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部分中国人是汉族人,是因为汉王朝的创建吗?

回答
关于“大部分中国人是汉族人,是因为汉王朝的创建吗?”这个问题,答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从历史、文化和民族认同等多个维度来理解。汉王朝的建立确实对“汉族”这个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并非唯一的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汉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并非由某一个朝代的建立就能一蹴而就。 在汉朝建立之前,华夏大地就已经存在着多个部族和国家,他们之间存在着交流、融合,也存在着冲突和征伐。

汉王朝的出现,以及其辉煌的成就,为“汉族”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和认同基础。

政治上的统一与稳定: 汉王朝结束了秦朝的短暂统一后,在长达四百年的时间里,基本维持了国家的分裂和统一。这种长期的政治稳定,使得原本分散的各个地域和部族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交流机会,为文化的融合奠定了基础。在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王朝的统治下,不同地域的人们在同一个政治框架内生活,共同的政治诉求和国家认同感逐渐形成。

文化上的奠基与传播: 汉朝在文化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儒家思想在此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被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以及以家族为中心的社会伦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同时,汉朝在文字、典籍、哲学、历史等方面的整理和传播,也为后世形成统一的文化认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说,汉朝为后来的“汉文化”奠定了骨架,并使其得以广泛传播。

民族称谓的形成与固定: 在汉朝之前,人们更多地使用地域性的称谓,比如“齐人”、“楚人”、“赵人”等等。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其强大的国力、辉煌的成就以及在历史上留下的深刻印记,人们开始以“汉”来称呼自己以及与自己相似的民族群体。这是一种基于共同的政治归属和文化认同的称谓演变。史书上记载,汉武帝时期,匈奴战败后,很多被俘虏的人自称为“汉人”,也表明了“汉人”这个称谓在当时已经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历史上的继承与发展: 汉朝在很多方面都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制度和文化,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种历史的延续性,使得“汉”的文化和政治特征能够更加自然地过渡和发展。后来的朝代,如唐、宋、元、明、清,虽然民族构成有所变化,但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延续了汉朝以来的许多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从而巩固和强化了“汉族”这个概念。

然而,将“汉族”的形成仅仅归因于汉王朝的创建,也过于简单化了。

“汉族”的形成是融合的过程: “汉族”并非一个单一的原始民族,而是由多个古代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通过战争、迁徙、通婚、文化交流等方式不断融合而形成的。在汉朝之前,黄河流域的华夏族就已经吸收了许多周边部族的力量和文化。而汉朝建立后,这种融合仍在继续,甚至在汉朝之后的朝代,如南北朝、隋唐等时期,民族融合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例如,北方的许多游牧民族在中国北方建立了政权,并与汉族进行了广泛的融合。

历史上的“汉”有不同的含义: 在汉朝时期,“汉人”更多地是指汉朝统治下的人民,或者说是一种政治上的归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称谓逐渐带有更多的文化和民族特征。到了后来的朝代,特别是到了近代,当民族主义兴起时,“汉族”这个概念才被更清晰地界定和普遍接受,并与其他的民族形成区分。

总结来说:

汉王朝的创建,以其政治上的统一、文化上的辉煌以及深远的历史影响,为“汉族”这个概念的形成和核心认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并且使得“汉”这个称谓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固化。可以说,汉王朝是“汉族”形成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转折点和奠基者。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在此之前各个部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以及在汉朝之后漫长历史中,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的持续性。因此,将“大部分中国人是汉族人”的原因仅仅归结于汉王朝的创建,虽然抓住了核心,但忽略了“汉族”作为历史产物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它是一个由多个历史时期、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汉王朝的贡献尤为突出,但并非全部。

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是:汉王朝的强大与辉煌,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早期融合的进程,并为“汉族”的称谓和文化核心的形成提供了关键的历史契机和动力,为后来形成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汉族跟汉朝有毛关系啊,做汉族是要考试的,考不过只能做蚁族。

user avatar

贴段老外的论述吧:

《剑桥中国秦汉史》

汉人所不断坚持的理想


  把全中国统一在一个领袖之下,这就是中国历史所最坚持不懈的理想。甚至在公元20世纪这个理想与在公元前5世纪也是同样明显。不论什么时候中国如果处于分裂割据之下,这都被认为是暂时局势。在汉以前的战国时期和汉以后的中世纪时期,和平从未延续过几年以上,但所有战争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把中国重新统一到一个领袖的统一之下来。


  在战国时期,各国王侯本人或许并不完全懂得应采取的这种统一和这种领导的形式,但是在中世纪时期(汉亡后的4个世纪,公元220—589年),汉之为汉的统一和秩序作为这种形式和领导的现实而受到人们的回忆,而且汉之为汉的名称又总是象征着已经失去的完美郅治,象征着他们企求的统一。有几位统治者或者径称其朝代为“汉”,或者把自己的宗谱同汉代诸帝挂上钩。有几家王室甚至自豪地追踪自己的先祖出自汉代某个官阀,还有远在日本的某些氏族也自认是汉代诸王的苗裔(有时是本无其事的)。


  在蜀汉王朝也发展了一种理论,即这几个汉王朝有如兄弟先后出生那样,它们也是前后相继的。前汉被视为老大哥,后汉被视为仲,新兴的蜀汉则被视为季。[22] 这个王朝在公元263年被镇压下去,但40年以后,即公元304年,在华北又成立了新的汉王朝。关于这个王朝建立的前因后果,已见前面所引史书的部分叙述。


  它的统治者刘渊(死于公元310年),本是匈奴的一个王,但在公元304年却另外添了一个“汉帝”的尊号。这不是一个空洞的姿态。刘渊深通中国古代历史的事实,他因而知道有些最伟大的中国天子,就和他一样,出身于戎狄之邦。他读过《汉书》,知道500年以前,第一位汉代的皇帝就曾经把一名公主下嫁给他的祖先。从这次婚姻传下来的世系就姓了皇室家的刘姓,以表示对公主的尊敬,而这就是一种迹象,表明汉室和该公主的后裔——刘渊本人——之间是甥舅关系。


  刘渊对后汉历史的盛衰及其伴随着灭亡的事件知之甚详。他认为蜀汉是汉代的真正继承者,所以他很知晓蜀汉的历史,其言论有如下述:②


  ……我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是以昭烈崎岖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于天下。


  蜀汉之帝,即刘备的儿子在公元263年耻辱地投降了北方的魏国,但刘渊对蜀汉这个不光彩的结局视而不见;此时他正在魏国的京师做一名小官。40年以后,即公元304年,他决定特别强调这种“甥舅”关系,而且建立了他自己的汉王朝。当他在公元310年死的时候,他被谥为“光文”;按照中文的习惯,“文”(指文才)与“武”(指武艺)相对而言,因此,他被谥为“光文”,就是把他放到了与后汉开国之君“光武[帝]”相当的地位。


  他建了一个太庙,在里面祭祀着最赫赫有名的汉代诸帝,这就意味着汉王朝继续存在,直到这座太庙于公元318年在“鬼夜哭”声中被烧为平地。[23] 但是在此期间,“汉”的名义上的魔力还是起了作用的。公元311年,这个匈奴的汉王朝攻取了京师洛阳,生俘了汉族的皇帝。当这位好奇的匈奴皇帝问他的汉族对手事情怎么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时,这个不幸的受害者感到必须以完全出于天意作答,他说:“大汉将应乾受历”,这就是假定汉朝的历数可垂之久远。[24]


  汉人在这时又在另一个京师立了另外一个皇帝,但却是完全无用。这个异族的汉王朝的军队在公元316年攻破了长安,一个中国皇帝又一次被他的匈奴对手所生俘。过了不久,匈奴皇帝的儿子死去,但过了几天他又复苏,说了一个奇异的故事:即他看来已经死去,但他实际上是去遨游了天宫,他在那里会见了刘渊的神灵;刘渊告诉他,上天已为他的父亲留下了一个位置。另一位天上的王要求他带回一件礼品到人世中来,带给汉皇帝。当检查这件礼品的时候,它证明了这儿子的故事是真实的。汉帝因而特别高兴,说他不再惧怕死了。[25]


