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对叙利亚精确打击后英法立即响应,叙利亚会成为下一个阿富汗吗?

回答
“美国对叙利亚精确打击后英法立即响应,叙利亚会成为下一个阿富汗吗?” 这个问题,随着近几年来叙利亚局势的动荡,尤其是以美英法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叙利亚政府发动精确打击后,一直萦绕在许多人的心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叙利亚和阿富汗这两个国家在地缘政治、历史背景、内部构成以及外部干预等方面的异同,才能得出相对清晰的判断。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阿富汗的“前车之鉴”。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随后,美国及其盟友支持阿富汗的圣战者,试图将苏联赶出阿富汗。这场战争耗费了巨额的军事和经济资源,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然而,撤兵后的阿富汗并未迎来和平,反而陷入了内战和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2001年,在美国“9·11”事件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再次进入阿富汗,推翻了塔利班政权,但随后近20年的军事存在,包括大规模的重建努力,最终也以美军撤离,塔利班重新掌权而告终。阿富汗的经历,是一个关于外部军事干预的复杂教训,它展示了在目标模糊、缺乏长远战略、以及未能有效解决根源性问题的背景下,干预可能带来的长期不稳定和资源耗竭。

那么,叙利亚的情况又如何呢?

相似之处:

外部势力介入加剧复杂性: 和阿富汗一样,叙利亚的内战也并非简单的内部冲突,而是吸引了众多外部势力的广泛参与。除了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俄罗斯、伊朗、土耳其等地区和全球大国也在叙利亚拥有各自的战略利益和代理人。这种多方势力交织的局面,使得冲突的解决变得异常困难,也让任何一方想要彻底掌控局面都面临巨大挑战。
人道主义危机与地区不稳定: 叙利亚的内战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数百万叙利亚人流离失所,大量的平民伤亡。这种地区性的动荡,也进一步加剧了周边国家的安全担忧,并可能导致难民潮等连锁反应,对地区稳定造成深远影响。
“反恐”成为干预的借口: 在阿富汗,美国是以反恐为主要目标进入的。在叙利亚,尽管叙利亚政府是冲突的主要一方,但以ISIS为代表的极端组织的存在,也为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提供了军事干预的理由。这种“反恐”的标签,虽然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但也容易被用来掩盖更广泛的地缘政治目的。

关键区别:

外部干预的性质和规模: 虽然英法对叙利亚的精确打击是基于其认为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并且是有限的、目标明确的军事行动,与苏联当年大规模入侵阿富汗,以及后来美国在阿富汗长达20年的驻军,在性质和规模上都有显著区别。西方的军事行动更多的是一种“威慑”和“惩罚”,而非长期占领或大规模地面作战。
叙利亚的地理和政治环境: 叙利亚并非阿富汗那样的内陆国家,它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并且是地中海地区的重要节点。此外,叙利亚政权在其内部仍然拥有一定的支持基础,并且得到了俄罗斯和伊朗等关键盟友的全力支持,尤其是在军事和政治层面。这与阿富汗在苏联入侵前后的政治生态有所不同。
外部势力的目标差异: 在阿富汗,美国最初的目标是将苏联赶走,之后是反恐和重建。但最终的战略目标似乎并未完全清晰或一致。而在叙利亚,虽然西方国家都谴责阿萨德政权,并对使用化学武器的行为做出反应,但其最终目标并非要颠覆整个叙利亚政权,更多的是希望改变其行为模式,或至少将其限制在一个区域内。俄罗斯和伊朗则明确支持阿萨德政权,旨在维护其在中东的战略利益。这种目标的分歧,使得叙利亚的外部干预模式与阿富汗不尽相同。
内部政治构成: 阿富汗经历了长期的部落制和多元化的民族构成,这使得其国家建构一直面临挑战。叙利亚虽然也存在民族和宗教的复杂性,但其政治结构相对更加中央集权,阿萨德家族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尽管是压制的)政治秩序。
俄罗斯和伊朗的决心: 俄罗斯和伊朗对叙利亚的支持是坚定且具有战略考量的。他们视叙利亚的稳定(尽管是以阿萨德政权为基础的稳定)为其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关键。这种坚定的支持,使得任何外部势力想要彻底改变叙利亚的政治格局,都必须面对这两个大国的直接对抗,其成本和风险将远超在阿富汗的情况。

