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印度人口第一大邦准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将产生什么影响?

回答
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近期提出一项颇具争议的人口控制法草案,一旦实施,将成为印度人口第一大邦走向更严格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重要信号。这项计划的核心内容是限制生育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享受政府福利和补贴,甚至剥夺其参加地方选举的资格。这个提议在印度国内引发了激烈的讨论,究竟该如何看待,它又可能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我们不妨仔细梳理一下。

为何北方邦要考虑计划生育政策?

要理解北方邦的这一举措,必须先看看其背后严峻的人口压力。作为印度人口最多的邦,北方邦承载着全国近五分之一的人口,而其经济发展和资源供给却相对滞后。这意味着:

资源极度紧张: 土地、水、粮食、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本就难以满足现有居民的需求,持续的人口增长只会让情况雪上加霜。每一个孩子出生,都意味着对本已捉襟见肘的资源的进一步摊薄。
贫困与失业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是导致贫困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涌入市场,但经济发展创造的就业岗位却远远不够,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和不稳定因素。
环境压力: 人口密度过高也给当地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包括污染、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社会服务压力: 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虽然在努力增加,但面对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难度极大。

因此,从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角度来看,北方邦政府推动人口控制政策,是为了缓解发展压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长远考虑”。

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内容与引发的争议

北方邦提出的法案草案并非强制性的一胎化政策,而是采取了一种“激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措施包括:

生育两个孩子以下家庭的奖励: 例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医疗保健福利、住房补贴以及就业方面的便利。
生育两个以上孩子家庭的限制: 剥夺其享受部分政府福利的资格,甚至取消其竞选地方议会议员的权利。

这项政策一出,立刻在印度社会点燃了争论的导火索。

支持者认为:

是控制人口的必要手段: 在如此巨大的人口压力下,任何能够有效控制生育率的手段都值得尝试。
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 更少的人口意味着更好的资源分配,为现有和未来的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活条件。
促进家庭稳定和儿童健康: 鼓励小家庭有助于父母更好地照顾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减少贫困对下一代的影响。
学习成功经验: 印度一些邦,如喀拉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在过去通过类似的福利政策成功地降低了生育率,北方邦可以借鉴这些经验。

反对者则提出了深刻的担忧:

侵犯生育权与人权: 最核心的担忧在于,这项政策是否会以牺牲个人的基本生育权为代价。在法律上强行限制生育数量,可能被视为对公民自由的干涉。
可能导致人口结构失衡: 如果政策过于严苛,可能会导致出生性别比失衡(虽然该法案似乎未明确提到性别选择,但历史经验表明这是潜在风险),或者过早出现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对贫困家庭的不公平: 恰恰是那些最贫困、最需要政府福利支持的家庭,可能因为生育了多个孩子而失去这些救助,这反而可能加剧他们的贫困。
执行难度与潜在的腐败: 如何公平有效地执行这些政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可能为基层官员滥用权力、滋生腐败提供空间。
违背国家人口政策方向: 印度中央政府近年来更倾向于通过教育、医疗和经济发展来“软性”地影响生育意愿,而非强制性的人口控制。北方邦的这项草案似乎与这一趋势有所背离。
宗教和文化因素: 印度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不同宗教社群在生育观念上可能存在差异。强制性的人口控制政策可能会触及一些社群的宗教和文化敏感性,引发社会矛盾。

这项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

如果北方邦的计划生育政策最终得以实施,其影响将是多层面的、深远的:

1. 短期影响:
生育率的可能下降: 在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下,一些家庭可能会推迟生育或减少生育数量,从而在短期内看到生育率的轻微下降。
社会福利分配的变化: 符合政策生育条件的家庭将优先获得更多政府资源,而超出数量的家庭则面临福利剥夺,这可能加剧社会阶层分化。
舆论和社会矛盾: 政策的争议性将持续存在,关于人权、自由、公平的讨论将成为社会焦点,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社会紧张。

2. 中长期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化: 如果政策成功实施并得到广泛接受,北方邦的人口增长速度将受到控制,人口结构将朝着更老龄化方向发展。这既是挑战(如养老金、医疗保障压力),也可能带来机遇(如人均资源占有率提升)。
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市场: 长期来看,人口增速放缓可能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但如果生育率下降过快,也可能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风险,影响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
社会服务供给的改善: 随着人口增长得到控制,政府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可以更多地投入到提升服务质量和覆盖面上,而不是仅仅满足数量增长的需求。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或缓解: 如果北方邦的人口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而其他人口增长较快但未采取类似措施的邦继续面临压力,可能会加剧印度内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反之,如果北方邦的模式被证明有效且可复制,可能成为其他邦的参考。
对印度整体人口政策的示范效应: 作为人口第一大邦,北方邦的任何重大政策调整都会对全国产生示范效应。如果其模式成功,可能会鼓励其他邦效仿;如果遭遇重大挫折,则可能让印度中央政府在推动更严格人口控制政策时更加谨慎。

总结来看

北方邦的人口控制计划,无疑是印度在快速发展道路上,面对巨大人口挑战所做出的一个激进探索。它并非简单的“好”与“坏”能够概括。它反映了政府缓解发展压力的决心,但也触及了深刻的人权、社会公平和人口发展规律等敏感问题。

这场辩论的核心,在于如何在保障国家整体发展和人民福祉与维护个人基本权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印度能否在人口控制这场“马拉松”中,找到一条既能有效管理人口数量,又能保障公民尊严和发展机会的道路,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课题,北方邦的这一尝试,或许只是这场漫长探索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它的结果如何,不仅将影响数亿北方邦民众的命运,也将为整个印度乃至全球其他面临类似挑战的国家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警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认为是北方邦的计划生育对印度是利国利民的都醒醒。

印度今年6月份的失业率是9%多,劳动参与率跌破40%,而且还面临严重的疫情政治危机,不去好好处理疫情和恢复经济,去出台什么计划生育。正经人会搞这个?

