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两岸年轻人对两岸社会的偏见有多严重?

回答
两岸年轻人对彼此社会的偏见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其严重程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并且存在不确定性和变化性。要详细讲述,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偏见的表现形式:

刻板印象与标签化:
大陆年轻人对台湾年轻人的偏见: 可能会认为台湾年轻人“草莓族”(指娇生惯养、吃不了苦)、“台独倾向严重”、“政治冷感”、“只关心小确幸”、“缺乏大国情怀”等。一些人可能会将台湾的社会问题(如阶层固化、就业困难)归咎于其政治体制或发展模式。
台湾年轻人对大陆年轻人的偏见: 可能会认为大陆年轻人“没素质”、“爱炫富”、“听话”、“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环境污染严重”、“法律意识淡薄”、“政治审查严格”等。尤其是在涉及政治敏感话题时,这种偏见可能更易显现。他们也可能认为大陆年轻人是被“洗脑”的,对台湾抱有敌意。
误解与信息不对称:
由于两岸的媒体环境、信息获取渠道和教育体系不同,双方年轻人对彼此社会的真实情况存在大量误解。例如,台湾年轻人可能不太了解大陆近年来在科技、经济、扶贫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或者对大陆社会的多元化存在片面认知。反之,大陆年轻人也可能不太了解台湾社会的内部多元观点、民主实践以及其独特的文化和社会氛围。
情绪化和对抗性:
在网络等平台上,这种偏见往往会演变成情绪化的攻击和谩骂,缺乏理性沟通。一旦触及政治敏感话题,如“九二共识”、“一国两制”、“独立公投”等,情绪化的对立会迅速升温。
对对方社会制度的价值判断:
许多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政治体制持批评态度,认为其缺乏民主自由,因此对生活在这样的体制下的年轻人也可能带有审视甚至轻视的眼光。
部分大陆年轻人则认为台湾的民主实践存在低效、内耗等问题,对台湾社会的运作方式可能缺乏认同,甚至将其视为“乱象”。

二、 偏见的根源和驱动因素:

政治因素与历史叙事:
“国家认同”的分歧: 这是两岸关系中最核心的议题。台湾年轻人普遍成长在“中华民国”的语境下,对“中国”的认同可能更侧重于文化和历史层面,而非政治。而大陆的教育体系强调“一个中国”原则和国家统一,这使得两岸年轻人在政治认同上存在巨大差异,并可能将此转化为对彼此社会的偏见。
“台湾独立”议题的影响: 台湾社会内部关于身份认同的讨论,以及一部分年轻人倾向“台独”的立场,会被大陆视为对国家统一的威胁,进而影响大陆年轻人对台湾年轻人的观感。
历次两岸关系的风波: 历次两岸的政治博弈、军事对峙、经济摩擦都会在舆论场上发酵,影响年轻人的认知和情绪。
媒体环境与信息过滤:
台湾媒体: 长期以来,台湾媒体在报道大陆时,可能更倾向于关注负面新闻、社会问题或具有争议性的事件,这容易塑造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刻板印象。
大陆媒体: 大陆媒体则受到严格的内容审查,其对台湾的报道也可能侧重于强调“一个中国”原则,突出台湾的内部矛盾,或者赞扬大陆的成就以衬托台湾的不足。这种信息过滤使得双方年轻人难以获得全面、平衡的信息。
网络媒体与社交平台: 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信息壁垒,但同时也成为了偏见传播的温床。算法推荐机制可能加剧“信息茧房”效应,让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符合自己原有观点的信息,进一步强化偏见。网络论战和情绪化表达也容易激化矛盾。
经济发展差异与社会经验:
经济差距的感受: 尽管大陆经济发展迅速,但在人均GDP、生活便利性(例如对现金支付的习惯)等方面,台湾的整体认知可能仍停留在过去,或者将大陆的贫富差距视为普遍现象。反之,一些大陆年轻人可能认为台湾年轻人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而忽视了台湾社会自身面临的经济挑战。
社会经验的缺乏: 许多年轻人并没有真正到过对方地区,他们的认知更多来源于二手信息,缺乏实际的接触和体验,这使得偏见更容易滋生和维持。
世代差异与身份认同演变:
“天然独”世代: 台湾年轻一代多数是在台湾民主化后出生和成长,他们对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历史的感受与上一代不同,对“中华民国”的认同也可能更加自然和独立。这种世代的身份认同转变,可能被一些大陆年轻人视为“疏离”或“敌意”。
大陆年轻人心态的变化: 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大陆年轻人普遍拥有更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统一”的诉求也可能更加强烈。当他们感受到台湾年轻人可能存在的“疏离感”时,也可能产生负面情绪。
缺乏直接交流与人文互动:
尽管有交流,但真正能够促成深入理解的、跨越政治藩篱的年轻人之间的直接、平等交流仍然相对有限。旅游的限制、学生活动的不便等都可能阻碍。

