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国家,名字叫外国,那里的父母养孩子无怨无悔,那里的小孩坚强独立,那里飘着自由的花香和权利的空气,他们从不会因为分财产而打破头,更不会因为人生规划的差别搞什么家庭冷战,每个人都能选择自己开心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里的校园没有霸凌,那里的怪胎不会被孤立……
好吧我吹不下去了。
我一向挺烦打着自由主义旗号的利己主义者的,当然更烦给利己主义者提供理论支持的自由左派(当然了解自由平等和左右关系的人从名字就能知道这帮人是精分),这帮人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名字叫做“白左”,但是实际存在的数量和范围远比你想象的多,这帮人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每个人的权利都不可侵犯,每个人做出选择都该被包容,大家自由的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没有人会因为你与众不同就BB个没完。
嗯哼,真是一个好世界啊!我也挺向往这样的世界的。
但是你们知道他们忽略了什么吗?
那就是代价。
人只有承担责任才是自由的——卡夫卡
就好像没人能拦着你四处约炮,但是约出病了你得自己抗;没人能拦着你上课睡大觉,但是高考分数线不会为你放宽0.1;没人能拦着你半夜十二点走在治安不好的小巷里,但是当你被一把刀指着脖子的时候也别指望警察能像奥特曼一样从天而降。
自由,从来不是免费的,在天赋自由的同时,也赋予了自由以代价。
不承担责任的人,没有资格谈论自由。
没错,这就是原汁原味且纯粹的自由主义,在这种语境中,如果一个人作死,我们就应该让他作死,作死也是他自己的自由,真死了还可以提高社会平均智商。而在白左的语境中就不一样了:一个人不管怎么作死,不管怎么犯贱,最后都应该有人来帮他收拾烂摊子。
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些让人嘴角抽搐的乱象的起因。
明明是右派的自由主义,却填了一点左派的东西进去,刚好填住了代价这个东西。结果我们就看到了一群巨婴,口口声声说着要权利要自由要尊严,可是当我们问他们怎么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像固执的小孩子一样,一边逃避着问题的存在,一边来回念叨着自己的理论,来说服自己。而当真的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又突然开始崩溃,开始哭,开始向家庭,向国家,向社会,去索求帮助。
哎嘿,说道这里可能你突然一愣,没错,这么论证的话,这个事件里该指责的并不仅仅是这位打着个人选择旗号逃避自己责任的女留学生,还有这对盲目投资的老夫妇:他们对于风险的认识不足,对于道德教育的缺失,对于投资目标是否愿意回馈毫无认识,落得这个下场,似乎并不怎么值得可怜。如果联系上面某人引胡适的话,觉得“这都是父母欠孩子的”,似乎他们就活该如此。
但是他们有什么错呢?没有错的,他们的时代,“孝”就是一个“社会公约”。违背了这个公约的人在社会上寸步难行,这是一个对他们投资的安全保障,也是这么多年来中国社会“养儿防老”观念得以稳固的根本,在这个没有至高神的国家里,“仁孝”的社会公约,就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保障。
是这个社会公约崩坏了,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行之有效的社会约束被打破了,反驳者有了“个人自由”这个大旗,有了一些“让孩子来到不幸的世间是父母的罪过”之类的理论可以分庭抗礼,有了一群觉得自己太失败一定是父母太失败的人在帮腔煽动。
于是新一代根本不承认还有这个社会公约了,老一代却还按照这个公约的法则来行事,就好像双方互相捂住了自己那份合同,却开开心心的以为是和对方签了一样的东西。这样到了冲突的时候,只能驴唇不对马嘴,互相指责对方不是人。
要怪,只能怪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只不过是两代人之间的思想差距,却已经根本无法交流了吧。
当然,投入那么多却被撂那了的人,不论如何还是可怜一些。
微博上看到一个值得思考的评论的:
现在的有些子女就是,既想享受传统的中国父母对自己无条件、砸锅卖铁的支援,又不想接受传统中国道德,对于他们赡养父母的义务要求!如果你真的要学老外,那你18岁搬出父母家,自己出去打拼,自己挣钱留学,想去哪儿去哪儿,现在倒好,把父母那吸干了,反而跟父母谈独立?婊!
当然,以上言论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国外也并不是18岁就都搬出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