  汉帝的君权虽然在地府很威灵显赫,但在地上,它的人世上的权威在公元318年宗庙被毁以后却大大地黯然失色了;公元319年,在位的匈奴皇帝放弃了“汉”的名号,而改称为“赵”。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和刘渊的想法不一样,他认为匈奴皇帝代表着一个独立的王朝。他们不是汉朝的继承者,而是晋朝的继承者,因为晋朝有两个皇帝曾被他俘虏过。但是直到公元329年以前他们仍然祭祀刘渊,而在329年,这个赵王朝及其所有王公和高级官员又都在洛阳被活埋了。[26]


  9年以后,即公元338年,一个新的汉王朝在中国的西南隅——即刘备建都的那个城市——宣告成立。可惜此事缺乏详细报道,所以我们不知道为何做此决定。这位新的汉帝姓李,所以不能想像他会自认属于刘姓的汉朝皇室。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个王朝只立国9年。它的最后一个皇帝投降了晋王朝,因此,晋王朝虽然在北方被匈奴皇帝所侵犯,但它在东南半壁有所恢复。[27] 晋王朝流亡者从此未再恢复北方领土,国步艰难地苟延到公元420年:那时一位将军刘裕(公元356—422年)迫使它最后的皇帝退了位。


  刘裕的王朝国号宋,但重要的是他也费尽气力地把他的祖宗上溯到汉高祖,尽管汉高祖已死了600年。历史学家沈约(公元441—513年)在公元487年受皇帝之命讲述刘裕的权力所以兴起的原故,据他说是因为自汉朝灭亡以来直到当时的200年中,人民从来没有真正忘记汉代,而魏晋两个王朝实际上只是汉代利益的临时照管者,是把后汉和刘宋联系起来的桥梁。④


  在这以后,汉的名称在中世纪又出现过一次。一名北方将领侯景(公元503—552年)因耽心有生命危险,所以在548年助了当时南朝皇帝——即梁武帝(公元502—549年在位)——以一臂之力。南朝朝廷错误地相信了他,但当侯将军在南朝首都建康站稳了脚跟,他大搞恐怖政策,饿死了时年85岁的老皇帝,另立了一个傀儡为梁帝,最后还是在公元551年自己当上了皇帝。侯景的这个短命的王朝(侯景于次年被杀,梁室复辟)也称为汉,其理由我们尚无所知。很明显,侯景从北方随身带来了这样一种思想:汉之为汉可能成为一种强大的宣传工具,因而他可能是想要这个名号的精神力量来保证他的王朝万古千秋。[28]


  在此以后的366年,“汉”的名号消失了。在此期间,中华帝国在公元589年被隋王朝统一,接着是光辉璀璨的唐王朝,直到公元907年。在唐王朝瓦解以后的混乱也令人想起了汉亡之后的情况。在公元907—980年间的大约15个王朝中间,有4个是其国号为“汉”的。其中最长的一个王朝从公元918年直到971年,而以广州为基地。一个奇怪的细节是,广州皇帝们虽然也姓汉家皇室的刘姓,却可能是阿拉伯人之后裔。在北方也建立过两个汉王朝,其一从公元947年到950年,其一从951年到979年。这两国的皇帝都是非汉族人,虽然他们的皇室也都姓刘。最短的汉王朝只存在了一年(公元917年),是在西川成立的,即刘备蜀汉所曾统治过的那个地方。可是,它的统治者并未自称是出自刘姓。[29]


