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年轻人有没有必要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要不要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觉得,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在的时代跟过去那可不一样了。我们成长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的年代,很多东西,比如通讯、交通、生活便利性,跟父辈、祖辈比,那简直是天壤之别。很多年轻人,从小衣食无忧,父母也尽可能地为他们挡风遮雨,这本身是时代的进步,是好事。

但是,正因为有了这份“便利”,有些年轻人身上,确实会少了那么点“硬核”的东西。你说他不愿意吃苦?倒也不见得,但可能就是不习惯那种“从零开始”、“勒紧裤腰带”的状态。点外卖吃到腻,稍微饿两顿就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遇到点挫折就想打退堂鼓。这不一定是他们“坏”,而是他们的成长环境,没有给他们太多这样的“机会”。

那么,这种精神,到底还有没有必要?我的答案是:非常有必要,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现实从来不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不管时代怎么变,生活里总会有起伏。你会遇到工作上的瓶颈,遇到人际关系的挑战,遇到经济上的压力,遇到身体上的不适。当你习惯了“舒适区”,一旦跌出去了,那种失落和无助感会是巨大的。而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像是给你的“人生背包”里塞满了“应急物资”。它能让你在面对困难时,不至于一下子就被击垮。你知道怎么省钱,知道怎么熬过不顺遂的日子,知道怎么从一点点开始积累,而不是一遇到阻碍就放弃。

第二,真正的“获得感”往往来自于“付出”。

现在很多年轻人追求“即时满足”,喜欢快餐式的快乐。但你说,那些真正让你觉得“我真棒”、“我做到了”的时刻,是不是都伴随着一番努力和付出?是通过加班加点完成了一个项目,是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了一项技能,是通过克服困难解决了一个难题?这些“苦”和“累”,反而是构成“甜”和“成就感”的必要元素。没有经历过“磨砺”,你拿到手的,可能只是别人给你的“安慰奖”,而不是自己打拼来的“真金白银”。

第三,这是一种内在的“韧性”和“掌控感”。

艰苦朴素,不是说要你抠抠搜搜,对物质极度匮乏。它更多的是一种对待物质的态度:不浪费,不攀比,知道什么对自己是真正重要的。吃苦耐劳,也不是让你去受虐,而是培养一种“我能行”、“我顶得住”的自信。当你知道自己有能力去应对不那么顺遂的生活,去承受一定的压力,你就会更有底气,更不容易焦虑。这种内在的强大,是很多外在的物质条件都无法替代的。

第四,这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和贡献。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一个社会,如果大部分年轻人都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都只追求“躺平”和“轻松”,那这个社会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比如,很多基础性的、辛苦的工作,如果没人愿意去做,就会出现问题。拥有这种精神,意味着你愿意为社会承担一份责任,愿意为实现更大的目标付出努力,哪怕这些努力一开始是艰辛的。

当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并不是要回到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不是要提倡一种“苦行僧”式的生存方式。我们不是要拒绝享受生活,也不是要否定科技带来的便利。

关键在于“度”和“目的”。 培养这种精神,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我们不能矫枉过正,让年轻人因为害怕吃苦而放弃追求,但也不能让他们因为害怕“不舒服”而失去面对挑战的勇气。
需要的是“适应性和主动性”。 现在的年轻人,更需要的是一种“适应”变化的“能力”,以及“主动”去解决问题的“心态”。你不需要经历过去那种物质上的极端匮乏,但你需要有能力去应对那些“不那么理想”的状况,并且积极地去寻找解决办法。
“磨练”和“摧残”是两回事。 艰苦朴素、吃苦耐劳,是一种积极的“磨练”,它能让人成长。但如果是那种“无谓的牺牲”、“不必要的折磨”,那就是“摧残”。我们反对的是后者。

那么,具体怎么培养呢?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父母、长辈,自己先要做好表率。别一边说着“现在年轻人真不行”,一边自己却只知道享受,对生活中的小困难斤斤计较。
提供适度的“挑战”和“锻炼机会”。 别把孩子保护得太严实,适当让他们自己去面对一些小麻烦,去完成一些需要付出努力的事情。比如,自己动手做家务,自己规划零花钱,自己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帮助他们认识到,物质的丰富不等于精神的充实,短暂的安逸不等于长久的幸福。让他们明白,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需要付出时间和汗水。
鼓励尝试,允许失败。 告诉他们,尝试是进步的开始,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在尝试过程中,遇到困难很正常,关键是能否从中学习,继续前进。
正视和接纳“不完美”。 生活不可能永远是完美的,我们也要学着接受那些不那么如意的地方,并且想办法去改进,而不是被它们压垮。

