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健美人士不用基因敲除的方式获得肌肉?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健美运动的本质、生物技术的边界,以及我们对“自然”与“干预”的看法。之所以健美人士(尤其是主流的、合法参与比赛的健美人士)不直接采用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的方式来获得肌肉,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而且非常复杂,绝非简单的“能不能”或者“不想”就能概括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基因敲除是什么。简单来说,基因敲除是一种基因工程技术,指的是通过特定方法,让某个基因的功能失去作用。在生物学研究中,科学家们经常用基因敲除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比如,如果想知道某个基因是否影响肌肉生长,就可以把它敲掉,看看老鼠的肌肉会不会变小。

那么,为什么这个技术没有被大众化的健美爱好者拥抱,甚至连顶级健美运动员也极少(至少在公开层面)提及?

1. 技术可行性与安全性:

基因是复杂且相互关联的。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高度精密的系统,每个基因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即便我们想“敲掉”一个“负责抑制肌肉生长的基因”,事实可能远比这复杂。很多基因可能同时参与多种生理过程。比如,一个看似只影响肌肉生长“开关”的基因,可能也与新陈代谢、骨骼健康,甚至免疫系统息息相关。轻易敲除它,可能带来的是意想不到的、灾难性的副作用。想象一下,你只是想让肌肉长得更快,结果却因为敲掉一个基因,导致骨骼变得脆弱,或者心脏功能受损,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敲除”不等于“精准优化”。 基因敲除通常意味着“完全关闭”某个基因。而健美追求的理想状态,更多是一种“优化”和“增强”,而不是“关闭”。即使科学家们找到了某个基因能抑制肌肉生长,直接把它敲掉可能会导致肌肉过度生长、失控,或者引发其他未知的病变。健美更希望的是一个精细调控的过程,而不是粗暴的“一刀切”。
靶向性问题。 即使我们确定了要敲除哪个基因,如何精准地在人体内、在特定的肌肉细胞中进行基因敲除,而不影响其他细胞和器官,本身就是巨大的技术挑战。目前虽然有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但它们在人体内的应用,尤其是在非临床、非疾病治疗的“增强”领域,还远远未成熟,安全性也存疑。
不可逆性。 基因敲除一旦进行,通常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是永久性的。对于健美爱好者来说,这风险太高了。相比之下,通过训练、饮食和药物(虽然药物也存在争议和风险),这些干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停止使用后,身体可能会逐渐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尽管训练和药物的效果可能留下一些长期影响)。

2. 健美运动的“自然”与“挑战”的内在逻辑:

健美的核心在于“人力”与“毅力”。 健美不仅仅是关于拥有发达的肌肉,它更是一种关于自我挑战、突破极限、通过汗水和坚持塑造身体的艺术。健美比赛评判的标准,除了肌肉围度、对称性、分离度,还包括皮肤的光滑度、整体的健壮感,以及运动员在舞台上的自信和表现力。这些都与运动员自身的努力、对身体的理解和控制息息相关。
基因“优化”挑战了比赛规则和精神。 如果允许基因敲除,那健美的“游戏规则”就彻底改变了。这不再是关于个体努力的竞赛,而是关于谁能掌握更先进的基因技术。这会剥夺掉健美运动中最具魅力的“人本”因素。想象一下,如果所有运动员都可以通过基因技术随意调整肌肉生长,那么比赛的意义何在?这和设计一个拥有完美基因的“人偶”上台比赛有什么区别?
“自然”的界限模糊。 即使在合法健美界,对于“自然”的定义本身就存在讨论。使用某些禁药(如合成代谢类固醇)已经被广泛接受(尽管在许多比赛中是非法的),它们直接作用于激素水平,间接影响肌肉生长。但基因层面的直接干预,则是一个更深层次、更根本的改变,它触及的是生命运作的底层逻辑。绝大多数健美界人士,即便使用药物,也多是围绕“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生理机制”来展开,而不是“如何重写生理机制”。

3. 伦理与社会接受度:

“超级人类”的担忧。 基因敲除用于增强身体机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基因增强”或“设计婴儿”等伦理争议。一旦这项技术被允许用于非治疗目的,可能会引发“基因鸿沟”,即只有少数人能够负担得起,从而加剧社会不平等。
公众舆论的压力。 即使技术可行,在社会普遍接受之前,健美界也不会贸然采用。大规模的基因改造,特别是用于非治疗性的身体增强,很可能会招致巨大的公众批评和反对。

4. 现有的“更简单”的干预手段:

