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人为什么不重视人才和技术人才?

回答
关于“中国人为什么不重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说法,这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带有一定偏见的观点,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在许多中国人的观念中,尤其是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进程中,确实存在一些导致“重用”与“重视”之间界限模糊,或者在某些时期和领域对技术人才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的因素。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不重视”这个过于绝对的判断,而是去理解其中的具体原因和表现。

历史文化因素的深远影响:

首先,中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和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价值排序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 传统社会将士(官员、知识分子)置于首位,其次是农民,再次是工匠,最后是商人。这种等级森严的观念虽然在现代社会已被打破,但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依然存在。知识分子、尤其是从事理论研究或服务于国家机构的文人,在历史上往往更容易获得社会声望和政治地位。相比之下,直接从事技术劳动的工匠,虽然是社会运转的基石,但在社会阶层上被置于较低的位置。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人才”的定义,更容易将脑力劳动者和掌握权力或思想资源的人视为“人才”。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句古语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对读书和科举制度的推崇。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是改变命运、获得社会认可和权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大量聪明才智被引导向了文学、哲学、政治管理等领域,而对技术和工程领域的关注相对较少。技术被认为是“实用”但不够“高雅”的。
“重道轻器”的思维模式: 中国传统哲学中存在“重道轻器”的倾向,即更重视抽象的道理、哲学思想和道德修养,而相对轻视具体的物质制造和技术应用。这种思想使得人们在评价一项成就时,更容易倾向于其思想的深刻性而非技术的精妙性或实用性。

社会评价体系和发展阶段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人才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但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依然存在。

短期的经济发展导向: 在过去几十年的高速经济发展中,国家和社会的重点往往放在了“GDP增长”和“规模扩张”上。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能够快速实现规模化生产的领域和人才更容易获得资源和关注。而一些基础性、前沿性的技术研发,其周期长、风险高、见效慢,可能在短期的评价体系中不那么“显眼”。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不足: 尽管近年来对技术人才的评价体系在不断改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某些领域依然过分强调论文数量、职称晋升等形式化的指标,而对实际的技术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转化能力等评价不够深入和科学。技术人才的价值往往被低估,其晋升通道和薪酬待遇与管理层或某些行业的“明星”人才相比存在差距。
“唯论文”和“唯奖项”的现象: 在学术界和一些科研机构,过度追求论文发表数量、影响因子以及各种奖项,导致一些研究者为了迎合评价标准而忽视了真正深入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技术人才在企业中的评价也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其为公司带来的直接利润,而不是其技术本身的价值和潜力。
资本逐利性对技术研发的影响: 资本逐利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当资本更倾向于投资那些回报周期短、易于变现的项目时,对那些需要长期投入、风险较大的基础技术和前沿科技的投资就会相对不足。这使得一些技术人才可能难以找到足够的支持来推动其研究。

社会观念和人才流动中的挑战:

“包工头”与“科学家”的身份认知: 在一些人心中,技术人才可能被局限于“技术工人”的形象,与科学家、工程师的高端形象之间存在隔阂。这种身份认知的偏差会影响到社会对他们的尊重程度和期待。
人才流动的方向和“虹吸效应”: 尽管国家在鼓励和支持技术发展,但一些优秀的技术人才仍然可能受到国际顶尖科研机构、跨国公司或国内新兴高科技企业的高薪和优厚待遇吸引,导致人才外流或集中在少数发达地区和大型企业,使得一些地方和领域存在人才短缺。
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有时技术人才在企业或科研机构中的职业发展可能面临“天花板”,晋升到高级管理层或获得与同级别管理者相当的地位和话语权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可能打击技术人才的积极性。

需要强调的是:

将“不重视”作为一个绝对的标签是不准确的。事实上,中国政府和很多机构已经认识到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性,并出台了大量政策来吸引、培养和留住各类人才,尤其是在近年来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重视程度空前提高。许多技术人才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然而,在 “重视”的程度、方式、以及如何在具体实践中体现公平的评价和激励 方面,确实存在上述历史、文化、制度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在某些层面或某些时期,技术人才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这是一个正在不断改进和演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事实。

