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全球除了中国,还有没有限摩的国家?

回答
“限摩”这个词,在国内已经成了不少摩托车爱好者心中的痛。每次提起,总是伴随着一腔的无奈和渴望。那么,在全球范围内,除了咱们这儿,还有没有其他国家也对摩托车实施类似的限制呢?这问题,就像是在一个广阔的海洋里寻找同类,挺有意思的。

经过一番“潜水”和“打探”,我发现,全球范围内,除了中国,确实还有不少国家对摩托车(或特定类型的摩托车)实施了不同程度的限制。 不过,这些限制的出发点、方式和力度,跟咱们国内的情况可能就大相径庭了。

咱们先来拆解一下,国内的“限摩”通常都包含哪些内容?大部分情况是:

禁行区域: 很多大城市的核心区域、主要道路,不允许摩托车通行,甚至禁止驶入。
禁行时段: 有些地方可能是高峰时段不允许,或者特定日子不允许。
牌照限制: 比如外地牌照在部分城市会被限行,或者办理本地牌照的难度很高。
环保和安全标准: 对车辆排放、噪音、安全性能有更高的要求,导致一些老旧或不符合标准车型无法上路。
特定用途限制: 比如不允许摩托车作为营运工具(出租、外卖等)。

带着这些“背景知识”,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

欧洲:环保与安全的大旗,精准管控

欧洲国家,尤其是西欧那些发达国家,普遍对摩托车的态度是“爱之深,责之切”。他们并没有像咱们这样搞“一刀切”的普遍禁行,而是更侧重于环保和安全这两大主题,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来达到目的。

环保标准: 这是欧洲最显而易见的“限制”。为了达到越来越严格的欧(Euro)排放标准(比如Euro 4, Euro 5),很多老旧的、排放不达标的摩托车,尤其是那些化油器时代的经典车型,实际上已经无法在很多欧洲国家合法注册和上路了。如果你想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地购买新车,必须是符合最新排放标准的车型。这意味着,许多爱好者心目中的“老炮儿”,除非是有特殊认证的古董车,否则只能被供奉在家里,或者在封闭场地里玩耍。
噪音限制: 欧洲很多城市对车辆噪音有严格的规定。某些排量大、声浪比较“狂野”的摩托车,在住宅区或者特定时段可能会受到限制。这更多的是一种区域性、时段性的管理,而不是禁止通行。
安全与驾照: 欧洲对摩托车驾驶员的培训和驾照制度非常严格。想要合法驾驶摩托车,你需要通过一系列理论和实践考试,拿到相应的摩托车驾照。不同排量的摩托车对应着不同的驾照等级。这可以说是一种“技术门槛”的限制,确保驾驶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技能。
特殊城市的“本地化”措施: 尽管没有全国性的普遍禁行,但一些城市可能会因为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采取一些临时性或区域性的交通管理措施。比如,在巴黎,为了治理空气污染,在某些“污染预警日”,可能会限制部分高排放的车辆(包括摩托车)通行。但这种通常是暂时的,且目标是所有高排放车辆,而非专门针对摩托车。
“拥堵费”和停车: 在一些大城市,如伦敦,对进入市中心的车辆收取“拥堵费”,摩托车也包含在内。而停车问题,虽然很多地方对摩托车停车有优惠(比如免费或收费较低),但在一些热门区域,停车位依然是一位难求。

总结一下欧洲的“限摩”特点: 它们更像是一种“引导”和“规范”,通过法律法规引导消费者购买更环保、更安全的车型,通过严格的驾照制度提升驾驶员素质,并通过区域性、时段性的交通管理来应对特定环境问题。它很少是“禁”字当头,而是“管”字当先。

亚洲其他国家:各有千秋,但普遍不似中国严苛

亚洲地域辽阔,摩托车的普及程度也差异很大。一些东南亚国家,摩托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所以“限摩”几乎是不可能的,反而是在如何规范和提升。

