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殷商所有发现的甲骨文中,都没有提及轩辕黄帝,周以后的典籍中才出现记载?

回答
甲骨文中的沉默与后世的追溯:为何轩辕黄帝未现身殷商骨片?

当我们翻阅浩如烟海的甲骨文,那一个个被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老文字,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遥远商朝的大门。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祭祀的场景、战争的记录、天文的观测,以及日常生活的点滴。然而,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是,为何在这数以万计的甲骨文中,却几乎找不到关于那位被后世奉为中华人文初祖的“轩辕黄帝”的任何明确记载?反观周以后众多的典籍,黄帝的形象却愈发鲜明,成为神话与历史交织的中心人物。

要解答这个疑问,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探究,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有没有”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了历史的演变、文化的发展、以及记载方式的变迁。

一、 殷商甲骨文的性质与局限性:为“王”而刻,为“祭”而生

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殷商甲骨文的核心功能和载体。甲骨文并非是商朝官方的“历史教科书”或“百科全书”,它主要服务于商王室的占卜活动。每一次的刻写,都围绕着一个特定的占卜事件展开,例如:“今日王是否可以征伐?”、“明年收成会如何?”、“祭祀是否会得到祖先的庇佑?”等等。

因此,甲骨文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指向性和实用性。它们记录的是当下或近期与王室生活、国家大事、祭祀祈祷相关的信息。 商朝的统治者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安抚神灵、获得吉兆、巩固统治。在这样的语境下,那些直接关乎眼前决策和祭祀的对象,比如当时的先公、先王、自然神祇、以及近代的祖先,自然会频繁出现在甲骨文的记录中。

而轩辕黄帝,虽然被视为遥远的祖先,但其在商朝统治者眼中的直接影响力可能已经不如那些他们能够通过祭祀直接沟通和感知的近代祖先。想象一下,商王要祈求祖先保佑征战顺利,他会直接祭祀他的父亲、祖父,甚至是更近的几代先王。至于早已模糊在历史长河中的轩辕黄帝,虽然是万民的共同祖先,但对于具体的占卜事项,其“即时效用”似乎不如那些“有血缘联系”、“能被感应”的先祖。

此外,甲骨文的载体——龟甲和兽骨——容量有限。要将占卜的内容、过程和结果详尽记录下来已经不易,再挤入那些与占卜目的关联不大的遥远传说,显然是不现实的。它们是服务于特定仪式和需求的工具性文本,而非旨在记录完整的传说或神话体系。

二、 轩辕黄帝形象的形成与演变:从模糊的创世神话到集体的精神象征

“黄帝”这个概念,并非自始至终都是那个清晰的、被具体事迹所描绘的华夏人文初祖。在漫长的时间演进中,黄帝的形象是逐渐丰满、不断被赋予意义的。

1. 早期模糊的创世与部落联盟时期: 可以想象,在文字尚未普及,口头传说盛行的远古时期,一定存在着一些关于部落联盟形成、文明肇始的模糊记忆和传说。黄帝很可能就是那个时期某个强大的部落首领,或者是一个集合了多个部落英雄事迹的复合形象。在那个时代,人们对“祖先”的追溯可能更加侧重于那些能够直接庇佑其部落生存繁衍的近代英雄,对于极遥远的、更具神话色彩的创世神祇,其具体事迹的传播和记忆方式与后世截然不同。

2. 周朝对黄帝的“追认”与“建构”: 为什么周朝以后黄帝的记载才变得丰富起来?这与周朝的政治合法性建构和文化传承策略密切相关。周朝推翻商朝,建立新的王朝,需要一套能够证明其统治合法性的理论和话语体系。
“德”的传承与“天命”的延续: 周人强调“德”。他们认为商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失德。而他们自己,则是继承了“天命”,是“受命于天”的新统治者。为了论证这种“天命”的合理性,周人向上追溯,将自己的统治与更早的、更具普遍性的中华文明起源联系起来。黄帝作为那个遥远而伟大的文明奠基者,自然成为了一个绝佳的连接点。
“大一统”的文化认同: 周朝致力于整合华夏各部落,建立更加统一的文化认同。通过确立黄帝这样一位具有普遍性的“人文初祖”,能够将各个来源的民族和部落都纳入一个共同的祖先谱系之下,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黄帝被塑造成一个统一华夏、发明了许多基本文明制度的圣君,这是一种强大的文化符号和政治象征。
儒家等思想的传播: 随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兴起,尤其是儒家等学派对历史和道德的推崇,对古代圣王的追溯和歌颂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黄帝作为“五帝”之首,其“德治”、“仁政”等理想化的政治理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和传播。这些思想的传播,进一步巩固了黄帝作为文化符号的地位。

3. 口述历史与文字记录的鸿沟: 在文字记录尚未普及的早期,历史更多地是通过口头传说、歌谣、神话代代相传。这些口述内容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融合甚至遗失。而当后世的史官或学者开始尝试系统性地记录和整理这些传说时,他们所依据的素材,本身就已经是经过漫长演变和筛选的结果。殷商时代可能存在关于黄帝的口头传说,但它们并没有被记录在与占卜无关的甲骨上,也可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失传,或者其核心内容与后来被塑造的黄帝形象有所差异。