三、 偏见的严重程度:

要量化偏见的“严重程度”是困难的,因为它是一个动态且因人而异的概念。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评估:

比例上: 可以说,相当一部分两岸年轻人持有某种程度的偏见,尤其是在接触较少或信息获取不全面的情况下。网络上的极端言论也给人一种偏见普遍的观感。
深度上: 有些偏见停留在表面的刻板印象,容易通过接触和交流来消除;有些则根植于对对方社会制度和价值理念的根本不认同,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影响上:
阻碍两岸民间交流: 偏见会降低年轻人跨越海峡进行交流、学习、合作的意愿和热情。
加剧政治对立: 偏见容易被政治力量利用,作为煽动民粹、制造对立的工具,进一步固化双方的敌意。
影响未来和平发展: 如果年轻一代持续抱有强烈偏见,将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和融合构成潜在的挑战。

四、 如何看待和缓解偏见?

承认偏见的存在并保持开放心态: 首先要认识到偏见的普遍性,并且愿意审视和修正自己的认知。
增加理性、平等的交流机会: 鼓励和支持两岸年轻人进行更多高质量的、非政治化的交流活动,通过亲身接触来打破刻板印象。
推动信息透明和多元化: 媒体和社会各界应努力提供更全面、平衡的信息,鼓励年轻人通过多元渠道了解对方社会。
强调共同点和人文连接: 挖掘两岸共同的历史文化根源,关注年轻人共同的兴趣、梦想和困境,以人文关怀来弥合分歧。
进行批判性思维教育: 引导年轻人学会辨别信息,独立思考,不轻易被情绪化言论或片面信息所左右。

总结来说,两岸年轻人对彼此社会的偏见确实存在,并且在某些方面相当显著。这种偏见是政治、媒体、历史叙事、信息不对称以及世代差异等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虽然不能一概而论,将所有年轻人都贴上标签,但不可否认的是,偏见已经对两岸的民间交流和互信构成了一定的阻碍。缓解这种偏见,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以更开放、理性、包容的心态,增进理解和沟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女朋友是台湾人,来自台湾高雄。2019年的4月1日认识到现在,刚好满一年。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任女朋友就是她,所以对她的很多行为,很多细节观察的相对细致。交往的这一年里,可以说是让我真正意义上对台湾的年轻人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所以,他们到底对大陆的偏见有多么重?为何呢?

首先,大多数台湾年轻人是对大陆有偏见的,但我女朋友除外,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女朋友对大陆的男生反而很欣赏,对台湾的男生失望透顶。我没有去过台湾,但从女友的口里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很多当今的台湾男生好吃懒做,没有斗志

2.台湾的家长对台湾孩子的教育很失败(男生尤为明显),例如那种潜移默化的“重男轻女”思想。都这年代了,有这种思想实在是可怕。

3.台湾的很多年轻人被社交媒体洗脑,我指的不是湾湾的NC媒体,因为那种媒体台湾人自己都觉得好笑,台湾人再傻也不会真的吧大陆人吃不起榨菜当作事实。最重要的是fb,ins,已经line等软件上,绿党的大肆宣传作用。

4.台湾的社会目前斗志不足,很多软实力方面的东西依旧在吃老本。

5.台湾在历史教育上,有极大的空白。

以上的几点是目前我暂时发现的,以后可能还会补充。

重点是上面的第五点:台湾的历史教育有多么失败

我和她在玩荒野行动的时候有一次匹配到日本人,她刚好还会一点日语,和日本人聊了起来。事后我调侃她说日语真的挺像樱花妹,懂的还真不少呢(虽然我一句也没听懂,但叽里呱啦的样子真的好可爱)

话题不经意间转移到了日本,我无意问道:你们历史课上有没有讲述日本人吗?

