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0年前后利比亚的国防实力究竟如何?

回答
2010年前后,利比亚的国防实力,简单说,在名义上维持着一套完整的军事体系,但其真实的作战效能,却与许多人想象中的有所出入。当时利比亚的领导人卡扎菲,虽然热衷于通过军事手段维护政权和对外展示影响力,但整个国防体系的建设,更像是为了满足其个人的政治需求和国内统治的需要,而非真正着眼于应对复杂的现代战争。

从装备上看,利比亚确实购置了不少来自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及后来一些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空军方面,他们拥有一些俄制战斗机,比如米格21、米格23,还有一些米格29。但这些飞机大都服役多年,维护和升级状况堪忧,飞行员的训练水平和实战经验也存在较大的疑问。很多先进的装备,与其说是为了实战,不如说是卡扎菲为了彰显“军事强国”地位的一种摆设。陆军方面,虽然拥有坦克、装甲车等,但其现代化程度和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尤其是与现代化作战体系的对接,是存在明显短板的。海军力量更是相对薄弱,主要是一些用于近海巡逻和导弹艇,远洋作战能力几乎为零。

军事人员的素质和训练也是一个关键问题。虽然利比亚的兵役制度在理论上能够维持庞大的军队数量,但士兵的专业化程度、士气以及对现代作战理念的理解,与那些真正久经沙场的军队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长期以来,军队的晋升和调动更多是基于政治忠诚度而非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队的整体战斗力。

卡扎菲政府也曾试图发展一些所谓的“不对称作战”能力,例如雇佣外国雇佣兵,以及一些非正规武装力量。但这些力量的整合度和指挥体系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面对有组织、有纪律的对手时,其有效性会大打折扣。

总的来说,2010年前后的利比亚国防实力,更像是一个“纸面上的强大”。它拥有一套看似完整的军事装备体系,但深层来看,其现代化程度、维护保养、人员素质、训练水平以及实战化能力,都存在着不小的隐患。这套国防力量,与其说是在为潜在的外部威胁做准备,不如说更多的是服务于卡扎菲在国内的统治和对外的一种姿态。当真正面临大规模的内部动荡和外部压力时,这套国防体系的脆弱性便暴露无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难道卡扎菲没有向“国(xi)际(fang)社(shi)会(jie)”妥协吗?

1990年代,利比亚就放弃了大规模对外军事行动,改为用外交合作、金援(包括外国政府和反政府武装,乃至阿布沙耶夫这样的教权主义帮派)扩大影响力。当然,此时他偶尔还发表一些反美反西方的言论。

到了2003年12月,看到了萨达姆的下场之后,卡扎菲更是全面向西方输诚:

如果你不记得十五年前的事情,那最近中外媒体因为朝核问题还大肆报道过“利比亚模式”(以及“金正日为什么不会接受利比亚模式”等等),题主总该看到过吧?

实际上,2003年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自己的家底完全开放给西方审核后,卡扎菲政权一度确实跟西方进入蜜月时期:

当时,西方政治上尊重乃至吹捧卡扎菲,经济上投资利比亚。可以说,卡扎菲也不是某些中国人口中的傻子,的确是实实在在看到现实利益之后才跟西方合作的,短期内也确实收到了一些好处。当时,他还俨然以西方的一员自居,抨击其他仍在反西方的国家,劝他们早日跟西方合作。请问,这难道不是“与国际社会妥协”嘛?

