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如当年划江而治,现在会怎样?

回答
假设当年国民党和共产党真的在长江划江而治,而不是像历史那样,中国大陆由共产党领导,台湾由国民党统治,那么现在中国的面貌很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当然是一个庞大的“如果”,我们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来推演,而且每个层面的推演都会衍生出无数种可能。

首先,在政治层面:

两个中国,或者说两个“中国”: 最直接的结果是,中国将分裂成两个政治实体。我们可以设想,长江以南会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华民国”,而长江以北则是由共产党统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两个政权在国际上的合法性、外交关系、军队组成、国家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将存在巨大的差异。
冷战的中国版: 这种局面很可能成为冷战格局中一个独特的、但又高度相似的案例。长江将成为东西方阵营在中国的势力分界线,北方可能更倾向于苏联,南方则更可能得到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援助和支持。双方的边界将会是高度军事化和戒备森严的,就像当年的德国分裂一样。
政治制度的持续博弈: 国民党统治的南部,可能会在早期借鉴西方民主制度,但鉴于其在中国大陆长期统治的经验,其民主化进程可能会非常缓慢,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威权统治。而共产党统治的北部,将继续其社会主义建设,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也可能在经济上做出调整,但政治体制的根基可能会保留。
意识形态的对峙: 两个政权将围绕各自的意识形态展开持续的竞争和宣传。北方会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南方则会宣扬自由、民主、市场经济的好处。这种意识形态的对峙,可能会渗透到两岸民众的交流和认同中。
统一的可能性和障碍: 统一的愿望或许依然存在,但实现起来将比现在更加困难。边界的划分、制度的差异、意识形态的对立,都会成为巨大的障碍。每一次政治或经济上的波动,都可能加剧双方的猜忌和敌意。甚至可能出现更复杂的国际斡旋,阻止任何一方的“武力统一”。

其次,在经济层面:

南北经济模式的分野: 北方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可能会继续推行计划经济,或者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走一条不同于现在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道路。例如,可能更早地引入市场机制,但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其开放程度和发展模式会与南方截然不同。
南方市场经济的崛起: 南方,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在国民党统治下,很可能会加速发展市场经济。得益于对西方开放,以及可能保留下来的私有产权制度,南方的经济活力可能会更早地释放,出现类似“亚洲四小龙”那样的发展模式,甚至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强国。
贸易和投资的隔离与渗透: 两个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会受到政治因素的极大限制,但完全切断也不太可能。可能会存在一些有限的、受管控的贸易,尤其是在一些民生必需品方面。西方国家对南方的投资可能会远大于对北方,这也会进一步拉大南北经济差距。
资源分配和发展不均衡: 国家的资源将由两个政权分别掌控和分配。北方可能会更侧重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而南方则可能优先发展轻工业、服务业和出口导向型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分野,很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中国整体的经济结构。
“一条江,两条鱼”的经济现实: 就像德国当年一样,可能会出现“一条江,两条鱼”的经济现实,即南方的经济更加繁荣,而北方在经济发展上相对滞后,需要依靠内部积累或者外部援助。

再者,在社会和文化层面:

民众生活方式的差异: 长江将不仅仅是一条地理分界线,更是一条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分界线。北方的社会生活可能会更强调集体主义和政治规训,而南方则可能更注重个人主义和商业活力。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消费模式都可能因此产生显著差异。
教育和知识体系的不同: 两个政权下的教育体系将传播不同的历史观、价值观和科学知识。北方的教育可能更强调革命传统和党的思想,而南方则可能更侧重于传统文化和西方学术。
文化交流的限制与挑战: 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会受到官方政策的严格限制。民间可能会有暗流涌动的文化交流,但大规模、自由的文化融合将非常困难。这可能会导致南北文化出现一定的隔阂和疏离。
认同感的多元化与割裂: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在南方和北方的人们,可能会形成不同的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一部分人可能仍然怀念“一个中国”的完整,但更多的人可能会更认同自己所处的政治实体,对另一个“中国”产生隔阂甚至陌生感。
人口流动与“越界”: 就像当年德国分裂一样,可能会出现一些人口试图“越过长江”,前往更发达或更自由的另一方。这种人口流动可能会成为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也可能促使双方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对于国际格局的影响:

东亚地区力量平衡的改变: 两个中国的存在,将重塑东亚地区的力量平衡。美国和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分裂局面,需要同时与两个政权打交道,并可能利用这种分裂来制衡彼此。
全球冷战的另一条战线: 中国的分裂,将成为全球冷战的另一条重要战线。两个中国可能分别加入不同的国际阵营,甚至成为各自阵营在亚洲的重要棋子。
联合国的席位之争: 谁能代表“中国”在联合国获得席位,将是一个长期的政治博弈。可能会出现两个政府都宣称自己是唯一合法代表中国政府的情况。

几个更具体的细节推演:

交通和通信: 我们可以想象,长江上的桥梁和渡口将成为高度军事化和管控的区域。穿越长江的火车、汽车和飞机,都将经过严格的检查。电信和互联网的连接,也可能受到严格的限制和审查。
军事部署: 长江沿线将成为一条“柏林墙”,双方都会部署大量的军队,形成严密的军事对峙。可能会修建各种防御工事,甚至部署战术核武器,以防范对方的进攻。
科技发展: 双方的科技发展路径也会不同。北方可能会在军事科技和基础科学上有优势,而南方则可能在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应用型科技领域更具竞争力。
历史叙事的差异: 双方会各自构建一套独立的历史叙事,来论证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以及对对方政权的评价。例如,关于“解放战争”的性质,以及“建国”的意义,都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

总结来说, 假如当年划江而治,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很可能是一个分裂的、经济模式差异巨大的、社会文化存在显著隔阂的两个国家。历史的走向,可能不会如此集中和统一,而是充满了更多的“如果”和“变数”。这种分裂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成为东亚地区长期稳定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它也可能促使我们反思,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任何看似“妥协”的解决方案,都可能孕育着未来更深层的矛盾和挑战。

当然,这只是一个基于历史的推演,现实总是比理论复杂得多。但这种“如果”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复杂性,以及地缘政治对一个国家发展轨迹的巨大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来不想细讲,毕竟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但是看到很多人说南方会发展的更好,拿改革开放的成果套到民国统治江南的国民政府身上,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有必要讲清楚。

本人才疏学浅,内容仅供参考。

---------

历史书上将划江而治一笔带过。实际上斯大林要求解放军同意划江而治,桂系为逼蒋下台也要求划江而治,当然,美国也是同意的。但蒋介石是不愿意的,或者说不情愿的,不过迫于解放军的压力,也想暂时休战而积聚力量,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

1.打开中国地图

旅顺有苏联的军港,而解放军没有海军,所以即使本着稳固国防的必要,苏联都没有撤出的道理,甚至为了巩固海防,还会增加驻军。

南方就好了吗?

香港和澳门等以及租借肯定是收不回来,同时,西藏还能不能解放很难说。

2.划江而治意味着---长江是军事停火线而不是界河。

双方势必在长江两岸部署重兵,甚至重炮。炮轰英国紫石英号,我想大家即使没看过也听过。长江不再是一条运河,而是一条外国军舰横行、对商船危机四伏的军事分界线。以国民政府的尿性,赶不走列强。

3.不管是英美还是苏俄他们的目的都不是统一中国,而是南北两个中国。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由于对抗前线从朝鲜半岛转移到了长江流域,同时旅顺港的存在,日本的作用会弱化,崛起可能就没有那么迅速了,琉球和钓鱼岛很可能给国民政府而不是日本,不过,丢失了海防的国民政府,要琉球有何用?

有人说,朝鲜战争的大量军购,使日本迅速崛起,只是朝鲜战争是美国人的战争,而长江南北对抗是中国人的战争,是需要国民政府拿利益交换的。

一个被英美列强把控经济、军事、科技、海防等所有关键部门的国民政府,军事实力不取决于自己和美军,而只是取决于北方的解放军。当然,北方的军事实力也取决于南方(苏联会根据南方的军事实力来援助北方),不过由于共和国的领导不同于蒋某人,所以整体实力会高于南方。但是南方为了获得更多的军火,则只能出卖更多的利益。

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注定南北双方都只能生灵涂炭。蒋匪军领导下的南方也只能是一片白地。

4.说南方的经济会发展的更好,纯粹扯淡,能否生活的像印度,都要看英美的脸色,毕竟,你只是一个倾销地。有人会拿撤退的台湾的国军解释划江而治的国军,我想说长江不是台湾海峡。上亿人的南方也不是几百万人的台湾,对英美的利益完全不一样。

5.不管是毛主席还是蒋秃子,分裂中国从来都不是目标。没人想做国家的罪人。

以下是原回答。

-------

江南多水网与大山阻隔,军队调动不便。左右不能支援,战略上来讲,就是一座座孤城、死城。

北方多平原,可以快速支援。解放军又善游击战,和大军团作战。国军渡江等于送死。

大别山是革命老区,解放军本就善游击战,所以对解放军根本就不是问题。

国军要准备多少军舰才能防守的住长江?