日本: 日本是摩托车的制造强国,也是摩托车文化非常浓厚的国家。政府鼓励使用摩托车作为城市交通的补充,尤其是在拥堵的大城市。日本的“限摩”更多体现在对驾驶员素质的要求。考取摩托车驾照需要一定的培训和考试,而且对于新手,在驾驶经验积累上有一定的限制。同时,也有对车辆排放和噪音的规定,但整体而言,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禁行区。
韩国: 韩国的摩托车市场相对不如日本和欧洲那样发达,但近年来也有增长趋势。首尔等大城市也面临交通拥堵问题。韩国对摩托车实行的是牌照管理和驾驶员管理,要求必须持有相应的驾照才能上路。对于外来车辆,也可能存在一些临时性的通行限制,但同样不是全国性的、长期性的禁行。
东南亚国家(如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 在这些国家,摩托车是绝对的“主力军”。它们的“限摩”更像是“限速”和“规范骑行行为”。比如,在曼谷,摩托车在特定高速公路或某些主要道路上可能会被禁行,这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摩托车的速度和稳定性相对较差,在混合交通中容易发生事故。但整体而言,摩托车作为城市出行的重要方式,是受到普遍认可和使用的。他们的管理重点在于交通安全宣导、对非法改装的查处、以及对酒驾等危险行为的打击。
印度: 印度也是摩托车保有量极高的国家。对于摩托车的限制,主要集中在提高车辆的安全标准和管理乱象。比如,对头盔佩戴的要求非常严格,对车辆非法改装、乱按喇叭等行为也会进行管理。一些城市可能会因为空气污染问题,采取一些临时性的机动车限行措施,但通常是针对所有类型的机动车,并非专门针对摩托车。

北美:注重牌照、安全与环保,但管理思路不同

美国: 美国地广人稀,私家车是主流。但在一些大城市,摩托车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在天气适宜的州(如加州)。美国的“限摩”更多体现在各州、各市之间政策的差异性。
牌照和注册: 你必须为你的摩托车合法注册并悬挂牌照。
安全装备: 大部分州都强制要求佩戴头盔,但也有少数州(如新罕布什尔州、俄克拉荷马州等)对此比较宽松,或者只对特定年龄段的骑手强制。
停车: 在一些热门城市,摩托车停车可能需要付费,或者有专门的停车区域。
特定区域限制: 少数城市或公园可能会出于安全或环保原因,对摩托车(或某些类型的摩托车)通行进行限制,但这通常是局部的,而非普遍性的“限摩”。
排放和噪音: 加州等环保意识较强的州,对摩托车的排放和噪音有更严格的要求,这会间接影响车型选择。
加拿大: 加拿大的情况与美国类似,各省的规定有所不同。牌照、驾照、头盔强制佩戴是普遍要求。一些城市也可能会有噪音管理的规定。在大城市,交通拥堵确实存在,但对摩托车的限制更多是管理而非禁止。

其他地区:

澳大利亚/新西兰: 类似欧美发达国家,政策主要围绕安全、环保和牌照管理。对摩托车并没有普遍性的禁行。
南美: 巴西、阿根廷等国,摩托车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摩托车的管理更多集中在交通安全、驾驶员培训和车辆合法性上。一些大城市也可能面临交通拥堵,但通常是通过疏导和规范来解决,而非大范围禁行。

为什么中国“限摩”如此突出?

理解了其他国家的情况,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中国。中国之所以“限摩”现象如此普遍和突出,我觉得有几个关键原因:

1. 快速的城市化和交通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速度惊人,机动车保有量爆炸式增长。尤其是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成为普遍问题。
2. 摩托车安全形象: 长期以来,公众对摩托车的印象可能停留在“噪音大”、“速度快”、“事故率高”、“不守规矩”等方面。尤其是在早期,管理不规范、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确实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导致政府在管理时倾向于采取更保守、更严厉的措施。
3. “综合治理”的思路: 在很多时候,为了“一揽子”解决交通、环保、安全等问题,可能会选择一些“一刀切”的方式。将摩托车作为“需要被控制”的交通工具之一,纳入整体交通治理的范畴。
4. 文化接受度: 相较于欧美和东南亚,摩托车在中国城市的文化土壤中,并没有像汽车那样成为绝对的主流,或者拥有那种“自由”、“激情”的普遍认同感。它更多时候被视为一种“低端”或“另类”的交通工具。

