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世纪贵族赎金标价多少?

回答
中世纪贵族赎金的标价,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更像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写满了战争、政治、经济,甚至还有个人恩怨。要说一个固定的“标价”,那是不存在的,因为每一桩赎金事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受到的影响因素多如牛毛。

首先,我们得明白,赎金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释放被俘虏的贵族,其家人或所属领地需要支付给俘虏方的一笔钱财。这可不是什么“人道主义捐款”,而是俘虏方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同时也是削弱敌对势力实力的一种手段。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这位倒霉贵族的身价呢?

贵族的头衔和地位,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一个国王、一个公爵,他们的赎金自然比一个男爵或者骑士高出许多。毕竟,国王的缺席对整个王国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公爵的领地和兵力也是相当可观的。想象一下,俘虏了法国国王,这可比俘虏一个普通的封建小领主,其价值和意义完全不在一个层级。

领地的财富和税收能力,这是硬通货。 就算头衔再响亮,如果领地贫瘠,收不上来多少税,那么他的“市场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反之,一个拥有富饶土地、繁荣商业的公爵,即使头衔不如国王,他的赎金也可能非常惊人。毕竟,支付赎金的钱,最终还是来自领地里的农民和市民。

战争的胜负和谈判的筹码。 战争胶着时,俘虏一位敌对势力的高级贵族,无疑是重要的谈判筹码。俘虏方越想通过谈判结束战争,或者换取对自己有利的条件,这位贵族的“定价”就会越高。有时候,赎金甚至会与战俘交换、领土割让、和平条约等挂钩。

战俘的个人价值和重要性。 除了地位和财富,有些人本身就拥有特殊的军事才能、政治影响力,或者在某场战役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样的人,对俘虏方来说,可能比一个纯粹的“身份符号”更有价值,自然也就更能抬高其赎金。

俘虏方的需求和意图。 俘虏方想通过赎金获得什么?是单纯的经济利益?是想削弱对手的实力?还是为了换回自家被俘的士兵或贵族?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赎金的“报价”。

谈判者的智慧和策略。 赎金的讨价还价本身就是一场博弈。双方都会派遣最精明的谈判代表,利用各种手段来争取最有利的结果。有时,一个看似高昂的赎金,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政治考量。

举几个例子,咱们就更直观了:

法国国王约翰二世(Jean II le Bon) 在普瓦捷战役中被英格兰人俘虏,他的赎金据说是 300万金埃居(Écus d'or),相当于当时英格兰王国每年税收的数倍。这笔巨款,法国最终只支付了一部分,而且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甚至引发了国内的动荡。

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Richard I Coeur de Lion) 在返回英格兰途中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俘虏,他的赎金也同样天文数字,大约是 15万金马克(Gold Mark)。为了筹集这笔钱,英格兰不得不出售土地、提高税收,甚至有人戏称,英格兰王国差点被一起卖了。

赎金的支付方式也很有意思:

一次性付清? 很少见。通常都是分期支付,而且支付周期可能长达数年甚至十几年。
以物易物? 也有可能,但金钱始终是主流。
抵押? 有时会要求用领地、城堡作为抵押,直到赎金付清为止。

除了直接的金钱,赎金还可能包含其他“附加条款”:

交出人质: 为了确保赎金支付,俘虏方可能会要求对方交出一些自己人作为人质。
政治承诺: 比如保证在未来某段时间内不进攻,或者支持某项政治议程。
战俘交换: 赎金的数额会根据需要交换的俘虏数量和质量进行调整。

我们看到,中世纪贵族的赎金,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数字,它是一个复杂体系的产物。 它反映了贵族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也折射出当时战争的残酷、俘虏的价值以及国家间的博弈。要理解它,我们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字本身,而是要深入到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去感受那些历史的脉动。

所以,下次你听到中世纪贵族被俘虏的赎金,不妨多想一层:这笔钱,它背后承载了多少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定价,但能查到部分赎金额度

