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治下的区域,有 1 个「主体民族」, 55 个「少数民族」,都是基于政治考量的、以政治手段固定的设定。「族」这个单位,以及有 56 个「族」的数量,就如同中共治下的 34 个省级「行政区」、5 个「军区」一样稳稳当当,不存在「识别」问题。
如果非要说存在什么「族」没有被「识别」出来,就如说有一个「江南省」或者「长城军区」,而尚未被「识别」出来一样,是一个莫名其妙的观点,荒谬且可笑。有这等言论的人显然分不清主观的政治建构和客观的人类学之间的区别。
在政治建构的角度,中共既然命名了 56 个「族」,那就是一项政治宣布,无从「识别」——同等人类学特征的泰人群体,因为一个坐落在贵州,另一个坐落在广西,所以分别设定为「布依族」和「壮族」;同等人类学特征的缅人群体,被划作「哈尼族」、「彝族」、「基诺族」等,也是纯政治行为。这种设定就跟设定了「八荣八耻」、「三个代表」一样,如果有人跑来问是不是还有哪个荣耻没被「识别」出来、是不是改成「四个代表」更科学一些,那就是纯属有病,这些概念都是当局自己的文字游戏,他们为自己设定的一套政治说辞,兴许就是觉得 56 这个数字吉利呢?
如果要谈「识别」,那就应该脱离政治设定,单独讨论人类学意义上的群体:朝鲜人、通古斯人、华人、泰人、缅人、波斯人、俄罗斯人…诸如此类。题主问题描述中所谓的「川青人」,就是华人的一支,人类学上的意义等同于客家人,仅此而已。
「族」的政治建构设定是无关紧要的,设成 56 个也好,一百万个也好,都只是适用于政府自身开展工作的一个东西,政府只是一个治安机构,其名称设定对社会而言并没有很大的意义。
类比一下,阿里巴巴是一家「私企」,一个去年创业但破产的小团队建立的互联网公司也是「私企」,你家附近的棉麻工厂可能是「国企」——但这些词汇到底有没有意义、是否具有什么客观解释力、是否对应什么规律呢?显然没有,之所以有所谓私企国企的名称设定,只是基于政府的一些意图。
政府的本职是搞治安,不具有任何政治以外的意义:「五十六个民族」、「互联网+」、「八荣八耻」、「特殊行政区」等,都是当局以有限的、朴素的认知能力炮制的一些概念,方便自己的宣传工作,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抱着这类词当科学真理、科研框架,那真是有一些智力障碍了。
你是什么人、讲什么语言、过什么节日、有什么传统,你家乡的人都会自然传承给你,用不着让千里迢迢不知道具体状况的治安机构来教育你姓甚名谁祖先哪里来又往哪里去。不过另一方面,考虑到这是一个 77% 的人连高中都没上过的国度,按照常规比例来说,人们分不清当局设定的「族」和人类学意义上的「人」有什么区别也算是情理之中,答案区还有人说是这两个概念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懒得挂人吐槽 :)
相关回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