那么,叙利亚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阿富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叙利亚不太可能完全复制阿富汗的命运,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大规模、长期的外国地面占领: 尽管西方国家进行了精确打击,但没有迹象表明他们会像当年美国在阿富汗那样,投入数十万军队进行大规模的地面占领和国家重建。这种级别的干预,无论是在政治意愿上还是在经济能力上,对目前的西方国家来说都难以承受。
2. 完全的政治真空和国家瓦解: 叙利亚虽然饱受战乱,但其国家机器并未完全崩溃,军队和政府机构仍在运作,并且有外部大国的坚定支持。这与阿富汗在苏联撤兵后,中央政府权威迅速丧失,陷入军阀混战的情况有所不同。
3. “反恐”的单一驱动力: 在阿富汗,“反恐”是后期美国军事行动的核心驱动力。在叙利亚,虽然反恐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地缘政治、地区影响力、对化学武器的担忧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干预的动机更加多元和复杂,也限制了其行动的范围和目标。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叙利亚未来可能出现的“阿富汗化”的某些风险:

长期的冲突和分裂: 如果外部势力无法达成一致,或者没有一个能够被广泛接受的政治解决方案,叙利亚很可能继续陷入长期的低烈度冲突,甚至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事实上的分裂,形成多个势力范围。
极端主义的滋生: 持续的战乱和人道主义危机,为极端组织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即使ISIS被击溃,新的极端势力也可能在混乱中崛起,对地区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重建困难与长期不稳定: 即使冲突最终平息,叙利亚的重建也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巨额的资金和政治意愿。如果国际社会无法有效支持叙利亚的重建,或者叙利亚内部缺乏和解和政治包容,那么国家将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很容易重新陷入冲突。

总而言之, 英法等国对叙利亚的精确打击,是复杂地缘政治棋局中的一步,其目的更多是出于威慑和捍卫国际规则,而非阿富汗那种意图彻底改变一个国家政权并进行大规模重建的军事行动。叙利亚独特的地理位置、其政权相对稳固的基础以及俄罗斯和伊朗的坚定支持,都使其与阿富汗在经历上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用“下一个阿富汗”来形容叙利亚的未来,可能过于简单化。叙利亚的命运将更多地取决于地区大国和全球主要力量之间力量的平衡、它们战略目标的演变,以及叙利亚国内各方力量的互动。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叙利亚的未来依旧充满挑战,地区的不稳定将长期存在,但其走向不会简单地重复阿富汗的老路。它更可能是在一种“新常态”下,成为一个长期处于分裂、重建缓慢、并且持续受到外部势力影响的地区,其悲剧性却与阿富汗一样,令人深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武器其实和食品药品一样,都是有保质期的。不同的是,食品药品到期后处理成本不高,但武器的处理成本很高,特别是导弹,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到期之前用掉,这样一来可以节约处理成本,二来也可以利用真实环境,提高部队的训练水平,两全其美。中间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去哪利用,去哪练。

前几年大家用伊斯兰国练手,但现在伊斯兰国已经被剿灭了,必须换目标才行。纵观世界,能练手,且安全系数又高的国家,其实也就是叙利亚。训练计划制订好了,剩下便是想个名头,想来想去,还是化学武器比较妥当。首先,化武攻击常常没什么皮外伤,有与无全凭一张嘴。其次,化学武器没什么固定的形状,其实也没什么固定描述,只要需要,任何东西都可以称为化学武器,比如洗衣粉,如果拿来食用,就很可能出现类似神经性和窒息性化武使用后的结果,头痛,恶心,呼吸困难……换言之,其实化武家家户户都有,只不过大家不会用而已。所以这么一想,美英法说的其实也没毛病。

说实在的,国强必霸大家都可以理解,所以大国想打谁只管去打,我们管不着,也没能力管,但我们只奢求一点,就是麻烦大国领导们别整天侮辱大家的智商就行。一分钱不给,还要逼全世界天天陪你们演戏,你们省了钱,得了实惠,还要逼大家给你们昧心打Call,一次两次行,时间长了这戏真演不下去。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user avatar