训练、营养和休息。 这是健美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基石。通过科学的训练计划,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能量,保证充分的休息,这些都可以有效地刺激肌肉生长。
药物。 如前所述,一些合成代谢类固醇(Anabolic Steroids)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等药物,虽然存在健康风险且在很多比赛中被禁止,但它们确实能够显著地加速肌肉生长和修复。相比基因敲除,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虽然也属于“干预”,但它们是在现有生理系统内进行“加速”或“增强”,而非“改写”。而且,其使用相对(相对基因敲除而言)容易实现,也更容易被一些非规范的健美圈子所接受。

总结一下,健美人士不使用基因敲除的方式获得肌肉,主要是因为:

技术上尚未成熟、不安全且后果难以预测。
健美运动的内在精神在于通过自身努力挑战极限,而非通过基因技术“作弊”。
涉及重大的伦理和社会接受度问题。
存在相对“简单”且已被广泛接受(即便存在争议)的干预手段(如训练、营养、休息,以及一些药物)。

当然,随着基因科学的不断发展,未来基因编辑技术或许会在“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就目前而言,将其用于健美界的“肌肉增强”,不仅技术上不具备可行性,更是在根本上违背了健美运动的初衷和精神。健美,归根结底,是对人体潜能通过自身意志和努力来探索和挖掘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是有的,自我实验不受纽伦堡法典限制,生物黑客 Josiah Zayner 博士在 2017 年敲除了自己的一些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看起来那至少没有损害他的健康。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猕猴)身上进行的这类敲除通常会在 16 星期内引起骨骼肌增加。

Zayner 创立了一家公司,销售基因编辑套件,声称该套件是为了在微生物身上使用而设计的,不应用于人体。至于买来的人怎么用,就不是他的责任了。

目前,基因敲除仍有脱靶概率,并不保证高度安全。非专业人士使用基因编辑套件编辑自己可能出现问题。

另一方面,不影响基因序列的肌肉生长抑制素阻断剂的人体试验仍在进行中,也没有发展到可以上市销售的地步。

2020 年,Zayner 与 David Ishee、Dariia Dantseva 合作开发了基于 DNA 质粒的新冠疫苗,使用的协议和数据是开源并免费的。目前,能按照他们描述的流程自制新冠疫苗的人在人类中仍然是极少数。