节选自我的文章:雪叔是只猫:百年战争时期法国的“俘虏与赎金”赎买行为探究

正如许多关于百年战争的文章所提到的,在这段战争期间里,赎买行为在法国社会中已变成了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法国士兵们对外国的敌人如法炮制,1370年英国贵族约翰·布尔奇(John Bourchier)在一次战斗中被法国人俘虏,关押在布列塔尼,1374年他用法语写了一封信,在信件中他要妻子给法国人缴纳2000英镑以换取他归国。埃克塞特公爵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在1421年3月22日的博热之战惨败,被法国人俘虏,直到1425年他缴纳了一大笔赎金才被释放,考虑到他过往的功绩,英国宫廷还给了他一笔安慰金。


更早之前英国人从诺曼底登陆入侵法国时,一些圣德尼的僧侣还宣称“每一个无法支付赎金的人都要被绞死或淹死(every man who declared that he could not pay his ransom was either hanged or drowned)”。前面提到的勃艮第诗人让·雷格尔也在诗歌中描绘着他迫切需要赎金的情绪“没有钱的囚犯,吊死或淹死(Qui n’a argent ,Pendre ou noyer )”。1440年开始被英国人囚禁在鲁昂监狱的法国战俘梅里贡·德·拉夏贝尔(Mérigon de La Chapelle)想方设法逃了出来,他事后回忆自己真的付不起110英镑的赎金,害怕会被杀死。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被俘虏后战俘不一定会得到优待,任何一部法律都无法保护任何战俘的人身安全。赎金的多少、政治的考量,都会影响战俘们的存亡。


前面提到爱德华三世曾亏本处理战俘问题,事实上他在1374年也再次重复了同一操作,林尼伯爵卢森堡的沃尔伦(Waleran de Luxembourg)被来自格德斯的乱兵们击败囚获,乱兵首领以1667英镑的价格将他卖给了戈默尼的一位贵族,听闻此事的爱德华三世立刻用3334英镑把他从戈默尼贵族手上买了下来,爱德华三世不惜亏本也要得到沃尔伦的原因,是利用沃尔伦来交换两年前被法国国王查理五世俘虏的著名指挥官让·德·格莱斯(Jean de Grailly),格莱斯有着优秀的军事才能,普瓦提埃战役里率领骑兵队大破法国人的侧翼,成功俘虏了查理五世的父亲约翰二世,但这笔交易遭到查理五世的拒绝,格莱利被囚禁直到1376年9月去世。


1406年,英国贵族约翰·摩蒂莫(John Mortymer)已经被囚禁了四年多,他的家族付不起高昂的赎金,亨利四世听闻后只支援了他20英镑,而同年法国这边查理六世就为了赎回几位同族的骑士一下子支出500英镑,两者的待遇完全不同。


