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就是现代中国畸形的亲子关系的真实写照么?
传统的中式亲子关系,简单来说就是父母无条件的供子女上学、成家、甚至立业,子女给父母养老送终。前半段是子女理所应当的权利,后半段是子女应尽的义务。这是一套几千年来形成的社会契约,没有法律规定,但绝大多数人都在遵守。
而今天的一些中国子女,需要钱出国留学、需要钱娶媳妇、需要钱买房首付,很自然地向老家的父母伸手,哪怕他们需要的数额超出了父母的收入水平,父母需要卖房扯饥荒。他们尽情地享受着传统中式亲子关系带来的权利和福利,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当他们在北上广买好了房、或移了民拥有了自立的能力,不需要再压榨父母了,他们又会装作不知道中式亲子关系的存在,突然学起公知开始教育父母和亲戚朋友「在美国,父母和孩子都是相互独立的,彼此都有自己的人生,不要相互依赖。」对于这部分人,我很想问问他们,既然你他妈要欧美式亲子关系、要相互独立的人生,当年凭什么用家里卖房的钱留学?凭什么让你父母砸锅卖铁给你在上海买房?你那么自由独立,当初怎么不用你自己的人生挣钱出国、挣钱买房?
遇到这种情况,绝大多数父母都会哑巴吃黄连,强忍着心里的凄凉对身边的人说「孩子过得好就行了。」然后自己默默在家做孤寡空巢,这样起码面子上过得去,虽然子女留不住了,好歹还能留一份亲情在。但像题目里那对父母那样炸毛翻脸的就比较蠢了,花了几十年、上千万,买了个外籍仇人,何必呢?
我想起白先勇先生《台北人》里的一个小故事,一个国军将军的儿子,他按照传统的中式亲子关系,用他父亲的中国财富、中国特权移民到美国,一去不回。很多年后当他父亲去世,台北的灵堂上,他拒绝向父亲的灵位行礼、进行作为孝子的仪轨披麻戴孝。
其实披麻戴孝更多的是汉族民俗,与宗教无关的,但因为有放焰口的和尚在场,他说自己是基督徒,不方便参加佛教的仪式。
我认为这是父母的问题,确切的说,父母长期不正确的言传身教导致子女的心理有些问题。
首先注意到每年30万的费用,而且是十年前,我还真认识一个类似的,不过去的是日本,每年花费大概20多万,当然这位家里有钱不在乎,纯粹是花钱买文凭。这位老兄要是成绩好点,肯定是花不了这么多钱的,一方面买学校,另一方面众所周知,读书不太好的年轻人通常比较会玩(我印象里日本留学要比美国便宜不少,没错吧?十年前汇率大约1美元换8人民币,这么算下来30万人民币也属于正常的花费,但我印象里公立学校应该会便宜不少)。新闻里面也没提及女生去的是什么学校,有些标题党简单冠名“学霸”,我感觉有点吹的成分在里面,按照媒体的一贯尿性,名校更容易搞大新闻,比如哈佛斯坦福,肯定会把校名挂上去。所以很可能,这女生的学校并不太好,至于什么“11分跟名牌大学擦肩而过”之类的描述,如果真是名牌,媒体咋又不肯写出来呢?虽然有被打脸的风险,但以我对国内媒体的了解基本可以下定论,这女生的成绩考211都悬。
但父母因为过了三十岁才有这么个女儿,所以期望很大,从文中的描述来看,从小就有把她送出国的计划,我估计这个愿望还异常强烈,可能一直给女儿灌输要出国读书的想法,导致女儿对国外极为向往,于是考砸了之后不惜掏空父母也要出国。至于为啥不回来,
从三口之家到二人世界
2007年,张莉收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张勇当时非常兴奋。“我查了,这个学校每年招收的亚洲学生并不太多,能被录取还是挺幸运的。女儿终于让我们扬眉吐气了。”张勇说。
张勇至今仍记得自己把女儿送出机场的那一幕。“凌晨1点的红眼航班。我远远地向她挥挥手,她已经消失在我的视野了,我还是朝着那个方向张望着,我突然心里空落落的。眼泪就忍不住掉下来了。我扭头一看,我老婆也蹲在地上哭了。我赶紧擦了把眼泪,拉起蹲在地上的她。”
朱静不止一次交代女儿,在美国晚上不要一个人走夜路,不要参加示威游行之类的聚众活动。受张勇的“委托”,她还一本正经地对女儿进行了一番性教育,要求张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或婚姻观。朱静还给女儿划了几条红线:不准找外国人当男友,不能当未婚妈妈,不能和学校的老师搞师生恋。
适应女儿不在身边的日子,对张勇夫妇来说是更大的挑战,尤其对朱静。女儿从出生后都是她带大的,一直在她身边,现在突然从身边消失了,感觉挺不习惯的,她情绪波动很大,女儿离开的前两个月,她总是失眠。“我原本以为自己准备好了,但实际上并没准备好。从女儿离开家门时,我就像掉了魂似的。我心里知道,女儿出国留学是好事,但还是忍不住直掉眼泪。刚去的一个星期,我一天要给她打3个电话。”
女儿留学父母第一时间想到自己扬眉吐气——看得出来,平时为了让女儿给自己争光没少逼她学习吧?
还有要是对自己女儿的智商有信心的话,为什么要叮嘱她一些很显然的事情?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以前就顾着抓孩子的学习,根本就没管过走不走夜路之类的常识问题。
最好玩的是不找外国人当男友这一条,不是我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这种育儿水平的父母大概就是靠妖魔化外国人来恐吓女儿。
我不怕打脸的说一句,这对父母就是典型的控制欲过强,表现在对某件事过度苛求——比如学习,管控孩子的一切——比如择偶,以自己的观点代替孩子的思考——一堆不许,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干预——一天3个电话,最终反而导致孩子叛逆,小时候被父母压着显示不出来,翅膀长硬了给你颜色看。
这孩子不是不想回国,只是不想回到这样被圈养的生活里罢了。
一旦回来,我估计八成要被逼着去考公务员,然后谈什么男朋友父母都要过目,婚姻大事可能还要他们来拍板,天天唠叨说嫁哪家好,这尼玛显然要悲剧啊。
知乎上年轻人多,如果你的父母对你提出了诸如“不准找外国人当男/女友,不能当未婚妈妈/爸爸,不能和学校的老师搞师生恋”的要求,你会怎么想?反正我的想法是——我妈是不是还觉得我才是个200斤的孩子?完全没把我当成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有自己三观的成年人,这样的父母,真的还是躲远点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