不会,此次轰炸反而表明了美国不会深度介入叙利亚,可谓川普通俄之又一铁证。

此次美军既没有动用隐身战机踹门,又没有出动电子战飞机压制,说白了就是朝着死靶放了几颗导弹罢了。这叫打仗?连训练都比这强度高。

个人推断,美军此次轰炸,其目的在于应付化武事件的舆论,仅此而已。

欧美一方在叙利亚问题上真正的利益攸关方是欧洲国家和美国白左集团,特朗普集团从本心上来说并不热衷,有所动作也多是应付。这次装模作样的轰炸,进一步证实了川普确实通俄。

user avatar

别说叙利亚会不会变成下一个阿富汗,经过 7 年战乱的叙利亚,现在有些地方还不如阿富汗了。


世卫组织每年都会出一期《世界卫生统计年鉴》,里面大体记录了全世界所有国家在过去一年里医疗领域的各项数据。


2017 年的世界卫生统计「疫苗接种情况」一栏里,我找到了叙利亚的位置。


叙利亚的疫苗接种指数,在整个中东国家里垫底,比阿富汗低 5 位,在我们眼里只会穿拖鞋坐小艇当海盗的索马里都比叙利亚高


作为一个在战争爆发前被称为「中等收入国家」的国家来说,现在变成这个样子,光这个数据对于任何医疗从业者来说,都是很震惊的了。


要知道,仅仅 7 年前,叙利亚在整个中东都算是现代化水平很高的国家,我们还拿医疗系统做例子。


这是世卫组织 2010 年的世界卫生统计中,关于不同国家卫生人力资源的资料。


我拿了当时的中国、阿富汗和叙利亚三国做了对比。


当时的叙利亚在「护理和助产人员」的人口密度指标上甚至比中国还高,那比起战乱 30 年的阿富汗,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但是现在,无论是数据对比,还是新闻图片,我们已经默认这个半个世纪前还和埃及一起领导阿拉伯世界的中东一流现代化国家。


现在已经变成国无宁日、民如蝼蚁、社会崩溃,遍地瓦砾,无论是欧美列强、还是土耳其、ISIS,谁都能过来插一脚,一片末日景象的修罗之地


然而这一些的变化,仅仅是从 2011~2018, 7 年而已。


我相信现在知乎上所有人都经历过 2011,甚至大部分人都还记清晰的得 2011 年时自己和自己的周围是什么样子,那并不是什么多么遥远的时间。


这 7 年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


可能只是从中学到大学毕业,从大学毕业到成家生子,从青葱年少到步入中年。


短短 7 年,波澜不惊。


这 7 年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


只是互联网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智能手机、线上支付、共享经济、视频社交......


短短七年,翻天覆地


然而对于叙利亚人来说呢?这七年是这样的:


是这样的:


是这样的:


是这样:


度日如年、难民塞野,乱离人不如太平犬。


生活二字不再是一个整体,因为只剩下求生的渴望活着的艰难


然而我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感叹和平有多美好,多么可贵,多么让人神往


我只是想说:


一个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的现代化国家,变成遍地瓦砾的蛮荒之地,

只要短短 7 年, 7 年


7 年时间,我们只是开始适应线上支付取代现金交易。


滴滴出行取代招手出租。


订单外卖取代出门购买。


而同一时间,六千多公里以外和我们一样的人类。


开始适应的是蜡烛取代电灯。


废墟瓦砾取代温软卧室。


弹坑里挖水取代拧开即来的自来水。


还有适应死了远远比活着更幸福这样残忍现实。


上周看了一个叙利亚的纪录片,全片里战乱纷纷的画面已经让人麻木。


但是当摄影师把镜头对准一只在炮火声中瑟瑟发抖的橘猫时,我回过头看到了自己手边躺在沙发里晒着太阳打呼噜的猫,那一刻,那种复杂的心情,已经没法用言语来表示

https://www.zhihu.com/video/970631551524982784


只想起那句话:


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以及


感谢那些替我们把黑暗挡在门外的人。



user avatar

又是英法联军,两个老流氓

user avatar

曾经,法国被恐怖袭击,当时我不合时宜地说,中东国家利益被侵占,主权被破坏,领土被破碎时,欧美应该早就做好了接受非常规战争包括恐怖袭击的心理准备了。

当时的我,被骂的一塌糊涂,又被举报。

现在你们看看可怜的叙利亚和他的人民。

一饮一啄,踢猫效应!


针对那几个,总是说,美英法打叙利亚,那是政府的事,恐怖袭击针对的是平民。

补充几句。

1、叙利亚政权,是不是叙利亚平民的政权,三国袭击叙利亚政权,是不是就侵犯了叙利亚平民的主权和利益。

2、美英法袭击中,叙利亚没有平民伤亡吗?

