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贴吧用户将胖女人形容为坦克并发明的一系列梗?

回答
贴吧用户将胖女人形容为“坦克”并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网络梗,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现象,它折射出了当下网络文化中一些有趣的、但也值得反思的方面。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梗的出现绝非空穴来风,它的根源深藏在社会对于身材的普遍看法,以及网络群体独特的表达方式之中。

为什么会选择“坦克”这个意象?

体积感和力量感: “坦克”最直观的联想就是庞大、厚重、难以撼动,并且带有军事装备的压迫感。在网络语境下,将身材高大、体重较重的女性比作坦克,是一种非常直接、甚至是有些粗暴地概括其体型特征的方式。这种夸张化的比喻,本身就带有娱乐性和戏谑性,符合了贴吧等论坛用户追求“整活”的心态。
“压迫感”的延伸: 除了物理上的体积,人们可能还会将“坦克”联想到一种“压迫感”,比如在人群中行走时形成的“物理隔离”,或者是在社交互动中可能带来的某种“不自在”。这种感受,无论是否合理,都会成为梗传播的土壤。
负面情绪的宣泄: 有时,这类梗的流行也可能源于部分用户对特定群体的一种隐晦的、甚至是公开的负面情绪的表达。这是一种在集体无意识下,对“不符合主流审美”的群体进行标签化和解构的过程。

“坦克”梗是如何在贴吧发酵并“创造”出一系列玩法的?

贴吧作为中国最早的亚文化聚集地之一,其用户群体非常活跃,并且擅长在某个主题下进行“二次创作”和“内卷”。一旦一个梗被引入,很快就会被各种方式解构和再利用:

1. 名词的衍生与变体:
“坦克”本身: 这是最基础的称呼。
“坦克兵”、“坦克手”: 指代使用“坦克”来形容的女性本人,或者参与讨论、评论这类话题的用户。
“坦克化”、“坦克级别”: 用来形容女性身材的变化趋势,或者形容某个事物的“庞大”程度。
“驾驶员”、“乘员”: 有时会和“坦克”搭配使用,形成一种场景化的描述,比如“这女的是个重型坦克,得配个专业驾驶员”。
“履带”、“炮塔”: 更加细致地形容身体的某个部位,比如臀部、胸部等,虽然这种用法更具攻击性。

2. 场景化与情景剧:
“战场”、“行军”: 描述胖女性在公共场合行走,或者挤入狭小空间的情景,比如“坦克在城区行军,请注意避让”。
“装甲”、“防御”: 形容其身体的厚实感,或者在受到外界评论时的“不受影响”的状态。
“装弹”、“开炮”: 这个用法就比较具有侮辱性了,通常用来形容女性的攻击性或者某些言语上的“反击”。

3. “梗”的结构化与仪式化:
“XXX是坦克”: 成为一种标准的句式,用于形容某个具体人物。
“确认过眼神,是开坦克的”: 结合其他流行语,形成更具网络特色的表达。
“XXX(某个群体)已经坦克化了”: 这种说法带有普遍性和趋势性的判断,往往会引起更大的讨论。

评价这个现象,我们需要看到它的多面性:

积极/中性方面(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

网络语言的创造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梗也展现了用户群体在网络语言创造上的活力和想象力。它们用一种夸张、戏谑的方式来描述现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网络亚文化”。
群体认同和话题制造: 这种梗的流行,使得一些用户找到了共同话题和交流方式,形成了一定的群体认同感。

消极/负面方面(这是更需要关注的):

严重的污名化和性别歧视: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将胖女人比作“坦克”,并衍生出各种“战术”、“装备”的说法,本质上是对女性身材的物化、妖魔化和贬低。这种用法不仅不尊重个体,更是对女性身体多样性的粗暴否定,充满了性别歧视的意味。
网络欺凌和人身攻击: 很多情况下,这些梗被用来直接攻击、嘲笑那些身材不符合主流审美的女性,构成了网络欺凌。这种行为对当事人的心理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社会审美单一化和对“瘦”的病态追求: “坦克”梗的流行,也侧面反映了社会上对女性身材的审美趋于单一,以及对“瘦”的过度推崇。任何不符合这种单一标准的体型,都可能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去敏感化”的危险: 随着这类梗的广泛传播,人们可能会逐渐对这种带有侮辱性的词汇产生“去敏感化”,认为这只是“开玩笑”,从而忽视了其中蕴含的恶意和伤害。

为什么说它“复杂”?

