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我是猫》这本书?

回答
说起夏目漱石的《我是猫》,我脑子里会立刻浮现出那种带着点儿疏离又有点儿洞悉一切的猫视角,以及它对那个时代日本社会,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那种不动声色的嘲讽。这本书,真的不是那种能让你捧着哈哈大笑的喜剧,它更像是猫在窗台上打着盹儿,看着楼下过往行人,然后用它特有的猫式哲学,把这些人的种种滑稽可笑,一点点地剖析出来。

首先,这只“我”——那只无名猫,绝对是这本书的灵魂。它不像我们平常认识的猫那样,只知道吃喝玩乐,对人类的事情漠不关心。这只猫有它自己的思考方式,它观察它生活的那栋房子里的主人,也就是那个叫“苦沙弥”的英语老师,以及他身边那些形形色色的人。苦沙弥老师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清高,有点迂腐,对社会充满不满,却又没什么实际行动力,整天就是和朋友们聚会,谈论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猫就住在这样一个人身边,它看透了苦沙弥的虚伪,也看透了他那些朋友们的做作。

我觉得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夏目漱石借着这只猫的眼睛,把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描绘得入木三分。你看,苦沙弥的几个朋友,比如那个只会附和的“珍宝馆”老师,那个有点儿暴发户气息的“金田”先生,还有那个喜欢夸夸其谈的“波罗门”先生,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时代烙印,也有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他们谈论哲学、艺术,批判社会,但回到生活中,却被钱、地位、名誉这些俗事缠绕,显得特别可笑。而猫呢,它不需要这些,它的世界很简单,就是吃饭、睡觉、晒太阳,但它对人类的追求却看得比谁都明白。它不理解为什么人类要如此执着于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反而错过了生命中最简单纯粹的快乐。

书里有很多非常经典的片段。比如猫第一次见到苦沙弥,被他“救”了之后,就开始了它在人类世界的生活。它看着苦沙弥教学生,看着苦沙弥和朋友们吵嘴,看着苦沙弥因为一点小事就唉声叹气。猫觉得这些人实在太奇怪了,明明有很多可以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事情,却偏偏要找不痛快。它尤其看不惯那些人那种矫揉造作的态度,那种言不由衷的客套,在猫看来,简直就是一场大型的伪装秀。

还有,书里对于当时日本社会的描绘也非常细腻。虽然是猫的视角,但你依然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社会思潮的碰撞,西学东渐带来的冲击,以及一些知识分子在这种变革中的迷茫和焦虑。猫只是一个旁观者,它没有立场,没有偏见,它只是用最直接、最原始的感知去记录一切,而恰恰是这种纯粹的观察,让这些人和事显得更加真实和可笑。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的意义远不止于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它更像是一种对人性普遍弱点的探讨。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苦沙弥的影子,都会有一些爱慕虚荣,都会有一些愤世嫉俗,也会有一些找不到方向的迷茫。夏目漱石并没有直接去批判这些,而是通过猫这个疏离的视角,让你自己去体会,去反思。当你看到猫对人类那些复杂的情感和行为感到困惑时,你也会忍不住去想,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本书有点沉闷,毕竟它没有一个非常跌宕起伏的情节,更多的是一种日常的观察和思考。但对我来说,正是这种平淡中见深刻的叙事方式,才更显出夏目漱石的功力。他就像一个高明的导演,用最简单的镜头语言,捕捉到了人性的光辉和阴暗。

总而言之,《我是猫》是一本值得慢慢品味的 책。它不仅仅是关于一只猫的故事,更是关于那个时代、关于人性,以及关于我们自己的一次深刻审视。每次读这本书,我都会有一种被“点醒”的感觉,好像突然明白了许多,又好像有很多东西需要重新思考。它就像一个安静的朋友,在你身边,不声不响地给你讲着那些你可能忽略了的生活的真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夏目本来是想写完第一部分就收笔的,奈何太受欢迎,就接着写了。所以本来也没啥特别想要表达的主旨,人乐呵乐呵写的,也就乐呵乐呵的看吧。阅读于雷先生的译序,了解日本文化和小说时代背景对读这本书大有帮助。(不然连笑点都get不到)

分割线~

二更

哈哈哈哈,最近几件滑稽的事情让我想起《我是猫》了。

《我是猫》成书于1905 1906年,这一段时间,日本发生了什么呢?

