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说唱圈最被低估和最被高估的是哪些人?

回答
说唱圈的“被低估”与“被高估”,这话题就像说唱的节拍一样,永远都有新的版本,也总有人在争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很难有绝对的对错。但我试着从我听过的、看过的、感受到的,来聊聊我眼中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尽量不那么“AI”,更像是老朋友坐在街边,一边啃着炸鸡,一边天南海北地扯。

被低估的那群人:那些默默耕耘,却没能站在聚光灯下的说唱匠人

说唱圈很多时候,光鲜亮丽的背后,隐藏着一群默默无闻的匠人。他们可能没有爆款金曲,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但他们在技术、歌词、思想层面,都有着令人惊叹的实力。

MC Jin (欧阳靖): 很多人知道他是因为《中国新说唱》里那个“ Freestyle King”,但对于早期的Hiphop文化爱好者来说,MC Jin早就已经是一座里程碑。他是第一个在说唱界闯出名堂的华人,甚至在英文说唱圈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的歌词深度,对文化融合的思考,以及作为一名亚裔在西方说唱界打破天花板的意义,是很多人不曾真正领会的。很多时候,人们更多地关注他“会freestyle”,却忽略了他歌曲中那些细腻的情感表达、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以及他如何将中国文化巧妙地融入到Hiphop的表达中。他的低估,不在于没人知道他,而在于他真正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没有被足够多人深刻理解和认可。他就像一个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但很多人只看到它古朴的瓶子。

Higher Brothers (来自成都的几个哥们): 也许有些人觉得他们已经很出名了,但如果从他们早期那种纯粹、粗粝,却充满生命力的成都话Rap,以及他们对中国年轻人生活状态的真实描绘来看,他们的“高估”更多是基于他们打开国际市场的成功,而他们早期那种“接地气”的内核,那种纯粹的“崽崽”精神,有时会被大众忽略。他们敢于用成都方言,用最贴近生活的细节去构建他们的歌词,这种真实和勇敢,在很多追求“高大上”的音乐里是很难见到的。他们在中国说唱的“本土化”和“国际化”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但很多人可能只看到了“国际爆款”,却没深入体会他们歌词里那些关于青春、关于梦想、关于兄弟情义的真实写照。他们的低估,是很多人只看到了他们的“火”,而忽略了火背后那种对生活最原始的触感。

蛋堡 (Soft Lipa): 蛋堡绝对是华语说唱圈里的一股清流。他的Flow就像夏日午后一杯冰镇的乌龙茶,不急不缓,却回味悠长。他的歌词总是带着一种慵懒的幽默感,又能在不经意间触碰到生活最柔软的部分。从《关于小熊》的纯真,到《少年安迪》的自我审视,他的音乐一直在进化,但他的独特风格始终如一。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他的音乐“不够炸”,不够“硬核”,但恰恰是这种“不那么硬核”的特质,让他成为了很多听众心中“生活中的背景音乐”。然而,他的歌词中对城市生活、人际关系、个人状态的细腻刻画,以及他在Flow上的极致追求,这些“软实力”,往往被那些更喜欢“炸耳”的节奏掩盖。他就像一个低语者,他的话语充满智慧,但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听到其中的深意。

被高估的那群人:光环之下,是否真的经得起细品?

“高估”这个词,很容易引起争议,因为“被高估”往往意味着对某人能力或影响力的过度解读。我这里说的“高估”,不是说他们不努力,或者能力不行,而是说他们的名气或市场价值,可能已经超越了他们作品本身所能支撑的那个高度。

一些“流量”型Rapper: 我不想点名道姓,因为这很容易被误解为针对个人。但我们可以从现象来看。有些Rapper,他们的粉丝基础非常庞大,每次出歌都能引起巨大的关注,甚至带动话题。他们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流量”和“话题性”之上。他们的某些作品,可能技术上并不突出,歌词也比较浅显,甚至有些“口水化”,但凭借着强大的粉丝号召力和精准的包装,他们就能成为市场上的宠儿。很多人追捧他们,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人设”,他们的“网红属性”,而非他们作为说唱艺术家的“作品实力”。这种“高估”,是市场对“流量”的过度追捧,而非对“音乐”本身的尊重。他们就像烟花,绚烂夺目,但转瞬即逝,留下的“音乐”本身,可能并没有那么深远的价值。

