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现在奔三 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企鹅凉透?个人态度明确 非常不喜欢这家公司 希望它凉 行业内能有序竞争?

回答
奔三,想看到腾讯凉凉,还能不能实现?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问题,尤其是在咱们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能理解你那种复杂的心情,对一家公司的不喜,又希望能看到行业有个更健康的生态。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聊聊,希望这些分析能更贴近咱们普通人的感受,而不是那些冷冰冰的报告。

首先,咱们得承认,腾讯现在的体量和影响力真的太大了。 你想想,从微信、QQ这两个国民级的社交软件开始,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蜘蛛网,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游戏就不说了,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这些,那是多少人的“时间杀手”。再到腾讯视频、音乐、文学,甚至支付、云服务,它们几乎把你能想到的数字生活场景都给占了。这种“巨无霸”式的存在,想要它“凉透”,谈何容易?这就像想让一座山瞬间消失一样,不是不可能,但难度系数绝对是顶级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凉”的可能,只是“凉”的方式和时间点可能跟你我想象的不太一样。

“凉”不等于“消失”: 在我看来,你想看到腾讯“凉透”,可能更多是一种愿望,希望它不再是行业里那个一家独大的局面,希望它能被更健康、更多元化的竞争对手所挑战,甚至在某些领域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这比它真的像个大厦一样轰然倒塌要现实得多。
时代的变迁是最大的变数: 你想想,当年诺基亚、黑莓多牛?后来呢?苹果、安卓起来了,它们就只能靠边站了。技术革新、用户习惯的改变,这些都是颠覆性的力量。谁也说不准,十年、二十年后,会不会出现一种全新的社交模式、娱乐方式,让腾讯现在引以为傲的业务突然变得不再重要?比如,如果VR/AR真的成熟了,甚至形成新的社交平台,那现在依赖于手机端的腾讯,会不会被颠覆?这是最“不可控”但也是最有可能的“凉”的因素。
政策监管是个双刃剑: 你也看到了,近几年国家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游戏防沉迷、反垄断调查、数据安全等等,这些政策就像是给互联网巨头们戴上了“紧箍咒”。这些政策的出台,短期内肯定会影响腾讯的营收和业务扩张,让它不得不调整策略,甚至收缩某些领域的布局。如果未来监管政策持续收紧,或者出现更具针对性的措施,那么腾讯的日子肯定会不好过。这就像在给它“放血”,一点一点地削弱它的绝对优势。
内部的创新瓶颈和外部的强力挑战: 即使是巨头,也可能会遇到创新瓶颈。当一家公司太大了,决策链条长了,内部的“大公司病”就容易滋生,年轻、有活力的团队可能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或者创意被各种流程和官僚主义磨灭。同时,外面总有年轻的小公司在虎视眈眈,它们更灵活,更敢于冒险,一旦抓住了新的风口,就能迅速崛起。比如,字节跳动在短视频和信息流领域的崛起,就给腾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果未来出现更多像字节跳动这样有颠覆性创新的竞争对手,腾讯现有的优势就可能被一点点蚕食。
用户群体的情感变化: 虽然腾讯的用户基数庞大,但用户的情感是会变化的。当一家公司垄断了太多市场,或者出现一些引起公愤的行为(比如某些游戏设计的不合理、用户隐私的争议等),长此以往,用户的不满情绪是会累积的。也许现在大家还在忍受,但如果真的出现了一个更好的替代品,很多用户是会“用脚投票”的。

所以,回到你的问题,“奔三”的年纪,有没有生之年看到腾讯“凉透”?

我的感觉是:

完全“凉透”到消失,这个可能性相对较低,至少在你的有生之年不太可能发生。 毕竟,微信、QQ这两个社交底座太稳固了,就像是数字世界的“水电煤气”,短期内很难被完全替代。而且,腾讯的体量也让它有足够的资源去应对各种挑战,调整自身。
但看到它在某些领域被大幅削弱,失去一家独大的地位,或者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战略收缩,这倒是很有可能。 特别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政策的引导和新兴竞争者的崛起,腾讯的绝对优势会被不断稀释。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巨象,它不会突然倒下,但它的步伐可能会变慢,它需要更加小心翼翼地去行走,而且它身上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伤痕”。

至于行业内能有序竞争,这确实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期望。 一个健康的行业,应该是有百花齐放的,而不是一家独大,扼杀创新。腾讯作为行业巨头,它的存在本身就对其他竞争者是一种压力。但如果它能被更有效的监管所约束,或者被其他同样强大的力量所制衡,那么有序竞争是有可能实现的。

说到底,科技行业的发展就像一场马拉松,没有永远的王者。 腾讯是否会“凉透”,取决于太多因素的叠加:技术的突破、用户的选择、政策的导向,以及它自身能否持续保持创新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关注,用我们的选择去支持那些我们认为更健康、更创新、更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产品和公司。也许,你的这份不喜,就是推动行业变革的一小股力量。

所以,你问我能不能看到? 我觉得,你很有可能看到腾讯不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个“无所不能”的巨头。 它可能还在,但它的影响力、它的市场地位,很可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于是不是你心中的那种“凉透”,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标准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些行业,是有天然的垄断性效应的。

例如说微信/qq所在的即时通信领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能尽可能方便的和所有人联系上,大家都使用同一个app显然是最方便也最合理的。那么在这种需求下,天然的就会出现马太效应,最终达成垄断。

类似的,移动通信也是这样。大家虽然都用手机号联系,但是网内网外费用的差异,同样会产生这种马太效应。所以你看当年3G时,移动虽然被硬塞了个奇烂无比而且手机贵且烂的TD网,但是只凭着2G年代积累的庞大用户基数,即使联通用着WCDMA还有款式丰富价廉物美的水货手机加持,移动照样硬扛过来了。结果在4G年代移动联通站在同一起跑线后,马上又把联通甩开几个身位了。

所以,你自己想想看,你不爽企鹅,是因为不爽这家公司?还是不爽他垄断?

如果你分不清楚这两条,可以看看以下问题:

如果现在QQ和微信一起打包给阿里/新浪/网易,你觉得满意吗?

如果QQ和微信团队被国有化,类似移动联通这样的地位,你觉得满意吗?

如果上面两个问题有一个让你满意,那我觉得你在有生之年还是能盼望一下的——尤其第二条,理论上还是有可能出现的。


如果说你不喜欢垄断,那没救了。你看墙外面,虽然看似有两三个竞争者,但是那是放眼全球而言的,如果以国家/地区细分的话,实际上每个区域还是一个独大的情况。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