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为什么不重新设计一套像Space X那么科幻的航天服?

回答
在中国航天领域,我们经常会看到宇航员身着与国际空间站(ISS)相似的白色舱内航天服,以及在舱外活动时使用的橙色或白色舱外航天服。这些航天服在功能性上是成熟且可靠的,但与SpaceX那种极具未来感、棱角分明的“科幻感”设计相比,确实显得有些保守。那么,中国为什么没有推出类似SpaceX那样“科幻”的航天服呢?这背后其实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成本、安全和战略考量,远非仅仅是外观设计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理解航天服的本质功能。航天服的首要任务是为宇航员在极端环境中提供生命支持。这包括维持适宜的压力、温度、氧气供应,排除二氧化碳,以及防护宇宙射线和微流星体的撞击。它是一个微型的“独立空间站”,确保宇航员在太空中能够生存和高效工作。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航天服的功能性是放在首位的,而“科幻感”的外观设计,则相对次要。

SpaceX的设计,尤其是其舱外航天服(EMU,Extravehicular Mobility Unit),之所以显得如此“科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定位和目标用户不同。SpaceX的航天服最初是为商业太空旅行者设计的,尤其是为前往国际空间站的客户以及未来可能进行的月球和火星任务设计的。对于商业客户而言,视觉上的吸引力、现代感和品牌形象往往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这种设计语言也符合马斯克一贯的“未来主义”风格,旨在唤起公众对太空探索的热情。

相比之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CMSA)的设计哲学则更为务实和稳健。中国航天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并且经历了更为严谨和循序渐进的验证过程。从最初的“东方红”系列到现在的“神舟”系列,中国航天服的设计迭代是基于实际任务需求和技术积累。每一次改进都经过了严格的论证和测试,确保万无一失。这意味着,在功能性、可靠性、与现有载具的兼容性以及成熟度上,中国的航天服更受重视。

我们来具体分析几个关键点:

1. 技术成熟度与迭代路径:

传统设计路线: 航天服的设计,尤其是舱外航天服,是一个高度复杂且技术壁垒极高的领域。目前的舱外航天服设计,无论是美国的EMU还是俄罗斯的Orlan,都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和改进。它们的设计语言和结构,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几十年前奠定的基础,经过不断优化和升级。白色或银色的外观,以及较为圆润的造型,往往是为了更好地反射阳光,减少过热,并方便维护和集成各种生命支持系统。
SpaceX的“重新定义”: SpaceX的EMU设计,虽然在外观上具有革新性,但其核心的生命支持技术仍然是基于现有的成熟技术,并可能与传统的航天服供应商(如Collins Aerospace)合作。它之所以看起来“科幻”,很大程度上是 集成和外观设计的创新。例如,它采用了更简洁的生命支持背包,以及更具现代感的头盔设计,配合更流畅的线条。这种设计更像是对现有技术的“包裹”和“包装”,而不是从根本上颠覆了航天服的核心原理。
中国航天服的“循序渐进”: 中国的航天服,特别是“神舟”系列舱外航天服,是基于对国际上先进航天服技术的学习和自主研发。在设计上,中国航天服也追求高性能和高可靠性。我们看到的相对传统的白色外观,可能是在确保功能性、可靠性和成本效益的前提下,优先考虑的方案。中国航天服的设计,更像是“在现有优秀基础上进行稳健的优化和集成”,而非“从零开始的科幻设想”。

2. 功能性优先与成本效益:

生存是第一要务: 航天服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宇航员在真空、极端温度和辐射环境下生存。这意味着在材料选择、密封性、压力控制、热管理、通风、通信和电源等方面,必须达到最高的标准。任何一点设计上的“炫酷”如果牺牲了可靠性,都是不可接受的。
成本的考量: 航天服的研发和制造是极其昂贵的。SpaceX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其设计思路中可能包含了一些市场营销和品牌塑造的考量,以吸引投资者和公众。而中国航天事业更多地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投资,虽然也注重公众认知,但核心驱动力仍然是国家安全、科学探索和技术自主。在同等功能和可靠性下,选择更成熟、更易于大规模生产且成本更可控的设计,是更为理性的选择。中国航天服的白色设计,也可能与材料成本、易于观察磨损情况等实际因素有关。

