改种庄稼后亩产150斤也轻轻松松。至于亩产鸦片几十两的水浇地,亩产3、400斤也很简单。这还没算上收割鸦片所需雇佣的人工,购买肥料的价格等等成本。也就是说同样的一块地,种罂粟后的鸦片的产量只有粮食产量的1/100,甚至1/150。
换句话说鸦片的单位重量价格如果不卖到粮食价格的100倍以上那完全是亏本的蠢买卖。
你老老实实用这地种点粮食不好么?
砍头的生意有人做,赔钱的生意没人做。
农民又不是傻瓜!
如果同一片地种鸦片的总收入还不如种粮食,农民就会第一时间放弃种植,都不用任何人动员。
如果同一片地种鸦片的总收入还不如种粮食,地方政府也会第一时间叫停这破烂玩意儿的种植,因为根本收不上来税。
再考虑到肥料和雇佣割烟的劳动力成本,同样重量的鸦片,其售价的价格底线也得是粮食价格的几百倍。再考虑到“政府税费(统销专卖)”这个最大的变量,鸦片的最终价格就更惊人了。
在当时的中国基本没什么日常用品能和鸦片的单价相提并论,更别提猪肉了。那都被甩出100多条大街了。
尤其进入40年代以后,国民政府出于形象考虑,实行比较严格的鸦片禁政。导致罂粟种植面积骤减,刺激鸦片价格进一步暴涨。
40年代一两鸦片在西北国统区的价格可以换取一石以上的(在当地为300斤/石)小米。也就是说同样重量的鸦片售价达到了同重量粮食价格的4800倍以上,厉害吧!或者一两鸦片换取10两银元,甚至更多。
请问@司承帅 家乡猪肉价格是几根金条一斤啊?
如此高昂的鸦片价格,意味着其中蕴含着极为巨大的利润空间。
这就是魔鬼的诱惑。
——————————————————————————————
最后,为什么吃猪肉会被训斥呢,这是因为民国时期中国农民的确生存极为艰难啊。从填饱肚子的角度看,粮食实在是比肉类性价比高的多。所以农民肯定是能省则省。你没事吃肉干什么呢?
现在的老人看子女出门打车也会眉头一皱,搞不好还会斥责他们败家。因为为了到达到同样的目的,骑自行车、坐公交也可以啊!你没事打车干什么?不是败家是什么。
这是同样的道理。
PS:该作者又表示余粮都流向县城,因此猪肉价格就这么便宜,农村没人买的起猪肉价格依然高到天上(说实话我不懂这是什么逻辑)。
按照这个逻辑我想到了一个超级套利方法,把城里的几十斤猪肉(6倍粮价)熏制成腊肉,肉干(26倍粮价),然后返销回农村市场,在集上仅按266倍粮价销售,利润十倍岂不美哉?不说了,我去做猪肉干了。
附:
PS:原答主在原贴回复中表示家住皖北,那就更容易核对了。
皖北好几个县从几百年前直到解放初期都归徐州地区管辖。
我们看民国时期徐州地区物价(可参看文末附图):
1935年在徐州地区水灾期间物价暴涨4倍(以银元计价),但依然是1斤猪肉(0.2银元/斤)换4斤麦子(0.05银元/斤),这个比价直到解放后7、80年代依然如此。
1944年底界首(安徽北部)一斤猪肉值3、4斤粮食
1948年6月徐州猪肉/面粉比价为1:2左右。
在1961年那种环境下,砀山县粮食价格涨到4元一斤(当时普通工人月薪30元),猪肉价格也是8元一斤。
那么问题来了,周边各地物价和全国是差不多的,即便在大饥荒年代,在农民没有“余粮”的时候猪肉价格依然不高。那么为什么偏偏 @司承帅 所在的村子肉价就如此个性,一骑绝尘呢?