印度人民党靠diss国内的Muslim出身,但凡有点风吹草动,那就是Muslim干的。只不过这次的牌是人口比例牌。

2001年人口普查的时候,北方邦有18.5%的人是Muslim,2011年人口普查的时候,Muslim的人口比例增长到19.3%,今年又有人口普查,Muslim的比例可能会超过20%。

对于印度教徒民族主义者来说,印度教徒和Muslim水火不容,Muslim的人口每增长一点,印度教徒的力量就会下降一点,他们都非常焦虑这一点。

今年,北方邦遭遇了严重的二次疫情冲击,作为首席邦长的Yogi首当其冲,他没什么治理能力,但是小聪明很多,让北方邦成为了掩盖疫情,控制实际数据的重灾区。最后,北方邦成为了全国反对党口诛笔伐的焦点,印人党高层没有一个人敢出来为他说话的。

而北方邦对Yogi和印人党的支持度,从今年北方邦举行三级基层自治组织选举中就能看出来。

在2017年北方邦选举中,印人党获得的投票率是39.67%,赢得了77%的席位;在2019年全印大选中北方邦印人党获得的投票率是49.98%,赢得了77%的选区。

但是在今年北方邦第二级的Block Panchayat选举中,印人党只赢的了21.8%的席位,而最大的反对党SP赢得了24.5%的席位,BSP赢了10.6%。那么在最基层的Gram Panchayat选举中,印人党的投票率不会到30%,SP会达到或者超过30%,或者,二者的投票率会更低。这与2017年和2019年的选举投票率大相径庭。

即使按照30%计算,印人党的投票率下降了20%,可想而知这次疫情对北方邦印人党的打击有多么的严重。我可以肯定的说,明年印人党在北方邦的选举铁定输。

而印人党的政策,也就是Yogi的人口牌,其实就是打宗教牌,Muslim在北方邦的人口是20%,其中有一半人口在城市,在城市人口中的占比达40%以上。印人党是高种姓政党,激化了宗教矛盾,既可以获得城市里高种姓的支持,同时,农村地区种姓之间的矛盾就会相对削弱。种姓矛盾削弱了,那么基于低种姓群体的SP,基于贱民群体的BSP的竞争力就会下降,那么Yogi和印人党再弄一次激烈的印穆冲突,炒作宗教话题的可能性就非常的高。

user avatar

太长不看版本:

没有什么影响,他们以前搞过,英吉拉强制给600到800万人绝育,因强烈抵制而终止下台,1977年后也还在搞。

1970 年代英迪拉·甘地 (Indira Gandhi) 统治下,计划生育是针对男性进行的。为了达到配额,即使是没有孩子、贫穷的年轻人,也被迫接受绝育手术。超过 600 万人被绝育,引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和甘地统治的最终垮台。国家资助的绝育问题来自执行不力和人们缺乏意识。该计划的失败导致该计划中止,直到 1977 年才重新引入。这一次该计划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以确保它不会遇到中止的命运。这一次,该计划的重点是女性。女性绝育已成为印度计划生育项目(现称为“家庭福利”)的主要焦点。绝大部分的绝育手术都是由女性完成的。2012 年本身就有超过460万接受了绝育手术。这些营地由政府设立,使妇女更容易信任其需求和效率。这里的医生在几分钟内完成手术,妇女们可以回到工作岗位,而不会危及她们的日常工资。此外,这些营地还提提供1400卢比的补偿,由于这种丰厚的补偿,许多本不必进行绝育手术的女性经常被家人强迫进行绝育手术。同时一位医生因为 50,000 人进行了这项手术而获得奖励。


详细:印度与我们不太一样,1953年,我们就提出了计划生育,但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虽然部分时期还有反复,但是大体是执行下去了,中国这段时间的人口增长速度与印度非常接近。(有争议部分)

这段时间是印度经济发展停滞的时期。印度经济增长率常年停留在3%左右,被人称为“印度教速度”。农业更是难以自给,常年需要美国的粮食援助。1960年,印度用掉了美国小麦产量的1/8,到1966年,已经到了1/4。


从1967年开始,印度从菲律宾引进高产杂交水稻、从墨西哥引进高产杂交玉米和小麦。根据印度学者巴葛望(Bhagavan)的研究,实际增产规模达到2倍左右。

但印度政府很快发现,新技术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很快就被增长的人口所抵消。于是,在第五个五年计划(1974年~1978年)时期,印度政府将计划生育变为学校必修课程。

最有名的强制计生措施,莫过于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在1975年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实施的大规模绝育手术,主要是男性的输精管切除术。(…你能推行的动才是怪事)

其二子桑贾伊制定的推进计划生育政策包括:领取政府补贴和获取农业信贷之前必须出示绝育手术证明、第三胎以上的孩子无法入学、囚犯在绝育前不能假赦,有些部门还威胁以贪污指控那些不愿意绝育的政府雇员。

据统计,英迪拉·甘地时期有超过800万人接受这种强制绝育手术。虽然印度官方宣称这些人大部分都拥两个孩子(及以上)的男性,但是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有很多接受这种手术的人其实是贫困潦倒的穷人和走投无路的流浪者,因为地方官员为了满足绝育指标,往往为“自愿”绝育者提供丰厚的奖品——有时是一个半导体收音机。

然而,这一政策招致了人民的巨大不满,反对的声音在平静的水面下涌动。大规模的强制阉割成为1977年英迪拉·甘地政府选举失利的重要诱因。国大党在此次选举中惨败,计划生育正是其中最为民怨沸腾的一项政策。

当时人民党成功利用强制绝育这一议题扳倒英迪拉,至此男性绝育成了任何一个政党都望而却步的政治禁区。除了“政治不正确”的意识因素外,节制人口意味着本族群、本种姓、本民族的票仓在选举中削弱,正因为这样的现实利益,没有哪个印度政党愿意为计划生育这种自杀政策背书。

此后印度再没有哪个政治家敢于用这样的办法推进计划生育。即使英迪拉·甘地自己,虽然认为印度人口太多了,在重新担任印度总理之后也没有重启计划生育。印度的人口控制又回到了以前的劝说和经济鼓励的轨道上,也就基本等于没有控制。

与之对比,就在印度强行计划生育失败的几年之后,1980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国内开始采取严厉的节育政策,就此实施30余年。

为何“生生不息”?

有趣的是,虽然计划生育在政治层面成了禁区,但是在操作层面,计划生育工作却从来没有停止,只是负责计划生育工作的“印度家庭计划部(Family Planning)”把说法换成了“印度家庭卫生和福利部(Health and Family Welfare)”。

面对世界上最快的人口增长率和最尖锐的资源矛盾,任何负责任的印度官僚(不是政客)都不敢放松计划生育工作,每年大量的资金和政策资源依然从联邦政府源源不断流入地方政府,用于落实计划生育工作。

印度国土面积只有298万平方公里(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而且印度综合国力与中国相差甚远。印度国内的贫富差距、种姓制度、宗教矛盾是阻碍印度发展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民众都是比较贫穷的阶级,为什么他们还在增加人口数量,而不去提高生活质量呢?