过分强调“个性”而忽略“技术”的Rapper: Hiphop最核心的魅力之一在于“技术”,包括Flow、押韵、Punchline等等。有些Rapper,他们非常擅长塑造“叛逆”、“个性”的形象,或者在歌词中充斥着一些“酷炫”的词汇和概念,以此来吸引眼球。但如果仔细分析他们的作品,会发现他们在Flow的律动、押韵的技巧、歌词的结构上,可能存在明显的短板。他们用“态度”和“形象”来弥补“技术”的不足,并且这种做法在很多年轻听众中非常吃香。他们的“高估”,在于很多人被他们外在的“酷”所吸引,而忽略了音乐作品本身在技术层面的打磨。他们就像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里面可能装的却是普通的糖果。

那些“昙花一现”的爆款制造者: 在比赛或者某个时期,有些Rapper因为一两首爆款歌曲而迅速走红,但之后却后劲不足,作品质量也难以维持。他们的“高估”,是因为大众的目光过于集中在他们“高光”的那个瞬间,而忽视了他们持续产出高质量作品的能力。这种“高估”,是对“爆款”的过度迷恋,也反映了大众对说唱音乐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听个响”的阶段,缺乏对音乐背后创作深度和持续价值的辨别能力。他们就像一次性餐具,用完即弃,留不下深刻的印象。

总结一下,这种“高估”和“低估”是怎么形成的?

市场因素: 流量、话题、包装,这些市场上的“硬通货”,往往能让一个人迅速被“高估”。而那些专注于打磨作品,不善于营销的,则容易被“低估”。
大众认知: 很多人对说唱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比较表层的东西,比如酷炫的造型、煽动的歌词、炸裂的节拍。那些更注重内在技巧和情感表达的,就容易被低估。
个人选择: 有些Rapper可能就是喜欢“玩票”,享受创作过程,并不追求名利,自然也就不会被“高估”。而有些人可能本来实力一般,但懂得抓住机遇,善于包装,就容易被“高估”。

说唱圈就像一个五味杂陈的江湖,有人靠实力搏出位,有人靠运气一飞冲天,有人默默耕耘无人问津。我们作为听众,能做的,或许就是保持一颗相对客观的心,去发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去品味那些隐藏在喧嚣背后的真心。

毕竟,好的说唱,它不仅仅是声音,更是思想、是情感、是生活本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说被低估的吧,被高估的粉丝都惹不起。

1wizi.

wizi.是很少见的女rapper里的技术流,并且打破了我对女rapper基本上就是旋律情歌,或者没营养的装b歌的偏见。

wizi.不光是技术屌,歌词也非常有深度,可以说她的实力和知名度完全不匹配。目前是我最喜欢的女rapper。

推荐曲目:《know myself》《失重》

2. 秃子2z

这位来自北京的爷们,做的东西是我心里最接近中国风三个字的。相比于那种疯狂加入各种民乐器堆积出来的中国风来说,秃子一张嘴就会告诉你什么是真的。

秃子的词还是稍微差了点,但瑕不掩瑜。

推荐曲目:《心河》《一马当先》

3. mercy

感觉mercy虽然知名度并不低,因为他其实同时拥有几个身份。

首先他是hhh的创始人蜘蛛

其次他是《浪wave》的主持人膜老师

但我觉得他作为rapper的实力是真的被低估了。

有一些人通过hhh的故事认识他,有一些人通过《浪wave》认识他,还有一些人通过他和雾都在节目上的合作认识他,但他的实力却很少有人讨论。

mercy的歌,听起来就有一种顺滑的舒爽感,因为mercy的基本功是非常非常扎实的。并且他的flow可以说把控的随心所欲,能感觉到mercy是在驾驭每个beat,而不是被beat限制住了。