——出处《民国广东商业史》P305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简明教程》P191
——出处《济宁历史纪年》P199
——《民和县志》P338
——《湖南农业志 第二分册 征求意见稿》P340
——《广西通志 物价志》P14
——《天水文史资料 第7辑》1949年物价P140
——《辽阳地方志》
——《天津历史的转折》P269
——《新疆通志 综合经济志 第二十九卷》P237
——《三江镇志》 锦屏县三江镇人民政府编P307
——《广西通志 统计志 》P204
—— 《泸定文史资料选辑 第4辑》P86
—— 《腾冲县志》P148
——《铜山文史资料 第6辑》P72-73
—— 《徐州文史资料 第18辑》P109
——《砀山县志》P219
——《安徽文史集萃丛书》
第一部分:免疫
你失意的时候是否有过生活欺骗了你的感觉,是否放弃过努力?而你的巨噬细胞、白细胞们可没有一刻停止过努力呢。
生物课上学过人体由数万亿个细胞构成,人的免疫系统随时都在抵御外部有害物质的侵袭,仅此而已了。
直到看过BBC的纪录片《细胞之旅》,才真正震撼于机体每日为活下去所做的努力,每个细胞都这么努力,我又有什么借口不努力呢。
(播放地址:细胞之旅1)
1人体由亿万个细胞组成。
2一次病毒入侵:
3被免疫系统识别的病毒
4虽然清理了很多病毒,仍有成千上万的病毒到达细胞表面。
5虽然细胞表面有哨兵系统专门识别不属于身体的蛋白,相当于只能携带钥匙才能开门,但是病毒带着假钥匙
然后顺利进入了细胞内,其中病毒劫持细胞本身的马达蛋白的一段简直精彩:
然后病毒如愿以偿到达细胞核后开始疯狂复制,最后病毒大军从细胞里汹涌而出
免疫系统也不是坐等闲的,正常健康的机体很快作出了反击,到此为止你就自愈了,并没有患上重感冒。
而这一切,不过是你在街上匆匆走过,旁边的人打了个喷嚏而已。
(建议大家去看看这个纪录片,会被进化之力所震撼。)
第二部分:自由意志
(有朋友说不够震撼,我补充一个关于自由意志的,对我来说足够震撼了)
视频来自BBC的纪录片地平线系列《神秘的你》
(本文提供的纪录片搜索片名即可找到观看下载地址)
每个有机体体内仿佛都是一个浩瀚的星球,而我们的星球呢?
相信大家都看过这个太阳系对比图(那个蓝色的不是地球,第五个才是)
而太阳系本身又只是银河系悬臂(不是中心)上一个看不见的点
而银河系又只是宇宙里大概两万亿个(数据是科学家推测的,这差不多与人体细胞一个量级的关系,更能体现一沙一宇宙,一叶一菩提的震撼感)星系里一个毫不起眼的点
而我们的宇宙本身,又是否只是存在的万亿个宇宙里的其中一个呢?没人知道答案。
庄子的《蜗角之争》,大概体会到了这种级别的震撼吧。(一场战争死了几万人,不过是蜗牛的左触角右触角的战争罢了。)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PS:说到宇宙,BBC的纪录片《太阳系奇迹》和《宇宙的奇迹》系列也是美得震撼,欢迎观看。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
那天半夜在看《圆桌派》,方文山老师讲到自己写歌词,每一段看似铺陈历史的句子,下一句一定要写入人称代词。
深夜百无聊赖打发时间,听方文山老师说完真的是头皮发炸浑身一个激灵。
方文山老师我把青春和膝盖献给你!
说一说关于衰老和人体脂肪(体脂)的。很多人以为上了年纪的老人看起来比年轻时清瘦的多,但这并不代表他/她真的“瘦”了,真相可能恰恰相反。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健身账号发出人的不同体脂对比图。比如这样的↓↓
男性:
女性:
但这些照片里的人多数都处在青壮年期,他们的体脂含量也几乎都是“清晰可见”的。而老年人就没有那么明显的区分了——
所以——
关于体脂,千万不要觉得清瘦的老年人就没有脂肪含量偏高引发的疾病风险,相反脂肪们只是藏的更深了。但也不要视脂肪如大敌,只是我们需要将他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而和脂肪“亦敌亦友”的关系,在你尚还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同时可以看看这个回答:减脂减肥有什么常见的误区?
(与内容无关,放两张帅叔的年轻和年老对比照片)
知乎机构号:运动分子 橙蓝文化
知乎专栏:运动分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