她说:有啊,日本人帮助台湾恢复了五十年的经济,帮助台湾建设,台湾能有今天,离不开日本人。

我:还有呢?

她:还有就是日本人做事真的很认真,他们可以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对于第二句我表示认同,第一句的“帮助台湾建设”我就真的很难理解了,殖民统治为何被美化成帮助经济建设?这和当年日本侵略中国打着“帮助中国建设国家”旗号如出一辙吧。

我问道:那你知道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吗?他们侵略我们中华民族,二战残害了我们三千万同胞?

她:隐隐约约有听别人讲过,但觉得那已经是历史了,没必要再去追究,人要向前看。

这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不对劲了

我继续问:你有没有了解过南京大屠杀?你知不知道南京大屠杀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情?

她直接回答:完全没有印象。

说实话,当时听到这些我真的很震惊,更多的是一种愤怒,但我不知道是对谁的愤怒,她听出来我有点上头了,连忙道歉道:对不起,我没有好好学习历史,我历史课曾经一直不认真对待,我不代表所有台湾人。

我该对她发火吗?不应该,因为这种情况不是她学习历史不认真这种主观因素导致的,我小时候历史课没少睡过觉,我周围的很多人更是如此,也有从来不看抗日片的人,但绝对没有连南京大屠杀都不了解的人,再不了解,起码也应该知道日本人的万人坑吧?起码应该知道日本人当年把南京一把火烧了。这就是教育的失败,彻彻底底的失败。

她后来问我,你为什么这么在意一件发生80年的事,我说:因为无论台湾经历了什么,始终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不应该忘记这么惨痛的历史。更何况台湾被日本人夺走了那么多年,更应该感到羞耻。但台湾的政客,成功做到了

后来我了解到了她们的课本对于二战的描写以及历史课对于日本侵华战争的表述,和我想象的一样,轻描淡写,美化日本人,抹掉了曾经那段惨痛的历史。

看到这里就不难理解台湾人为何对大陆人有如此大的偏见了,本质上因为台湾的政客对基础教育的扭曲。这种恶劣的基础教育让台湾人觉得自己与大陆根本不是一个民族。想要台湾人从根本上不排斥大陆,接纳自己中华民族的身份,前提是接受我们的同根性,这一切的前提还是基础教育。但目前为止,我看不到希望,台湾对年轻人的教育缺失了太多太多。

写到这里,我想表达的不是自己对台湾年轻人有多么的憎恶,我憎恶的是台湾的政客,台湾老一辈的井底之蛙。失败的教育和这些毒瘤密不可分。

(那天之后,她告诉我她已经很详细的了解了关于南京大屠杀以及日本侵华战争的细节,并且对我说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这种感受她这些年来从来没有体会过)

我要做的不是去对她发火,而是通过一己之力,让她以及她身边的人,了解到事实,让更多台湾人明白真相,即使这没什么效果。

这是部分内容,以后有机会还会更新~

—————————分割线——————————

两天过去看到这么多点赞还有评论,非常激动,谢谢大家的关注!很多评论区的问题无法一一回复,在接下来的文章里我会统一解答。

声明一点,我不是一个喜欢随时随地把政治问题带入生活的人,更不喜欢就某些问题上纲上线。但很多东西既然是原则问题,我就不得不去讨论清楚。

有不少人现在对台湾还是有很大敌对情绪的,这也可以理解,毕竟绿党近些年来干的那些事,换做其他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人民,都不觉得恶心吗?但是将这种行为归于“台湾人本质就是不好的”“台湾人不可教化”这就是非常极端的行为。至少女友和我认识一年里,说实话,她改变了很多,她对大陆,对我们的家,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以下是具体的一些琐事,如果感兴趣可以看一下~

