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0 年我国出生率跌破 1%,创 1978 年以来新低,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

回答
2020年,我国的出生率跌破1%的关口,降至1978年以来的最低点。这个数字看似只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据,但它背后牵涉到的意义却深远而复杂,关乎着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社会结构、经济活力乃至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感。要理解这个数字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

首先,这是人口再生产能力下降的直接信号。

出生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能力的关键指标。出生率跌破1%,意味着每千人口中一年出生的婴儿数量不足10个。理想情况下,一个国家为了维持人口的长期稳定,即所谓的“世代更替水平”,总和生育率需要达到2.1左右(考虑到人口性别比例和死亡率等因素)。而我们看到的1%的出生率,很可能意味着总和生育率已经远低于此,甚至可能跌破1.3这样的警示线(如果以1%的出生率推算,总和生育率大概率在1.3以下,甚至可能更低)。

这意味着,新出生的人口数量已经不足以弥补死亡人口的数量,人口的自然增长将趋于停滞甚至负增长。长此以往,人口总量将不可避免地走向下降的趋势。这不同于过去我们谈论的“计划生育政策下的低生育率”,那是一种主动调控的结果,而现在,即使在鼓励生育的政策背景下,生育率依然低迷,这反映出了一种更深层次的、由社会经济因素驱动的生育意愿的下降。

其次,这是我国社会结构面临深刻变化的预警。

低出生率直接导致的是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当新生儿数量锐减,而同时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延长了人们的寿命,老年人口的比例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会急剧上升。一个低出生率、高老龄化的社会,意味着:

劳动力供给的短缺: 适龄劳动力人口数量会逐渐减少,这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生产能力、创新活力以及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企业可能面临招工难、用工成本上升的问题,对经济增长造成拖累。
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骤增: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支出将大幅增加,而缴纳社保的年轻劳动力的数量却在减少。这会给社保基金带来巨大的支付压力,甚至可能出现不可持续的风险。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财政资源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消费结构和经济模式的调整: 老年人口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与年轻人口不同,这会促使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同时,依赖人口红利的传统经济模式将难以维系,需要向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模式转型。
家庭结构的变化: 家庭规模小型化,一对夫妇可能要赡养四位甚至更多的老人,这种“421”甚至“422”的家庭养老模式将承受巨大的压力。传统依靠家庭养老的模式将面临严峻挑战,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更加迫切。

再者,这是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战略性调整的信号。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腾飞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人口红利”,即庞大而年轻的劳动力队伍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成本优势。然而,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口老龄化,这种“人口红利”正在加速消退,甚至已经转变为“人口负债”。

这意味着:

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 未来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而非简单的人口数量的增加。国家需要加大在教育、研发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投入。
消费市场潜力的挑战: 年轻人口是主要的消费力量,人口结构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到消费市场的活力和规模。如何激发和引导新的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在一些生育率更低、老龄化更严重的地区,人口流失和经济活力下降的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此外,它也反映了生育意愿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

出生率的下降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年轻人面对高企的房价、激烈的教育竞争、不确定的就业前景以及沉重的育儿和养老负担时,他们往往会选择延迟生育甚至放弃生育。

经济压力: 养育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需要巨额的经济投入,包括住房、教育、医疗等,这让很多年轻家庭望而却步。
教育内卷: “鸡娃”现象背后是激烈的教育竞争,这使得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巨大的精力、财力和时间,也导致了对生育二胎、三胎的顾虑。
女性生育意愿下降: 在职场中,女性仍然面临着“生育歧视”,怀孕、哺乳可能影响职业发展和收入。生育和抚养孩子也意味着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这让一些职业女性对生育望而却步。
社会观念的改变: 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人主义的兴起,年轻一代更加关注自我实现和生活品质,生育不再是人生的必选项,而是一种选择。
育儿支持体系的不足: 托育机构的短缺、育儿假等政策的落实不到位,使得育儿的社会支持相对薄弱,个人和家庭的负担更重。