  最后一个国号为“汉”的王朝是在此400年以后,即在公元1360年成立的,它的建国者本是一个渔人之子,但不知是什么动机促使他在汉献帝退位一千多年之后却采用了赫赫有名的“汉”为国号。这个王朝仅立国四年就被明王朝的开国之君所消灭,因而其详不可得而知。[30] 自此以后“汉”的名称仍历久未衰,例如“汉字”之义便是指中国文字,“汉族”便是指北部中国的人民。中国人迄今指某人是“汉学者”(Hn scholr),此即我们西方人所称为的“汉学家”(sinologist)。

user avatar

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人是汉族人?是因为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汉满蒙回藏,五族。由此,我们才有了一个民族称号:汉族。距今也就100多年的时间。所以说汉族这一来源真正相关的应该是孙中山。民族这个概念传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自近代以来,才成为一个种族人群的划分方法。而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根本就没有民族这个概念,因此汉族和汉王朝的创建没有直接关系。

当然,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也不是从石头缝蹦出来,孙猴子那样的人才自盘古王开天辟地以来,也只有这一个。我们在一个更加漫长的历史中,被称为“汉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这天下之间所聚集的人群因为有着相同的文化、习俗、文字、信仰等等,皆称为“汉人”其他的人群,在“汉人”的认知中,被称为蛮夷。所以,在称呼上来说,先有汉人,后据此而延续,才有了“汉族”这一称谓。只是现在民族文化深入人心,也是为了迎合世界潮流,中国在近代历史中的思想落后,西方国家的相关研究占据了高地,以工业文明打垮了我们的天下观,因而“汉人”这一称谓逐渐从教科书和文化传播中消失,渐不为人道也。

“汉人”这一说法中的“汉”是指什么呢?那便是华夏一统的继承者汉朝,汉朝的丰功伟绩自不必多说,将我们称为“汉人”则是在天下观的认知中,继承和发扬汉朝的开拓精神,我们作为汉朝子民的后裔,不忘初衷,以捍卫天下为己任,振兴中华。

天下观在我看来,绝不是一个落后名词,自始皇帝统一天下,汉朝继往开来,天下就是我们的国家认同,也是我们中华文明高高飘扬的大旗,让我们自豪,让我们包容并蓄。近代以来,“汉人”饱受欺凌,传统文化被冲了稀里哗啦,“汉人”这一神圣的称呼,也被改造成了“汉族”天下亦不复存在,真是满腹抑郁,呼喊无门。

我辈后人还应该牢记先祖,努力奋斗,倘有一日,我中华再创伟绩,重新夺回本就属于我们的话语权,让天下苍生记住,在这太平洋之滨,华夏神州之上,有一群人,他们的称谓里有个“汉”字,他们是天下间的“好汉”。


还有人在评论区拎不清,怎么就没有汉族了,汉族不是自古以来吗?有些人还真是幼稚,我们现在为什么要提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华民族。长时期以来,“汉人”这一称谓实际上更加先进,把疆域内所有的人皆划在此范围,这是最有利于国家人民团结的。中华民国在搞出了民族划分后,我们的主体人群被不断地撕裂,多少人为了高考的那多出来的10分,把自己的民族属性改变?现在为了弥合伤口,又重新来定义中华民族,但是,我们的边疆,又有多少人借着民族身份问题在闹事?

同时,我们来看看现代国家中最先进的美国是怎么做的?他们在对着美国国旗宣誓的时候,是在强调自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吗?是在说自己是苏格兰人吗?是在高呼自己是汉族人吗?朝鲜人吗?都不是,你是美国公民,你只有一个身份,你是“美国人”而且必须承认这是上帝庇护下的国家。任何人以前是什么种族美国政府不管,但是你只要宣誓加入美国国籍,就必须承认你是美国人,民族身份没有任何政治意义。美国政府在组建中央和地方政府时,也不会考虑各个民族要占多少份额,也没有什么民族自治区。

喜欢评论的,无论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对于民族划分持怎样的态度,或者坚信汉民族这个概念就是自古以来,都可以谈出你的观点,但是,只能就事论事,别扯远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