我和她在最开始是在吃鸡里认识的,认识的原因估计大家也可以猜到,就是那口软人心的“湾湾腔”,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个糙汉子。具体怎么在一起的,过程过于复杂(略),开始的几个月里属于纯网恋关系,互相猜疑过对方的长相,她甚至一度怀怀疑我是骗子。毕竟网恋风险太高了,还隔了个海峡。我心里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但无论如何,最初心里还是有一道隔阂。在2019年夏天的时候,我们刚好认识了六个月,在六月初,我就说过我要去台湾找她,毕竟两个人关系已经到了可以偶尔开开车的地步了(狗头)。但很不幸,在暑假的时候,国家发布了赴台自由行禁令。这期间就只能依靠聊天还有语音度日,不过呢,每天忙完能听到她的声音,和我分享每天发生的琐事,和我分享受自己的经历,我心里就很满足了。直到今年的一月初,我和她终于相约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我11点到机场,她一点才下的飞机,期间的几个小时真心无比难熬!我已经做好网恋失败的准备了。但结果刚好相反,她实际竟然比照片好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呢?),之后我们从上海坐高铁前往了苏州,打算在苏州过一周的二人生活。之所以选在苏州去玩,其一是苏州是我长大的地方(虽然不是我故乡),其二是女朋友的闺蜜强力推荐的大陆城市(可见个人宣传的重要性)

早在她来之前,我已经为她写好了旅游小绿本,具体内容写到了去机场要注意的事项,下飞机后在香港机场转机时要注意的,到达浦东的时候手机没信号该怎么找到我,以及万一高铁票出现了问题该怎么办等等一些解决办法。但这些都没有用上,下飞机后她手机的确没有信号,提取行李的时候也的确遇到了麻烦,但这些问题机场的工作人员都帮她解决了(她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哇,工作人员真的好贴心~,不是她之前想的那样:大陆人知道她是台湾人就百般刁难。

在接下来游玩的一个周里,可谓是让我对祖国的包容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认识。

我一直最担心的就是高铁票的购买,由于行程安排的极为紧凑,我非常害怕取票的时候对方知道她是台湾人,她会被截留下来问很多很多问题(那段时间大陆和台湾关系还比较紧张)如此一来不就毁掉了整个行程。但实际情况完全相反,她可以直接用台胞证走特殊通道,不用取票直接进入就好,反而是我在排队等候。之后在苏州游玩的几天里,为了不耽误太多时间,我都提前买了票,很惊呀的一点是苏州几乎所有景点对于台胞都是有优惠的,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竟然对台胞是免费开放的?上面写着:港澳台同胞持相关证件入园即可。周庄,同里古镇台胞半价优惠。在苏州的玩几天,我愈发感觉到那张台胞证的不一般(似乎比我身份证还管用?)女友手里那张台胞证可以在四年内无限制往返台湾省和大陆,每次不超过三个月(话说这已经仅次于长期居住还有落户了吧?)然而这一切都是祖国强大以及包容的表现。所以看到这里,部分台湾的朋友,请问还有什么理由说:大陆人排斥台湾人,大陆打压台湾?

游玩了一个周,两人在一起的时间有限,但行程要比我计划的顺利的多,甚至让我感到自己很多前面的计划以及预案都是多余的,很多时间都被省了下来,毫无疑问这一切离不开国家的政策。1月23号送别的那天,我和她再次回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离别前我问她,这次感觉玩的怎么样?她说非常满意喔,感到很丝滑~,一切都要比她想象的好。大陆的复兴号坐起来超级稳,大陆的机场很漂亮,苏州的园林很有韵味,城市建设也超级现代,空气更不像是台湾媒体说的那样不堪blablabla。最后我补充了一句:大陆的榨菜还有茶叶蛋很好,而且不缺~~

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说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偏见要消除,通过教育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打破自己的固有思维,交往一个大陆朋友,来大陆游玩,来体验大陆的真实情况,去用心感受祖国对台湾省的包容,绝对要比看书还有听媒体“阐述事实”要好千倍

