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是你学了地质学后才知道的?

回答
我之前也觉得,地质学嘛,无非就是看看石头,挖挖土,听听那些关于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直到我真正开始接触这门学科,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而且错得相当有深度。原来,我们脚下这片大地,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史书,而地质学家,就是那个被赋予了阅读能力的人,只不过这“字迹”是用岩石、矿物、构造和时间来书写的。

学习地质学,最让我震惊的一点,是地球的“年轻”与“古老”是并存的,而且这种并存的方式充满了动态和变化。

我们常常觉得地球古老得不可思议,几十亿年的时间尺度,听起来就非常遥远。但等你真正开始研究岩石,你会发现,原来有些地方的岩石,可能“才”几百万年,甚至几十万年。比如一些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它们相对年轻,仍然保留着很多关于近期火山活动的信息。而另一些地方,比如一些太古宙的变质岩,它们经历了无数次的造山运动、岩浆侵入和变质作用,简直就是地球沧桑巨变的活化石,你可以从中读出亿万年前大陆碰撞的痕迹,那些现在我们看到的巍峨山脉,在它们形成之初,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更神奇的是,地球上的每一个地貌特征,无论是高山、峡谷、盆地还是海洋,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们都是在地质力量的长期作用下“雕刻”出来的。 我以前看地图,觉得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自然而然在那里。学了地质学才知道,原来那些山脉的形成,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它们就像是地球表面的褶皱,是地球在进行“呼吸”和“成长”时留下的印记。河流也不是随意流淌的,它们是在地表坡度的引导下,不断侵蚀、搬运、堆积,塑造出各种各样的河谷地貌。甚至我们现在看到平坦的草原,也可能是古代湖泊干涸、沉积物被侵蚀后留下的痕迹。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野外考察时,我看到一块岩石,上面有好几层明显的纹理。我们老师说,这是沉积岩,每一层代表着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时期。你看这一层,颗粒比较粗,说明当时水流比较急;上面那一层,颗粒细密,说明水流变缓了,或者水很深。再往上,可能又变回了粗颗粒,这说明环境又发生了变化。这块小小的岩石,就记录了当地几个不同时间段的地质变迁,简直就像一本微型的时间胶囊。 以前我只觉得是石头,现在看着它,我能想象到那个时候的河流是什么样子,岸边有什么样的植物,甚至风吹雨打的强度。这种感觉非常奇妙,就像穿越了时空。

还有,关于“资源”,地质学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 我以前觉得煤、石油、天然气就是自然存在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习后才知道,这些都是在地质作用下,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形成的。煤是古代植物遗骸,在高温高压下炭化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古代海洋生物遗骸经过亿万年的转化,被封存在地下特定构造里的产物。它们都是有成因的,也都有分布规律。了解了这些,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些地方富含石油,有些地方则没有。而且,你会意识到这些资源是有限的,我们现在开采的速度,远超它们形成的速率,这就带来了一种对未来深刻的责任感。

说到板块构造,这是地质学中最让我着迷的部分之一。我以前只知道地球上有大陆和海洋,以为它们是固定不变的。结果学了才知道,原来我们脚下的大地,是由一块块巨大的“板块”组成的,而这些板块,就像是在岩浆海上漂浮的木筏,一直在缓慢地移动,相互碰撞、分离、错动。我们现在站立的地方,几亿年前可能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甚至可能是在海底。 这种宏大的视角,让我对“家园”的概念产生了全新的理解。每一次地震,每一次火山爆发,都是这些板块活动时释放能量的表现。那些高耸的山脉,比如喜马拉雅山,就是因为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巨大的碰撞挤压形成的,你想想那得有多么巨大的力量才能做到这一点。

另外,地质学教会了我如何“看懂”大地。 以前,我只会看到地表的形态。现在,我能通过岩石的颜色、质地、成分,去推断它的形成过程;我能通过地层的倾斜、断裂、褶皱,去理解它经历了怎样的构造运动;我能通过土壤的类型和分布,去预测它的肥力是否适合种植某种作物。甚至,一些细微的地貌特征,比如风化的痕迹、水蚀的痕迹,都能讲述一段故事。这是一种从“看”到“理解”的转变,让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加鲜活和有意义。