国际上,日俄战争结束,《朴次茅斯合约》签订,标志着日本已经迈入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

战后,日本获得了:

1.沙俄承认日本在朝鲜的利益并保证不再插手

2.南满铁路的路权和采矿权。(从长春到大连)而在那个时候,掌握了路权就可以派兵保护,实际上就是控制了铁路沿线,建立了国中之国。

3.萨哈林岛南部主权

是不是大胜利?

是!

是不是扬国威?!

是!

日本民众开不开心?

不开心!

1905年9月5日,《朴次茅斯和约》签订,同日

“东京日比谷公园聚集了“3万名手工业者,店员和工厂工人,不是为了赞颂,而是为了抗议条约的签订。”

为什么呢?

他们的口号喊的是 政府没有捞到足够的油水 西伯利亚也应该拿下来 东北地区也要拿下来才对 政府软弱 天皇不要在和约上签字!

骚动持续了两天,平息时,骚乱已经造成了350幢房屋被毁,17人死亡500警察受伤500名抗议者受伤。

这样一看 日比谷公园的骚乱仿佛真是爱国心泛滥似的。

实际上,这些底层人民抱怨的,根本就不是政府没把蛋糕做大,而是没有分好蛋糕。

为什么要在日比谷公园喊呢?

因为他们选出来的议员,根本说不上话。

1889年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名字就叫这个不是我日吹啊)规定国家设立贵族院和众议院。然而,宪法颁布的第二天,时任首相黑田清隆允诺支持“超然内阁”

什么叫超然内阁呢?

就是完全把政党排除在外建立内阁,内阁各大臣不得有任何政党成员,而应该由政治元老和他们的亲信担任。

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你要家里不是当年跟着一起革命的,就别想着影响政局啦。

所以政治上 下层民众没有参与的可能

再来看经济上:

1905年的日本工业化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个阶段的日本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一样,也面临着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爆发。

冲突最激烈的是纺织业的女工,拿着最低的工资,住最简陋的房子,干最累最脏的活,还有时时被工头玷污的风险,据统计,只有三分之一的女工能做到合同期满,其他的呢:或者死了,或者病了,(长期在充满悬浮物的工厂中工作导致的肺病)或者跑了。

来跟我念:

哪里有剥削

哪里就有人享受

四大财阀已经坐稳了脚跟,企业家收到国家的大肆吹捧

什么?你说他们虐待工人!你放屁,给我抓起来!

于是,明治时代的最后几年,

日俄战争胜利的那几年

日本人终于发现了

所谓为了民富国强而革新的“明治梦想”

根本与普通大众无关

日比谷公园里喊的是什么?

根本不是爱国心的泛滥,而是被理想背叛的怒吼

政府的坚决镇压,又好好给普通日本人上了一课:

你小子也配有梦想?

身处这样时代的夏目,心里会觉得舒坦吗?

不会

他应该是什么心情?

苦闷

为什么

知道现在走的路不对

可又无其他的路可走

怎么办呢?

文学家最爱干什么?

写书 骂人

这就有了这本《我是猫》

书里“冷眼看世界”

冷在哪?冷在所有这个时代的典型人物,都被狠狠嘲讽了一番。

学生,车夫,教师,爱捉弄人的金框眼镜,警察,小偷,资本家和他的老婆孩子(此类人讽刺最甚),沉迷于旧思想的八木,研究吊颈力学的教授。

除了人以外,

“金钱推动运转”的社会,

“拐子,骗子”都有的大和魂,

车夫家的大黑

还有本书的主角:咱家

通通都是嘲讽的对象

给人一种感觉:但凡是活在这个社会的 都是垃圾乐色蠢蛋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金钱社会本身就错了

分割线~

日本人在明治末期看清了资本家的嘴脸

中国人呢,什么时候能看清呢

251之后?

还是不充vvip不配当中国人之后呢?

最后 附上我自己想的一个笑话:

“就你也好意思自称中国人?!”

至道学宫摇下了宝马车窗骂到

他下了车,朝我走来,啪一巴掌打到我脸上

“外国zb家的烂钱好吃吗!”

“你是中国人!只能吃中国zb家的烂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