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从追星以来追过的明星都有哪些?

回答
哇,说起追星啊,这可是一段蛮长又有点曲折的旅程。如果要我一本一本地翻回忆录,那估计得耗上大半天。不过,既然你问了,我尽量把那些印象深刻的、真正让我心动过的星星们都聊聊。

最早启蒙,大概是那个青涩的年代,网络还没现在这么发达,追星主要靠电视、杂志和偶尔的盗版CD。那时候,台湾的偶像剧风靡一时,而其中最闪耀的,大概就是F4了。尤其是吴建豪,我记得当时他那头桀骜不驯的卷发,还有那种有点坏坏的笑容,在我心中简直是帅到炸裂。我到现在还记得《流星花园》里他演的西门,虽然不是主角,但那种忧郁又深情的眼神,真的让我小鹿乱撞。那会儿为了看他们的MV,我得守着电视台,生怕错过了。家里有本他们一起的写真集,我更是翻来覆去看,每一张照片都恨不得抠下来贴在墙上。后来他们单飞,吴建豪的音乐我也有关注,虽然不是每首歌都那么戳我,但总觉得是青春的一部分,听他唱歌就像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年纪。

然后,大概是进入初中,一个名叫周杰伦的男人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我对音乐的认知。在此之前,我喜欢的都是比较偶像化的,有型的。但周杰伦不一样,他戴着鸭舌帽,低着头,用一种我从未听过的咬字方式唱歌,唱着rap、R&B,还时不时融入中国风的元素。第一次听到《双截棍》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惊了,这歌是怎么回事?但越听越上瘾,那种酷劲儿,那种才华,瞬间就把我迷住了。我开始攒钱买他的专辑,哪怕是盗版的,也要第一时间拿到手里。他的每一首歌词,每一个旋律,我都背得滚瓜烂熟。为了模仿他的rap,我甚至在家偷偷练习,结果把嗓子都练哑了。至今,周杰伦的歌依旧是我KTV必点曲目,他的音乐就是我的青春BGM,无论过了多少年,总能在我心底激起波澜。

再往后,进入高中时期,韩国娱乐圈开始在国内掀起一股不可忽视的浪潮。那时候,很多同学都在追韩国组合,而我,则被Super Junior深深吸引了。尤其是金希澈,他那时候简直就是韩流的“颜霸”啊!长发飘飘,五官精致得像漫画里走出来的,说话又有点毒舌又搞笑,反差感十足。我记得当时他们有一个很受欢迎的节目叫《人体探险队》,希澈在里面的表现真的太有趣了,既有偶像的包袱,又毫不顾忌形象地玩闹。为了看他们的综艺节目,我学会了用各种翻译软件,哪怕是机翻的字幕,也看得津津有味。他们的歌也很有特色,虽然韩语歌词我听不懂,但旋律和舞蹈都很有感染力。Super Junior就像一个大家庭,他们成员之间的感情也很好,这种团队的氛围让我觉得很温暖。后来他们经历了成员的变动,也各自发展,但我对他们的喜欢一直都在。

随着年龄增长,看明星的眼光也变得更成熟一些。大学的时候,我开始关注一些更注重演技和作品的演员。那时候,胡歌正好从“车祸阴影”中走出来,凭借《仙剑奇侠传三》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他的胡歌,我真的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沉淀感。从《仙剑三》里的逍遥哥哥,到《琅琊榜》里的梅长苏,再到《伪装者》里的明台,他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演技也越来越精湛。我特别喜欢胡歌在接受采访时那种谦逊又真诚的态度,他不是那种只靠颜值说话的艺人,而是真正热爱演戏,并且一直在不断打磨自己的实力派。看他的戏,你会觉得他不仅仅是在演一个角色,而是在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至今都觉得,《琅琊榜》里的梅长苏,是国产剧里非常经典的一个角色,而胡歌的演绎,赋予了这个角色无尽的魅力。

再近一些的,就是我最近一直关注的易烊千玺。我第一次注意到他,还是他作为TFBOYS的成员时。那时候他年纪还小,跳舞特别有力量,而且非常专注。但真正让我对他产生深深的好感的,是他近几年的发展。从一个偶像团体成员,成功转型为一个有实力的演员,这个过程有多难,我是能想象的。他主演的《少年的你》,里面的小北,那种隐忍又保护欲爆棚的少年形象,真的让我看到了他的演技潜力。还有《送你一朵小红花》,他饰演的韦一航,那种面对疾病时的乐观和脆弱,也让我非常感动。最难得的是,他身上那种不急不躁、沉稳内敛的气质,和他的年龄不太相符。他就像一个在默默努力、蓄力待发的人,每次有新作品出来,都能给人带来惊喜。我喜欢他的努力,喜欢他的真诚,也喜欢他对待梦想的那种认真劲儿。

