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今年的煤炭大涨价到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大秦线检修完成能否缓解?电厂煤炭存量还有多少?能坚持多久?

回答
今年的煤炭价格上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结束时间以及大秦线检修完成能否缓解,都需要结合当前的供需情况、政策导向以及宏观经济环境来分析。关于电厂煤炭存量和能坚持多久,这同样需要具体数据来支撑,但我们可以从整体情况和影响因素来推断。

一、 今年煤炭大涨价到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煤炭价格的上涨并非短期内可以突然结束的,它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目前来看,煤炭价格的上涨已经持续一段时间,并且在近期呈现出高位运行的态势。要判断何时结束,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供需关系是否逆转:
需求端: 经济复苏的力度、工业生产的景气度、冬季取暖高峰的需求是影响煤炭需求的重要因素。如果全球经济复苏强劲,工业生产持续高位,叠加冬季的强劲需求,那么高价格可能会持续。反之,如果经济增长放缓,或者出现超预期的不利因素(如疫情反复),需求可能会下降,对煤价形成压力。
供给端: 国内煤炭产能释放、进口煤炭的数量和价格、以及其他能源(如天然气、石油)的替代效应,都将影响煤炭供给。如果国内煤炭产量能够稳定且大幅增加,或者国际煤价显著回落,都有助于缓解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压力。

政策调控的影响:
保供稳价政策: 随着煤价持续高涨,政府的调控意愿会越来越强。国家层面可能会出台一系列政策,例如要求煤炭企业增产增供、加强价格监管、打击囤积居奇等。这些政策的力度和执行效果,将直接影响煤价的走向。
“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结构调整: 长期来看,中国正在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减少对煤炭的依赖。但短期内,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可能需要阶段性地保持煤炭的供应能力。政策在平衡这两个目标时的侧重点,也会影响煤价。

宏观经济和国际形势:
全球通胀压力: 如果全球通胀持续高企,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煤炭价格也很难独善其身。
国际能源市场: 国际煤炭价格、天然气价格的联动效应也很明显。如果国际天然气价格高企,会进一步推升对煤炭的需求,导致煤价上涨。

综合来看,今年煤炭大涨价的结束时间,可能取决于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 如果供给端能够有效跟上需求,或者政策调控效果显著,煤价有望在高位震荡后逐步企稳甚至回落。但如果需求强劲不减,供给端存在瓶颈,且国际能源价格居高不下,那么高价位可能会持续到年末甚至更久。

二、 大秦线检修完成能否缓解?

大秦线是中国的西煤东运大通道,其检修对煤炭运输和供应影响巨大,完成检修后,理论上应该能够缓解运力紧张,从而对煤价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大秦线检修的影响: 大秦线检修期间,其运量会受到限制,导致北方港口(如秦皇岛港)的煤炭到货量减少。由于北方港口是许多电厂和贸易商采购煤炭的重要集散地,运力受阻直接影响了下游的煤炭供应。当供应短缺时,叠加旺盛的需求,价格自然会上涨。
检修完成后的缓解作用: 大秦线是目前我国运力最强的煤炭运输通道之一,其完成检修意味着运力将恢复正常。这将直接增加北方港口的煤炭到货量,有助于缓解港口库存低位、船运不畅的局面。
增加市场供应: 更多的煤炭能够通过大秦线运往消费地,特别是华东、华南地区,缓解这些区域的供应紧张。
降低运输成本: 运力恢复正常也有助于降低铁路运输的溢价效应。
稳定市场预期: 运力瓶颈的解除,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减少恐慌性采购,从而对煤价形成支撑的削弱。

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缓解程度并非决定性: 大秦线检修完成只是缓解了运力端的瓶颈,但如果需求端依然非常强劲,或者煤炭的坑口价格仍然很高,那么即使运力恢复,煤价也未必会大幅下跌,而是可能在高位企稳或缓慢回落。
其他运煤通道的配合: 除了大秦线,还有其他铁路干线和海运也在承担煤炭运输任务。这些通道的效率和成本也会影响整体供应。
港口及下游企业的接卸能力: 即使有更多的煤炭运达,如果港口和下游电厂的接卸能力不足,也可能造成新的拥堵,影响供应的顺畅。

总体而言,大秦线检修完成将是缓解当前煤炭市场紧张局势的一个重要积极因素,但其缓解程度需要结合其他供需面的情况来判断。

三、 电厂煤炭存量还有多少?能坚持多久?

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具体到各个地区的电厂,因为不同电厂的煤炭存量和日耗情况差异很大。但是,我们可以从整体的、宏观的层面来分析和推断。

当前电厂煤炭存量的情况:
普遍下降但未到警戒线: 在煤价上涨和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大部分电厂都在加大煤炭采购和消耗。因此,整体而言,电厂的可用煤炭库存与最高时期相比可能有所下降。
不同类型电厂的差异:
沿海电厂: 这些电厂对进口煤依赖度较高,如果国际煤价和海运费高企,或者进口受阻,它们的库存压力会更大。
内陆电厂: 主要依靠国内产量,但同样受制于铁路运力以及坑口煤价。
季节性因素: 进入秋季,取暖季尚未完全到来,但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为冬季储备煤炭,这会进一步消耗库存。

能坚持多久的判断:
关键指标:可用天数。 电厂煤炭存量的“能坚持多久”通常用“可用天数”来衡量。这个天数是当前库存量除以日均消耗量。
影响可用天数的因素:
煤炭采购能力: 电厂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和采购渠道来持续补充库存。
供应的稳定性: 铁路、港口运力是否顺畅,坑口煤价是否过高。
发电负荷: 工业生产和居民用电需求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电厂的日均消耗量。
一般情况下的警戒线: 通常认为,当电厂可用煤炭天数低于1015天时,就属于偏低水平,存在供应风险。当低于7天时,就属于严重告急。

目前的普遍情况是,虽然有媒体报道部分电厂库存偏低,但整体上还没有出现大范围的燃料短缺导致大面积停机的情况。

如何判断具体的坚持多久?