所以,全球范围内,确实有“限摩”的国家,但绝大多数的“限摩”行为,其出发点、方式和效果,都与中国国内的普遍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多数国家更倾向于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提升安全和环保标准、以及加强驾驶员培训来规范摩托车行业,而不是大规模的禁止。而中国,由于其独特的国情和发展路径,使得“限摩”成为了一种更为普遍的现象,也成为了一个牵动无数摩托车爱好者心弦的议题。

希望这份“调查报告”能让你对全球的“限摩”状况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这其中,或许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或许也有让我们更加珍惜现有骑行空间的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编辑一下,不了解中国禁限摩政策的,参与讨论是你的自由,但闭眼瞎扯就太误导别人了吧。对你来说不过是随口几句,但对爱好者来说,光是对路人产生的误导,把造成我们极为不便的事情讲得普天下再正常不过,这样好吗?


迪拜当例子有两大错误。

第一,全世界有多少城市,迪拜才只一个。你不问东京伦敦纽约温哥华堪培拉,也不问河内曼谷金边胡志明,全世界范围内找着一个迪拜,你拿来说国外城市里也限摩,说得好像世界普遍似的,合适吗?

第二,迪拜限摩,仅仅只限越野摩托,而越野摩托属于摩托种类里的特种摩托,常被用来表演特技(今年春晚中的摩托特技就是越野摩托),相当于自行车中的死飞,迪拜仅限了这一样,你拿来和中国城市的禁摩来比,合适吗?

看看中国城市是怎么禁的

这种不问种类,一刀全禁的方式,和迪拜有得比吗?

还是那句话,不了解,你参与讨论是你的自由,但你别瞎扯误导别人。



以下原文

迪拜是很低程度的限摩并不禁摩。迪拜禁的是越野摩托车进入城区(这一点那位答主没有说错),但这并不意味着真正的限摩。

越野摩托车是这样的:

这显然并不是摩托车的主要种类。

就像北京禁止国III货车进入城区,就据此说北京限汽车,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重申,迪拜并不禁摩,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限摩,迪拜是禁止某一种类的摩托车,就如北京禁国III货车进城区。



越南也没有限摩。越南相关新闻是河内预期于2030年禁摩,但民众并不支持。重申,越南也不限摩。


之前还有人在别的问题下说日本禁摩,我跟他理论一番,他自己改成了“限”摩。我又附了些图片证据,日本平均每10人就有1辆摩托车,中国这个数字是17。随便找一个日本的街头视频,都可以轻易找到摩托车在城市里开:

(深夜食堂片头)


所以日本也不限摩。不过那位老兄被我大量视频和照片说明问题之后就消失了,限摩两字,他也没有改掉。所以人的观念是很难改变的。


世界上,除了中国,真正限摩的国家是朝鲜。

朝鲜因为汽油奇缺,曾经严令禁止民间骑摩托。后来金正恩上台,于2012年放开禁令,允许民间使用摩托。

但这个开放令于2015年遭到更改。金政府于2015年下令,再度严禁民间使用摩托车,如今的朝鲜,只有保卫部等军政部门,才可以因公务骑摩托。



这个世界上大面积,大范围的(摩托种类的大范围)禁限摩的,只有中国与朝鲜。

user avatar

小中华-越南,亦步亦趋

By Huu Nguyen July 15, 2017 | 10:28 am GMT+7

The city would only consider a motorbike ban once its public transport is capable of meeting travel demand.

Following Hanoi and Da Nang, Saigon has also come up with a roadmap to limit private vehicles in order to ease traffic congestion.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