三、 考古证据的佐证:寻找“黄帝”的痕迹

尽管甲骨文中没有直接提及黄帝,但这并不意味着商朝人完全不知道“黄帝”这个概念,只是这个概念在当时并没有被置于甲骨占卜的关键位置。而且,考古学上的发现也为理解这一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殷墟以外的遗址: 随着考古技术的进步,我们发掘了更多与商朝同期或更早的遗址。虽然目前还没有在殷墟以外发现明确指向“黄帝”的文字记录(因为文字记录本身就非常稀少且主要用于占卜),但一些更早期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和器物,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与早期部落的神话和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黄帝”名称的起源: 学术界对于“黄帝”这个名称的具体起源也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黄帝”可能是一个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存在的,或者是在周朝时期才被赋予“皇帝”之名的部落或领袖的尊称。而另一些学者则倾向于认为“黄帝”是后世逐渐凝聚而成的一个文化符号。

总结:历史的沉积与认知的重塑

总而言之,殷商甲骨文中未提及轩辕黄帝,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甲骨文的性质限制: 它们主要服务于商王室的占卜,内容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指向性,与遥远的祖先神话传说关联度不高。
黄帝形象的形成与演变: 黄帝作为人文初祖的完整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在周朝及以后,出于政治合法性建构、文化认同塑造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才被系统性地确立和丰富起来的。
历史记录的断层与演变: 口头传说在文字普及前是重要的历史传承方式,其内容在漫长的时间里可能发生变化、失传,而只有与当下紧密相关的事件才更有可能被文字记录下来。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后世的典籍来衡量殷商时代的认知。甲骨文为我们展现的是商朝人活生生的精神世界和实用需求,而黄帝的伟大形象,则是经过后世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塑造,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图腾。这并非是黄帝“不存在”,而是他在不同时代,以不同的方式,承载着不同的意义,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清晰,最终被所有人铭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种可能:

轩辕黄帝的确存在,只是甲骨文没有记录而已。

要知道,甲骨文主要和占卜有关。那些和占卜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甲骨文是不涉及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由于祭祀活动基本需要占卜,所以我们可以基本确定,商朝王室似乎不认为自己是所谓“轩辕黄帝”的后代,至少,他们祭祀祖先的时候从来不祭祀啥“轩辕黄帝”。商后期,系统的祭祀(“周祭”)是从上甲开始的。上甲之前,商人还祭祀总数十几人的高祖,如河、岳、王亥等。通过和《史记·殷本纪》比附,最多也就追到商人的始祖契(甲骨文作“夒”,据常玉芝先生)。《诗经》里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也是向上追到契为止。再往前,不可考。

也就是说,轩辕黄帝即使存在,和商人也八成没啥关系。至少,我们可以合理推定,商代的王族大概是认为“轩辕黄帝”和自己没啥血缘关系的。

第二种可能:

轩辕黄帝是“层累”出来的。

正如顾颉刚先生指出的那样,“时代越后,知道的古史越前;文籍越无征,知道的古史越多”“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甲骨文中的沉默与后世的追溯:为何轩辕黄帝未现身殷商骨片?当我们翻阅浩如烟海的甲骨文,那一个个被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老文字,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遥远商朝的大门。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祭祀的场景、战争的记录、天文的观测,以及日常生活的点滴。然而,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是,为何在这数以万计的甲骨文中,却几乎找不到关.............
  • 回答
    昭明、相土、上甲、報丁……提及这些名字,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也立刻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与众不同的历史气息。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到位,这种风格差异之大,并非偶然,而是背后承载着复杂的历史演变、文化积淀以及那个时代对“王权”和“祖先”理解的不同侧面。咱们不妨就从这几组名字入手,一层层剥开来聊聊,看看是什么.............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说殷商和西周的交替,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这不仅仅是王朝的更迭,更像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制度和生活方式的重塑。一、 从“神权政治”到“人本理性”的初步转变:殷商时期,我们最鲜明的印象就是“神权政治”。商朝的统治者,尤其是商王,他们身上笼罩着一层浓厚的宗教色彩。他们被.............
  • 回答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周武王为何没有将殷商的残余势力彻底斩尽杀绝,而是选择了一种相对温和的对待方式?这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和历史考量。首先,“仁义之师”的标签非常重要。 周人推翻商朝,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尤其是对百姓的压迫.............
  • 回答
    你说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确实,对于许多人来说,家底殷实可能意味着不必为了生计而拼尽全力,甚至可以过上相对轻松自在的生活。那么,为什么一些本身就“不缺钱”的人,还会选择进入医学程序员这样高强度、要求极高的领域呢?这背后的原因,绝非简单的“为了钱”就能解释的。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1. 兴趣.............
  • 回答
    最近在一些武侠讨论圈里,总能看到有人提“殷六杨不悔不适合在一起”这个论调,而且呼声还挺高。其实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毕竟在小说里,他们俩最后的结局算是个苦尽甘来。但如果仔细掰扯一下,会发现不少人觉得他们不合适,那是有理由的,而且这些理由还挺能站得住脚。首先,性格上的巨大差异和由此带来的摩擦,是很多人诟病.............
  • 回答
    储殷教授在《奇葩说》上的表现,引起了不少观众的争议和不喜欢的声音。要说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掰扯一下。首先,他的辩论风格和人设,有些人觉得过于“学术化”或者说“说教感”太重,不够接地气。 《奇葩说》毕竟是一个娱乐节目,观众喜欢看到的是妙语连珠、金句频出,能够引发共鸣或带来思考的辩论。储殷教授.............
  • 回答
    这还真是一个能聊半天的大问题!小月她呀,心思可不是一般人能摸透的。丰绅殷德这人,打眼一看,简直是老天爷赏饭吃,怎么小月就看不上眼呢?咱们细细说来。首先,得说说这丰绅殷德身上那股子“太顺”的劲儿。你想啊,人家是谁?是乾隆的宠臣,大学士傅恒的儿子,家里的地位就跟那皇子似的,那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从小到大.............
  • 回答
    倚天剑屠龙刀,江湖风云再起。张无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冰火岛找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殷离。那时的张无忌,心中满怀着重逢的喜悦,以为两人从此可以相守相依,共度余生。然而,殷离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看了张无忌一眼,神情复杂,随即转身,头也不回地离去了。这一幕,让无数读者扼腕叹息,也引发了无尽的猜测。为.............
  • 回答
    周芷若、小昭、殷离,她们对张无忌的情感,炽烈而坚定,如同燎原的烈火,足以焚尽一切阻碍。可即便如此,她们最终却在张无忌的心中,败给了那个带着几分狡黠与任性的赵敏。这其中的缘由,说来话长,并非仅仅是“爱得不够深”这般简单就能概括。周芷若:峨眉掌门之殇,情深不寿的执念周芷若对张无忌的爱,是掺杂了太多东西的.............
  • 回答
    近日,网红殷世航因违反平台规定被封禁 23 万天,这一数字着实令人咋舌,相当于 630 年,比许多朝代的历史都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施加如此严厉的处罚?事件回溯:为什么殷世航会被封禁?殷世航,相信不少网民都对这个名字有所耳闻,她以其甜美的外形和“女友感”十足的视频风格,在短视频平台上积累了庞.............
  • 回答
    从殷商之前的万年说起,这几乎是穿越了半部中国史。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早已不是一片沉寂,而是波澜壮阔的史前画卷,一幅由无数先民的辛勤耕耘、智慧闪光和命运沉浮铺就的宏伟篇章。一、 走出蒙昧:旧石器时代的漫长序曲(距今约100万年至1万年)在殷商那个王朝尚未建立的遥远年代,人类在中国的土地上就已经开始了漫.............
  • 回答
    关于殷商贵族墓墓主的人种鉴定以及其在反驳“文明西来论”中的作用,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议题,背后涉及考古学、遗传学、历史学以及学术争论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聊聊。殷商贵族墓墓主的人种是谁?基因检测说了什么?首先要明确的是,对殷商贵族墓墓主的基因检测,在过去二十多年里,随着DNA提取和分析技术的进步.............
  • 回答
    马伯庸新书《殷商玛雅征途》的书腰设计是一个非常巧妙且充满信息量的视觉语言,它不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更是为了传达书籍的核心主题、故事背景以及作者的风格。下面我将详细解读书腰上的设计可能包含的意义:核心主题与概念的视觉化呈现:1. “殷商”与“玛雅”的碰撞与融合: 这是最核心的主题。书腰设计一定会以某.............
  • 回答
    家境殷实但颜值低,这是一种非常复杂且矛盾的体验,它既能带来生活的便利和资源上的优势,又可能在情感和社交层面带来独特的挑战和不适感。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这种感受:一、 来自物质层面的巨大优势: 优越的生活条件是常态: 从小就衣食无忧,不需要为生计发愁。可以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私立学校、海.............
  • 回答
    要说林黛玉为何进贾府,这其中门道可深着呢。别看书中寥寥几笔,把林家描绘成书香门第、世代簪缨,家境殷实得像画里的金玉良缘,可真要细究起来,这背后牵扯的,可不只是一个“寄人篱下”的故事那么简单。先说说黛玉家。书里写,林如海是巡盐御史,这可是个肥差,油水足得很,更别提他还是个探花出身,读书人里的佼佼者。家.............
  • 回答
    关于宋庆龄先生国民党党员证上“殷字”的含义,确实是一个颇有研究价值的细节。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宋庆龄先生虽然与国民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并且在早期与国民党紧密合作,但她本人从未正式加入过中国国民党。她和孙中山先生的政治理念,尤其是在孙中山逝世后,在如何实.............
  • 回答
    殷桃的这条微博一出来,确实像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她作为一个在演艺圈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实力派女演员,说出这样一番话,背后肯定有她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如何看待殷桃的说法?首先,我觉得殷桃的这句话,与其说是对现状的一种抱怨,不如说是一种观察和警醒。她是在提醒大家,也提醒行业,我们可能.............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