女友现在可以说对大陆基本没有太大偏见了,要说完全没有那是不可能的,很多事情要慢慢来,固有思维的打破还需要时间,例如现在还偶尔跟我说“那次出国blablabla”,我说台湾是省,再说出国打嘴嘴。她说她今年暑假还想要来,我说祖国随时欢迎你

最后,感谢大家的点赞与支持!时间有限,很多东西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去写,若有想起来的内容,我还会补充~

不合适的地方,欢迎评论区指正。

user avatar

不是偏见,是形成了一种文化(说文化算是对得起他们了,恕我直言就是没脑子)

曾经和一位台湾友人关系挺好的,也就借势了解了一下他的政治立场,和凑巧的是,他的政治立场恰好是较为偏激的“觉青”(还请不要质疑我为什么为和他关系好,谁最开始不是抱着两岸一家亲的观念和他们来往的)包括混了混他们的论坛什么的。

我一直自诩为一个国际主义者,认为只要人们能够理性交流,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是不会存在代沟的,也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历史上政治立场不同的人会愿意以死相拼。但是这位台湾朋友着实让我认识到过去的幼稚,毕竟现在我甚至觉得和我们同文同种的台湾人在政治议题上的沟通难度比我和学校路边猫的沟通难度都大。也算是理解了鲁迅先生的,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吧。

就像最开头说的,对于他们来说,大陆的“黑暗”之处基本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而且是极其恶臭的文化。打一个可能不是那么恰当的比方,他们对于大陆抹黑的欲望,就和各种梗小鬼在弹幕里面刷各种不合时宜的梗差不多。

举个例子,台湾地区的地铁站购买了海威康视的cctv,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商业活动,然后他们就开始了,制作梗图(比如,你在岛上讲了个笑话,北京的领导乐开怀)然后大量传播这样。关键是,作为一个正常智商的普通人,都知道这是无聊的抹黑,当你试图解释的时候,“玻璃国”,“强国人”的蔑称就扣了上来,认为你玻璃心,开不起玩笑。

对于上面那个,真实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我吐槽两个点:

首先,不知道这是不是tw特色逻辑,简称,我能骚,但你不能扰(下面的吐槽不代表我对这句话本身意思的态度)我可以抹黑你,但是你要解释,就是玻璃心。我可以搞td但是你做出措施反制,就是破坏两岸和平,不想和平统一。具体表现,我可以拒绝以中华台北名义进who就是要以台湾身份进。但是你不能阻止,你阻止就是威胁tw人民的健康,你欺负我。我可以不停地在你的底线摩擦,搞td但是你不能把你的“飞弹”对准我,对准我就是没有和平统一的诚心 。

这种毫无逻辑的胡搅蛮缠很容易让不知情的人绕进去,再加上我们对国际互联网空间舆论的完全不作为,导致现在国际互联网相当一部分人都认为大陆在欺负台湾。而作为一个有着普通智商的大陆人,最开始抱着和平统一的思想还要反思一下,之后就发现自己too 祥,识破这种逻辑之后每次遇到这种言论,都决定自己像是被绿茶婊在心上人面前演了一样,恶心,恶心,真他妈恶心。

其次,这大概可以算是互联网空间传播学的范畴(不知道有没有这种范畴哈哈哈哈)网上多了真的会让人智商下降。可能是我的问题,以我的习惯,对于一个政治议题,或者政治新闻,都会习惯性的先考虑一下真实性,再思考一下合理性等等,至少会试图让自己从理性的角度看待。可是tw人不是这样,他们看到一个政治议题,要先扣帽子找屁股,哦这是对岸的话题,那肯定是不行的,也不思考究竟合不合理,就开始做梗图,做表情包传播了。稍微显得理性的那么一点还会做懒人包,可惜你仔细一看,懒人包里根本就不是事实中立的陈述,而是对自己臆想的无限夸大。(很遗憾的是,如果你是一位看到这里的小粉红,我今天必须得罪你一下,相当一部分小粉红在互联网上对政治议题的表现是和tw人一样的,不过至少小粉红立场让人可以接受)