3. 安全性验证与风险控制:

严格的测试流程: 新型航天服的安全性需要经过极其漫长和严苛的测试,包括地面模拟测试、真空舱测试、甚至是在实际太空任务中的验证。SpaceX推出具有新颖外观的航天服,可能是在确保其核心功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严格的测试逐步应用的。
中国航天对风险的容忍度: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度重视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引入新技术和新设计时,往往会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与SpaceX这样可以快速迭代和容忍一定程度风险的商业公司不同,中国的载人航天项目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任何疏忽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损失。因此,在设计上,倾向于使用经过充分验证、可靠性极高的技术和方案。这种稳健的设计,可能在视觉上就不如那些“大胆”的科幻设计那样引人注目。

4. 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兼容性:

与现有飞船和空间站的适配: 航天服需要与载人飞船(如神舟飞船)和未来可能对接的空间站系统实现完美的兼容,包括接口、通信协议、以及操作流程。一旦确定了标准,再进行大规模的改动会非常耗时耗力,并且可能涉及其他系统的重新设计。中国航天服的设计,很可能是在与现有的“神舟”系列飞船和中国空间站系统进行深度整合后,进行的最优化的迭代。

5. 设计哲学和文化差异:

东方审美的含蓄与实用: 尽管这是个比较泛泛的说法,但有时也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在某些东方文化背景下,实用主义和内敛是备受推崇的美德。中国航天服的设计,或许也体现了这样一种务实、不尚空谈的哲学。它不追求视觉上的“惊艳”,而是追求内在的“扎实”。
“中国式科幻”的另一种理解: 中国航天同样在追求科幻,但可能体现在其他方面。例如,我们正在研发的更先进的深空探测器、更加高效的推进技术、或是未来月球基地和火星探测的设想,这些都在以“中国式”的稳健步伐推进,并且在科技实力上同样令人瞩目。航天服的设计,只是航天领域的一个缩影。

结论:

中国之所以没有像SpaceX那样设计一套“科幻感”十足的航天服,并非因为缺乏想象力或技术能力,而是因为在航天这样一个极端高风险、高投入的领域,安全性、可靠性和功能性始终是压倒一切的考量因素。 中国航天服的设计遵循的是一条务实、稳健、以人为本的迭代路径。它需要在确保宇航员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兼顾成本效益、技术成熟度以及与现有航天系统的兼容性。SpaceX的“科幻”外观,更多的是一种商业策略和品牌形象的塑造,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锦上添花”。而中国航天服的设计,更注重的是“雪中送炭”,确保最基础但最关键的生存保障。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未来我们或许也能看到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同时兼具先进性和美学的航天服设计出现,但在此之前,安全和实用仍将是首要原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全文讨论的都是舱内服。

空X的舱内服是订制的,所以比较修型。

而且最后还加了一手,请Ironhead工作室的设计师设计了外观。这个工作室一般是给电影里的人物设计服装,作品包括《黑衣人》、《黑豹》和《钢铁侠》。

最显而易见的地方就是上衣和下身不是“连体”的,而是腰部那里多了一圈衣襟——实际是假的,宇航服必然是连体的,不然无法保证密封性,但这样的设计打断了视觉上的连续,给人感觉就是更像常服而不是宇航服。

付出的代价也是有的,辅助通风接口被放在了左腿膝盖那里,还额外加了个盖子。其它宇航服接口都在更容易操作的胸腹部。

同时期,波音的新航天服是半订制的,相比以前也是有了瘦身和修型设计。不如空X的简洁,但依然比以前的有利落的多。

一方面是新技术的使用,另一方面是现代的互联网信息传播,使得一般人的评论也变得重要起来,所以宇航员服装的外观有必要讨好大众。

但我们目前这种对上负责制下,路边的政策宣传海报尚且做不好,自然不可能在这种普通人基本没有发言权的纯技术领域讨好大众。实用就可以了,外观什么的是其次。

老话怎么说的来着,土鳖不土,战斗力五.