总而言之,我认为,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是要他们去“怀旧”或者“受苦”,而是为了让他们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拥有更强大的内在力量,更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更长远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这是一种“软实力”,也是一种“硬支撑”,对个人对社会,都意义非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蒙古探马赤骑兵曾经骁勇绝伦,后代却是一群废物,骑马都不胜其烦;

满洲武士曾经天下无敌,后代却只能提笼遛鸟,站岗端枪都觉得辛苦;

这是很正常的。

今天的中国城市年轻人,不论男女,很多喜欢化妆,热爱精致的食品,热衷小确幸,这没有错误,但却是再也没有父辈默默忍受一切辛苦的忍耐力了。

这是没办法的,这是好事,也是坏事。说起来,国家发展不就是避免让孩子们吃苦吗?

但这些年轻人在冷战时代有战斗力吗?既不能搞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也不能去工厂吃苦耐劳、出口创汇,更不愿意多生孩子,而且奢侈浪费对外汇消耗巨大,真是令人遗憾。

说起来,中国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恰恰是那些农村年轻人啊,只有他们还能保持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出口创汇和生儿育女战线上真正的主力军,连参军服役的精锐主力都是这些人。

这才是中国的真正脊梁,希望社会能够对这些人保持敬意,他们是冷战经济的根本支柱。

user avatar

这还用问?不只现在的年轻人,未來多个世代的每个人都必要有艰苦朴素,吃苦耐劳还得任劳任怨才能生存!