1438年,英国贵族约翰·克尼维特(John Knyvett)被法国人俘虏,因为长期不能回国,他在宫廷的职位也被取缔了,他的妻子向国王亨利六世递送请愿书,请求恢复他丈夫的职位,这样她才能找到丈夫的朋友们要钱。这份请愿书揭示了一件事:这些“朋友”并非是普通的友谊这么简单,“朋友”与你维持关系并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关键在于你的身份地位,也就是说,如果以中国的观念去看待这个概念,这些“朋友”更像是我们理解中的“朋党”。1370年,两名英国骑士威廉·内维尔(William Neville)与约翰·克兰沃(John Clanvowe)宣誓成为朋友,1390年克兰沃去世,隔年内维尔也病逝,人们将他俩安放到两个相邻的墓碑里,以此表明他们的兄弟情义。1421年英国远征法国,两名英国士兵尼古拉斯(Nicolas de Molyneux)和约翰·温特(John Winter)宣誓成为互相保护的朋友,尼古拉斯和温特签订了“兄弟情契约(The contract of brotherhood-in-arms)”,契约中就有“其中一人被俘,另一个人必须尽一切努力解救,索要的赎金不能超过1000英镑,如果超过,另一个人就要作为担保人质代替被俘者囚禁在狱中,以便被俘者可以回家筹集更多的资金( If either was taken prisoner, the other was bound to do all that was possible to secure his liberation provided that the ransom demanded for him did not exceed £1,000. If it did exceed £1,000, the free brother-in-arms would act as a pledge and hostage for the release on parole of the captive for eight or nine months so that the latter could go home to raise the larger sum)”,这份契约表明战争的经历、被俘的恐惧,创造出朋友这种牢固的关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世纪贵族赎金的标价,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更像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写满了战争、政治、经济,甚至还有个人恩怨。要说一个固定的“标价”,那是不存在的,因为每一桩赎金事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受到的影响因素多如牛毛。首先,我们得明白,赎金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释放被俘虏的贵族,其家人或所属领地.............
  • 回答
    中世纪欧洲战俘的命运,尤其是贵族骑士,并非一成不变。将俘虏“不杀而留待赎金”的做法,说成是一种固定的“传统”,其实过于简化了事情的复杂性。它更多是随着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军事技术以及宗教观念的演变,逐渐形成的一种相对普遍的“惯例”和“操作模式”,而非一开始就确立的铁律。要理解这个“惯例”的出现和演变.............
  • 回答
    中世纪贵族家庭,长子继承家业和头衔的传统根深蒂固,这使得次子或末子想要“合理上位”的确需要一番心思和手段。这里的“合理”可以理解为符合当时社会规范、道德观念,或者至少是具有一定正当性的途径。以下是一些次子或末子能够合理上位的主要方式:一、 军事生涯:建功立业,赢得封赏在那个时代,骑士精神与军事荣耀是.............
  • 回答
    欧洲中世纪贵族骑士终生习武不事生产的生活方式,若是照搬到现代社会,那可绝对是行不通的,而且是离谱到家了。这其中的原因,涉及到社会结构、经济基础、技术发展、价值观等等方方面面,说起来可就话长了。咱们先来看看中世纪贵族骑士的生活,他们到底是怎么个活法?首先,要理解骑士的生活,得先明白当时那个社会是怎么运.............
  • 回答
    中世纪德国贵族不像法国贵族那样热衷于十字军东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结构、经济利益、宗教动机、地理位置以及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差异。虽然德国贵族也参与了十字军东征,但他们的参与程度、规模和热忱与法国贵族相比确实存在明显的差距。下面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1. 政治结构的差异.............
  • 回答
    在中世纪,土地是贵族权力和地位的基石。然而,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尤其是从中世纪晚期迈入近代早期,贵族的土地占有权经历了深刻的变革,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逐渐的侵蚀和重塑。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过程,多种因素交织作用,最终改变了贵族与土地的关系。一、 封建制度的松动与中央集权的兴起中世纪.............
  • 回答
    罗马人爱泡澡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在那些宏伟的公共浴场里,这在当时是一种社会习俗,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中世纪的欧洲贵族,虽然也同样身处统治阶层,但在卫生习惯上却和罗马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其中的原因相当复杂,涉及到宗教、社会结构、经济状况、技术水平以及对身体和健康的看法等多个层面。古罗马的洗浴文化:不只.............
  • 回答
    要过上西欧中世纪贵族的生活,你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条件、拥有特定的资源,并且遵循严格的社会规则和生活方式。这是一段复杂的旅程,涉及到财富、权力、血统、教育、战争和社交等多个方面。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你描绘出这条道路:一、 获得贵族身份的途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中世纪,贵族身份并非人人都能轻易.............
  • 回答