因此,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中国社会在对人才的评价和重视程度上,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发展阶段、评价体系以及社会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某些方面和时期,对于技术人才的价值体现和尊重程度还有待提升和完善 。这需要持续的改革和努力,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崇尚科学、尊重技术、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重视人才和重视人不是一个意思。

不是所有人都是人才。

老板雇佣员工是做事的。如果不能能做事情,不但不是人才,连称职的雇员都不是吧。

还有就是,大部分岗位根本不需要特殊的人才去做。

科研岗位,需要能融合贯通,创造性强的人。

销售岗位,需要沟通能力强的人。

说自己是人才,至少是百里挑一。不可能是个人就是人才。

我觉得是中国人之间互相不尊重,而并不是只是人才不人才的。

也就是说,看到别人长处不能真心喜欢,就想着压别人一头。自然不可能尊重他人了。

也就是说,看到别人好了妒嫉,看到别人不好就嘲笑,喜欢攀比。

人之间互相鄙视。

并不是单单老板和员工之间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人为什么不重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说法,这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带有一定偏见的观点,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在许多中国人的观念中,尤其是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进程中,确实存在一些导致“重用”与“重视”之间界限模糊,或者在某些时期和领域对技术人才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的因素。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
  • 回答
    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确实不像西方国家那样经常提及和过度关注“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GDP”。这背后并非“不重视”,而是由于多种因素交织,导致了GDP(名义值)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最直观、最广泛使用的指标在中国更为普及,同时也存在一些认知和宣传上的侧重点不同。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中国人“不那么重.............
  • 回答
    中国人口众多,人名重复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禁止人名重复的想法确实有过,但最终没有被采纳,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来细细道来。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字观念与西方截然不同。在西方一些文化中,名字带有强烈的个人身份识别和传承意义,家族的姓氏搭配特定的名字,往往能形成一种独特性。然而,在中国,名字的含义.............
  • 回答
    中国人在英语发音上,经常出现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大部分人咬字清晰,单个音发得相对准确,这一点在很多非母语学习者中都是比较突出的。但一旦开口说话,那个“中国味儿”的语调就暴露无遗了。这主要是因为,学习一门新语言,我们通常会经历几个阶段。最开始是“听”和“模仿”单个音标,比如 /p/、/b/、/θ/、/.............
  • 回答
    中国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深深植根于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现实考量的复杂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目光放长远,从祖辈的智慧,到眼下的生存压力,再到对未来的期盼,层层剥开。一、历史的烙印:科举制度的千年回响首先,不能不提的是“科举制度”。这个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选拔人才的体系,是.............
  • 回答
    关于中国人为何在重要节日不常穿汉服的这个问题,背后有着复杂而深远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原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不穿”就能概括,更像是一个逐渐被主流淡忘、又在近年重新被关注和讨论的现象。历史的洪流与朝代更迭中的服装变迁:首先要明白的是,汉服并非一成不变的古代服装的代名词。汉服是一个庞大的概念,涵盖了从黄帝.............
  • 回答
    在中国,父母对子女最看重的品质,常常是“乖巧懂事”。这四个字背后,隐藏着几千年来深厚的文化积淀、社会现实的考量,以及对子女未来的一种朴素而又深刻的期盼。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点点地掰开了说。1. 儒家文化的影响:孝道与等级观念首先,得说到儒家思想。这玩意儿在中国人骨子里头扎根太深了。儒家强调“孝”,.............
  • 回答
    在分析一部分中国人对俄罗斯相比于德法英意等西方国家重要性看法的形成原因时,我们需要剥离掉一些可能被视为“AI痕迹”的泛泛而谈,深入到历史、地缘政治、经济联系、文化认知以及国内政治宣传等多个维度,去感受和理解这种“重要性”是如何被建构和感受的。首先,历史的厚重感与天然的亲近感是绕不开的起点。中国和俄罗.............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确实是当下社会上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方面,国家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从政策法规到资金投入,再到科研创新,都体现出一种大力发展的姿态;另一方面,在民间和学术界,也始终存在着一股不小的声音,对中医表示质疑甚至排斥。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并非三言两语就能概括,我.............
