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上流社会流行五石散,吃了五石散身体燥热,于是无论寒暑,高人们都是宽袍大袖光脚木屐。
这种表象是很容易模仿的,于是,当时那些够不着上流社会又不用为生计发愁的人(相当于现在的小资),也会像模像样的躺在路边假装发作,或者在郊外凉爽的地方疾走,说话也好像吃过五石散一样。
今天也是如此。
诚实地说我没想到这个回答能得这么多赞,发觉不对想匿名的时候已经迟了。
说起来,我同时回答的另一个问题,无论是问题本身还是回答都比这个娱乐话题重要的多,在大V点赞的情况下还被限流了。
所以,可能是有人想要让你们看到这个回答吧。
不过这个回答下的评论还是让我有一些意外。很直观的一点,指责我没有文化历史常识没有眼界理解能力等等“缺陷”,或者干脆直接开骂的知友们,点开资料看看,大多身份栏还是大学生。
这是有些出乎我意料的,我原本以为非清北复交人的学生们对未来多少应该有所警惕,现在看来,你们对于自己面临的社会现状认识实在有欠考虑。
电影里你们所憧憬的才子佳人们,在他们身处的时代,即便表现得漠不关心,对于社会问题和国家前景的了解程度也是远胜于你们的。你们呢?你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情况么?
十年板荡,所谓世家被斩断拔起,上流知识分子不再出于门世或师承,而是出于名院高府。
于是在这个阶级鸿沟逐渐加深的时代,进了清北复交,便是二次投胎,尽可以从容继承昔日上流知识分子的优雅自如,尘泥不染。
校庆片里也可以坦然告诉自家子弟,前辈们如何正本心无外物,如何立德立言如何遗世独立。以及如何美丽优雅的做到这一切——挑长的好看的大牌演员。
你们在学校能享受到这种“熏陶”么?
日后无论是就考研考博应聘升职,还是独立闯荡拓展人际脉络,你们能和人家比么?
你们喷我的时候都没有考虑下自己的毕业证么?
你们还在感动,你们强调你们仅仅是为影片里填充的人性光辉而落泪。
那么如果主角穷矮丑黑胖矬,如果主角只是小学毕业艰难自学,如果主角以极其突兀的方式结束叙事(比如上战场第一天就死于流弹),你们扪心自问还能情感充沛到溢出么?
诚实点,自我加戏超过T大学子的话,就很尴尬了。
我想T大学子们看到知乎豆瓣上这么多精神T大人,怕不是眼泪都要笑出来。
所以我好心再说一次明白的:这是别人的盛世,色彩如何,与你我无关。
这片差在硬掰上去,其实如果去掉现代那段反而能好一点,加长老师的描写,丰富师徒二人的交接,展现清华精神的传承,至少以一个现代清华大学生更大格局的事情结尾,例如顶着压力完成某国内空白,结果却是一件二流的都市生活剧。简直像是把小时代插入战争与和平的节奏。最后的大师展览让很多人自嗨,但这个是此片最垃圾的部分,我有心让建国大业的编剧换下他,起码人家能在剧中介绍这些历史人物,而此片的处理简直了,是不是抗战神剧最后把片中人物楞安个历史名字都是神片了,剧中许多“大师”表现龙套的不行,对比看建国建军都能算“历史传承”了。
综合来看,题材很好,主角演技也很到位,历史的挖掘角度也很不错,但所谓蒙太奇衔接的真和狗啃的似的,该有的传承剧情没几句,可能是想让大师有个地方站几秒好出结尾,无意义的剧情一大段接一大段。观影体验极差。
先说句我差点哭了哦,也差点睡了哦,真不懂明明是剪辑技术问题,有人非得升华到艺术角度。
对了有两个片子题材缺乏情怀,拍的手法却和这部差不多《逐梦演艺圈》和《摆渡人》。后者比这个烂一点因为第三人称交代使得好像“讲故事”更没代入感,前者不解释,全方面崩盘,蒙太奇真不是谁都能玩好的,OK?
最后,好,逼都你们装了,我也装个,现代角色改成清华毕业,面临问题,嗯~动车事故或者TPP吧(想主旋律可以时间轴早一点,大国工匠和特区建设哪个不行)。加强老师和晃晃的交流,同时老师也要遭一灾,要不你告诉我精神咋传的,你这个最初传承者除了听了伏尔泰啥都没干啊,晃晃撒物资大幅度删减,之前一起抓蛇的小孩描写多深啊,用它弟弟传起码是在传好不好。文革阶段可以完全保留,最后现代角色要清华毕业并和原子能那位有联系。伟大精神一直延续。历史剧拍出历史气场来。咋的你历史一会儿,都市一会儿的。中国合伙人都能拍出历史大环境气场来。我就是觉得我行我上,反对我的人多看点电影,反对我只能证明你没看过好片这就满足了,爱咋咋地,我就是有文化。
没想到这么多的点赞和留言。感谢所有的每一个人。抱歉,无法一一回复了。
我感觉有三个很好奇的问题。
首先,看盗版问题,是我特别好奇的。
至少有二十个人留言,说,看盗版的没资格评论电影,是对电影的不尊重……之类之类……
首先,我好奇,优酷爱奇艺都是正版电影了吗现在?反正它们的版权属于中国大陆地区。
然后,我更更更好奇的,是在中国,80后95前的孩子们都没有买过,下载过盗版电影吗?尤其是后来选择了学电影专业,或者是对电影艺术本身有强烈情怀和热爱的人。
我年轻的时候买过至少800张盗版电影。还下载过电驴,现在小朋友们大概不知道电驴是什么吧?