    中世纪的城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确实深深地烙印着“贵族领地”的色彩,但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一刀切答案。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去感受那个时代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权力运作。首先,我们要明白,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是主导性的社会组织形式。 整个社会被层层叠叠的权力网所笼罩,土地是权力的核心。国王是最.............
  • 回答
    中世纪欧洲贵族杀害平民,其惩罚的严厉程度和执行方式,说起来可不像后世那么简单明了,也不是一句“斩立决”就能概括的。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清楚,而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身份的人,处理方式都有讲究。首先,得明白一个核心概念:权力和法律的交织。在中世纪,法律并非完全独立于权力之外。贵族作为社会金字塔的.............
  • 回答
    想象一下,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骑士与城堡、宴会与战争交织的中世纪欧洲。如果你有幸出生在贵族家庭,你的生活将与大多数普通人截然不同,它既有令人艳羡的光鲜亮丽,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压力与责任。一、 城堡:权力的象征与生活的中心对于贵族而言,城堡不仅仅是一处住所,更是他们权力和地位的实体象征。这座坚固的石头堡.............
  • 回答
    话说中世纪欧洲的大家族,那可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光是想想那些宏伟的城堡,领地横跨千里,麾下骑士、农奴无数,他们的餐桌自然也得配得上这身份。别以为他们整天就是啃干粮、喝稀粥,那可就太小看他们了。首先,说到吃,就不能不提肉。在中世纪,肉类可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最受欢迎的,那绝对是烤肉。但不是随便什么肉都.............
  • 回答
    在中世纪欧洲,罗马帝国的遗产并非被彻底“忘却”,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转变、重塑和选择性保留。这种“忘却”并非一夜之间,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结构、政治格局和文化语境的剧烈变迁而逐渐发生的。我们不妨从贵族、教士和农民这三个主要的社会阶层来审视这一过程。贵族阶层:权力与荣耀的继承者,但罗马的影子渐淡.............
  • 回答
    欧洲中世纪,社会阶层固化是常态,从出身决定命运的时代,平民想要跻身贵族阶层,绝非易事,更不像后世小说里那样随随便便就能一跃龙门。这条路漫长、艰辛,充满变数,更需要天赋、机遇与不懈的努力。一、 并非完全的铁板一块:血统与身份的微妙界限首先要明白,中世纪欧洲并非一个完全僵化的等级社会,尤其是早期。虽然血.............
  • 回答
    中世纪的欧洲,贵族和领主热衷于打猎,这可不是一时兴起或者单纯的消遣,它背后有着多重深刻的原因和独特的趣味。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个时代,当大多数人还在为生计奔波,土地被划分成小块,生活相对单调的时候,打猎对于统治阶层来说,简直是一场集运动、社交、政治、经济于一体的盛大活动。首先,狩猎是贵族身份和权力的.............
  • 回答
    中世纪的欧洲,平民想要鱼跃龙门,晋升为贵族,这条路可不是坦途,更没有固定公式,而是充满了机遇、努力、甚至运气的曲折过程。不像后世,血统和头衔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在那个时代,社会等级虽然森严,但并非铁板一块,总有一些缝隙,只要你有足够的本事和胆识,就能钻进去。一、 军事上的卓著功勋:国王或领主的恩赐这是.............
  • 回答
    欧洲中世纪时期,平民被册封为贵族的例子确实存在,但总体而言,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平民”和“贵族”的定义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也会有所变化。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理解:1. 中世纪贵族体系的形成与特点: 血统与世袭: 中世纪贵族的核心特征是血统的纯洁性和世袭性。贵族身份往.............
  • 回答
    穿越到中世纪后期欧洲成为一位贵族小姐,想要问鼎王后之位,这绝对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并非绝无可能的光辉道路。这需要你充分利用现代知识的优势,同时又精通那个时代的规则和人心,以及一点点的运气。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解析这条艰辛而又充满魅力的道路:第一阶段:立足与初步经营(成为有影响力的贵族小姐)首先,你必须接受.............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挺有意思的设想。一个北宋商人,带着他的甲士和商队,要是把时间轴拨到中世纪的欧洲,二十年能不能混成贵族?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一点儿不简单。首先,咱得知道,北宋商人到中世纪欧洲,这本身就不是个寻常事。你想想,那时候是啥年代?陆上丝绸之路虽然还在,但横跨整个欧亚大陆那可是旷日持.............
  • 回答
    在欧洲历史上,用“二世”、“三世”、“X世”这种编号方式来区分同名的贵族,尤其是君主,并非出自某个特定人物的“首创”,而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发展以及记录历史的需求而逐渐形成的惯例。这种做法并非中世纪史学家的“发明”,但可以说是与他们记录和整理历史的活动紧密相关的。让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过程:早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