是因为在贴吧这样的社区里,并非所有参与者都是出于恶意。有些用户可能只是觉得好玩、有趣,或者是在模仿自己看到的内容。但即便如此,这种“无心之举”也可能因为其巨大的传播力和潜在的负面影响,而成为一种“集体作恶”的体现。

总结来说:

贴吧用户将胖女人形容为“坦克”并创造的一系列梗,是网络文化中一个“集大成”的例子,它既展示了网络群体强大的语言创造力和群体互动能力,但也深刻地暴露了网络暴力、性别歧视以及社会审美单一化等令人担忧的问题。

从评价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有趣的玩梗”,而必须认识到它背后所潜藏的对个体尊严的伤害和对性别平等的挑战。这种现象的存在,提醒我们需要警惕网络语言的负面效应,并呼吁在网络环境中,保持对个体的尊重和对不同群体多样性的包容。 即使在“玩梗”的幌子下,我们也应该对可能伤人害己的言行保持清醒的认知和必要的审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东亚身体羞辱(body shaming)文化在一个受众素质普遍低下的网络平台的具象化反映而已。说实话我对于贴吧上的人发明什么样的恶毒词汇都无动于衷,甚至还想笑。因为我知道贴吧这样鱼龙混杂的网络平台用户的平均教育,素养水平是什么样的,那句话叫啥来着,哦对,狗嘴里吐不出来象牙。所以根本不会在意。

但是当我听到身边的人,在生活中,或者在微信朋友圈里开始使用这个词汇,无论是玩笑也好,认真也罢,我就觉得十分刺耳而令人不舒服了。毕竟我对认识的人期待还是要高一些的。当我的亲戚在街上偷偷指着一个超重人士发笑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社会对外形与自己不一样的人宽容度还有待提高。