一是印度几乎全民信教,虽然教派不同,但每个宗教几乎都鼓励多生育。

更为重要的是,印度的教派冲突此起彼伏,每个教派都不想限制自身的人口数量,以免处于劣势。例如,为了安抚穆斯林(约占总人口的12%),印度政府一直对其实行比较宽松的人口政策,结果不但使穆斯林人口增长迅速,而且还使其他教派尤其是印度教徒(约占总人口的82%)极为不满。而穆斯林由于人口总体偏少,因此也坚决反对政府对穆斯林实行计划生育。

二是印度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民众既然反对政府强制推行计划生育,政客为了取悦选民,也宣称这侵犯人权,有悖民主自由的精神。这一点上文也有所提及,尽管每个政党都认识到人口过多的消极影响,但都害怕触犯众怒,在历次的大选中,没有任何政治家敢再提计划生育。

三是重男轻女观念严重。

在印度教传统中,男孩不仅肩负传宗接代的重任,而且在父母归天的火葬仪式上,如果没有儿子亲自点燃火葬柴堆,父母的灵魂将无法升入天堂。此外,由于实行嫁妆制,女孩出嫁要给男方价格不菲的彩礼,拥有男孩也就意味着多了一条生财之道。

印度有句俗话,“一家若有仨姑娘,全部家产折腾光”。而咒骂男人的话则是“但愿你生个女儿”。在这种社会氛围下,家家户户都想生男孩,于是“生生不息”。

人口、红利

到了21世纪,印度计划生育政策的失败,反而在很多印度人眼中成了一件幸运的事情。

80年代的时候,英迪拉·甘地还在充满忧虑地说,“印度人口太多了”。结果到了2004年,同为国大党的印度总理辛格却已经在宣传印度的人力资本优势了。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在于学界和国际舆论已经发生了反转。在新的技术背景下,人口不再被认为是一种负担,而被认为是一种生产力。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之所以能够取得高速发展,与充分利用这些地方大量的年轻人口密切相关。

今天的印度,恰恰是一个不缺乏年轻人的国家,或者说,是一个拥有人口红利的国家。对于印度来说,老龄化问题依然是个遥远的事情。

2016年,印度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3.24亿,其年龄中位数为28岁。而中国和美国的这一数据是37岁,西欧是45岁,日本是47岁。印度人口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以上,平均生育率为3.0。

他们一直都在喊计划生育!

值得一提的是,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和中国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重男轻女问题。但相较而言,中国过去的情况更加严重。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曾一度高达121,近几年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了113以上的高位。而印度出生性别比虽然逐年上升,但最近才接近中国,其原因恐怕在于因为中国坚持一胎政策,所以带来了更严重的选择性生育

据估计,印度可以一直享受人口红利到2050年。在此之前,印度可以一直保持5%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意味这印度将拥有6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这在人类经济史上都可能是空前的。

但也有观点认为,印度通过“计划生育”获取人口红利进而获得工业化、现代化资本的努力以失败告终。目前印度大量劳动力仍然集中于生产力低下的农业部门,而服务业也由于工业发展滞后而相对繁荣,因此整体上看印度依然处于前工业时期。

这种社会经济形态中,普通人在其他生产要素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只能靠增加人口数量以扩大生产,因此倾向于生育更多的小孩。但是如果社会进入工业化阶段,人们会发现与其增加数量,不如通过提高人口质量促进经济产出,同时也会发现在工业社会生育小孩的机会成本远高于前工业化社会。因此,应该开始倾向于增加人力资本投入,而不是增加人口数量。

据路透社报道,这次北方邦提出一项管制人口生育超过二胎的提案。提案中指出,如果一对夫妇拥有超过2个孩子,将无法享用国家福利与领取政府补助,并且也无法成为地方政府公职人员。

一点新意都没有。

题外话:

4 月一个炎热的下午,当她村里的其他人都被封锁在家时,社区卫生工作者 Urmila Patel 步行到一家药店为邻居购买验孕棒。作为印度近 900,000 名经过认证的社会卫生工作者之一,帕特尔通常专注于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对于数亿印度人来说,这些受政府提供基本医疗保健培训的当地人是他们获得计划生育相关信息和服务的主要来源。

当印度政府在与冠状病毒的斗争中超速前进时,像住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帕特尔这样的社区卫生工作者被征召到前线,并被命令用冠状病毒监测来取代他们通常的巡查。自印度于 3 月 25 日开始封锁以来,帕特尔每天都挨家挨户提供冠状病毒教育,并对苏鲁尔村的居民进行症状筛查,并在需要时将他们转介到当地的医疗中心。但即使在封锁期间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增加,印度的资源转移也让家庭手无寸铁。

“我在进行冠状病毒调查的同时继续分发避孕药具,但这还不够。我不能再提供我曾经做过的那种支持,”帕特尔说。

3 月中旬,当地卫生官员仅向帕特尔提供了四包避孕药和一盒 90 个避孕套,总共覆盖了 200 户家庭。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收到任何补货。甚至在 3 月之前,由于与冠状病毒相关的供应链中断,供应量已经不足,她的邻居和村里的许多其他人都没有节育措施。当帕特尔带着妊娠试验回来时,这证明了她的邻居吉坦贾利·韦登德最担心的事情:她怀孕了。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几乎没有收入,Waidende 负担不起另一个孩子。但她已经远远没有资格进行药物流产了,而且在封锁期间停止了手术流产,她的选择很少。“我现在别无选择,我必须留下孩子,”她说,听起来很担心。“这第三个我要怎么处理?我害怕。”

随着封锁进入第八周,健康专家担心印度已经陷入困境的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受到无法弥补的伤害。

还是那个熊样,稍微有点困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彩蛋放不上来没办法截几张图吧:

user avatar

没用的,不会有改善

当年我国计划生育那句口号完整的是什么?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两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一体两面。


北方邦除了控制人数,有提出相配套的教育培养政策吗?有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吗?