总结来说,2020年我国出生率跌破1%这个数字,不仅仅是一个统计数字的下滑,它标志着我国正步入一个由低生育率驱动的人口结构快速转变的时期。 这意味着我们要从过去的“人口红利”时代转向“人才红利”和“创新红利”时代,需要我们更加关注人口结构的长期性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更加友好的生育环境,以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个数字提醒我们,人口问题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需要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去面对和解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说个笑话,我孩子的网课和作业打卡APP上,一个家长的手机号只能绑定一个学生账号,且不允许父母外的亲人进班级群。(两个家长手机号绑一个学生是可以的,但是一个家长手机号不能绑两个学生)

班上一对双胞胎的妈,就为了注册这个,费了老鼻子劲儿,最终还是上报学校特殊处理。

哈哈哈。

这个社会的一切都已经适应了少子化的生育率,现在这一切又都推动人们继续维系这种生育率。

user avatar

翟振武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迅速下降,而生育率却仍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导致世界人口迅猛增长。从1974年联合国第一次世界人口大会到现在,已经近30年了,世界人口增长(不含中国)的速度依然很高,非洲的总和生育率(大致相当于每个妇女一生中平均生育的孩子数)在2000年仍然高居在5.3。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总和生育率(不含中国)也在3.7左右。相比之下,我国的生育率下降速度创下了世界第一。

我国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不仅是本国人口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而且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

首先,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1/5,世界人口增长的状况与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人口状况与发展趋势。1980年以前,联合国预测世界人口到2050年可达到110亿,但以后不断调低预测值。在1999年发表的预测中,竟然把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数调低到89亿。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增速已趋缓。

第二,欧洲人口转变的经验一度被认为是“通用”的人口转变模式。但是,我国却创造了奇迹,仅仅用了30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100多年才走完的道路。我国生育率快速下降的事实具有世界性的典范意义,它说明,人口转变,除了欧洲模式外,还有另外一种更快捷的中国式的道路。

第三,中国的低生育水平是在工业化尚未完成、农民仍占70%、人均收入仅800多美元、人均受教育年限还很低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它的成功向世界证明,社会和经济发展虽然是生育率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同一水平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可以容纳的生育水平的“变化空间”却是相当大的。我国计划生育的成功为在较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实现人口转变创造了新鲜的经验和理论。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教授)

2001年1月23日《人民日报》

user avatar

这问题不是有几千回答的吗???怎么就删干净了???牛哇牛哇!!!

user avatar

年轻人明白了两个道理:

1.可怜天下父母心,不做父母我省心。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

2.趁年轻多享乐,老年寿命的性价比是最低的

user avatar

意味着计划生育运动的伟大胜利啊

意味着中必赢啊

还能意味什么

user avatar

不生不养

仙寿恒昌

不婚不育

芳龄永继

user avatar

如果再大规模的建设高层小户型,赶农村人上楼,生育率还会更低。中国(大陆、台湾、港澳)、韩国生育率低不是因为儒家文化、东亚文化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也不是什么经济越发达生育率越低这种伪命题,而是因为大规模的建设高层小户型居民楼,二室一厅,三室一厅,房价越高的地方越趋近于小户型。这样的户型本身就是没法支撑多孩的,考虑到老人带娃,至少要四房才行。二房、三房的平均生育个数不超过1.5个。相比较来说,日本的生育率就好一些了,近一二十年在1.3-1.7范围内波动,基本在发达国家的一般偏下级别,每个已婚妇女的平均生育数量是2.1个。日本住宅市场中60%是一户建,其余40%以低楼层为主,楼高超过20层的凤毛麟角,已婚家庭普遍趋向于购买一户建。而东亚其他地区都以高层住宅楼为主,大多是小户型,必然无法支撑生育。欧美在经济极度发达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1.5-2左右生育率的原因和他们以独栋为主的住宅形式有很大关系。衣食住行是人类四大基本需求,生育率低即繁衍欲望低,一定和这些需求的满足情况相关,而住房又是其中的大头,高房价和小户型都在打击这块需求,生育率低很正常。