不要问为什么?反复唱几次国歌即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要不要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觉得,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在的时代跟过去那可不一样了。我们成长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的年代,很多东西,比如通讯、交通、生活便利性,跟父辈、祖辈比,那简直是天壤之别。很多年轻人,从小衣食无忧,父母也尽可能地为他们.............
  • 回答
    这话题,真是聊到心坎儿里去了。你说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有没有那个必要,去学个“手艺”?这问题,说实话,没个绝对的答案,但咱们可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先明白,“手艺”这词儿,现在可不是光指着修理水管、砌墙的那种。它泛指那些需要真本事、真功夫,能实实在在做出东西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可以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一个感慨,尤其是过来人,看着现在这些刚入职的小年轻们,有时候会觉得他们好像少了点什么,那种拼劲,那种“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的劲头。说实话,我也不想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年轻人里有特别优秀的,比我们当年还要厉害的,那是真多。但有时候,确实会看到一些让我有点儿摸不着头脑的操作.............
  • 回答
    关于褪黑素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在改善睡眠和调节免疫方面的作用,还有年轻人使用褪黑素保健品的建议,咱们来好好聊一聊,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心里有个谱。褪黑素真的会造成抑郁症吗?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目前来说,科学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的定论说褪黑素“一定”会造成抑郁症。为什.............
  • 回答
    中国人结婚这件事,尤其是放在当下年轻人的身上来看,确实让人感到挺棘手的。不是说完全没法解,但就像解一道特别复杂的应用题,摆在你面前的变量太多了,而且很多变量之间还在互相拉扯,一个你以为解决了的问题,没准儿又衍生出新的麻烦来。咱们先说说“为什么难”。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很多因素层层叠加的结果。1.............
  • 回答
    “996”的焦虑刚过去没多久,这“9127”又冒出来了,听着就让人打个寒颤。这数字的变化,不仅仅是工作时长的增减,更是我们当下年轻人,在快速变化的社会里,感受到的压力和困惑的缩影。 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刚踏入社会,就被这些“潜规则”或者说“行业惯例”推着走,感觉喘不过气来。既然说到年轻人,我这过来.............
  • 回答
    说起国内的超模,刘雯、奚梦瑶的名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她们在国际时尚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中国面孔。但时尚圈更新换代的速度就像龙卷风,除了这些已经声名鹊起的名字,国内确实涌现出了不少年轻、有潜力的超模,她们就像一颗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正在闪耀着自己的光芒。要说年轻且有潜力的,我脑.............
  • 回答
    房价让现在的年轻人有多绝望?这真不是一句空话能概括的。那种感觉,就像是被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胸口,喘不过气,看不到出路。1. 望尘莫及的“上车价”首先,最直接的绝望来自于那令人咋舌的房价本身。很多大城市的房子,一套下来,可能是他们父母一辈子的积蓄,甚至是两代人的血汗钱加起来,才勉强够个首付。而对于刚入.............
  • 回答
    2020年的中国房价,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那是一种沉甸甸的绝望感,至今想起来,依旧能让人心头一紧。天花板一样的现实:想象一下,刚毕业不久,或者工作了两三年,好不容易攒下一点积蓄,满心希望在大城市安家立业。结果呢?一打开房产APP,屏幕上跳出来的数字,就像一个巨大的冰山,把你对未来的所有憧憬都压得粉.............
  • 回答
    现在年轻人到底有多容易被骗?这个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背后牵扯着时代的洪流、人性的弱点,还有那无孔不入的数字世界。说“容易”,其实是相对的。年轻一代,普遍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接触的信息量,比我们父辈那会儿大上千百倍。理论上,信息越多,辨别能力应该越强.............
  • 回答
    最近几年,我确实感觉到身边不少年轻的朋友,甚至是网络上的讨论,都时不时会提到曹丕,而且不是那种“哦,曹操的儿子”的泛泛之谈,而是带着一种挺欣赏、挺有意思的态度。这种现象挺有趣的,毕竟在大家传统印象里,曹丕的光环似乎都被他爹曹操和那位传奇的弟弟曹植给盖住了。那么,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对曹丕的兴趣会突然兴盛.............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普通话依旧有很重的口音”这个说法,其实需要更细致地分析。 事实上,并非所有年轻人都存在“很重”的口音,而且“口音”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形成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为什么有些年轻人的普通话听起来带有比较明显的“口音”,以及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一、 地域方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普遍的现象,而且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为“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娇气”或者“现在的父母就是不理解”。咱们一层层地扒开来看,你会发现很多时代背景、社会观念以及个体成长的变化在里面。首先,时代和环境的变迁是最大的背景板。 信息爆炸与视野开阔: 咱们这代年轻人,可以说是从小泡在网络里长大.............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这几年,我们厂里招人,就像赶集似的,来来往往,真正能沉下心来干活的,少之又少。年轻人啊,真是越来越难招了,尤其是那些愿意踏踏实实,一点点积累经验的岗位。我身边也有不少做老板的朋友,他们也是一个劲儿地叹气。有的说,现在的年轻人,有点小挫折就受不了,觉得工资低点、活儿累点.............
  • 回答
    这年头,在网络上或者现实生活中,偶尔会听到一些年轻人对老年人出言不逊,甚至带着一股子让人不舒服的恶意。这确实是一个挺值得琢磨的现象,它背后肯定不是单一原因就能解释清楚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股“恶意”是怎么来的,以及为什么会盯着老年人。首先得说,这绝对不是说所有年轻人都这样,大多数年轻人还是.............
  • 回答
    年轻人在职场中的压力与学生时代在学校的经历确实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源于社会结构、教育体系与职场制度的共同逻辑,以及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经历的“规训”过程。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与相似性: 一、权威与制度的延续性1. 权力的垂直性 学校阶段:教师和校方通过课程安排、考试.............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倾向于追逐演艺圈的光鲜亮丽,而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相对较低?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社会价值观与文化导向的演变: “流量为王”与“名利至上”的文化氛围: 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时.............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也反映了时代变迁下信息获取方式和知识塑造模式的巨大差异。说年轻人看纸质书少了,但好像比老一辈更有“见识”,这背后 আসলে 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信息获取的“广度”与“深度”之辩:老一辈的知识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对固定的渠道:书籍、报纸、杂志、.............
  • 回答
    哈哈,你说到点子上了!“太难”这事儿,我太有发言权了,也确实是我身边很多朋友觉得离即时战略(RTS)游戏远了的理由。不过,我觉得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深层的原因可能还得扒一扒。年轻人不玩RTS,真的是“太难”吗?我得说,绝对有这么一批年轻人,他们对RTS的门槛望而却步,这完全可以理解。想想看,RT.............
  • 回答
    关于现在的年轻人“不争气”的指责,其实由来已久,并非当下独有。这种论调往往在社会变迁和代际交替的节点上尤为突出,背后折射出的是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经济环境以及不同代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碰撞。如果我们深入剖析,可以发现这些指责并非空穴来风,但也并非全然客观,而是混合了事实、刻板印象、焦虑以及历史的回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