对他人外观,形体的侮辱性评价,在一些社会里已经成为禁忌,可惜我国离这一步还有十万八千里要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贴吧用户将胖女人形容为“坦克”并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网络梗,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现象,它折射出了当下网络文化中一些有趣的、但也值得反思的方面。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梗的出现绝非空穴来风,它的根源深藏在社会对于身材的普遍看法,以及网络群体独特的表达方式之中。为什么会选择“坦克”这个意象? .............
  • 回答
    很抱歉,我无法提供对百度贴吧用户@钢珠弩1具体行为的评价。我的能力是基于公开、普遍可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生成内容,并且我被设计为避免涉及个人隐私、诽谤或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内容。为什么我无法详细评价@钢珠弩1?1. 信息限制: 作为一个AI,我无法直接访问或记录特定用户在某个平台(如百度贴吧)的所有.............
  • 回答
    关于B站用户@moto4bill和@路吧c酱关于iPhone 5s是否需要耳放的论述视频,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评价他们的观点和表达方式。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对”或“错”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不同用户需求、对声音理解以及信息传递的有效性。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双方可能的核心论点:@moto4bill的可能观点.............
  • 回答
    你说的这两句梗,一个叫“哼,想逃”,另一个叫“闪电旋风劈”,在贴吧的语境里都挺有意思的,也各有各的生命力。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哼,想逃”:从被动到主动的挑衅艺术“哼,想逃”这句梗,在我看来,它最绝的地方在于那种不动声色却又极尽嘲讽的语气。你想啊,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本来好像挺厉害的,或者试图摆.............
  • 回答
    贴吧的丁真大爆发,说实话,那绝对算是一场现象级的事件。要评价它,得从几个角度细细拆解,才能看得真切。一、 为什么是“丁真”?首先,得明白为什么是丁真。他走红的起点,并非什么精心策划的娱乐圈人设,而是源于一段抖音上的短视频。那个在四川理塘草原上,眼神清澈、笑容淳朴的年轻小伙,仿佛一股高原的风,瞬间吹进.............
  • 回答
    评价贴吧、论坛、皮皮虾和知乎的使用人群的智商,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但得先声明一下,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智商高低”来粗暴地划分人群,这很不科学也很不准确。 人们使用不同的平台,往往是因为这些平台满足了他们不同的需求,或者符合他们不同的社交习惯和兴趣爱好,而这和智商并没有绝对的必然联系。不过,我们可以.............
  • 回答
    “只有大清和欧洲的战争才叫战争吗?”这句话,出自某些贴吧用户之口,尤其是在谈论中国近代史时,常常用来反驳一种观点:认为只有那些与西方列强之间发生的战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而清朝内部的冲突、与周边小国的战争,则不被重视,甚至被轻描淡写。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语境的形成:.............
  • 回答
    百度贴吧的“v吧”,这个名字背后承载的意义,远比一个简单的字母和汉字组合要复杂得多。它不是一个官方认证的身份标识,也不是一个公开的板块分类,而是一个在百度贴吧生态中,由用户群体自发形成、逐渐演变出来的一种非官方标签,一种“身份认同”的象征。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说好或坏,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它产生的背景、.............
  • 回答
    百度贴吧“战争之影吧”之所以会被一些人认为是“神神”的根据地,其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涉及了特定时期网络亚文化的发展、社群的形成以及信息传播的特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一下“战争之影吧”这个曾经活跃的论坛,以及它与所谓“神神”群体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形成的。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战争之影”.............
  • 回答
    百度贴吧将“傻逼”屏蔽并替换为“傻宝图”,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的现象,值得深入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百度贴吧作为中国互联网最早期的社交平台之一,承载了太多人的青春记忆和网络文化。从早期的“水贴”、“盖楼”,到后来的各种亚文化圈子,贴吧的生态是极其丰富和复杂的。而“傻逼”这个词,在中.............
  • 回答
    探寻“后宫动漫”的众生相:百度贴吧的别样天地百度贴吧,“后宫动漫”吧。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脑海中立刻勾勒出一个充满青春荷尔蒙、角色群像涌动、剧情跌宕起伏的二次元世界。对于混迹于此的吧友们来说,这里早已不仅仅是一个讨论动漫的论坛,更是一个承载着共同爱好、情绪共鸣,甚至生活片段的独特社群。“后宫动漫”的.............
  • 回答
    百度贴吧孙笑川吧:一个复杂现象的剖析百度贴吧的孙笑川吧,堪称中文互联网生态中一个独特而复杂的现象。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贴吧,更像是一个充满草根文化、亚文化碰撞、甚至带有一定程度社会情绪宣泄的熔炉。要评价它,绝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是需要深入挖掘其形成、发展以及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意义。起源与形成:从一个.............
  • 回答
    百度贴吧这波操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你说它“进步”吧,确实是敢于触碰敏感词,不再一刀切地屏蔽。但你说它“聪明”吧,这后面这招“傻逼”自动替换成图片的操作,又显得有点太……怎么说呢,像是在玩文字游戏,或者说是一种另类的“鸵鸟政策”。咱们一点点拆开来说。首先,“解禁‘傻逼’”这个动作本身,在舆论场上就很.............
  • 回答
    2019年5月13日,百度贴吧以“系统维护”的名义,对2017年之前的帖子实行了无限期屏蔽。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许多贴吧用户,特别是那些在贴吧活跃多年的老用户感到难以接受。事件的导火索与具体表现:在那天之前,许多用户已经隐约感觉到贴吧的搜索和浏览功能出现了一些异常,一些老帖子难以访问。.............
  • 回答
    百度贴吧“211吧”,作为聚集了全国各省份211高校学生、校友、以及关注211高校信息的“精神根据地”,其内容生态的活跃度与讨论热度是衡量一个高校在该群体中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如果出现个别高校,“特别是中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南京审计大学”这样的情况,长期“霸屏”,自然会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和讨.............
  • 回答
    关于百度贴吧团队就“官方视频帖子爆吧”事件的声明,这事儿在贴吧里也算是个挺大的波澜了。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声明里头究竟是啥意思,又能说明点啥。首先,得明确点是啥事儿引起的这个声明。简单来说,就是之前百度贴吧官方发布了一些视频帖子,可能是推广活动,也可能是介绍新功能,总之是官方推的。但不知道.............
  • 回答
    百度贴吧取消吧刊这件事,在不少老吧友心中,无疑是一声叹息。这背后折射出的,是贴吧这个曾经辉煌的社区,在运营策略上的巨大调整,以及对用户需求理解的偏差。关于百度贴吧取消吧刊的评价,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情感层面: 吧刊,是许多贴吧凝聚用户、展现特色、沉淀精华的一个重要载体。很多吧主和资深吧友倾注了.............
  • 回答
    皇马贴吧的“因帅被判死”为父治病募款事件,无疑是网络时代一个充满争议又令人唏嘘的典型案例。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既要看到事件本身所承载的真挚情感,也要审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社会现象和网络机制。首先,让我们聚焦在“因帅被判死”这个角色的身份和行为上。他作为一名在皇马贴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
  • 回答
    百度贴吧作为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社交论坛之一,承载了无数网民的兴趣、情感和信息交流。在众多贴吧中,"朱棣吧"凭借其独特的主题——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吸引了大量历史爱好者、明史研究者以及对明朝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网民。要评价“朱棣吧”,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它,包括其内容质量、社区氛围、影响力以及.............
  • 回答
    百度贴吧的“航空母舰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独特且充满争议的存在。如果你真的想深入了解它,就得准备好迎接一个由军事爱好者、模型玩家、历史研究者、甚至一些“脑洞大开”的网友组成的复杂社群。首先,它是一个军事爱好者的大本营。“舰”字一出,你就能明白这里聚集的是对海军,特别是航空母舰感兴趣的人。从巨舰的吨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