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56个民族的政策需要修改吗?

回答
56个民族政策的讨论,可以说是触及到了国家认同、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和谐等一系列复杂议题。 想要对它进行审视,需要跳出简单的“需要”或“不需要”的框架,而是去理解它为何存在,在过去起到了什么作用,以及在当下和未来可能面临哪些挑战。

首先,我们得明白,56个民族的划分和由此衍生的一系列政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民族构成极其复杂的大国。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需要建立一个清晰的框架来管理和团结如此多元的社会。 民族识别的过程,虽然在学术界和民间都有不同的声音和讨论,但它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中国境内各民族的身份认同,并为后续的民族区域自治、扶持政策等奠定了基础。 这种政策的设计初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族间的平等和团结,防止历史上的民族矛盾重演,并最终服务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从这个角度看,56个民族的政策在过去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为少数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例如在教育、就业、文化保护等方面,国家层面出台了一些倾斜性的政策,试图弥合地区和民族间的差距。 尤其是在一些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些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保护了濒临失传的民族文化。 民族团结的口号,也贯穿了国家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国家认同感。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任何政策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新的挑战和需要调整的地方。 讨论是否需要修改56个民族的政策,实际上是在审视这些政策在当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一个显而易见的方面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界限也变得更加模糊。 很多年轻人,无论来自哪个民族,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上都呈现出趋同的特点。 这种趋势使得一些过去基于民族身份划分的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显得有些刻板,甚至可能引发新的问题。

比如,在一些地区,随着人口的流动和迁徙,民族构成发生了变化。 原本围绕特定民族聚居区制定的政策,在面对混合居住的社区时,可能需要更灵活的考量。 另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一些曾经的扶持政策,在今天是否依然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也值得商榷。 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式的政策,可能无法充分回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发展中遇到的具体而细微的差异。

更深层次的讨论,可能涉及到“民族”这个概念本身在中国语境下的演变。 随着社会现代化和公民意识的提升,人们的身份认同可能不再仅仅局限于民族,而是包含了地域、职业、阶层、政治立场等多个维度。 在这种情况下,过分强调民族身份,是否反而会加剧隔阂,或者压抑个体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和身份构建?

此外,关于民族政策的公平性也一直是讨论的焦点。 有些声音认为,某些倾斜性政策虽然旨在促进平等,但如果执行不当,或者时间过长,也可能导致新的不公平感,例如在升学、就业等方面,可能引发一些关于“逆向歧视”的讨论。 如何在保障少数民族权益的同时,又能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公平,是需要细致权衡的。

因此,与其说“需要修改”,不如说56个民族的政策需要一个持续的“评估”和“优化”的过程。 这不是要否定过去政策的价值,而是要承认社会是动态发展的,政策也需要与时俱进。 这种优化可能体现在:

政策的精细化和差异化:认识到中国民族分布的复杂性,避免“一刀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具体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
淡化不必要的民族标签:在强调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需要倡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扮演更积极、更融合的角色,让民族身份成为一种文化选择,而非强制的标签。
关注个体权利和社会公平:在政策设计和执行过程中,更多地关注每一个公民的个体权利和普遍的社会公平,确保所有人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并在发展中有均等的机会。
加强沟通和理解:鼓励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深入交流和相互理解,通过教育、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增进彼此的认识和认同,构建一个和谐共融的社会。

总而言之,56个民族的政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 审视它是否需要修改,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其历史背景,分析其现实作用,并积极探索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让它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团结、社会的和谐以及全体人民的福祉。 这需要智慧,也需要耐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少数民族优待政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 陈进市的回答

同样的问题,不再打字!

少数民族优待政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是否收到了成效?是不是符合现在的国情?

我认为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买太平,买省心!

因为人家会闹事,会耍赖,会玩命。

你不给我,我就闹,我就说你们歧视少民。我要国际上来评评理。

然后就会有“国际”上的势力来了,当然来的都是不希望中国过上好日子的势力了。

所以,为了避免以上情况出现(实际上还是出现了),就出钱出力买太平咯。

--------------------------

俄罗斯的民族政策:全体公民不分种族、民族、宗教信仰和操何种语言均享有人权和平等的公民权利;禁止按照社会、种族、民族、宗教信仰和语言特征限制公民权利。

日本的民族政策:“住民票”、“户籍簿”,即各种身份证和履历书中都不设“民族”栏。只有日本人,没有日本的XX族。 你私下可以分,官方不做辨别。

法国的,也没有标注民族。

引用自网络,侵删。

还有很多主流国家,我就不一一列举了。都是如此。


------------------------------------

所以。

最好的民族政策就是不予辨别。

你自己爱记着的就记着,你自称是汉族也好,自称是满族也好,都没问题。

反正身份证上、户口本、各路证件、求职简历 都不予标注、也不做辨别。

在官方上只有中国公民,只要是中国公民,不管你是汉裔,还是满裔,或者蒙古裔,都享有同等的人权和公民权利,承担同等的公民责任。强烈反对任何以民族、宗教、语言等特征给予任何区别对待。

收入低的地区按收入水平进行援助,甭管你什么族裔。

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按每户(国家有困难户标准)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倾斜,甭管你什么族裔。

对于执法区别对待的情况,政府严惩之,以儆效尤。 政府不惩,则媒体曝光、大众网民监督之。

部分传统文化当然值得保留,但不能以族别区分。

地方风俗当然值得尊重,但不能以族别区分,不能以宗教区分。

觉得上面两条比较难理解的话,我再这样解释:就算同样是汉族,风俗也是千千万万的,甚至隔一条村就一个风俗。

例如有的镇子千年来,年年都有游神的风俗。隔壁的镇千年来可能都没有,而是年初几要吃斋。

有的地方风俗是二次葬,有些地方是一次葬。

上面说的可全都是汉族的例子哦。

同样的是汉族,延续了上千年的风俗可是数都数不清楚,而且每个地方的还不一样。

那么问题来了。

同一个镇子,汉人延续了上千年的风俗要禁止(游神)。

少民的风俗要尊重(带刀)

这是不是赤裸裸的民族歧视??