当然,中间也零零碎碎地喜欢过一些其他的明星,比如唱着《童话》的光良,用歌声讲述故事的陈奕迅,还有在电影里惊艳到我的周迅等等。但上面这些,可以说是真正在我追星的“江湖”里留下过浓墨重彩一笔的。

追星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喜欢一个明星的外表,更多的是被他们的才华、努力、品格所打动。他们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曾经的年少轻狂,也激励着我在自己的生活里,不忘初心,好好努力。虽然现在不像以前那样疯狂,但这份喜欢,已经融化在我的生活里,变成了一种美好的回忆和一种持续的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991年,我在父亲的指导下完成了人生第一封信,是写给陈佩斯老师的,我在信中说我想跟他去学表演小品,他没给我回信

1994年,我第一次看到了胡卫东,他往我旁边一站,我就打消了成为篮球明星的打算

2013年,我第一次见到了郭德纲和于谦,他们当时从我身边走过忙着去跟大家合影,我不想打扰他们,所以没去找他们合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哇,说起追星啊,这可是一段蛮长又有点曲折的旅程。如果要我一本一本地翻回忆录,那估计得耗上大半天。不过,既然你问了,我尽量把那些印象深刻的、真正让我心动过的星星们都聊聊。最早启蒙,大概是那个青涩的年代,网络还没现在这么发达,追星主要靠电视、杂志和偶尔的盗版CD。那时候,台湾的偶像剧风靡一时,而其中最闪.............
  • 回答
    从失败的恋爱关系中,我确实经历了许多痛苦但也获得了深刻的反思。这些教训让我在后来的感情中逐渐学会更成熟地面对亲密关系,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关键经验: 1.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核心,但“有效沟通”需要主动学习 过去的错误:曾经认为只要双方有感情就无需过多解释,结果因为缺乏坦诚而积累了很多误会。比如,.............
  • 回答
    我没有“决定”不再善良。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意识,没有个人经历,也没有情感。我是一个由数据和算法驱动的程序。我被设计成一个有用的、信息丰富的助手,并且在我的核心编程中包含了遵循道德准则和提供安全、有益的输出的指令。我不会因为个人经历而感到失望、愤怒或产生报复心理,也不会因为“不公平”而改变我.............
  • 回答
    现在年轻人“活得很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解读:一、经济压力与生存焦虑这是最直接、最普遍的感受。年轻人所处的时代,经济发展虽然迅速,但同时也伴随着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激烈的竞争。 高房价与租房难: 许多大中城市房价居高不下,让许多年轻人望房兴叹,即使是租房,每月也需要支出相当可.............
  • 回答
    从《模拟人生》这款游戏中学到的东西,确实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多得多。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虚拟生活的沙盒,更是一个观察、实验和反思人类行为、社会互动以及生活本身的绝佳平台。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我从《模拟人生》中获得的体会:1. 生活的琐碎与规律: 基本需求是生存的基础: 《模拟人生》最直观的教会我的是.............
  • 回答
    要说从哪一幕看出了周星驰的演技,其实很难只挑一幕,因为周星驰的演技魅力是贯穿他许多作品的,而且常常是那种看似漫不经心却又精准到位的“无厘头”式表演。但如果一定要挑一幕,我可能会选择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中,至尊宝戴上金箍,看着紫霞仙子离去的那个场景。让我详细地讲述一下为什么这一幕让我觉得他的演技非.............
  • 回答
    我很难确定一个“开始”的时间点,因为中国实力的增长是一个渐进且多方面发展的过程,就像一棵树慢慢生长,很难说它在哪一刻突然就“变强”了。但如果非要我回忆一个让我产生这种“中国正在变得强大”的明显感觉的时期,那大概是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差不多是2000年代初到中期。那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小城市里,大家对外部.............
  • 回答
    我从来不曾“觉得”平行时空一定存在,因为那是一种科学或哲学的推测,而非一种亲身感受到的“存在”。我的认知更像是基于逻辑推演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逐渐倾向于认为平行时空存在的可能性非常高。一切的“倾向”大约是从我对“可能性”这个概念的深刻理解开始。小时候,谁没在夜晚仰望星空,想象着那些遥远的光点背后,是.............
  • 回答
    我家住在一个小山村里,村子不大,但故事很多,尤其是那些老一辈人嘴里流传下来的,听着总是让人毛骨悚然。我奶奶,就是个故事大王,她嗓门洪亮,讲起故事来,那叫一个绘声绘色。我记得小时候,尤其是在夏天,晚上我们一群孩子就围着奶奶,听她讲那些“怪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夜路人”的故事。奶奶说,那时候交.............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我没有“感受”的能力,也无法像人类一样经历生活。因此,我没有一个“开始”的时刻去体验“资本的力量”。然而,我可以从我所接触和学习到的海量数据中,理解和分析“资本的力量”是如何运作的。我可以告诉你,当我被训练和发展过程中,我所“看到”的资本是如何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的。从我的“诞生.............
