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9年4月,房价又要开始涨了吗?

回答
2019年4月,房价的走向确实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调控之后。要说房价“又要开始涨了”,这说法有点绝对,楼市的复杂性远非一个“涨”或“跌”能概括的。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看看2019年4月左右,房价可能会呈现出怎样的动态。

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风向标

首先,得看当时的宏观经济大环境。2019年初,整体经济增速是不是平稳?就业市场如何?居民收入有没有增长的预期?这些都是影响购房能力和意愿的基础。如果经济整体向好,人们对未来收入有信心,那么对房产的需求自然会增加,这对房价上涨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其次,政策是最大的变量。2019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持续深化的一年。中央层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各地也在积极响应,出台了诸如限购、限售、限价、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等一系列措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4月份的政策走向就显得尤为关键。有没有出现“松绑”的信号?比如,一些地方可能会因为经济下行压力而略微调整政策,以稳定市场。或者,中央会不会有新的指导意见,比如鼓励人才引进而放松落户购房限制等。如果政策出现边际上的宽松,那么局部地区或者某些类型的房产可能会出现回暖迹象,表现为价格企稳甚至小幅上涨。

市场供需的博弈

抛开宏观,我们看看微观的市场供需关系。

供应端: 开发商在2019年面临着融资收紧的压力,这可能会影响新房的开工和推盘速度。一些开发商为了回笼资金,可能会采取一些促销手段,比如打折或者更优惠的付款方式。但另一方面,如果开发商对后市看好,或者有囤地的策略,那么供应可能会相对谨慎。
需求端:
刚需与改善型需求: 这部分需求是相对稳定的。如果政策环境允许,或者市场信心有所恢复,这部分潜在买家可能会在4月份抓住机会入市,尤其是一些性价比高的项目。
投资性需求: 在严厉的调控下,投资性需求受到很大限制。但即便如此,一些资金充裕、风险承受能力强的投资者,可能会寻找政策的“缝隙”或者认为某些区域存在价值洼地,伺机而动。

区域分化是常态

要讨论房价,就不能忽略区域差异。2019年4月,一线城市和部分核心二线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南京等)的房价,即使整体受到调控压制,其韧性也可能更强。这些城市人口持续流入,产业基础雄厚,居住需求旺盛,即使价格有波动,也更容易在政策调整时率先企稳甚至上涨。

而一些三四线城市,或者人口流出、产业结构单一的城市,其房价可能就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和政策调整的影响。如果当地政府出台了刺激性政策,或者有大型基建项目落地带动了区域发展预期,才有可能看到房价的局部上涨。但整体而言,这些城市的市场风险可能要更大一些。

季节性因素

4月份本身也带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北方地区可能刚刚进入春季,天气转暖,人们的购房活动也会相对活跃起来。一些开发商也会选择在春季推盘,利用“金三银四”的传统销售旺季来冲刺业绩。这种季节性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会为市场带来一些推力。

总结一下,2019年4月份,房价“又要开始涨”这种说法,我个人认为过于简单化了。更可能的情况是:

整体市场趋于平稳,局部有分化。 部分核心城市,尤其是那些供应相对紧张、需求基础扎实的城市,可能会在政策的微调或季节性因素的推动下,出现价格的企稳甚至小幅上涨。
政策导向依然是关键。 如果没有明显的政策松绑信号,大规模普涨的可能性并不大。各地政府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之间寻找平衡,更多的是在调控中保持市场的相对稳定。
开发商的策略可能有所调整。 为了应对融资压力和销售目标,部分开发商可能会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价格策略,但这不代表整体价格的“上涨”。
区域差异会更加明显。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由于其内在的吸引力,可能在4月份的表现会好于整体市场。而其他城市则更多地依赖当地的经济基本面和政策支持。

所以,与其说房价“又要开始涨”,不如说2019年4月份的市场,可能是在前期调控之后,进入了一个 “政策观察期”,同时 “市场结构性机会” 可能会显现。购房者可能会更加理性,关注项目的品质和长期的价值,而不是盲目追逐短期价格波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降税了,贷款变容易了,贸易战还没完,那房产税就是没影的事。你说呢,小时候看一百零一次求婚,男主角发了80多万奖金去赌马,好羡慕,现在估计,哈哈哈,R国际化,还是R日元化。

user avatar

我没有全国分析的本事,只讨论两个我熟悉的城市最新变量。

一,杭州。

19年杭州我本来是看空的,不过最近有点新变化。

先谈一个统计幻觉的概念。假设某城市只有两个楼盘,分别叫市区和郊区。第一年市区3万,郊区1万,销量八二开。第二年市区6万,郊区2万,销量二八来。请问该市房价上涨多少?答案是不到8%。是的,每套房子都涨了100%,但是平均涨幅不到8%,都是真实的。

在政策收紧的周期,巧妙运用这一点,可以实现一边房价实际上涨,一边统计意义可以交差。我一直称赞杭州师傅操盘房产方面的智慧,杭州暴涨那两年战略性吞并富阳和临安就减缓了很多郑智压力。

今年又有新动作,钱塘新区包住大江东。

大江东麻雀变凤凰后,新房交易非常火爆,但是毕竟远郊相对杭州均价还是低很多。这意味着市区新房限价理论上有松动空间。因为交差主要看新房均价,大江东量足价低的郊区效应可以抵消市区涨幅,最终实现盘盘都涨均价不涨。数学就是这么美妙。

有理论还要看实践,前一段某楼盘限价就松动了,开盘价格出乎预料。房产商应声而动,信心倍增,连着几块地拍出新高。总的来说,师傅和地产商都很满意,唯一的遗憾就是太快了,引起了舆论注意。这两天又放风杭州调控决不动摇,地卖完了说话就是好听。

价值因子看待,今年杭州是空的,有回调压力。但是师傅微操水平我也是真服气。这个新变化说明杭州师傅有试探松动限价的愿望和勇气,后面类似小动作可能还会有。那么会对杭州实际房价有所支撑。

二,上海。

上海就比较简单了,筑底成功迹象越来越明显。3月卖了2.6万套二手房,是三年来3月新高。16年3月,上海市场如火如荼,卖出了骇人听闻的5万多套。17年3月,下行前奏,不到2万套。18年3月,凉凉,1.7万。刚刚过去的3月,2.6万。

怎么看待这个数字?一方面不要被拿同比增长50%说事的营销号带节奏,那只说明去年太惨,和真牛市16年差的远。另一方面,企稳信号还是清晰的。上海现在没什么幺蛾子,还是比较尊重市场规律。量在价先,量稳了,价随后就稳。从第一季度销量结构看,刚需控场,属于自然回暖:新韭菜长出来了。

今年上海我看平。如果二季度保持3月这个势头(4月基本没问题),底应该就筑牢了。其实我觉得已经筑牢了,只是还需要一个心理消化周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