没有的话,除了纯粹减少了人口数量、降低执政成本压力外,对印度国力和人民本身不会有任何改善。

user avatar

疫情还没过去,这就要抢病毒的功劳了。

他们打的大概是这么个小算盘。既然死人死这么多,那还不如说成是计划生育的政绩呢,反正都是人口减少。

如果疫情过去之后,再弄计划生育这事儿就有点假了,还不如在疫情中就先把大方向定出来。以印度那点儿可怜的统计能力和基层执行力,从现在的统计数据上你看到的是死一个,但实际上暗地里死了十个都有可能。所以真正的人口减少是会在之后几年漫长的时间里才会逐渐显现出来。

而这种逐渐显现方式特别容易做成计划生育的政绩。对于印度政治家睿智的洞察力深感钦佩,能够将所有危机都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转化为自己政绩,这种深谋远虑只有婆罗门才想得出来。

而且既然定了政策预算肯定少不了,这些钱90%都能直接拿走,因为并不用做什么就会有效果。还能借着计划生育的好政策组织新的部门,自己家的亲戚又有肥差可以就业了。

更妙的是只要过了他的任期就无效了,他肯定能够在自己的任期内逐渐将死亡人数消化成计划生育的政绩,等下一任来了就会直接傻眼,没有死人可用了。最后还是自己英明神武政绩斐然!优秀!

user avatar

印度也要涨价去库存?

user avatar

产生的影响是,想看看老美这次怎么个双标法。


附录一下


这次换成印度了,希望他们能够统一标准,批评一下印度的人权问题。

user avatar

印度玩不动这个。而且也不需要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直接全盘放弃抗击新冠病毒就可以了,当然现在的状态也和放弃差不多,新冠的执行力比生育政策厉害得多,而且是淘汰老人,体质差的人。


那如果说真的实行了,会有什么效果呢?印度现在是人口红利太多,多到已经看着烦的程度,密密麻麻,就像下水道的老鼠窝一样,毛骨悚然。


即使把印度的低种姓人口砍掉一半,印度经济也不会有太大衰退,但是治安会好很多。也庆幸有种姓制度,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做什么教育改革,一部分人读大学,一部分人读职校,直接规定低种姓是没有接受高等教育权力的,没人会反抗,而且由于低种姓人多,只要保持一定的基本教育,教会如何当工人,然后再利用宗教修福报的方式做好思想工作,就可以搞出低配版云图的星美《乐园》,你干的好,死了会升天堂,上面有72个老板等着你去伺候,啊不是,是有72头牛。


这样一来,一个完美的世界工厂就形成了,这里的流水线工人永远是流水线工人,从出生就注定了,人数也够承接来自世界各国的低端产业链,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吃的苦足够多,来世会有回报。看好啊,是来世,不是今生今世,我可没说是今生今世,不要断章取义,以为我在说谁,完全没有这个意思。

user avatar

其实在印度计划生育一直都存在,就一直没成功过。

所以估计没啥影响

一直以来的印度计划生育

当时人口学一直倾向于认为人类数量过多,地球装不下了,所以要控制人口。相信小时候都听过这种论调。

在这种论调的指导下,很多国家都实行过计划生育。

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背景还有国内的粮食危机、发展受限等等。

印度的第一次计划生育是在1952年,为育龄妇女提供避孕药具和服务,宣传少生少育、设置绝育站并给予奖励。

效果如何呢?在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1952年,印度人口为3.8亿,到了1975年,印度人口激增到6.13亿。

之前的政策还是比较温柔,到了1975年,到了第5个五年计划,印度政府就下了狠心了。

将计划生育纳入了学校必修课

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在1975年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实施的大规模绝育手术,主要是男性的输精管切除术,据估算,总共有超过800万人被强制绝育

最终参与绝育手术的大多是穷人和流浪汉(因为地方官员为了满足绝育指标,会提供奖品来诱导人绝育,比如一个半导体收音机),这个政策也饱受攻击,于是甘地政府倒台。

PS:这里也可以提下知乎上经常出现的问题:为什么我没有**的自由?因为啊,很多时候你的自愿不一定真的是自愿;你的自由,不一定是真的自由。

之后印度也一直在实施计划生育,只不过没那么狠了。

其二子桑贾伊制定的推进计划生育政策包括:领取政府补贴和获取农业信贷之前必须出示绝育手术证明、第三胎以上的孩子无法入学、囚犯在绝育前不能假赦,有些部门还威胁以贪污指控那些不愿意绝育的政府雇员。

后续对计划生育的政策做了调整,比如:

  • 负责计划生育工作的「印度家庭计划部(Family Planning)」更名为了「印度家庭卫生和福利部(Health and Family Welfare)[1]」;
  • 极具争议的男性输精管切除术也被女性输卵管结扎术所取代。

印度还推出过《初级医疗卫生设施再组织计划》,为结扎手术妇女预留床位的特殊住院项目,在农村推广宫内避孕器(IUD)的创新项目等等。

但是,这些政策效果就基本没有,还时常曝出丑闻:

2014年,就有一家绝育营地被曝出14名妇女在接受绝育手术之后死亡
还有假药、诊疗设备消毒不彻底等

虽然一直都在做,2014年印度人口还是达到了12亿6700万,且保持1.2%的年均增速。

哪怕到了现在,印度的人口依然保持着增长,达到了13亿6600万(2019年数据)。

阿萨姆邦的情况

2017 年,州议会通过了一项题为“阿萨姆邦人口和妇女赋权政策”的决议,该决议提议禁止有两个以上孩子的人获得政府工作和其他福利。

2018 年《阿萨姆邦查亚特(修正案)法》还禁止有两个以上孩子的人参加邦查亚特民意调查。

2019 年,州政府宣布,从 2021 年起,将不允许有两个以上孩子的人申请政府工作。

2019年推出了指南[2]

最近了在试图控制穆斯林等少数民族的人口,2021年6月,阿萨姆邦新任首席部长希曼塔·库马尔·比斯瓦表示,少数民族社区应采取体面的计划生育政策来控制人口。根据首席部长的说法,社区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必须挺身而出并支持帮助减少社区的贫困,这主要是由于人口不断增加。

其实不止是阿萨姆邦、北方邦,很多邦都有二孩限制规定:

在拉贾斯坦邦,有两个以上孩子的人没有资格担任政府工作,而 1994 年的拉贾斯坦邦议会选举法禁止这些人参加议会选举。
马哈拉施特拉邦有一条规定,如果一个人在 2005 年以后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则他或她没有资格在州政府工作。

限制不了的,除了政府执行力,还有宗教问题,宗教基本都是鼓励生育的。

参考

  1. ^ https://hfw.assam.gov.in/information-services/family-planning-0
  2. ^ https://nhm.assam.gov.in/sites/default/files/swf_utility_folder/departments/nhm_lipl_in_oid_6/menu/document/family_planning_ooerational_guideline_2019-20.pdf
user avatar

不穿鞋满街乱跑的孩子;人流车流和牛堵在一起的街道;挂满人的火车。全世界的新闻、电影、纪录片讲到印度人口时,都喜欢用这样的影像资料,以凸显印度节节攀升的人口。印度政府也把人口问题当做心腹大患,一直试图干预人口增长。

以前是怕人太多,现在是怕人太少

( 图:shutterstock)▼

两年前,印度总理莫迪在独立日演讲中还表达了对印度人口增长失控的担忧,“今天我要强调一个问题:人口爆炸。”

然而,印度如今的生育率已经跌破了2.1,印度政府突然转向,开始渲染对生育率下跌的担忧,一个人均GDP极低的人口超级大国,会未富先老么?