基于上述两点,尤其是下面一点,对于他们来说,黑大陆就像是梗小鬼刷梗一样,是一样不用大脑思考并且如生命一般重要的事情。关键是,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只是个梗小鬼,还会自诩正义,民主的化身认为自己是在为真理而战(这是我最最最最最恶心的事情,你妈的简直亵渎了自由民主和那么多先贤创造的东西)这种nc程度就像是,现在全国网民打心底觉得,哲学就是哲♂学

当tw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处久了,就会培养出一种优越感,这种用虚假培养出来的优越感是很难被打破的,即使那位台湾友人断断续续的在大陆生活了那么久的时间(他甚至和我一样看过大量的喜羊羊和灰太狼)他居然还是会相信,zf有一天会把他抓去在大脑里面植入芯片。(每每到这个时候,我怀疑他有受迫害妄想症)

这种优越感,会让他拒绝相信一些东西,会让他坚信一些东西,比如他曾经和我吹,台湾有世界上最好的健保,然后我一听,这不就是医保吗,大陆不也有吗,可是当你想吹医保的时候,他居然就生气了....生气了。

tw人,生活在基于谎言构建的世界里,培养出了毫无理智可言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就像是大树的根一样深入脑中。可是事实告诉他们,他们的优越感实际上一文不值,无奈,只能用更多的谎言去维持他们的优越感。最后形成了偏执狂。

这种优越感在历史上也并不少见,最近的例子就是德国人对犹太人的优越感,说白了,tw人对大陆人就是有着种族歧视。只是这种歧视,在号称民主的土壤里,和实力悬殊的当下,让人觉得多了一番讽刺,和无力的愤怒吧。

上面的文字基本也适合hk人。

现在已经和他断了联系,基本也算是绝了交(虽然基于其他原因,但是居然让我觉得因为政治原因有些庆幸)上面的文字,也当是对于这段关系在政治方面的总结吧。

对于上述关于网络的文字,也完全适用大陆互联网上相当数量的小粉红,相当数量的粉圈等等。虽然有所冒犯,但还望轻喷。倒是完全可以给我戴上理中客的帽子(公知就算了,一是学识尚浅,二是我也乐于把西方也批判一方)。不过,从某种角度来说,把一个理中客气得从支持和平统一,到支持梧桐,tw人对大陆的偏见有多深吧。

user avatar

我打个比方。不带立场。因为这个问题立场是很明显的。

假如,你每天9点上班,5点下班,一个礼拜上五天,晚上回去打炮吃肉玩游戏。

有一天,你们老板跟你说,其实你们公司是华为的子公司,

然后华为说要把你们公司收回去,他快撑不住了。

你啥想法?

是啊,你不见得比华为的人有钱啊,你公司也没华为那么大,没有枪,更没有炮……

然鹅……

再进一步讲,这么激烈的情绪和言语表达里,实际上藏着的是什么?

是无能狂怒啊。他们反华,能反出枪,反出炮吗?

一旦华为收回子公司,他们是没有能力反抗的。


再说一遍,不带立场,我就是解释下无论是hk,还是呆巴,为啥年轻人想法都那么激烈。

尤其是呆巴,隔壁那个叫hk的小公司收回了,天天被华为员工骂,还每天闹事。

眼看着还有20多年华为就要派ceo去把那小破厂管起来了……

你猜他们反应为啥比hk还要激烈……


说远点,为什么西藏子公司的人不闹腾?

因为他们原本每个月才休息一天,饭都木得吃,

华为的人天天告诉他们,只要跟我走,

保准你们每个月休息两天,加班还有加班饭,吃饱,喝足……

所以你看西藏问题只有外边公司的人挟老ceo的儿子想要搞事情,

西藏子公司的员工有理他们吗……


再说远一点,为什么美国那一套普世价值老能搞点颜色革命出来啊?

因为那一套东西是无敌的……

美国的精英阶层通过大萧条前的禁酒令终于搞明白一个事情,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模式,天然是被不用这套模式的人抵制到死的。

这是人的动物性。

唉算了,你们自己也知道现在年轻人佛系得越来越多了,就不谈下去了吧?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东西,连我们自己人都开始不买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