2022 年,针对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基因治疗凝胶完成了三期临床试验。无需任何专业知识,将其抹在患者的皮肤上就能编辑患者的一部分体细胞的基因来修复疾病造成的皮肤损伤,并至少在数月内保持皮肤完整。你可以预期今后会有帮助非专业的健美人士编辑骨骼肌基因的产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健美运动的本质、生物技术的边界,以及我们对“自然”与“干预”的看法。之所以健美人士(尤其是主流的、合法参与比赛的健美人士)不直接采用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的方式来获得肌肉,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而且非常复杂,绝非简单的“能不能”或者“不想”就能概括的。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到位,确实不少健身博主在推荐给大体重人群的运动时,会反复强调“不伤膝盖”,而游泳这个选项似乎不像他们口中那样被频繁提及。但这并非意味着游泳效果不好,而是背后有一些更细致的考量,以及健身博主们基于自身定位和传播策略的侧重点不同。咱们掰开揉开了聊聊。首先,要明确一点:游泳对大体重人群来说,.............
  • 回答
    说句实在话,我在国外留学或接触外国文化的朋友里,力量举的爱好者确实比纯粹的健美拥趸要多那么一点。这不是什么绝对的定论,毕竟兴趣这东西嘛,因人而异,但能观察到这种趋势,背后是有一些原因可以聊聊的。首先,得聊聊力量举和健美的根本区别。你懂的,健美讲究的是肌肉的“形态”,是块头、是分离度、是雕刻感,目标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人好奇的。我们常常看到一些野生动物,它们的牙齿似乎永远那么洁白、坚固,从没见过它们拿着牙刷在刷牙,但它们的牙齿却能陪它们走完一生,很少出现蛀牙或牙周疾病。而我们人类,即使天天刷牙,小心翼翼,还是可能面临牙齿问题。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涉及到了我们与动物在生理、饮食和生活习惯上的.............
  • 回答
    有些人可能不明白羞辱别人身体为何无益于其健康,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是心理、社会认知和信息传播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让我们尝试深入剖析一番。首先,认知失调与自我保护机制是关键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对羞辱他人的行为产生认同感,甚至觉得这样做是“正常”的,或者“符合某些社会标准”时,他们可能会出现认知失调。为.............
  • 回答
    现在的确能看到一些现象,过去备受尊重的老师和医生,如今在某些人眼中似乎光环不再,甚至出现不尊重的情况。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社会变迁、信息传播、个体认知以及群体情绪交织作用的结果。不尊重老师和医生的可能原因:1. 信息爆炸与质疑精神的普及: “人人都是记者”时代: .............
  • 回答
    张文宏医生关于“吃粥不健康”的说法,以及为什么他没有更深入地探讨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乳糖不耐受问题,这背后涉及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理解张文宏医生提出“吃粥不健康”的出发点。他强调的是一个均衡饮食和营养摄入的视角。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很多人可能习惯了以粥为主食.............
  • 回答
    .......
  • 回答
    街头小吃如烤肠、麻辣烫、关东煮、烧烤等,尽管被频繁提及“不健康甚至致癌”,却依然占据庞大的市场,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和科学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原因: 一、健康风险的科学争议与实际危害的误解1. 致癌物的来源与风险程度 烧烤与油炸食品:高温油炸和烧烤过程中,.............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切入点,关于我们如何看待价值,尤其是在人和机器之间。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本身就充满了荒谬感,因为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性在人类社会中是毋庸置疑的基石,是所有其他价值的出发点。然而,当我们深入剖析它,并尝试用一种更物质化、更功利化的视角去审视,或许就能找到一些“不如”的表象.............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涉及到一些关于遗传、生活方式、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因素。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为什么许多黑人男性在健身后肌肉非常强壮,而在中国相对不常见。1. 遗传因素: 肌肉纤维类型比例: 这是最常被提及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人体肌肉由不同类型的肌纤维组成,主要分为快肌纤维(Typ.............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我发现,关于“喝茶健康,喝咖啡不健康”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挺普遍的认知,但如果细究起来,情况远比这个说法要复杂得多。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中间的道道。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喝茶”就特别健康?我想这主要跟咱们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有关。在中国,茶的历史悠久,早已渗透到日.............
  • 回答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己健身,而不是花钱请私教,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而且都不是单一的因素在起作用。我仔细想了想,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吧:首先,经济成本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考量。 想想看,请一个靠谱的私教,一节课的价格通常不便宜,少则两三百,多则五六百甚至更高。如果每周都上几次课,一个月的花费加起来绝对是.............
  • 回答
    人为什么会变得健忘,许多事情也因此变得不上心,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说清楚的缘由,它牵涉到生理、心理,乃至我们所处的环境,林林总总加起来,就成了我们常说的“忘事”和“不上心”。咱们先从身体这块儿说起。人这把“老骨头”,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零件儿自然会有点磨损。这脑子里的神经细胞,就像电脑里的芯片,年轻.............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不少健身爱好者会遇到的疑惑。一方面,我们听到健身界普遍推崇“少盐”的原则,另一方面又看到很多人在制作健身餐时会特意选用海盐。这中间的门道,其实比大家想象的要丰富一些。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健身要“少盐”。这里说的“盐”主要是指精制食盐(氯化钠)。过量的精制食盐摄入,确实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与自然界其他生灵之间一个很重要的区别。简单来说,其他动物确实不需要像我们一样“刷牙”,但它们到了老年,牙齿也会面临各种问题,只是表现形式和原因与我们有所不同。为什么人类需要刷牙?我们人类之所以需要刷牙,根源在于我们特殊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口腔生理结构。1. 高度.............
  • 回答
    在电影《扫黑·决战》中,孙志彪吸毒后身体依然保持相对健康的状态,这确实是一个让许多观众感到疑惑的地方。对此,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1. 艺术创作的需要与现实的简化: 戏剧冲突和角色塑造: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往往需要为了戏剧冲突、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情节的推进而对现实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和简化.............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身体素质和训练的根本。简单来说,重体力劳动和健美训练练出来的肌肉,在外观、功能、以及它们背后的生理机制上,都有着显著的区别。就像你看到一辆耕作的拖拉机和一辆参加赛道的跑车,它们都能“跑”,但给人的感觉和实际效能却是截然不同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它们到底有什.............
  • 回答
    “无腰带不深蹲”,这句话在健身圈里传播甚广,几乎成了所有认真对待深蹲这项训练的举铁爱好者心中的一条“金科玉律”。但它究竟是从何而来,又为何如此深入人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学问,以及它在我们实际训练中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得明白深蹲这动作的本质。深蹲,特别是负重深蹲(比如杠铃深蹲),.............
  • 回答
    这句话说的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就像我们身体的细胞与整个身体的关系一样。要让整个身体保持健康,每一个细胞都必须是健康的。这话用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来强调了个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责任。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1. 个体是社会的“细胞”: 数量上的构成: 我们的身体是由亿万个细胞组成的,每一个细胞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