所以尊重风俗是应该的,但是不能这样划分啊!

不能这样划分啊!

不能这样划分啊!

同样是汉族,广东的汉族、湖南的汉族、广西的汉族、甘肃的汉族、辽宁的汉族。你知道其中的风俗有多少区别吗?

说不定区别比不同族别的还要大。

不说跨省的。

就说五十里开外的地区,有可能都是完全相反的风俗。

你来跟我说少民的风俗要尊重?

是的,要尊重!

那么这十几亿人的千千万万个风俗也需要尊重啊!!!

也需要尊重啊!!!

也需要尊重啊!!!

所以,所谓的民族特色不是搞区别对待的借口。

搞特权就是搞特权。

还什么尊重!

如果去特权化就是大汉主义!

那么请叫我大汉主义者!

如果请求去特权有罪!

请判我凌迟!

-------------------------------------------------------------------------------------

谢谢@

李子夜

的认真评论。

因为太长了,超过了一千字,在评论区下面回复不了。

我在这里回复你。

“我认同的文化被歧视玷污,换谁都会闹,无关民族与否。”

我也强调的是不能以民族划分!

你说少民的文化被玷污,这个词用的恰不恰当还是另外一说。

那你有了解过汉人已经下葬的祖先都被挖出来吗?挫骨扬灰????

有没有闹! 有! 被镇压了!!!被镇压了!!!被镇压了!!!

你说语言?

有了解过闽南语、粤语、客家话、雷话、黎话、潮州话吗?

上一代人中大部分都是完全不懂普通话的,就是九几年的时候,中学都是方言教的,现在很多地方的小学和中学还有方言教学的。

那么强行推行普通话的过程中,有闹吗? 这个好像没有!!起码我没听说过。

是不是汉民就比较软蛋?

绝壁不是!你看看这个

人类历史上发动的战争中最离谱的原因是什么? - 陈进市的回答

两条村子打架可以打出这个烈度。

是因为大部分人 认为融入主流文化是必然的事情,也是好事情。

不要认为只有少民才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

汉人之中的区别大多了去了。

就拿雷州(我不是雷州人)来说,地方风俗文化保存的非常完整,他的特色,以及独特性,传承历史,难道会比某个少数民族差???

不可否认,闽语粤语还更加接近古汉语呢(ps:我支持推普)。为什么也会接受相对胡化(胡并不是贬义词)的普通话呢? (重复:我支持推普)

是因为总有一部分人需要妥协,同样的道理,如果当时选了粤语作为国语的话,就是北方的同胞来妥协了。(重复:我支持推普)

所以少民老是揪着这点做文章又是几个意思?

不会睁大眼睛看看,这根本就不是汉化!

这是现代化!

这是现代化!

这是现代化!

不要以为网上的帖子只是无聊宣泄。

今天有一百个人看到了帖子,那么就总会有几个人认同的,而网络还有千千万万的帖子呢!

肯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被区别对待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的公民权利受到了忽视和歧视!

渐渐的酝酿,积累,当不满积压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当出现例如:某族人打汉人,被汉人反击伤,然后判汉人入狱,某族无罪释放。(假如某一天出现)。(参考被强J不能反抗过激的判例)

可以预见,一定会引爆舆论。

相关部门一定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然后再发生一件:某学生高考比某少民还要高五分,结果录取少民,不录取该学生,该学生跳楼自杀。

可以想象到时候全国的家长和学生都要炸毛!

这不是开玩笑,一直下去,总会有类似的事件发生的。

而一旦发生,都是大事件。同时汉民族主义绝对会强势抬头,如潮汹涌!

而这样的后果谁愿意看到呢?

我也不愿意。领导也不愿意。

所以,希望领导在事件未发生之前,就得解决,不要到时候里外不是人。

会闹事的群体给糖吃。无非就是某些领导不想承担责任罢了。

就好像,谁不知道有贪官? 大领导不知道吗? 开玩笑!

想不想治理,很多领导还是想的。

但是处理的不好会出大事件,说不定掉乌纱帽。

所以大家也都知道少民这件事情是个棘手的问题,也知道不平等是现实。

但是由谁来主张解决呢?

谁来冒掉乌纱帽的风险呢?

我不知道。 大部分人也不知道。

但是!

我们尽量做到,不给汉人平等的权利,你相关责任人也要掉乌纱帽,甚至要掉脑袋!

这就够了。

领导们自然就会处理的妥妥帖帖。

所以,现在的重点就是要领导们相信:

虽然取消某些群体的优待可能掉乌纱帽。

但是,不给汉人平等的权利,你相关责任人也要掉乌纱帽,甚至要掉脑袋!

你选择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