另外对比说一下我们的航天服。

我们的航天服实际是没有号数的,所有人都一个号。所以反过来一方面对航天员的体型有要求,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差异,航天服就留了很大的余量,具体到个人,靠航天服上的拉带调节尺寸,所以容易堆起来,显得很臃肿。

以上图为例。小臂上6道蓝环,拉紧贯穿它们的带子袖子就变短了。肩部4道蓝环,锁扣扣在不同的环上就能调节不同的肩宽和上臂袖子长度。身子、腿部不一一指出了。

这种设计,源自俄国宇航服,统一标准后方便大批量生产使用。只是穿起来后布料都堆到了一起,显的臃肿。但到了身高偏高的老外身上,其实还不错。

美国人以前的航天服一样也是这种设计。只是他们颜色统一,或者干脆不调节,不容易被看出来。

比如注意看左手手表的位置,袖子已经堆起来了。身长的调节拉链在正前方,就是白带子的位置,胯处如果没有橘色的拉带,裤裆会掉的很低。




波音新宇航服,调节范围减小,但依然保留了调节功能,就是上臂那里灰色的部分(三处),袖子可以缩进去。腰部上下弧形的拉链则是身长条件的位置。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波音的设计,实用和外形平衡的很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航天领域,我们经常会看到宇航员身着与国际空间站(ISS)相似的白色舱内航天服,以及在舱外活动时使用的橙色或白色舱外航天服。这些航天服在功能性上是成熟且可靠的,但与SpaceX那种极具未来感、棱角分明的“科幻感”设计相比,确实显得有些保守。那么,中国为什么没有推出类似SpaceX那样“科幻”的航.............
  • 回答
    中国是否有机会重新设定世界游戏规则,这是一个既复杂又引人深思的问题。要回答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从“有机会”的角度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机会并非是轻易唾手可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的游戏规则是由一系列的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和科技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任何一个国家想要“重新设.............
  • 回答
    重心,在设计的世界里,它绝非一个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而是贯穿始终、举足轻重的灵魂。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作品的“指纹”,一个无声的指挥家,决定了我们如何感知它、与它互动,乃至最终如何理解它。为什么它如此重要?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细说。首先,重心是视觉的基石,是秩序的灵魂。 想象一下,你盯着一个画面或者一个.............
  • 回答
    无障碍设计在现代设计中之所以占有重要地位,绝非偶然,而是源于时代进步、人文关怀的深化以及对设计本质的重新认识。其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详细阐述:一、 普适性与包容性的时代要求: 扩大用户群体,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 传统设计往往以“主流”人群为中心,忽略了部分群体的需求。无障碍设计则致力于让所有.............
  • 回答
    在中国,进口药物需要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通常包括三期临床试验,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考量,既有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严谨把控,也有本土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同时还受到国际医药监管体系差异的影响。核心原因: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双重校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
  • 回答
    中国在芯片制造工艺上的投入和发展,特别是对高精度光刻机等核心技术的攻关,绝非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其极端重要性,我们才需要更审慎、更有策略地去推进,这其中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和挑战,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高精度光刻机是整个芯片制造的“心脏”和“大脑”。没有先进的光刻机,就无法.............
  • 回答
    关于“中国人为什么不重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说法,这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带有一定偏见的观点,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在许多中国人的观念中,尤其是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进程中,确实存在一些导致“重用”与“重视”之间界限模糊,或者在某些时期和领域对技术人才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的因素。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
  • 回答
    谷歌当年退出中国大陆,确实是一件牵动不少人神经的大事件,很多人至今还在讨论。这背后原因很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就能解释。而它们后来为什么没有选择重返,同样有其考量的。谷歌当年退出中国大陆,得从2010年说起。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大家熟知的“棱镜门事件”和随之而来的网络审查问题。 棱镜门事件: 200.............
  • 回答