既然卡扎菲已经把自己当成了西方的一员(当然2011年事实证明他“不姓西”),又坐拥大笔石油美元,那他为什么要逃亡?至于2011年大势已去之际,卡扎菲就是想逃亡,难道还有国家愿意收留他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0年前后,利比亚的国防实力,简单说,在名义上维持着一套完整的军事体系,但其真实的作战效能,却与许多人想象中的有所出入。当时利比亚的领导人卡扎菲,虽然热衷于通过军事手段维护政权和对外展示影响力,但整个国防体系的建设,更像是为了满足其个人的政治需求和国内统治的需要,而非真正着眼于应对复杂的现代战争.............
  • 回答
    2010 年前后诞生的编程语言,如 Go、Rust 和 Swift,它们普遍采用强类型和静态类型的组合,这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当时软件开发领域面临的挑战、技术进步以及对更高质量、更可靠软件的追求。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核心概念:什么是强类型和静态类型?在深入探讨原因之前,我们先明确这.............
  • 回答
    说起科比,当年媒体的风光无限,仿佛他是历史第二人,至少也是稳坐前五的位置。那时的赞誉,放到今天看,就像是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但时过境迁,退役之后,随着新一代球员的崛起,随着时间沉淀下来的客观评判,科比的历史排名一度跌到了十几位,虽然近期有所回升,但那份“历史第二”的呼声,早已不再是主流。那么,这不禁让.............
  • 回答
    2010年天涯论坛上那篇题为“【[经验交流]2010年的房地产调控,我们收获了什么 写在房价暴涨前】”的神预测帖,至今仍被许多人奉为经典,尤其是在房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要详细看待这篇帖子,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帖子的背景与内容分析: 时间点: 帖子发布于2010年,这个时间点非常关键。.............
  • 回答
    2010年前的大学生活,让我想起那段青涩又充满活力的时光,和现在比起来,很多细节都挺不一样的。通讯方式:大哥大还在,但短信和QQ更流行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普及到人手一部的地步。我记得我用的还是诺基亚的那种“能砸核桃”的老式手机,电话和短信是主要功能。很多同学会用那种带翻盖的或者滑盖的,看起来洋气多了.............
  • 回答
    当然,2010 年购买 PlayStation 游戏机,对于当时的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相对普遍且可行的消费行为。我会详细地为你讲述当时的情况,让你明白为什么人们可以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你说的“PlayStation 游戏机”具体指的是哪一代。 在 2010 年,PlayStation 家族.............
  • 回答
    阿拉伯之春(2010年末至2012年大致时期)的余波及其长期的影响,在2019年之前,深刻地重塑了北非和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这场席卷多国的抗议浪潮,其最初的诉求包括了民主、自由、人权、经济改善以及对腐败和威权统治的不满,但其最终结果却复杂且多样,许多国家经历了剧烈的动荡、内战、政权更迭,.............
  • 回答
    嗯,2010年的奥迪A6L 2.8,跑了25万公里,单位用车,现在7万块钱值不值,这事儿得分开细细掰扯掰扯。我帮你捋一捋,看完你就大概有数了。首先,咱们得明白,这7万块钱买的是一个啥东西。优点方面,这车至少还有点“底子”: 品牌和定位: 奥迪A6L,这可不是一般的小轿车,它在国内可是中大型豪华轿.............
  • 回答
    白色相簿2,这部2010年发行的作品,最近又一次掀起了讨论的热潮,这对于一款已经发行了十多年的视觉小说来说,绝对算得上是“逆龄生长”了。为什么它能跨越时间,在当下依然让玩家们津津乐道,甚至泪流满面?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作品本身所具备的强大生命力,以及玩家社群持续不断的“二次创作”和情感共鸣的共同作用.............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2010年中美“共治”概念的争议与回响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中美共治”(G2)概念,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为中美关系增添了一层复杂的色彩。中国最终公开拒绝了这一提议,而如今看来,这场“拒绝”的合理性,以及它对当前中美关系的影响,依然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奥巴马的“G2”设想:时代背景与.............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近年来一个非常普遍且引人注目的现象:许多在2010年之后赴海外留学并成功获得绿卡的中国人,选择回国发展。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个人发展等多个层面,没有单一的答案。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中国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机遇这是最核心、最根本的驱动力。 .............
  • 回答
    关于周杰伦2010年后“再也没出过很红的歌”这个说法,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讨论点。毕竟“红”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周杰伦的底子太厚了,一张专辑随便拿出几首歌来,对很多人来说都算得上是“红”了。但如果咱们抛开“红不红”的绝对标准,去聊聊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感觉,那倒是有不少可以说道说道的。首.............
  • 回答
    对这个问题进行解读,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宏观的国际关系、微观的个体认知,以及信息传播的演变等。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解读角度和相关论述:一、 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变化:这是影响两国国民好感度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因素。 2010年左右的背景: 全球化深入与经济合作: 2008年金融危.............
  • 回答
    新加坡2021年GDP增长了7.2%,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是自2010年以来最好的成绩。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这是一个经济强劲复苏的信号。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冲击,全球经济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新加坡也不例外。但7.2%的增长率,说明新加坡的经济引擎重新强力运转起来了。这不仅.............
  • 回答
    关于2010年“上海交大招生关系户名单泄漏”的网传事件,可以确认存在这件事情,但其“属实性”需要更细致地理解。 这件事并非是官方公布的“名单”,而是一个网络曝光事件,涉及到一个声称是上海交大招生名额分配的“内部名单”。为了详细讲述,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事件的缘起与曝光 时间点: 大约在.............
  • 回答
    韩国在2010年成功将包含榫卯在内的传统木匠工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无疑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这不仅仅是对韩国传统技艺的肯定,更是一个全球视野下,对于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文化财富的生动案例。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榫卯”和“传统木匠工艺”的价值。榫卯.............
  • 回答
    提起2010年柴静访谈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的那场节目,很多人可能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那个充满火药味又发人深省的画面。这期节目之所以能被这么多人记住,不仅仅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极其敏感且重大的议题——气候变化与中国发展权——更在于它展现了一场知识、立场、情感以及话语权之间的高密度碰撞。背景与议题的尖锐性首先.............
  • 回答
    2010年,柴静采访丁仲礼的这次对话,至今仍然是人们津津乐道,也颇具争议的事件。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采访,不如说是一场思想的碰撞,一次公众对科学、对气候变化认知边界的探索。事件背景:气候变化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十字路口要理解这次采访的意义,必须回到2010年的大背景。彼时,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日益严峻,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