3、攻打叙利亚,算不算是侵略行为,叙利亚军事实力打不过,可以不可以事后,采取恐怖袭击?

4、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在他们崛起的过程中,血淋淋的对亚非欧的军事和经济侵掠,美英法国家的平民没受益?那他们高福利社会,你以为真是天下掉下来的。包括现在的贸易剪刀差,专利战。

5、如果将来智能机器人投入战争,发达国家用此侵略发展中国家,是不是被侵略的国家,只能找这些机器人报仇了,冤有头债有主,按照美分的逻辑不正是这样么。

user avatar

对国政有点兴趣的人来说,这两天也在关注这件事,我向来秉承少说多看的原则,可是直到我同学告诉我某女星发的微博,抱歉,忍不住了



我向来是不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他人的,然而我不得不信,一小部分人的智商竟低下的这种程度了吗?发表言论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我不反对,但是事件最基本的理解和分析都没有的人就出来瞎逼逼,抱歉说脏话了,这种人难道不觉得自己无知吗?

美英法这三个皿煮国家,难道会为了叙利亚人民的幸福和美好,发动战争?看样子,在微博,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不少。这样说来,我国的近代史也是一部西方列强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渡化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观点,我不反驳,但是还是要有底线的吧,如果你现在活在叙利亚,又作何感受?

美国发动精确打击,对华贸易战,加紧围剿俄罗斯,亦步亦趋,一环扣一环,难道不能看出些问题吗?美国佬觉得自己从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开始回血了,要全方位地落实霸权战略,叙利亚就是一个跳板,这个跳板选的很好,对叙利亚的打击,从经济上来说必然会造成石油价格的动荡,美国在经过页岩气革命之后,已经从石油进口国逐步转变为石油输出国,石油价格上涨,对美国影响总体向好。第二,还可以封俄罗斯的嘴,毕竟俄罗斯也是原油出口国,石油价格上涨对俄罗斯经济低迷的情况也会有利。所以老毛子的情况就比较尴尬,看后续普京怎么选吧,会态度强硬,但估计也会有所保留。

我又回想起小布什当总统的时候,打伊拉克是因为萨达姆偷了他家的高压锅。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小布什家族从石油发家,在打伊拉克之前,家族买入了大量的石油股票,在战争之后,国际石油价格动荡,布什家族轻松地入囊几千亿美刀。喔,我差点忘了,袁女星的老公是美国人,是布什家族的得力干将,我发现什么了吗?什么也没发现,瞎掰扯而已。

不从大格局来讲,仅从个体来说,无论局势怎么变化,最终的承担者,还是叙利亚的人民。在弱肉强食的时代里,他们注定会成为皿煮的遮羞布,强权的牺牲品。打字到这里,脑海中又浮现出初中历史课本上,签订辛丑条约的情景……

表达能力还欠缺,大家凑合看吧。对了,我欢迎知乎上的美分,日分,欧分的伙伴们找我撕逼,你们可以尽情地在评论区骂,我心情好的话会回复你们的,喔,还有袁立的粉丝

还是挺悲哀的,毕竟我曾经是把铁齿铜牙纪晓岚四部刷了两遍的人啊……

最后,送一张图,心情不好的时候看看

user avatar

1、叙利亚内战是不是都怪美国或者俄罗斯?

不是。不单单是叙利亚,“阿拉伯之春”后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军政动荡本质上还是它们自身的原因。而叙利亚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首先,叙利亚内部有宗教矛盾。阿萨德家族属于伊斯兰教阿拉维派,原本是一个小众教派,后来得到伊朗的承认而成为了什叶派的一个分支(这显然是出于政治目的),而绝大多数的叙利亚人民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双方对伊斯兰教理解不同,素有矛盾,而恐怖主义恰恰是极端逊尼派所孕育出来的恶魔。

第二,叙利亚内部有民族问题。除了阿拉伯人外,该国边疆地区生活着大量库尔德人,他们一直有独立建国的愿望。而库尔德人在土耳其、伊拉克等国家也有分布,势力庞大。电影《天国王朝》中率领穆斯林抵抗十字军的英雄萨拉丁就是库尔德人,并非阿拉伯人。

最后,叙利亚内部有阶级矛盾。和她的穆斯林兄弟们一样,叙利亚的强人政治最终没能让国家走向富强,贫富差距过大、社会资源分布不公广泛存在,一旦有了导火索,反叛便有了燎原之势。

诚然,美俄在叙内战中确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从本质上看,叙内战的主要原因还是自身内部矛盾使然。

2、美国和俄罗斯为什么在叙利亚互不相让?