连续下降了这么多年,到2019已经降到2.2了

低于人口更替线只差临门一脚▼

印度版计划生育

印度地处热带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人口在广袤的平原上繁衍生息,到独立时已接近一个前现代社会的承载极限。而当时印度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还很低,国内遍地文盲,良种化肥尚未普及,化石能源储量又非常少。

英国人能会留下什么好东西?

穷的叮当响,愁的人发慌

(1947年印度难民营 图:壹图网)▼

基于这样的国情,当时的印度知识界普遍认为,人口继续增长会加剧农村人地矛盾和城市失业问题。公立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的压力都会随着人口增长而上升,人口增殖也会导致本将用于投资的钱分流给消费。总之,人口无序发展将影响印度现代化的速度,甚至为印度带来灾难。

独立两年后的1949年,印度便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FPA)。1952年,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全国推行,成为第一个开展计划生育的发展中国家。这一阶段,印度人口尚未经历井喷式增长,所以政策也相对温和,侧重点在于通过节育提高母婴健康与福祉。

一旦沾上计划,也就意味着需要舍小我顾大家了

(控制 一 下 图:壹图网)▼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营养水平和医疗水平逐渐改善,印度人均寿命有了较大提升,但是生育率的下降明显滞后。这就导致印度人口从1960年的4.5亿,膨胀至1970年的5.5亿,此时印度的生育率依旧高达5.49(即平均每位孕龄妇女生五个半孩子)。

有点没看懂,有没有人能留言给我讲讲?

(我不理解 图:posterwomen)▼

60年代是印度人口增长最快的年代,之前柔性的计划生育政策似乎毫无效果,更多人口需要更多粮食,印度面临巨大的粮食安全压力。与此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德里、孟买,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印度的城市病开始出现,人口问题紧迫了起来。

自然是因为农村生活更艰苦才要涌入大城市的

毕竟经济发展还是优先城市,觅一丝生机

(1960s 德里 图:壹图网)▼

计划生育是一个听起来就很有计划经济味道的词汇,当时印度效法苏联,推行的正是计划经济。既然如此复杂的社会经济都可以通过计划指令来调控,生孩子这种“相对简单”的问题,自然也可以通过计划来管理。

请你自愿选择一种避孕方式

(图:Parivar Kalyan Vibhag)▼

生育计划成为了印度五年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69-1974年的印度第四个五年计划开始,计划生育的地位变得更加突出,手段也更强硬。印度计划通过扩大常规避孕药具的使用,减少1800万新生儿,甚至给绝育、子宫节育环定了指标。

1968年,印度推出第一个国产避孕套品牌-Nirodh

开始了对男性灌输

(图:图虫创意)▼

印度五五计划中的计划生育部分更加激进,甚至为后世留下了英迪拉·甘地政府推行大规模绝育的印象。这成为其1977年选举失败的重要原因。1977年以后,后继政府的计划生育方针,从压制多生转向了奖励少生,并规定男性21岁,女性18岁的适婚年龄,重点在农村推广二孩家庭,宣传节育措施。

谁超生叫谁倾家荡产,谁少生就会幸福一生

(计划赶不上变化 )

也许是因为胡萝卜加大棒的计划生育政策行之有效,也许是因为印度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和民众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印度的生育率到了1990年下降至4.04,到2000年进一步下降至3.31

关于男性输精管结扎的宣传

(图:壹图网)▼

近年来,印度生育率还在持续下降。今年数据出炉后,世人才发现,原来印度的平均生育率已经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了。

与此同时,几个关键指标上升了。根据全国调查,使用避孕药具的比例从54%上升到67%,避孕药具紧缺的比例有所下降。早婚的现象虽然尚未杜绝,却已经得到改善。新生儿的性别比也从100:91.9提升到了100:92.9,逐渐趋于平衡。

计划生育除了宣传少生优生之外

还要注意控制男女性别比例

平衡的性别比是社会稳定和人类繁衍的基础

(带大家复习一些初中生物知识)▼

生育率降了“但没同时降”

印度是一个大国,存在城乡差异、南北差异、地区差异。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这些差异被快速拉大。这就导致在生育的态度上,城乡差异很大,印度城市家庭倾向于少生孩子,生育率仅有1.6。

1.6个,确实很难满足儿女双全的需求

不过教育水平高了,对性别执念也没那么大了

(图:壹图网)▼

南北印度自古以来便存在差异。在古代,以恒河平原为主体的印度北方,依靠平坦肥沃的土地与河流在交通、灌溉方面的便利,发展成印度最富庶、人口最密集的核心地区。印度南方则依靠高原、丛林的保护偏安一隅。进入近代以来,印度南方人依靠外贸积累财富,反而取得了更快的发展速度,反超了北方。

大平原在农业时代意味着好日子

在工业时代则未必▼

如今,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人口上。昔日富庶的恒河平原经过长期人口增长,农业已经呈现出过密化趋势,平均下来当地人反而更贫穷。如今比哈尔邦生育率依旧为3,北方邦为2.4,恰尔肯德邦为2.3。

除了恒河平原,东北部地形崎岖、靠近边境、相对贫穷的地区,同样存在生育率较高的邦,比如梅加拉亚邦生育率为2.9,曼尼普尔邦为2.2。

生育率仍然很高的几个邦▼

相比恒河流域仍然生育强劲的各邦,其他各邦(尤其南方)的生育率已呈疲软之势,其中:

中央邦和、贾斯坦邦——2

哈里亚纳邦、阿萨姆邦、古吉拉特邦、北阿肯德邦和米佐拉姆邦——1.9

喀拉拉邦、泰米尔纳德邦、特伦甘纳邦、恰蒂斯格尔邦和奥里萨邦——1.8

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安得拉邦、喜马偕尔邦、那加兰邦和特里普拉邦——1.7

西孟加拉邦——1.6

越往南越不想生▼

2017年印度最后一个五年计划结束,计划生育却依旧存在。从这一时期印度各大政治人物的讲话来看,他们依旧对印度“人口爆炸”感到忧心忡忡。所以虽然生育率下降了,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也消失了,但是计划生育还得搞。

如今,印度计划生育的目标是,通过改善医疗设施、获得避孕药具和性教育科普,到2025年把人口高增长地区的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

印度计划生育商店,提供一些合理的避孕工具

(图:壹图网)▼

北方邦和阿萨姆邦的人民党领导人正式提出立法,用禁止有两个以上孩子的人从事公职等方式,对爱生孩子的人重拳出击。其他州的领导人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令人难以理解的是,阿萨姆邦的生育率其实已经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了。

北方邦出台了严格控制人口的二胎法案

争取到2030年把生育率降至1.9

对于超过2.2亿人口的北方邦,人口压力确实很大

(避免人口爆炸? 图:壹图网)▼

生育圣战的争论

对于铁腕计划生育,国内也不是没有反对意见。这些意见往往与种种阴谋论相纠缠,给印度教徒留下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的感觉。

穆斯林从中亚入侵印度,带来了屠杀和文化入侵。印巴分治时,两个族群互相屠杀的记忆依旧没有淡去,如今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又是印度最大的对手。这些事实经过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的挑唆,让宗教问题变得极端敏感。

送走殖民者,还搞内部宗教大屠杀

宗教成为暴力的旗帜,此神意非神本意(图:wiki)▼

1951年至2011年间,穆斯林人口占比增长了4.4%,达到了总人口的14.2%。而印度教徒占比则下降了4.3%至79.8%。这样的变化经过渲染,变成了传说中的子宫圣战,引起了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的高度警惕。

其实,如果按照年份拆分上述数据,就会发现穆斯林人口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1951年至1961年间,穆斯林人口增长了32.7%,比印度教徒21.6%的增长率高出11个百分点。如今这个差距有所缩小,2001年到2011年,穆斯林增长24.7%,而印度教徒增长17.7%,两者之间的差距缩减为7个百分点。

最少两个,上不设限,摩托车还可以再挤挤?

(需要买一个摩托“SUV” 图:壹图网)▼

这背后固然有文化差异的因素在。但更直接、更重要的原因往往被忽略了,比如教育。受教育会从客观上延缓女性的生育年龄,教育程度更高的人也会更倾向于少生优生,而印度穆斯林的识字率和教育水平都低于印度教徒。

如果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社群的生育率,教育的影响力会更加明显。喀拉拉邦识字率很高,这里穆斯林的生育率就远低于识字率较低的北方邦或比哈尔邦的印度教徒。随着穆斯林受教育程度提高,他们的家庭规模将越来越小,也将出现晚婚晚育的趋势。

喀拉拉邦的识字率远超印度平均水平

且几乎不被性别,种族,宗教等原因影响受教育机会

(幼儿园圣诞小分队 图:壹图网)▼

再比如说,目前印度公职人员中,印度教徒占比远高于穆斯林,而计划生育政策对公职人员的约束力度显然更大。

所以,与其担心因文化改变而“亡天下”的问题,不如担心如何提高人口素质,让人口负担变为人口红利;以及计划生育政策会不会用力过猛,导致人口断崖下跌的问题。然而,在两者之间找平衡的难度,不亚于过独木桥。

“房子没顶咋办?那刚好可以避孕”

现在要提高增长率的话,得先解决下房子问题?▼

当然,印度生育率下降并不意味着印度人即将减少,在可见的未来仅意味着增长率放缓。印度将在数年内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而且至少会增长到2050年。并在2100年稳定在14亿人左右。这样的人口波动其实比较平缓,为经济社会造成的冲击也比较有限。

参考文献:

1.iussp.org/sites/default

2.washingtonpost.com/worl

3.washingtonpost.com/worl

4.hindustantimes.com/indi

5.deccanchronicle.com/nat

6.pewforum.org/2021/09/21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壹图网

user avatar

北方邦的计划生育法案目标是:2026年将总和生育率降低到替代水平的2.1,2031年降低到1.9。

当然,过去的经验表示了非强制性的计划生育效果并不明显,生育率降低主要由于各邦经济发展、城市化、教育、文化特性等。

由于2021年的人口普查推迟,目前只能对各邦的生育情况做推测。根据印度健康家庭福利部于2019年的预测,北方邦目前的生育率大概是2.7,而2025年会进一步降低到2.28,所以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目标。

因此,计划生育法案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目的是在2026年和2031年展示出“控制生育”成果。而按照印度宪法84条修正案,2026年将重新启动选区划分委员会(Delimitation Commission),而重启委员会后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将用于之后的大选——也就是说2031年后的大选,将以2031年人口普查为基准重划选区。而北方人口增速要高于南方,重新划分选区后就会有利于北方,所以现在要求计划生育的声音来自北方。

在上世纪70年代,英迪拉政府推行计划生育。然而“一人一票”的选举规则要求每个选区所代表的人口应该一致,这样子计划生育控制好的省份,人口就会长期下降,该省份的选区数量也会减少,政治结果就会逆向惩罚计划生育成功的省份。

因此,中央政府于1976年锁定选区划分25年。按照1971年人口普查的5.48亿人口,加上100万人口选举一个下议院议员的原则,将下议院议员数量固定为545人。当然由于有2名英印议员,加上人口低于100万人的行政区依旧至少可以选举出一名下议员,所以大省的下议员代表人数实际上是略高于100万的。按照这种原则,泰米尔邦1971年人口为4100万,对应39名下议员。

到了2001年,印度尚未完成计划生育,泰米尔邦在2000年总和生育率已经降低到2.1,北方邦、比哈尔邦等地则依旧高于4,这就出现了明显的人口增速差异。如果恢复选区划分,那么对于南方等人口增速缓慢的省份来说会损失惨重,这些地区自然会以计划生育为理由反对重新划分选区。因此,时任印度人民党政府将锁定期限延期25年,这就导致2019年大选依旧采用1971年人口普查。