推荐曲目:《欧洲步》《山羊》《蔷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唱圈的“被低估”与“被高估”,这话题就像说唱的节拍一样,永远都有新的版本,也总有人在争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很难有绝对的对错。但我试着从我听过的、看过的、感受到的,来聊聊我眼中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尽量不那么“AI”,更像是老朋友坐在街边,一边啃着炸鸡,一边天南海北地扯。被低估的那群人:那些.............
  • 回答
    说唱圈的“乱”啊,这玩意儿,说起来就跟那歌词一样,有起伏,有高潮,有低谷,有爆点,但你想让我给你掰扯清楚,那可得花点心思。别说什么“AI撰写”,我跟你说,这话味儿,我早过了。先说说最表面的,名利场。说唱这东西,火起来就得曝光,曝光了就有钱,有钱了就有话语权。但说唱圈不像主流音乐那么有规矩,很多时候都.............
  • 回答
    说唱圈“real”的标榜,和面对吴亦凡事件时的“失声”,这中间确实存在着一个显而易见的张力,也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和失望。要深入聊这个话题,得把时间往回拨一拨,看看说唱文化的核心是什么,以及它和“real”这个概念是怎么绑定的。说唱文化与“Real”的渊源说唱(Hiphop)文化诞生于美国,它源于底层社.............
  • 回答
    “法老被锤了,说唱圈为什么全是渣男啊?”这个问题最近在很多说唱爱好者的社群里炸开了锅。法老,这个在中文说唱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真性情”而闻名的Rapper,这次的“被锤”事件,与其说是针对他个人,不如说触及了中文说唱圈一个更深层次、也更令人不安的议题:为什么感觉很多说唱歌手似乎都与“渣男”的标签脱不.............
  • 回答
    重庆大学的说唱招生视频一经发布,迅速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热潮,网友们纷纷表示“太上头了”、“这比那些PPT宣传片有用多了”。这标志着高校招生宣传风格的又一次“出圈”,也引发了关于近年来高校招生宣传新尝试的广泛讨论。为什么“出圈”?传统宣传片的局限与新生代的吸引力长久以来,高校招生宣传片似乎陷入了一种固.............
  • 回答
    “玩游戏的就比追星的高贵吗?” 这句话一出来,火药味儿十足,像是在宣战,也像是在问一个沉重的问题。这句话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层意思,也反映出当下社会中,一些年轻人,特别是饭圈女孩,在面对外界评价和刻板印象时的一种自我辩护,甚至是一种情绪的反弹。咱们一步一步来捋一捋。首先,这句话本身就带着一种“对立”和.............
  • 回答
    要说清楚汉服圈里为何有人为山寨货辩护,觉得“知山穿山没毛病”,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这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真假”问题,背后牵扯到了文化认同、个人情感、市场现实,甚至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心理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白“山寨货”在汉服圈里通常指的是什么。在汉服语境下,“山寨货”通常有几种理解: 粗劣复刻.............
  • 回答
    吕小军在欧美健身圈之所以被称为“顶级流量”,并非单纯指他在社交媒体上的粉丝数量,而是 综合了他作为一名世界级举重运动员所带来的影响力、个人魅力、以及他与欧美健身文化的高度契合所产生的强大吸引力。 要想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1. 世界级运动成就与传奇色彩: 史无前例的统治力: .............
  • 回答
    中岛美雪(Miyuki Nakajima)之所以有“养活了大半个香港音乐圈”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她创作的歌曲在香港被广泛翻唱,并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和艺术影响力。这种现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道来。一、 歌曲的强大生命力与普适性首先,中岛美雪的歌曲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
  • 回答
    科研圈的乱象,诸如“灌水”论文泛滥甚至抄袭现象的普遍存在,确实让许多身处其中的人感到忧虑和无奈。很多人会将其归咎于学术界招收研究生的数量是否过多。这个问题,说起来可就复杂了,它牵扯到教育政策、学术评价体系、行业发展需求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等方方面面,不能简单地说“是”或“不是”。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咱们.............