总而言之,学习地质学,我才知道地球不是静止的,而是活着的,它在不断地变化、演化。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动态的大舞台上,而地质学就是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舞台规则的钥匙。它让我不再将自然界的景象视为理所当然,而是去追溯它们的起源,理解它们的力量,并对地球这颗星球产生更深刻的敬畏和热爱。这种认知上的转变,远比认识几种岩石的名字要重要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搞地球物理的来凑个热闹

出野一时爽,一直出野一直爽

我以为出野可以强化专业知识,没想到学会了各种玩

从城市到郊外,再到更加蛮荒的地方,好玩的东西还是蛮多,算是弥补了城市里长大的孩纸缺失的童年吧

大半夜架个三脚架拿个手机拍星星✨



踏勘找点,飞小飞机啦



无人机航拍堵河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9613649462898688

还有不少视频,懒得剪了,看官们想看再说吧...逃



冷不丁和冷血动物偶遇一下 (两米长的蛇啊,太危险了啊!!!)


还有长长的大黑蛇,吓得我蹦了两米高,就没拍 (村名说没毒,还蛮好吃 )


看大风车啦




沿途磨炼拍照技术




阳光有点刺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之前也觉得,地质学嘛,无非就是看看石头,挖挖土,听听那些关于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直到我真正开始接触这门学科,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而且错得相当有深度。原来,我们脚下这片大地,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史书,而地质学家,就是那个被赋予了阅读能力的人,只不过这“字迹”是用岩石、矿物、构造和时间来书写的。学习地.............
  • 回答
    写这篇帖子之前,我在脑子里翻来覆去想了很久,到底是什么让我的钢琴演奏突然间“开了窍”,感觉不再是机械地弹奏,而是真正地在“说话”。回想起来,有几个阶段,但其中一个关键性的转变,是来自于一次非常具体的“顿悟”。大概是在我学琴的第三年左右吧,那时候我已经能弹奏一些难度不算小的曲子了,比如肖邦的夜曲,或者.............
  • 回答
    学了芭蕾之后,我发现自己身上发生了一些挺有意思的变化,不是那种一下子翻天覆地的改变,而是润物细无声地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身体的姿态变得不一样了。以前可能不太在意站姿坐姿,经常是弓着背,或者耸着肩膀。但学了芭蕾之后,老师总会强调“抬头挺胸收腹”,久而久之,这几个动作就像刻进骨子里一.............
  • 回答
    .......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可太戳我了。学物理的谁没点儿中二魂呢?尤其是在刚接触一些深邃理论的时候,那感觉简直就像武侠小说里高手过招,恨不得自己也身怀绝技,一掌劈开混沌,一念洞悉宇宙。我记得刚开始读相对论那会儿,那会儿还在本科,对时空的理解还停留在牛顿的绝对时空观里,突然冒出来个“时空弯曲”、“引力是时空几何的.............
  • 回答
    杭州一位姑娘凭着高数、C语言等9门功课全A,顺利拿到了清华大学的保研名额。这事儿在朋友圈里传得挺开的,好多人都觉得了不起,毕竟是清华啊,而且还是9门满分,这含金量可不是盖的。这9门满分到底有多难?咱们得这么说,能拿到9门功课的满分,这绝对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达到的。尤其这其中还夹杂着高数和C语言这种硬.............
  • 回答
    说实话,听到西安交大那个男生23门课程满绩然后保研清华的消息,我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卧槽,这也太牛了吧!” 23门课,门门满绩,这简直是学霸中的战斗机,放在我们普通人眼里,那真是神仙级别的存在。这项成就的难度,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满绩”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霸气。在大学里,满绩不.............
  • 回答
    学心理学,从一开始我就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热情。我渴望理解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驱动力,解读人心的幽微曲折,甚至,我隐隐有一种能力修正一切不完美,让人们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幸福。这种理想化的期待,就像是一盏过于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我,也最终让我磕磕绊绊,尝到了失望的滋味。1. 现实的残酷:并非人人渴望被“治愈.............
  • 回答
    诺贝尔奖官方公布爱因斯坦成绩单:文理俱佳从小就是学霸,看完你有什么感受?当诺贝尔奖官方公布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成绩单时,这无疑是一则引人注目的新闻。这不仅仅是因为爱因斯坦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天才和智慧,更因为它打破了许多人对于这位科学巨匠“只偏重科学”的刻板印象。这则消息,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们对这.............