根据目前印度卫生部门预测,而泰米尔邦的人口到2026年仅为7700万。如果遵循100万人选举一名下议员的原则,泰米尔邦可选举的下议员数量,会从39人增加到77人。而预测显示,印度人口到2026年会增加至14.3亿,泰米尔邦的下议院比重会从7.2%降低到5.4%,相当于政治力量下降了整整1/4。

而北方邦则会从划分选区中获取最多的利益,2026年北方邦人口预测为2.44亿,也就是说北方邦下议院议员会从80人增加到240人以上,比重也从14.7%增加到17%。而同样落后的比哈尔邦也获利不菲,下议员数量会从40增加到133人,比人口曾经相近的泰米尔邦要多出近一倍。

根据印度宪法,下议院其实并不能无限制增加议员数量,目前总数上限为550人,除非增添修正法,否则无法提高议员上限。依照目前宪法规定,重新划分选区会硬性从人口比例降低的省份拿走议员名额,夺其所得,必然会激起更多反对。固定议员的情况下,泰米尔邦可选的下议员数量会从39名下降到29名,北方邦则增加到93名,比哈尔邦上升到50名。

此外,一般人口普查都会低估落后地区的人口和增长。根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以及计算,泰米尔邦至2026年还能保留31名下议员,北方邦则为91名。然而随着预测不断修正,结果越来越糟,目前的预测泰米尔邦还要将2名下议员名额转到北方邦。

按照目前的预测,南方除了卡纳塔克邦外4个省份,大概会损失20名左右的下议员席位,几乎完全来源于地方政党,其中半数以上往往是反对派。唯一几乎没有受到损失的卡纳塔克邦,目前由印度人民党占据优势,邦议会中印度人民党勉强过半,而2019年大选中,该邦28名下议员中选出来了25名印度人民党议员。于此对应的是,北方则会增加30名以上。按照2019年选举结果,印度人民党议员数量会增加20名,其中执政联盟盟友会增加6名。

现实是,印度人民党实际控制了上下议院,修改选举法并非难事,自然也可以按照其意愿修改下议院议员数量。如果依旧采用100万人选举一名下议院代表的原则,或者适当增加代表比例,那么下议院规模都会扩大到1000人以上,相当于议会规模直接扩大了一倍,这就太臃肿低效了。而限制下议院议员数量则会直接从南方夺取席位,夺其所得无疑会激起激烈反对。

一种解决办法就是,采取上述两种办法的结合:将人口稀少的小邦的下议员数量固定为1,以损失最严重的邦(即喀拉拉邦)的人口代表比例为基准,成比例增加其他省份的下议员数量。

这种改革方法下,人口仅仅几十万的小邦依旧能选举1名下议员,喀拉拉邦照旧选举20名下议员。喀拉拉邦人口到2026年预测为3600万,1名下议员则对应180万人,所有其他省份都以180万选举1名下议员的原则重新划分选区数量——其他省份都能获得一定增额。

这样子,泰米尔邦的7700万人口会转化为43名下议员,还有4名增额,利益受损略低于前两种方法。而北方邦下议员则会从80增加到130名左右,获得利益也会略低于两种情况。改革后的印度下议院规模会扩大到800人左右,议会规模可以控制在前两种方法之间。

等到重新划分选举的时候,大概率最后的划分方法会接近第三种,通过一定程度的妥协来缓解南方一些省份的损失,北方获得的利益也会得到一定遏制,产生的议会规模也会控制在500人和1000人之间。结合德里修建新的(更大的)国会,目前执政党倾向的解决方案肯定是要增加议员数量的。

然而, 既然印度人民党已经控制了上下议院,重新划分选区未必真的要等到2026年,只需要废除掉宪法的修正案即可。因此,北方邦这种计划生育计划其实暗示了,执政党不会通过废除修正案,提前重启选区划分委员会,以巩固其在2024年大选的优势地位。

然而,在2026年重启选区划分委员会,只能对邦内进行选区划分。全国范围的席位调整需要等到2031年人口普查(即重启选区划分委员会后第一次人口普查),按照正常选举的节奏,真正使用重新划分的选区则是2034年大选,这又有一点遥远了。所以,即使印度人民党不会提前重新划分选区,但是还是可以修改宪法,以使2029年大选使用2021年人口普查。

而在2026年重启选举划分委员会,就可以顺理成章对邦议会扩容,在印度人民党控制上下议院的情况下,这也并非难事。由于上议院议员由邦议员进行选举,如果对(人口增长更快的)邦议会扩容,自然就可以调整上议院的地区力量分布。

可想而知,等到2024年大选尘埃落定,重启选区划分肯定会引起激烈的恶斗。

user avatar

提案和法律是两码事。印度北方邦多次有类似提案,但是都没法在议会通过。

北方邦有1/5的穆斯林。北方邦议员提出此案的目的为了了试图减少穆斯林人口的增长率,因为印度教徒在生育率上面明显不是穆斯林的对手。

众做周知,美国一直大力的向第三世界推销计划生育。从1978年福特政府批准NSSM200,向第三世界进行“援助”,推销计生。美国截止2003,已经持续投入了173亿美元资助第三世界人口控制,以减少对美国的威胁。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尼日利亚、秘鲁等国都是其主要援助国,中国、巴西入坑最深的,印度英甘地搞了两年被轰下台,后面没人敢弄了。主要通过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和美国开发署(USAID)进行。

NSSM200解密曝光后,遭到猛烈抨击,但是美国政府只有在小布什和特朗普政府期间,停止了对UNFPA的资金支持。因为人口控制和帮助人搞堕胎不符合共和党选民的价值观。而乔·拜登,在2021年1月28日,也就是上任后第八天,就宣布恢复对UNFPA的资助。