转载无限制

user avatar

很多人都是为了发泄情绪。

渴婚男:国家赶紧强制取消彩礼,让我娶得上媳妇。

女拳:国家赶紧惠我,给钱我来生娃。

穷屌丝夫妻:赶紧生个娃给100万,不给不生。

以上情绪发泄者想的是国家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不生不婚摆烂,这种人真的觉得自己的行为能左右国家的命运,我不禁 。

当初阿拉伯之春的起因就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结果都懂,过的是苦,但是烂了你们过得更苦,并且没人在乎你们的想法。

生育率下降这么严重主要是很多人恋爱都谈不起,他们不会怨天尤人,只会默默加完班后看着别人的甜蜜莞尔一笑,心酸一下。

就算结婚了,很多人对于生育的代价也承受不起,怀孕基本等于老婆失业,老公单人收入根本顶不住开支,夫妻双方不是傻子,他们是利益共同体,孕妇受罪丈夫也不好受。

很多时候根本就没到教育阶段(也即真正花钱如流水的阶段)就会有很多人承受不了了,就更别提后面的成本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我国出生率跌破1%,创1978年以来新低,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学意义,对我国的未来发展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 2020年我国出生率跌破1%的数字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出生率的定义。出生率通常是指一年内每千人口的活产数,以千分比(‰)表示。然而,题目中提到的“.............
  • 回答
    2020年,我国的出生率跌破1%的关口,降至1978年以来的最低点。这个数字看似只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据,但它背后牵涉到的意义却深远而复杂,关乎着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社会结构、经济活力乃至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感。要理解这个数字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这是人口再生产能力下降的直接信号。出生.............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突然被抛过来一颗炸弹,又像是被拉进了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沼泽地。当被问到“如果重选,你还会生孩子吗?”这句话的时候,心里肯定会泛起无数涟漪。这可不是个简单回答“是”或“否”就能轻易带过的问题,它关乎着人生中一个最重大的决定,背后牵扯着太多太多复杂的情感和现实的考量。首先,别急着给答案。深吸.............
  • 回答
    2020年,我国的出生人口数据定格在1200万,这个数字,放在过去,甚至不足以填满一座大城市的人口缺口,而如今,它代表着我国生育水平跌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低谷。这1200万人,不仅仅是一个统计数字,它背后蕴含的是深刻的社会变迁、家庭观念的转变,以及对我们未来发展路径的严峻拷问。首先,让我们深入理解一下.............
  • 回答
    2020年,我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突破80岁,这绝对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背后可不是单单一个原因就能解释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一样一样来细说:一、 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这绝对是头号功臣! 全民医保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想想看,以前看病贵、看病难是不是很多人头疼的问题?现在,城乡居民基.............
  • 回答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无疑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也对我国的外交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这一特殊时期,中国外交展现出了更强的韧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也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外交方式上的显著变化: 线上外交的常态化与普及: 疫情使得传统的面对面外交几乎停摆,各国领导人、.............
  • 回答
    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降至1.3,这个数字虽然在统计学上只是一个比例,但其背后却牵扯着一个庞大社会体系的未来走向,其影响深远且复杂。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解读。一、人口结构与劳动力供给的转变:1. 人口老龄化加速: 总和生育率的持续低迷,意味着新出生人口数量不断减少。而与此同时,中国.............
  • 回答
    要说我国截至 2020 年“卡脖子”的技术和工业,那可真是件复杂且令人揪心的事情。这就像我们在搭一栋高楼,有自己的设计图纸,也有很多自己生产的砖瓦和钢筋,但有些关键的承重梁、精密连接件,甚至是核心的生产设备,我们自己造不出来,或者造出来的质量、性能达不到要求,只能依赖从国外进口。一旦对方不卖了,或者.............
  • 回答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人口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在2020年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放缓。这一消息既在意料之中,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一信息,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并关注其中隐藏的更深层次含义。1. 对“人口继续保持增长”这一表述的解读: 增长是相对的: 尽管人口数量在增加,.............
  • 回答