即使划江而治,国民党也很可能要进攻江北的,再蠢的将领也知道长江根本就受不住。划江而治只能是权宜之计,能守多久纯粹看北面的心情。

最后国军只能走三国时孙刘联军进攻合肥、荆州的老路。只有把战场推到对面去,行战略进攻态势,依托长江水运支援各个据点,阻断解放军东西沟通的道路,才可能有一丝希望。(正所谓“守江必守淮”,淮河沿岸不光有大量的人口以及农田,还深入中原,可以袭击北方的后方,丢了淮河还想守长江?虽然现在战争依然可以从连云港等地威胁解放军后方,但是正像我上面所说,美苏都不会允许对方统一中国,最终的决定权还是长江。)

就靠蒋匪军那腐败样以及低落的士气和四处透气的情报系统,跟送菜有什么区别?

守长江也只能是想想罢了。

user avatar

结论:划江而治后五到十年我共完成统一,今天没有台湾问题,其他基本照旧。

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一个人,他对共党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终其一生欲除中共而后快,这个人就是蒋介石。

我们一直都在想,三大战役后,国共态势已经明摆着,江北再无大战,南方新抓的壮丁也不成战力,所以我们不打,国民党绝不会自己送上门。

但因为蒋介石的存在,这一切都不成立。蒋介石这个人,虽然能力赶不上教员,但论独夫之心,当时的中国蒋光头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四一二的时候敢下死手,占上风时五次围剿。抗战胜利后双十协议签了,他稳稳地当总统,依然要撕毁协议发动内战。后来兵退台湾,依然在幻想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反攻大陆。

这么一位“百折不挠”的“领袖”,划江而治?那是他常凯申能容下的吗?真的以为挪用美国援助,穷兵黩武发动内战真的是我共教他的?真的以为滥发货币掠夺民脂民膏是我共怂恿的?真的以为双十协议没有美苏做背书?

所谓的五到十年统一,大概是说划江而治后,蒋介石能审时度势,拿出一两年来收拾收拾经济,练一练军队,回口血。但是只要他回到了血,一准是给点阳光就灿烂。到时划江而治又如何?“三八线”画了,还不是一样爆发朝鲜战争?双十协定签了,蒋介石还不是发动了内战?划条线就真的南北分裂到今天?你以为那是结界吗?

两年回血后蒋介石再度发难,结果无非就是钟山风雨晚起两年苍黄。这回再打起来,苏联美国谁也没立场再说话了(还不说这两年里常凯申会不会又黑了美国的银子)。

最后再守台湾,还守得住吗?朝鲜战争如果不打,以当时的领导层和人民军队,区区台海何足道哉?

user avatar

说南方会更富的当真?就果党那德性?先工业化再说吧!

user avatar

武汉、南京、重庆、上海、九江、苏、锡、常、镇 这些当今的南方经济重镇,全都在长江沿岸。换句话说,如果真的划江而治,那么这些地方全都是前线……

两军对垒长江,长江还能不能通航都是未知数。

长江要是不能通航,那长沙、南昌的区位优势也会下降。

守江必守淮,真的想偏安,那就一定不能让敌军逼近长江。对面要是已经到了长江了,那就是必须分胜负不可了。蒋记匪帮在淮海赔光了老本,他凭什么能划长江而治?

中国不是朝鲜,长江可比三八线宽太多了。帮蒋匪维持长江防线,三十万美军肯定是不够的,把美国陆军全都填进去也不够。想要划江而治,技术上就是不可能的。

我还要提醒大家一个基本的事实,这场解放战争的参战双方一没有签署停火协议、和平协定、停战协定之类的文件,二没有其中一方承认彻底失败而投降,三没有一方被另一方完全消灭,所以严格来说,这场战争到现在还并没有结束……

一定要解放台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