我至今并不觉得很羞耻。因为如果时光倒流,我依然会选择这么做。
因为宝宝们,你们知不知道什么是电影院线的文化管制。
不然呢,不然无知会限制我的眼界和想象力。
当然,如果你是穿越了时代从95开始就只看正版蓝光电影,或者是超级红二代(富二代都不太可能),想看任何资料,影片,都能弄到。那我闭嘴。
不过如果这样,喜欢这部电影的肯能性会很小。
其次是,为什么我说电影也是一门学科,有人会觉得搞笑。
我现在就选修了一门课,叫做电影学。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罗马美术学院也有。如果,电影不是一门学科,为什么会有这门课呢?
这就是为什么我感谢我看盗版的岁月,因为无论老师讲什么,我大致都能跟得上。
我不是电影专业,我只是很热爱电影。
最后,关于文革的时间。有不少人骂我没文化,连文革的年份都弄错了。
我初中接触的第一本文革的书,是一个叫作柯云路的人写的。文笔不好。但引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
本来找了一段关于wenge的权威资料……我尊重知乎。他说移除,我就移除吧。
现在手边中文资料不多,其实是维基百科和google.
算了,关于政治弃聊。
另外,齐邦媛或者是沈从文汪曾祺……我说我喜欢,是想表达我真的有对某个时代的情怀,不是想举具体的事例来攻击什么…
昨天去电影院里看了call me by you name。电影院啊,不是网上盗版!推荐。好电影.
还有人说,你这都觉得烂,那你把抗日神剧当成什么了?
对不起,我不看抗日神剧。
我找了无问东西来看,因为我在心里还曾经企图能够敬它是电影。
我很不希望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叫电影,另一种叫中国电影。
当然,你看的开心就好。
毕竟,对韭当割,人生几何。
感谢留言支持帮助我的朋友。真心的。抱抱你们。
——————————————————————
(原答案)讲真,这电影从电影的角度讲真心是部烂片。
对不起,我看的又是盗版。先道个歉。
看到一半时,我甚至觉得它不像一部电影,更像是部宣传片或者公益广告。
知乎上涉及讨论电影是危险的……
然而这个年代,影评人反正毫无门槛,评论标准就两个,
1,你哭了没哭,就问你感动不感动吧,不感动就是没情怀。
2,不喜欢就是你没看懂。敢情好电影的标准就是,让智商不足的人找找优越感。
而这部电影,情怀的金钟罩一扣,大家纷纷表决心,生怕不好就被扣上没文化不文艺的帽子。
但我自认为自己不是个没情怀的人。关于西南联大,我很早读过《巨流河》;读过的汪曾祺的第一篇小说就是他写的回忆沈从文……甚至,我人生学会的第一首不唱走调的歌就是奇异恩典。中英文都会(私人原因)。
这部电影确实很感人,它有四条时间线,承起转折,按线和明线,因为上一代知识分子的善行传承,不仅让生命生生不息,更是精神不灭。这个导演的意图很明显。
比如西南联大师生一边躲避轰炸一边上课,在雪地里拉小提琴确实让我心里震颤感动。再比如,那个王力宏(?)演的富家子飞行员在轰炸时熬莲子汤。(汪曾祺先生回忆录《跑警报》一段,联大一位广东籍郑姓同学,警报一响就用大漱口缸开始煮莲子,四面炮声隆隆其人神色不动,静静搅着自己的冰糖莲子。警报结束了,莲子也熟烂了。)
王力宏在电影里说,我妈给我准备的。他牺牲以后,两个同学给他妈送遗物,他妈妈很克制悲痛的端出两碗莲子汤。说,你们喝了再赶路。可见,导演是很想营造这种承启的小细节的。
但是,且不追究整个电影台词极为生硬,感觉就是在一直在强行植入鸡汤式的句子。更不能忍的是对真实历史的不尊重:比如:摇翅膀叔叔送馒头。然1938年,在昆明,汽油,飞机零件都必须从美国航运印度,然后飞跃驼峰到昆明。然后、就被王力宏摇着飞机天天表演给小朋友们空降馒头…教官罚他几个俯卧撑,然后说,你这不是对敌军暴露我们的位置吗……他就一本正经的口吐金句,这个时代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真心,同情……
……这段最感人,对,智商最感人……
中国原子弹1964年爆炸,话说我还去青海金银滩看过中国制造原子弹的基地、读过文献。极度令人震撼唏嘘的一段历史……而金银滩造原子弹,绝大部分人甚至在工作结束之后,都不知道自己始终身处何方,对他们的妻子家人来说,他们就是能领到工资的失踪人口一般,而章子怡要去哪里找黄晓明?恕我没有看明白…
不扯远,中国文ge是在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也就是,黄晓明回家以后,文革开始。但章子怡之前就被一场文革批斗“死”了……感觉非常错乱。
虽然三人友谊很有王小波黄金时代的影子。但却是没有交代清楚。
当然了,马上就会有人说,这种谈情怀的时候,你讲史实不觉得自己很low吗?
讲这种多线叙述的故事,比如诺兰就是高手,非常严谨精妙。当然了,知乎影评,看诺兰是又装又低级的表现……
当然了,经常被人骂就习惯了,比如,你凭什么说郭敬明抄袭,我觉得三毛抄袭了他的梦里花落知多少…
再比如,不懂电影的人知道个什么公民凯恩,什么金基德诺兰,能看懂妖猫传吗,真的经常看到这样的留言……反正,这个时代跟人谈论电影,几乎是绝望的。
还好,幸运的是,我不是电影专业。
但是,无论怎么样,我也算是学历史出身,美术史也是史……心理学,精神分析更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所以,我觉得任何时候,都需要治学严谨,尊重文献。也许,在这个时代,我就不合时宜的像一个活在故纸堆里的人。
但,能不能在情怀之外,稍微尊重一下逻辑,尊重一下学科的体系。
感动总是容易的。
电影也是一门学科,对不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