    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确实不像西方国家那样经常提及和过度关注“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GDP”。这背后并非“不重视”,而是由于多种因素交织,导致了GDP(名义值)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最直观、最广泛使用的指标在中国更为普及,同时也存在一些认知和宣传上的侧重点不同。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中国人“不那么重.............
  • 回答
    中国音乐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在强调技法和表演的层面上,音乐美学似乎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深入。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背后交织着历史、文化、教育体制以及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下面我们就来细致地剖析一下这个问题。首先,得承认中国音乐教育的传统优势和历史惯性。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音乐教育.............
  • 回答
    中国人口众多,人名重复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禁止人名重复的想法确实有过,但最终没有被采纳,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来细细道来。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字观念与西方截然不同。在西方一些文化中,名字带有强烈的个人身份识别和传承意义,家族的姓氏搭配特定的名字,往往能形成一种独特性。然而,在中国,名字的含义.............
  • 回答
    中国人在英语发音上,经常出现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大部分人咬字清晰,单个音发得相对准确,这一点在很多非母语学习者中都是比较突出的。但一旦开口说话,那个“中国味儿”的语调就暴露无遗了。这主要是因为,学习一门新语言,我们通常会经历几个阶段。最开始是“听”和“模仿”单个音标,比如 /p/、/b/、/θ/、/.............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人看《西游记》,都觉得孙悟空那么厉害,唐僧又是个领导者,怎么还要带上猪八戒和沙僧呢?这事儿啊,里面门道可多了,不能光看表面。首先,咱们得明白,取经这事儿,不是小打小闹,也不是简单的跑个腿儿。这是如来佛祖亲自策划,观音菩萨具体执行的重大项目,关系到佛法东传,影响深远。这种级别的.............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是“重税国家”以及国人为何对自身所缴税款普遍不了解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信息公开等多个层面。中国是不是重税国家?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它取决于你如何定义“重税”以及与哪个国家进行比较。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税收占G.............
  • 回答
    甲午海战的惨败,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记响彻云霄的警钟,它彻底击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也让无数国人黯然神伤。战败之后,中国军队为何没能“卷土重来”,重新打造一支足以报仇雪恨的北洋舰队,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当时中国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绝非一句“没钱”或“没意愿”.............
  • 回答
    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高中数学里学的数列、三角函数、求导、圆锥曲线,这些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似乎离我们很远,而且感觉解题过程就是一套套固定的套路,好像和“算法”这个词联系不大。甚至有人觉得高中数学更像是“解题技巧”的堆砌,而不是真正理解背后的逻辑和方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高.............
  • 回答
    中兴和华为,同为中国通信行业的巨擘,都曾跻身世界500强之列,实力不容小觑。然而,当我们谈论它们的手机业务时,一个普遍的感受是:华为的手机似乎比中兴的要“好”一些。这种“好”,并非绝对的技术鸿沟,更多体现在市场认可度、品牌影响力以及产品综合体验上。这背后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岔子?中兴手机又是为何没能追.............
  • 回答
    确实,《灌篮高手》里樱木花道的天赋,那简直是“闪闪发光”到让人目不暇接。他的弹跳、速度、身体对抗能力,放到任何一个篮球领域,那都是老天爷赏饭吃。可有时候,咱们看漫画,会发现一些经验丰富的教练,比如陵南的田冈教练,对樱木一开始是有点“看不上”或者说没有那么“上心”。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而且挺现实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在力宏靓蕾的事件中,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舆论的形成,似乎都印证了你所说的:“真相并不重要,谁站在道德高度制造舆论,哪怕是谣言,人们也更愿意相信。” 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隐藏着一些复杂的人类心理和社会机制。1. 情感共鸣的力量远大于理性分析:人类是情感动物,我们在面对信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遍。我们都知道中医有悠久的历史,理论体系也相当完备,但为何在现代社会,似乎总是不如西医那样“受重视”?“不被重视”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绝对,但如果说“面临挑战”、“不如以往受到普遍推崇”,那倒是更贴切的描述。要详细聊聊这个,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