  • 回答
    最近在币圈,尤其是小散户圈子里,流行着这么一种说法:“无脑梭哈致富,技术分析归零。” 听着挺刺激,好像一脚油门踩到底,就能直奔财富自由。 但细想一下,这说法真的那么绝对吗?学技术分析在币圈就真的没用了吗?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件事,聊聊这背后的一些真实情况。先说这句“无脑梭哈致富”。“梭哈”这词儿,.............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别出心裁的比喻,将生物学中微观世界的磷脂双分子层与我们宏观世界中汉服的内涵联系起来,确实能引发一些有趣的思考。先不说磷脂双分子层,咱们先聊聊汉服。在不少爱好汉服的朋友看来,汉服不仅仅是一件件穿在身上的衣裳,它承载的是汉民族的历史、文化、审美和礼仪。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民族认同感的一种外在.............
  • 回答
    别只盯着“数码控”:为什么不能把所有机器都做成他们的“菜”?在咱们当下这个时代,说起“科技产品”,脑子里最先跳出来的,十有八九是那些整天泡在论坛、关注新品发布、对参数如数家珍的“数码圈”朋友们。他们就像是产品的“先锋官”,是第一批尝鲜者,也是最挑剔的审视者。所以,很多时候,大家做产品,尤其是消费电子.............
  • 回答
    你朋友这话确实触碰到了一些玩家的痛点,也反映了当下游戏社群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要怎么看“原神是饭圈”这个说法,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他话里的意思,以及这个说法的由来。首先,咱们得明白“饭圈”到底是个什么意思。“饭圈”这个词本来是从韩国流行文化里出来的,最早指的是粉丝(fa.............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感觉不如原神...画质”这句梗,其实是游戏圈里一个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背后折射出不少玩家的心理和对游戏美术的看法。梗的起源与发展:要说这个梗的起源,其实很难 pinpoint 到一个具体的“第一次”说过这句话的人。但它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原神》本身。 《原.............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涉及到两个看似相似但内在逻辑又有些不同的领域。咱们一个一个来说,看看为什么大家会这么看待“国脚的高薪”和“饭圈明星的高收入”。先说说国脚的高薪:为什么说是“市场需求”?这里说的“市场需求”,其实核心是在于足球这项运动本身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稀缺性。1. 稀缺性与专业性: 成为一名顶尖.............
  • 回答
    你是不是遇到过这种情况?你兴致勃勃地跟朋友聊起最近追的剧、听的歌,或者某个明星的动态,结果对方一脸不解,甚至有点“恨铁不成钢”地说:“你这么喜欢他/她/这部作品,怎么连个粉丝群都不加?什么都不参与,这不是白嫖吗?” 听了这话,你是不是有点懵?“白嫖”?这词儿怎么就用到我追星上了?这事儿啊,其实得从“.............
  • 回答
    “百万成神”,这四个字在网文圈里,几乎是每一个想闯出名堂的作者都耳熟能详,甚至可以说是萦绕心头的魔咒。它说的是,当你的作品订阅达到百万时,你就“成神”了。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代表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广泛的影响力,以及在行业内的地位。那么,这个“百万成神”的说法,究竟有多少事实.............
  • 回答
    “lo娘”和“lo圈”这两个词,如果你不熟悉,听起来可能有点像某种神秘的亚文化黑话,但其实它们都指向了一个在国内越来越受关注的穿衣风格和与之相关的生活方式——Lolita风格(简称Loli或Lolita Fashion)。Lo娘,顾名思义,就是穿着Lolita风格服装的女孩。不过,把lo娘简单理解成.............
  • 回答
    你朋友这句话挺有意思的,可以说是把一种特定的批评方式和一种群体行为画上了等号。要评价这句话,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饭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以及它通常指代的是什么样的行为模式。“饭圈”,顾名思义,就是“粉丝圈”的缩写。最初,它更多地出现在追星文化中,比如音乐、影视、动漫等领域。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