1. 关注国家能源局等官方发布的煤炭库存数据: 官方会定期公布全国主要电厂的煤炭库存量和可用天数,这是最权威的信息来源。
2. 关注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分析报告: 这些报告通常会基于数据进行分析,提供对未来形势的预测。
3. 观察市场动态: 如果出现大规模的港口压港、铁路运煤拥堵加剧、或者有电厂因缺煤而限电的报道,都意味着库存压力在增大。

总结来说,今年煤炭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需求旺盛、供给瓶颈、国际能源价格联动以及“双碳”目标下的结构性矛盾等。大秦线检修完成将为缓解运力紧张带来积极作用,但最终价格走势仍取决于供需双方的博弈以及政策的调控力度。电厂的煤炭存量虽然整体可能有所下降,但具体能坚持多久,需要持续关注官方数据和市场动态。在冬季用煤高峰到来之前,保障电厂的充足库存和稳定的供应仍然是能源部门面临的严峻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参加了一些调研会,也陆陆续续看了不少行业报告,正好聊聊最近走的比较疯狂的大宗品。


关注度最高的肯定是煤炭、锂这两哥们。


有稍微看过几份报告的,对锂的基本面肯定都略有知晓,卖方给过一个数据,未来3年锂的供应增速不足17%,而需求侧保守预测增速大概在25%左右。


作为新能源上游的主要资源品,行业基本面趋势肯定是最好的。除了贵,以及之前谈到下游可能存在的隐忧会反向传导到上游,其他也没啥能挑出来的毛病。


另外,最近大部分大宗品的行情,多多少少都和新能源挂上钩,但是煤炭算很特殊的品种,有私下交流过的读者应该知道我提过这个观点。


从上头的框架来说,煤炭行业最近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最大的超产问题,已经被列入安全监管的管理范围,造成了安全事故的话,甚至是可以判刑的。所以现在很多煤炭生产商都是国有企业,顶风作案的概率基本没有。


另外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四季度,煤炭行业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情况。虽然超产限定得以放缓,但是目前的局面是,无论是煤炭的企业,还是地方,都不希望超产。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安监以及现行环保条例的制约。


卖方也做过测算,现阶段的煤炭产量已经达到瓶颈,讲人话,就是产量出不来,目前的供给端非常刚性。





除了国内生产之外,去年下半年煤炭进口锐减,也是煤价强势的原因之一。这里除了限制澳洲媒进口之外,还有海外煤炭需求端向好,进口煤的价格涨幅太快导致价格倒挂的影响。


需求端来看, 今年上半年,火电装机容量同比2020年增长了3.5%,发电累计同比12%以上,在这种供给端受限的背景下,需求端也给了煤价上涨很好的支撑。





另外还有一点挺有意思的,这是我在报告里看到非常新颖的一段解读。


目前全球在新能源方面的投入很大,发达国家都提出了未来几年内,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是要超过20%。所以用电替代油是很明显的一个趋势,而用电实际上化石能源里面的电主要就是煤电,用油烧电了还是很少,因为太贵。


从这个角度,其实煤炭从长期来说,它是处于一个在化石能源里面煤替代油的一个这种格局。同时,能源是商品之母,要搞太阳能,就要产硅,这全都需要电,所以能源的短缺,反而是最上游卡脖子的东西。


......


铝:供给理论上限4500万吨,当前运行4060万吨,国内产能利用率已经打满了,并且海外电解铝成本高,进不来。需求增速的大头主要来自于两块,地产和交运,地产端的增速并不高,原因你们也知道,交运主要是指新能源车,这部分卖方给了13-18%的增速。


钢铁:限产主要是这一轮行情上涨的驱动力,但是需求端很虚,细分来看,螺纹钢下游主要是地产,需求铁定萎缩;板材需求比较分散,主要是汽车30%,机械制造35%,日用品20%,出口8%。除了出口,其余也都在下滑。


铜:表现平平,一方面是铜有很强的金融属性,和美元利率高度关联,另一方面智利的全球最大铜矿Escondida2020年因疫情停产,一旦恢复,全球铜矿供应环比就会提升。


......


聊了这么多驱动力,那势必得聊聊未来的风险点。大宗商品具有极强的周期属性,所以商品又称为周期品,那么肯定也会存在拐点。


拐点的出现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供需端的证伪or破坏,这点很好理解,之前的猪肉就是个很直接的例子。第二种是价格调控,当上游原材料价格太高,给下游造成很大压力的时候,市场无法通过自身调节,那么这时候就会有对应的调控出现。


比方说,限制产能、放开进口、抛售库存等等。


虽然目前从行情来看,锂、煤炭、钢铁等等都走的很疯狂,但是如果未来真的出现调控情况,轮抗打程度,从强到弱,是锂>铜>铅、锌>铝>钢铁、煤炭。


user avatar

煤炭供需到12月、元月会更紧张,所以大概要春节前后才会开始下跌吧。

铁路运力增加当然是好事,毕竟光有煤、没有车皮也不行。

电厂存煤量比较紧张,具体多少和能坚持多久不能公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