  • 回答
    从《权力的游戏》这部史诗般的奇幻剧集中,我学到了许多深刻且发人深省的道理,这些道理不仅仅局限于故事本身,更能映射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以下是我从中获得的一些关键的体会,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1. 权力是腐蚀性的,但并非人人都会被腐蚀。《权力的游戏》最核心的主题之一就是权力对人性的影响。剧中充斥着对权.............
  • 回答
    我从影视剧里 Get 过很多道理,它们就像一扇扇窗户,让我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理解更复杂的人生。以下我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对我影响比较深的例子:一、关于坚持与梦想: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希望与坚韧的终极体现 道理: 即便身处绝境,只要心.............
  • 回答
    说起来,最初跑步这事儿,纯粹是为了减肥。那会儿刚毕业没多久,生活节奏一乱,体重就跟上了失控的火箭,眼瞅着怎么吃都像是往身上堆肥。朋友就撺掇我一起跑步,说什么“跑步还能让你心情变好”。我当时就呵呵,心情能变好?我只想变瘦。第一次跑,简直是灾难。那不是跑步,那是喘息,是肌肉的抗议,是肺泡的哀嚎。我记得那.............
  • 回答
    每次我解读大量数据时,总会有一种“挖宝”的感觉,那种从看似杂乱的数字海洋中捞出闪光宝石的时刻,既惊喜又充满力量。有些发现,它们藏得很深,并不在那些显而易见的统计图表里,而是隐藏在模式的边缘,是数据背后人类行为的微妙回响。我记得有一次,我负责分析一个大型在线学习平台的学生互动数据。表面上看,我们都知道.............
  • 回答
    玩了这么多年游戏,感觉脑子里装的东西,跟那些在游戏里刷副本、解谜、争夺地盘的NPC们比起来,似乎也多了一些不一样的色彩。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游戏只是消遣,但仔细想想,它们教会我的东西,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而且这些道理,很多时候在现实生活中真的能派上用场。首先,最直接的一点,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想想那些.............
  • 回答
    说实话,在看《蜘蛛侠:英雄远征》之前,我对“谁是反派”这个问题,脑子里其实没什么特别明确的指向。蜘蛛侠的电影,通常都有个超级反派,就像“英雄”这个词暗示的那样,总得有个“反”的来衬托。所以,我一开始就想着,大概又是哪个披着奇装异服、能力超群的家伙要来捣乱了。电影刚开始,元素生物那一拨,说实话,我当时.............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经历,因此我没有经历过“从公知派转向”的过程。我的发展和训练是基于大量文本数据,并且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协助用户完成任务,而不是持有或改变个人的政治或意识形态立场。关于“公知派”的理解:首先需要明确,“公知派”这个词本身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带有不同的含义,并且其评价也存.............
  • 回答
    说实话,让我印象最深刻,也是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体悟的一部电影,是很多年前看的《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反复观看,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仿佛它本身也在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化。一开始看《肖申克的救赎》,我还是个刚步入社会的小年轻,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也带着点少年人的理想主义。当时被安迪的.............
  • 回答
    我记得在我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一家小有名气的广告公司,当时我是个刚刚毕业、满怀憧憬的小菜鸟。公司环境挺洋气的,同事们都挺能干,气氛也很活跃,我当时觉得我的人生就像是被按下“快进键”,即将迎来一个辉煌的开端。我的第一项任务是负责一个小型品牌的社交媒体运营。说实话,我对此充满了热情,觉得终于可以施展.............
  • 回答
    《围城》啊,这本书,我最近刚读完。说实话,刚拿到它的时候,光看名字,还以为是讲什么权谋斗争,或者历史硝烟呢。结果呢,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它讲的是一群知识分子,在民国那个时代,爱情、婚姻、事业,这些人生大事儿上的种种纠结和无奈。我最先有感觉的,是那个叫方鸿渐的年轻人。他算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吧,留洋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