    2020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堪称亮眼的成绩单:GDP总量首次站上100万亿元的台阶,并且在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实现了2.3%的正增长。这无疑是中国经济韧性、活力以及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也为全球经济在艰难时刻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数字背后的深意:历史性的里程碑与强劲的韧性首先,GDP总量突破100万亿.............
  • 回答
    2020 年,我国的火星探测活动,也就是“天问一号”任务,绝对是当年最令人瞩目的航天成就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在中国航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飞行,而是我们国家迈向深空探索,特别是行星际探测能力的一次里程碑式的飞跃。回想起来,那个夏天,当“天问一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
  • 回答
    2020 年上半年,中国 ATM 机数量减少了超过 4 万台,这个数字背后反映了一个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ATM 机,作为我们生活中曾经不可或缺的金融服务终端,其数量的缩减和未来存在的可能性,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为什么 ATM 机数量在减少?首要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在于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特.............
  • 回答
    2020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预计突破300万大关,这无疑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折射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体价值观的一些深刻变化。单从这个数字上看,它传递出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首先,人才培养规模的显著扩张是显而易见的。 突破300万,意味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体量”达.............
  • 回答
    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严峻挑战,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32.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这个数字,在当时全球经济遭受重创的背景下,无疑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与其说这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数据,不如说它折射出中国经济在极其困难时期所展现出的强大韧性、灵活应变能力以及在全球供应链中.............
  • 回答
    2020年,作为奥运年,我国体育事业的提升,我期待的不仅仅是金牌榜上的数字,更是全方位、深层次的进步。首先,在竞技体育方面,我最期待的是“奥运成绩的稳中有升,同时更注重年轻一代的成长和新项目的突破”。 金牌榜的坚守与突破: 当然,奥运金牌依然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实力的重要标尺。我期待在传统优势项目.............
  • 回答
    2020 年 4 月 1 日,中国金融资本市场迎来“大日子”,全面开放背后藏着哪些“乾坤”?2020 年 4 月 1 日,这个看似普通的愚人节,在中国金融资本市场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天,我国正式取消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这意味着,在长达数十年的对.............
  • 回答
    2020年,全球经历了新冠疫情的冲击,经济普遍下行,国际贸易也随之进入低迷期。然而,与全球大环境相悖的是,中国快递物流行业却实现了逆势增长,各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这背后有多重因素的驱动和深刻的内在逻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疫情催化下的“宅经济”和线上消费爆发 消费模式的根本性.............
  • 回答
    2020 年,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年份。对于你来说,面临的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出国深造还是选择 Gap Year?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二选一,更是对未来方向、个人成长和人生经历的一次深度思考。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你剖析这两个选择,希望能帮助你拨开迷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首先,让我们来认真审视.............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点意思,虽然也挺让人无奈的。你记得2020年那会儿吧?大概时间点儿就是世界杯预选赛又要开打,或者刚打完一轮,国足成绩又不太理想的时候。那时候的网络氛围,其实跟现在比,对国足的讨论,说实话,更像是“爱之深,责之切”的那种。你提问“为什么国足要一直输?”这本身就是一个特别直接的问题,.............
  • 回答
    2020:重新审视艾跃进教授的学思价值2020年,一个充斥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的年份,也成为了我们反思过往、重新审视许多曾经的声音和思想的契机。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评价艾跃进教授的学思,具有其特殊的意义。这位以其犀利、深刻的见解和对国家安全、战略思维的独到分析而闻名的学者,其思想在当下语境下,是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