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看,一切更像是多种巧合作用下的一个美丽误会。媒体报道说是「女护士」或许不准确,更应该叫「女志愿者」,如果这么称呼就不会产生后来关于有没有执业资格的争论。
问题在于,人家姑娘真的是在医院工作,虽然是劳务派遣做内勤,但是媒体采访的时候未必能够面面俱到,表述的一丝不差。回想起当时,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纷纷赶赴湖北支援,从性质上来说也都是「志愿者」,姑娘的志愿者身份是无需怀疑的。
至于最后被说成是「女护士」,这并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不论是媒体看到一个从医院过来支援的姑娘后自己想当然地会错了意,还是姑娘为了表述更加方便不想过多解释自己的工作性质,最终被宣传成了「女护士」本身就是无关痛痒的事情,更何况人家从事的志愿工作都是非医疗的,不存在无证上岗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这位姑娘在疫情期间援助湖北的勇敢举动是实打实存在的,我们应该多一点善意和包容。
更何况,我看到很多人急着说她「人设翻车」,我也不知道所谓「人设」到底是谁给她设定的。而且,她的「人设」重点在于「援鄂」而不是「护士」,我也不明白到底哪里翻车了。
发蛇精病杀妻,操未成年女粉,杀害革命英雄,当“还乡团”祸害乡里……这些人因为参加过抗日,在一些人那里就是不可中伤、不能提及黑历史的“抗战英雄”。甚至于一些汪主席的兵、一些“满洲国国兵”都跟着混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抗日老兵”队伍里了。我寻思着,能不能参照那些人,给于慧鑫一些帮她“走正道”的宽容?不行啊,宽容“抗战英雄”可以恶心体制,吹毛求疵于慧鑫也是恶心体制,两种恶心加在一起,是双倍的快乐。
于慧鑫的瑕疵和缺陷确实存在,这不能否定,也不能“一白遮百丑”。但是她的人生确实有着闪光点。
其实,就一个问题:“有没有比她付出更多的志愿者?有没有比她更优秀的逆行者?为什么单单把她拿出来当成典型?”
我们且不论她的身份,先看一下公告里她从事的工作:
“非医疗志愿服务”!
试问,是那些奋战在一线直面病人的医护人员更值得树立典型:
还是所谓“最美女护士想嫁兵哥哥”更值得树立典型呢?
如果树立典型标准不是说“在疫情期间做了多少工作,救了多少人”而是“最美”的话........真的为那些一线的为了拯救生命直面死亡的一线医护人员感到惋惜:
“你们拼上性命的付出竟然不如一个所谓的“最美”护士(哦对了,人家不是护士是志愿者)........"
“树立典型的目的是什么?”是选美吗?就算是选美,也应该找个有说服力的吧:
人家有90后的女大夫,抛家舍业的战斗在一线,无人问津,却被一个“医疗志愿者”以“最美护士”的名义抢了风头.........会不会有“干得好,不如长的好”的感慨呢?
我相信,制造这个所谓“最美护士”的不单单是当事人自己,在背后一定有“推手”,是不是相关部门应该好好调查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把一个志愿者“包装”成最美护士,并大加宣传呢?到底是不是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呢?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