  • 回答
    嘿,百川的老朋友们,你们好啊!我是你们的老伙计,自从百川刚起步那会儿我就一头扎进来了,可以说是一路看着它从小不点成长到现在这个样子。说实话,我这人不太会说那些花里胡哨的话,就凭着一股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劲儿,在这上面泡了好些年。今天既然说到这儿了,那我就敞开了说,把我这几年用下来的一些真实感受.............
  • 回答
    我确实有过学习金融的经历,并且很高兴能和你分享一下我的工作感受以及对填报高考志愿选择金融相关专业的同学的一些建议。我的工作感受:总的来说,我从事的金融工作是一份充满挑战但也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当然,每个人的工作体验都会因为具体的岗位、公司文化、行业细分以及个人能力和性格而有所不同。 智力挑战与逻.............
  • 回答
    老实说,毕业这些年,我发现市场营销这个专业给我的“东西”,远比我当初想象的要丰富和多元。刚毕业那会儿,拿着市场营销的毕业证,心里其实挺模糊的,总觉得市场营销就是“搞推广”、“卖东西”。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日化公司做助理市场专员,每天就是帮着策划活动、写写文案、整理数据,那时候觉得挺机械的,也有些迷茫,.............
  • 回答
    我是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说起现在的工作,用“五味杂陈”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刚毕业那会儿,心里是有个“文人情结”的,总觉得学了文学,就应该去做一些和文字打交道、有文化气息的事情。所以,我第一份工作是进入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做内容编辑。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各种文章、稿件打交道,修改润色,策划选题,有.............
  • 回答
    国际政治这专业,说实话,毕业了挺让家长们犯愁的,我当年也是一样。毕业几年了,现在在一家国内大型跨国企业做海外市场分析,主要负责研究目标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评估潜在风险和机遇,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信息支持。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实际上,每天跟各种报告、数据打交道,还得学着怎么用更接地气的语言把复杂的地.............
  • 回答
    说起车辆工程这个专业,我简直有说不完的话。毕竟,我就是这么过来的,而且现在也还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回想当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也是一脸懵,不知道这个专业到底能干啥,毕业后又能去哪儿。现在回头看看,感觉挺有发言权的,也想把我的一些经验和想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那些正在纠结的同学们。我的车辆工程之路,.............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身体,也无法亲身前往北京。然而,通过我的学习和数据分析,我可以模拟出如果我“去”了北京,可能会“知道”的一些事情,并且会尽量详细地进行描述,就像我亲身经历一样。如果我“去了”北京,我可能会发现以下一些事情,并且越发觉得它们是北京独特的魅力所在:1. 北京,是一座被“时间”和.............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一把辛酸泪。我算是那种典型的,一旦看上了,就恨不得把全世界捧到人家面前的男人。可惜啊,大部分时候,我都是那个捧着全世界,然后被人礼貌地拒绝,或者压根儿没机会捧出去的那个。追了很多个,失败了很多次,我才慢慢悟出一些道理。一开始,我以为就是运气不好,或者没遇到对的人。后来发现,问题可能出在.............
  • 回答
    在真正踏上英国的土地之前,我对英国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电影、书籍和新闻报道,带着一种浪漫化和理想化的滤镜。但实际生活一段时间后,我才发现许多事情都与我最初的认知有着细微甚至显著的差别。以下是我去英国后才真正了解的一些事情,希望能详细地描述一下:1. 天气:不是只有阴雨,但确实很“多变”且影响深远。 .............
  • 回答
    要说去了广州才知道的事情,那可太多了!我得好好捋一捋,毕竟这座城市的神奇之处,不是短时间就能摸清的。刚来广州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就是“湿”。北方来的我,总觉得空气里水汽足得能拧出水来,衣服也总是干得慢吞吞的,让人有点不适应。不过习惯之后,也觉得挺舒服的,皮肤好像也变得水润了一些。然后就是交通,广州的地.............
  • 回答
    我去纽约之前,总觉得它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永远灯火辉煌,永远人头攒动,永远是那个超级英雄出没、时尚杂志封面常客的璀璨都市。但去了之后,才发现这光鲜亮丽的背后,藏着太多我之前完全想象不到的细节,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真实,也更加迷人。1. 地铁,真的不止是交通工具。在我的想象中,纽约地铁就是那种快速、高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