印度这个事情说明什么?拜登的钱到位了。

所以,我告诉你,比起共和党和川普,我们更应该警惕民主党和拜登。共和党有一个好,就是明搞你,不耍阴谋诡计,直接就是干。而民主党则阴谋诡计、合纵连横,阴险狡诈的多。

昂撒人不仅对中国人搞阴招,对印度人一样搞阴招。印度人联合昂撒人搞中国是战略性错误。莫迪和印人党用尽了自己的好运,他们即将落下帷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近期提出一项颇具争议的人口控制法草案,一旦实施,将成为印度人口第一大邦走向更严格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重要信号。这项计划的核心内容是限制生育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享受政府福利和补贴,甚至剥夺其参加地方选举的资格。这个提议在印度国内引发了激烈的讨论,究竟该如何看待,它又.............
  • 回答
    印度人口超越中国,这桩历史性的转变,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议题。它不仅仅是两个数字的简单交换,更是牵扯到全球经济格局、地缘政治力量平衡、社会发展模式乃至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印度在人口增长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活力。虽然中国近年来实行了更加宽松的生育政策,但由于人口结构的老化.............
  • 回答
    “印度人口十亿是牲口,只有一亿是人”这种观点是一种极其偏激、歧视性且完全不准确的刻板印象。它将庞大的人口群体简单粗暴地划分为“人”和“牲口”,这种分类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侮辱性和非人化色彩,违背了基本的人道主义原则和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要详细地看待和反驳这种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观点.............
  • 回答
    印度人口超过中国,这无疑是二十一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全球人口变动之一,它所牵动的不仅仅是两个人口大国自身的发展轨迹,更是对全球经济、地缘政治、资源分配乃至文化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历史的必然与转折点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世界第一人口.............
  • 回答
    印度人口超越中国,这件事,可不是件小事,这背后牵扯到的信息量,可够咱们掰扯好一阵子了。简单来说,就是印度在人口总量上,已经悄悄地、或者说越来越明显地,赶上了甚至超过了中国。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会是有点惊讶,毕竟我们习惯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个印象。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这其实是一个.............
  • 回答
    印度拥有“完美”的人口结构,相对于中国而言,这可能是一个显著的长期优势。然而,对“完美”一词的使用需要谨慎,因为任何人口结构都存在潜在的挑战。但从宏观层面来看,印度人口结构所带来的机遇确实令人瞩目。以下是更详细的分析:1. 年轻化的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给: “人口红利”的含义: 印度拥有庞大且年轻.............
  • 回答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其“人口红利”一直是全球瞩目的焦点。然而,这两国的人口红利并非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承载着复杂的历史、经济和社会背景,并且正面临着转型和挑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中国的人口红利:从数量到质量的演变中国的人口红利,在上世纪末和本世.............
  • 回答
    2023年全球人口突破80亿大关,这一数字确实不容小觑。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统计数字,更是一个集经济、社会、环境、政治等多个维度于一身的复杂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而伴随着这个里程碑,关于印度人口可能在2027年超过中国的预测,更是为全球人口格局增添了新的变量和看点。首先,我们得承认,人口是社会发展.............
  • 回答
    2027年印度超越中国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变化,更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时刻。这个转变将对印度自身的发展以及全球格局产生多方面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对印度自身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让我们聚焦于印度本身。人口爆炸性的增长无疑会给印度带来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容忽.............
  • 回答
    “美媒称‘印度拥有 13 亿人口,目前才拿 3 枚奖牌’”——这样的报道,单看标题确实会让人产生一些联想,尤其是将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与相对较少的奥运奖牌数放在一起比较。要看待这样的报道,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审视报道本身的来源和意图。 媒体的视角和受众: “美媒”通常.............
  • 回答
    你提到了一个非常严肃且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印度青年被绑架并强迫结婚的现象。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印度一些地区长期存在的、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通常与经济差距、性别不平等、以及陈旧的社会习俗紧密相连。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方方面面。现象的普遍性与地区差异: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不是.............
  • 回答
    看待印度在边境事件中将越界人员设备全部撤回,这背后可能牵扯着多方面的原因和考量,也折射出当前中印两国关系的一种微妙状态。首先,从战略和外交层面来看,印度此举最直接的解读就是对当前区域安全局势的一种缓和姿态。在敏感的边境地区,任何一方的越界行为都可能被视为挑衅,从而引发更严重的对抗。印度选择撤回,可以.............
  • 回答
    看待印度军方的人事任免权、财政大权均由文官政府掌控这一情况,需要从印度的历史背景、政治体制以及其军队的定位来理解。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官控制军事(civilian control of the military)的模式,旨在确保军队服从于民选政府,避免军队干政,维护国家民主制度的稳定。 印度政府如何掌控.............
  • 回答
    看到印度新冠疫情,确实会让人感到揪心。印度在2021年经历的那场大爆发,给整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全球的疫情走向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关于印度新冠疫情的几个关键点:1. 2021年的那场“海啸”: 2021年初,印度疫情曾一度得到控制,但随后出现的Delta变种病毒,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迅速.............
  • 回答
    印度鸣枪威胁中方巡逻人员,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关注的,也引发了不少关于中印边境局势的讨论。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好好捋一捋这件事,尽量讲得细致些,也尽量用更贴近日常的语言来表达。首先得明白,中印边境是个什么情况。中印之间有很长一段边境线,但很多地方的边界并没有划清楚,尤其是东段和西段,这导致了长期的“争议.............
  • 回答
    关于印度这场声势浩大的大罢工,其实早在2023年的2月24日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动员了全印度近2.5亿劳动者参与,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堪称印度工会运动史上的一次里程碑事件。要理解这场罢工,我们得深入探究其背后错综复杂的根源。规模与影响:一场牵动全国的“静默的呐喊”想象一下,2.5亿人,这个数字本身就足.............
  • 回答
    听到印度士兵在边境寒冷环境下不幸冻死17人的消息,心里非常沉重。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家庭的支柱,一个国家的战士。这样的悲剧,无论发生在哪个国家,都是令人痛惜的。从我理解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可能涉及到几个层面:1. 边境高寒环境的严酷性:印度与中国、巴基斯坦等国都有.............
  • 回答
    印度新冠确诊人数突破800万,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警醒的数字,也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从疫情的规模来看,800万的确诊人数意味着病毒在印度已经广泛传播。 这不仅仅是几个聚集性爆发,而是说明在全国范围内,有大量人口可能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考虑到印度庞.............
  • 回答
    关于“印度出现山羊宝宝长着人脸”的说法,目前并没有可靠的科学证据或权威媒体报道支持这一事件的真实性。这种描述更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的综合结果: 1. 误解与视觉错觉 动物面部特征的误读:某些山羊在特定角度、光线或镜头下,可能因面部毛发分布、肌肉结构或表情而被误认为“长着人脸”。例如,山羊的面部轮.............
  • 回答
    印度工人长途步行回家,导致20多人死在路上,以及返乡人员“被用水枪消杀”的现象,都反映了印度在新冠疫情期间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其社会治理和人道主义救援方面的深层问题。 印度工人长途步行回家,20多人死在路上:一个令人心碎的悲剧背景: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印度也未能幸免。为了遏制病毒传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