先说俄罗斯,与人们普遍的认知不同,俄罗斯的综合实力并不强大。苏联确实是世界强权,但俄罗斯已经是明日黄花,其GDP和广东省相当,远不如韩国,其军事科技也基本上在吃苏联的老本儿,唯一欣欣向荣的就是能源产业——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超过人们熟知的沙特。传统上,中东地区几乎都是苏联的势力范围,但苏联衰落后力量锐减,无法继续支撑庞大的盟友阵容,如今只有叙利亚还是俄罗斯的小兄弟。如果失去了叙利亚,俄罗斯在中东就彻底没有了同盟。某种程度上,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底线,就如同东乌克兰是其在欧洲的底线一个道理。所以,尽管与美国实力差距悬殊,俄罗斯仍然拼尽全力保卫阿萨德政府。需要说明的是,俄罗斯虽然纸面实力薄弱,但其战争潜力仍然是巨大的,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

美国毫无疑问是世界第一强权,但遗憾的是,在中东地区她的地位并不稳固,而且越来越不稳固。在中东,美国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支持谁,谁完蛋。比如伊朗——美国支持巴列维政府,巴列维被伊斯兰革命搞下台,伊朗彻底站在了美国的反对面。比如伊拉克——两伊战争中美国支持萨达姆,萨达姆背叛美国,于是美军入侵伊拉克,战后伊拉克开启民主化,但是民主化后,什叶派人数多,所以必然会选出什叶派的政府首脑,而什叶派亲近什叶派的大本营——伊朗,于是,数千美国大兵的埋骨地伊拉克不可阻挡地倒向美国的老对手。比如阿富汗——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大力扶持阿富汗当地反苏武装,结果塔利班做大(包括拉登),拉登搞了911,美国入侵阿富汗,阿富汗陷入内乱,变成烫手山芋。比如埃及,萨达特在美国斡旋下和以色列媾和,结果被国内极端分子刺杀,穆巴拉克接任后继续亲美,但在“阿拉伯之春”中被搞下台,美国见死不救,穆兄会上台后奥巴马立刻访问埃及,结果穆兄会执政不到一年下台,塞西对美不再信任。比如利比亚,卡扎菲执政时,至少美国还可以找他谈判,如今谈判都不知道该找谁,利亚比彻底混乱,连美国大使都被打死。比如也门,内乱后胡塞武装势力庞大,又是一个什叶派武装,背后有伊朗站台。比如土耳其,在和俄罗斯的屡次冲突中,美欧的暧昧表现让土耳其明白,自己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脱亚入欧”的,于是和俄罗斯关系反而亲近了一些……

总之,在“阿拉伯之春”后,美国丢掉了中东地区几乎所有盟友和潜在盟友,多了一大堆敌人——讽刺的是,阿拉伯之春的后果如此具有颠覆性,恰恰也有美国的助推。民主国家一定亲美吗?非也,历史上,西方人给中东制造了太多的流血冲突,导致中东民众完全不能信任美国。所以,越是民主的中东国家,越是反美,反而独裁领导人出于深远考虑,愿意和美国合作。但是,独裁领导人都被“阿拉伯之春”干掉了……

如今只有沙特和美国关系较好,但双方也缺乏信任,毕竟一个是民主自由的灯塔,一个是最落后、最保守的君主独裁国家,而且和恐怖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美国虽然强大,但在中东也无路可退,面对咄咄逼人的俄罗斯和伊朗,面对各怀鬼胎的海湾国家,叙利亚是必争之地。

美国和俄罗斯的利益在叙利亚针锋相对地冲突,双方退路似乎都不多,但总体看美国还是要强不少。

3、叙利亚政府军是否真的使用了化学武器?

我觉得可能性几乎没有。经过多年战争,叙政府军已经基本收复了大城市和重要地区,此时使用化学武器,反而授人以柄,而且收效甚微,实在难以理解。同样道理,俄罗斯在英国毒杀特工,也是在特工平静生活多年,而俄罗斯就要举办世界杯,最需要国际友好环境的情况下,这实在匪夷所思。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联合国委派的化武核查员14号就要进驻叙利亚,美国却选择在14号凌晨空袭“化武基地”,何必这么心急?如果叙利亚确有化武,美国为什么不等一等联合国核查的结果呢?