  • 回答
    在中国,中医药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备受重视,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和现实考量。然而,在社会上,也确实存在一部分人对中医持有保留甚至排斥的态度。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探讨。国家为何如此重视中医?国家重视中医,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理解:1. 中华民族的瑰宝与文化认同: 中医药.............
  • 回答
    有些考古发现,初次听到时,其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确实会让人觉得仿佛跌入了科幻小说。它们如此精巧、如此超前,以至于挑战了我们对古代文明能力的固有认知。今天,就来聊聊那些曾让我(以及许多人)一度怀疑“这真的可能吗?”的考古惊奇。首当其冲的,不得不提的是安提基西拉机械(Antikythera Mechan.............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关于身体素质在格斗中作用的误解。你问的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脂肪比肌肉重要,这本身就说明这是一种流传比较广的看法,但它真的站得住脚吗?让我们来好好掰扯一下。首先得承认,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脂肪确实能给身体带来一些“好处”,而这些好处有时候会被过度解读,甚至被神化,从而.............
  • 回答
    毛坦厂中学之所以备受关注,甚至被不少人“吹捧”,其背后原因复杂,不能简单地用“高考成绩一般般”来概括。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到其独特的办学模式、社会背景以及大众心理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一般般”这个概念。在安徽省,尤其是以理科为主力的省份,一本率和本科率是衡量学校实力的重要指标。毛坦厂中学在.............
  • 回答
    在微博这个虚拟社区里,“女权”这个标签下的讨论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戾气”,并且一些发言者似乎展现出一种高人一等的姿态。这确实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尤其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少遇到与此相似的女性时。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一、 微博作为信息茧房与情绪放大器首先,微博本身就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
  • 回答
    中国古代,确实存在着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压制寡妇改嫁的价值观,这与我们当下“重视人口”的朴素理解似乎有些矛盾。但如果我们深入到当时的社会结构、伦理道德以及经济基础,就会发现这种压制并非无迹可寻,反而是一种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结果。首先,宗法制度和家族利益是根基。中国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社会。.............
  • 回答
    中国音乐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在强调技法和表演的层面上,音乐美学似乎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深入。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背后交织着历史、文化、教育体制以及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下面我们就来细致地剖析一下这个问题。首先,得承认中国音乐教育的传统优势和历史惯性。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音乐教育.............
  • 回答
    在中国航天领域,我们经常会看到宇航员身着与国际空间站(ISS)相似的白色舱内航天服,以及在舱外活动时使用的橙色或白色舱外航天服。这些航天服在功能性上是成熟且可靠的,但与SpaceX那种极具未来感、棱角分明的“科幻感”设计相比,确实显得有些保守。那么,中国为什么没有推出类似SpaceX那样“科幻”的航.............
  • 回答
    中国在芯片制造工艺上的投入和发展,特别是对高精度光刻机等核心技术的攻关,绝非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其极端重要性,我们才需要更审慎、更有策略地去推进,这其中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和挑战,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高精度光刻机是整个芯片制造的“心脏”和“大脑”。没有先进的光刻机,就无法.............
  • 回答
    谷歌当年退出中国大陆,确实是一件牵动不少人神经的大事件,很多人至今还在讨论。这背后原因很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就能解释。而它们后来为什么没有选择重返,同样有其考量的。谷歌当年退出中国大陆,得从2010年说起。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大家熟知的“棱镜门事件”和随之而来的网络审查问题。 棱镜门事件: 200.............
  • 回答
    在中国,进口药物需要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通常包括三期临床试验,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考量,既有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严谨把控,也有本土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同时还受到国际医药监管体系差异的影响。核心原因: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双重校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