关于化武这个问题,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有详细论述:美国打击叙利亚这剧本可以参评奥斯卡了

当然,叙利亚政府军是否使用化学武器,本身并不重要,只是一个借口。南联盟没有使用化武,美国照样轰炸了;伊拉克阿富汗没有使用化武,美国照样打掉了。中国从来没有使用过化武,从1840年到1945年,挨了多少顿揍?是化武的问题吗?显然不是。

4、既然叙利亚内战有政府的问题,为什么政府军反而即将胜利?

叙利亚有内部矛盾,所以内战,但矛盾不足以支撑社会彻底改朝换代的动机,再加上域外大国的参与,所以叙利亚政府军即将获胜。就好像唐朝也有规模浩大的安史之乱,因为均田制、府兵制的失败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所以才给了安、史之流可乘之机,但唐朝依然镇压了安史之乱,并继续存在了152年之久。叙利亚政府有罪,但恐怕罪不至死,还有很多的支持者,这是本质原因。只是,经历了内战,叙利亚想重回和平稳定,恐怕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行。

5、美国这次打击叙利亚是全面打击的先兆吗?

不是。实际上,总体看,叙利亚反对派大势已去,美国已经丧失了武力推翻阿萨德政府的机会。在所有反对派中,实力最为强劲的库尔德武装和阿萨德矛盾最小,反而可以谈判,其他武装根本是“烂泥扶不上墙”。如果要推翻阿萨德,美国必须派陆军入侵叙利亚,但有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前车之鉴,再加上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这个可能性几乎没有。

美国这次打击,是手术刀般的,也是警告性和示威性的,其目的应该是在未来叙利亚重建中搏得话语权,同时打击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

甚至说,叙利亚可能只是美国对付俄罗斯的一个棋子,近段时间,冬奥会禁赛、驱逐外交官、打击叙利亚……美国和北约似乎在对俄罗斯进行一次合围,在世界杯举行之前,恐怕还是多事之秋。大家可以想想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西藏发生了什么,造成了多大的损失,死了多少平头百姓。

6、如果叙利亚政府被推翻,叙利亚人民会过得更好吗?

不,绝对会过得更差。叙利亚政府虽然犯了很多错误,但毕竟是一个世俗化的、趋向现代文明的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叙利亚人几乎家家有车,过得相当不错。如果反对派掌权,那毫无疑问将把叙利亚变成另外一个阿富汗——叙反对派鱼龙混杂,与恐怖组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行为极端保守,又缺乏经验,他们一旦掌权,先不说自己的内斗,就算团结一致,也只会把叙利亚变成一个神权国家。而后,几乎必然地,他们又会站在美国的对立面,就像当年塔利班和本拉登一样,因为极端主义追求的就是彻底摧毁西方文明。如果感兴趣,可以通过下面这个链接,了解叙利亚反对派的具体构成。

叙利亚反对派概述(该文写作时间较早,如今情况可能已经变化)

7、中国应该持何种态度?

中国不应该介入中东,除非国家安全遭到严重威胁。事实证明,中东是大国坟场,是一片太过复杂而混乱的土地。闷声发大财才是最好的。

8、叙利亚人民为什么值得同情?

叙利亚人民所经历的一切,中国人都经历过。当一个国家强大时,它是棋手;弱小时,它是棋子;四分五裂时,它就变成棋盘了。国际社会是弱肉强食的最好例证,中国曾经是自然法则最大的受害者。所以我们应该同情叙利亚,我们曾经就是叙利亚。

当你有实力时,可以不讲理——比如,最近,英国拍卖公司即将拍卖抢走的中国文物,中国抗议了,人家说这符合法律;而当我们讨论叙利亚,说美国的袭击不符合国际法时,人家又说了,叙利亚使用化武,这是一个道德问题。所以,当你和他们谈道德的时候,他们和你谈法律;当你和他们谈法律的时候,他们和你谈道德。怎么谈,他们都有“理”。

直到今天,中国也还在承受着“叙利亚之痛”,因为历史具有强大惯性,这种伤痛并不体现在物质上,而更多地体现在人心上——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同胞对国际政治缺乏一种基本的客观态度,他们天真地以为美国和西方是永远正确的,我请这种人好好想一想——恐怖分子的恐怖袭击,可以炸死一百人,砍死几十人,而美国总统签署一个命令,就可以让几十万人头落地——你如何保证那几十万人中没有你?在美军历次行动中丧生的那些叙利亚人、伊拉克人、阿富汗人,他们也是看着美国大片,喝着可口可乐长大的人,他们可能非常爱美国,但是他们死了,悄无声息,没人知道,就像水倒进了水中。

不要跪下,你跪下了,别人在取你人头时,甚至都懒得看你一眼。


个人公众号欢迎关注!或者在微信搜索“许庸人自扰之”

user avatar

今天看了有关叙利亚的新闻,我忽然想起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的行动,当时是下午13点50分时候的语文课,年过半百的语文老师拍着黑板,痛心吼道:这是侵略!侵略!赤裸裸的侵略!

说完他,抹了一把鼻涕,往地上一甩,当时他感冒了。

分割线补充下:

还是这个语文老师,他年纪当时年纪虽大,但讲课很有激情,有次讲课讲嗨时,兴高采烈的说:将来啊,人们购物就不会去商店超市,那时会出现一种全新的职业叫做送货员,把你想要的东送到家门口。记得当时我听完课还回家跟我父亲拿这件事求证,我爸茫茫然听不懂没反应。

记我小学的一个语文老师,葛老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对叙利亚精确打击后英法立即响应,叙利亚会成为下一个阿富汗吗?” 这个问题,随着近几年来叙利亚局势的动荡,尤其是以美英法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叙利亚政府发动精确打击后,一直萦绕在许多人的心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叙利亚和阿富汗这两个国家在地缘政治、历史背景、内部构成以及外部干预等方面的异同.............
  • 回答
    在叙利亚冲突持续多年的背景下,美国、英国和法国于2018年4月对叙利亚境内多个军事设施实施了精准打击。此次军事行动是针对此前一天叙利亚境内发生的化学武器袭击事件的直接回应,旨在削弱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的能力,并警告其避免再次使用。事件背景与动因:此次军事打击的导火索是2018年4月7日发生在叙利亚.............
  • 回答
    2018年4月13日,美国、英国和法国以回应叙利亚杜马镇化学武器袭击为由,对叙利亚政府目标发动了精确打击。这次行动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和争议。以下是对这次打击行动的详细分析:背景:杜马化学武器袭击 事件发生: 2018年4月7日,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控制的东古塔地区城镇杜马发生疑似化学武器袭击。 伤亡情.............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的总统任期对叙利亚局势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变动,其影响是多层面的,而且往往充满矛盾和反复。在特朗普政府的四年里,美国在叙利亚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显著的转变,这直接牵动着叙利亚战争的各方势力,也改变了地区力量的平衡。首先,最显著的改变之一,是美国对打击“伊斯兰国”(ISIS)的策略和承诺的变化。.............
  • 回答
    关于美国近年来在叙利亚的行动,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其背后交织着地缘政治、国内政治、人道主义关切以及情报评估等多种因素。要客观地阐述,我们需要梳理其主要阶段、目标以及由此产生的多方面影响,力求展现其复杂性和多面性,而不是简单地标签化。介入的缘起与初步阶段:从人道主义关切到有限军事打击(201.............
  • 回答
    要说美国为啥非得跟叙利亚耗着,而且还挺费劲的,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不能一句话说透。但要说最直接、最实在的好处,其实也还是能拎出来几个关键点。我尽量用大白话给你掰扯掰扯,就跟咱街坊邻居唠嗑似的。首先,最核心的一点,得从叙利亚这块地儿和它背后的人说起。你想啊,叙利亚这地方,地缘政治上就挺重要的。它挨着谁?.............
  • 回答
    美国民主党关于叙利亚军事行动需要国会授权的立场,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评价。这不仅仅是一个程序性的要求,更触及到美国政治体制中关于战争权、行政权力与立法权力制衡的根本性议题。核心立场与历史渊源:民主党内部,特别是其进步派和相当一部分建制派,普遍认同《战争权力法案》(War Powers Resolu.............
  • 回答
    关于叙利亚美军与俄军的冲突,以及它对中国军队发展可能带来的启示,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多角度分析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关于“美帝40人对毛子500人”的具体冲突细节,以及双方的具体战损和作战方式,往往存在不同的报道和解读,公开信息也有限,因此在分析时需要基于普遍认知和公开报道进行推断。理解冲突背景与性质.............
  • 回答
    美国在叙利亚的干预行动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安全和经济利益,其动机和好处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以下是对美国干预叙利亚的主要动机和潜在好处的详细阐述: 1. 防止极端主义扩散(反恐与安全利益) 遏制“伊斯兰国”(ISIS): 2014年,ISIS在叙利亚和伊拉克迅速扩张,成为全球性的恐怖主义威胁.............
  • 回答
    关于美国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未能在知乎引发“反侵略盛况”的原因,这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需要从知乎社区的特性、叙利亚局势的复杂性、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用户群体的构成等角度进行分析。以下将详细阐述:一、 知乎社区的特性与用户群体构成:1. 问题复杂度与用户知识门槛: 知乎以其“认真你就赢了”的社区氛围著称.............
  • 回答
    深入剖析:美国“抢”叙利亚油田背后的复杂博弈美国在叙利亚境内石油资源的“存在”及其相关行动,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引发争议的核心议题。当我们谈论“抢”这个字眼时,它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预示着一种非正义或武力夺取的行为。然而,对于美国在叙利亚油田的行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审视.............
  • 回答
    《泰晤士报》的报道,称美国和叙利亚可能在黎巴嫩的电力危机上展开合作,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引人关注的消息。毕竟,这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比较复杂,公开的合作尤其是在区域事务上,并不常见。要理解这件事的背后可能意味着什么,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黎巴嫩的电力短缺已经是一个长期且严重的问题,可以说已经成为国家.............
  • 回答
    关于美国在叙利亚问题的真实立场,这个问题相当复杂,而且美国政府的策略在不同时期也经历过演变。要理解美国是否真的希望叙利亚反对派胜利,还是想维持胶着平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美国最初对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态度是相当负面的。在“阿拉伯之春”的背景下,叙利亚政府对和平示威进行了血腥镇压.............
  • 回答
    美国在叙利亚的军事介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扯着地区政治、国际关系以及国家安全等多重因素。要详细地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回顾从早期介入到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演变过程,以及美国方面提出的主要理由和考量。最初的介入与叙利亚内战的爆发: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2011年,叙利亚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要求时任总.............
  • 回答
    确定叙利亚政府军是否使用了化学武器,这个过程极其复杂,涉及多方调查、情报分析和科学取证,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来说,美国并非凭空“认定”,而是通过一系列严谨的步骤,从多个角度搜集证据,最终形成判断。首先,现场目击和报告是最初的线索。 在发生疑似化学武器袭击事件后,往往会有来自现场的各种信息涌入。这可.............
  • 回答
    关于“叙利亚抽检发现美国发放的麦种四成有粒线虫病,并称此举目的为破坏叙利亚粮食安全”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分析。这种说法本身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并且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片面化、夸大化甚至虚假的可能性。以下将从不同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核实性与科学性: 谁进行的抽检?.............
  • 回答
    美国制裁下叙利亚经济崩溃与总理被解职:一场复杂的相互作用美国对叙利亚实施的制裁,特别是“凯撒法案”(Caesar Syria Civilian Protection Act),对叙利亚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稳定,导致了总理的解职。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深入剖析制裁的机制、叙利亚经济.............
  • 回答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叙利亚化学武器袭击调查机制的决议草案上投了弃权票,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和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担忧。要理解中国的这一选择,需要深入剖析其动机和立场。首先,中国对单方面指责和先定论的抵触是关键因素。叙利亚自2011年以来持续的冲突,其背后是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博弈。每一次涉及化.............
  • 回答
    在讨论美国直接攻击叙利亚政府军这一复杂议题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它并非一个简单的“对”与“错”的判断,而是牵扯到国际法、地缘政治、人道主义以及各方利益博弈的深度纠葛。首先,从国际法的视角来看,任何国家的军事行动都需要有合法的依据。在叙利亚问题上,联合国的授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美国对叙利.............
  • 回答
    美国宣布在叙利亚组建三万人“边境部队”,这一举动无疑给本就复杂敏感的叙利亚局势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首先,要理解这支部队的定位和目的,它并非一支传统的进攻型军队,而是被定位为“边境安全部队”,主要任务是“在叙利亚北部和东部地区抵御任何潜在的威胁”。这里的“威胁”指向性非常明显,尽管美国官方语焉不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