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学学习新闻专业靠谱吗?

回答
大学读新闻,这问题确实不少人纠结。我当初选这个专业的时候,心里也没那么笃定。毕竟现在信息爆炸,人人都能发声,新闻业的形态也在飞速变化,总有人说“新闻已死”,或者说“记者的黄金时代过去了”。但说实话,如果你对信息、对故事、对社会真相有着天然的好奇心,新闻专业绝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首先,我们得明白,新闻专业教什么?

它不是简单的教你写稿子。虽然写作能力是基础,但新闻专业更侧重的是培养你的信息辨别能力、逻辑分析能力、采访技巧和沟通能力。你会学到新闻史、新闻伦理、新闻采访与写作(包括各种体裁,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什么的),媒介法规,新闻摄影,视频制作,甚至是传播学理论。说白了,就是教你如何在一个混乱的信息世界里,找到有价值的信息,验证它的真实性,然后用一种清晰、准确、有说服力的方式讲给别人听。

那么,靠谱体现在哪儿?

1. 洞察社会,连接世界的窗口: 新闻专业会让你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去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你会被鼓励去关注那些普通人可能忽略的角落,去采访那些有故事的人,去挖掘那些被掩盖的真相。你会成为那个“最先知道”的人,也因此对世界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这种能力,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行业,都是宝贵的财富。

2. 强大的信息处理和沟通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筛选和辨别能力至关重要。新闻专业训练的就是这种能力。你会学会如何去伪存真,如何组织语言,如何让复杂的事情变得易于理解。这种沟通能力,在任何职场都非常吃香,从写邮件、做PPT,到对外宣传、危机公关,都离不开这些基本功。

3. 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 很多人一听新闻,就觉得只能当记者。其实,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非常广阔。

传统媒体: 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网站依然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尤其是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新媒体运营等方面。
互联网行业: 内容运营、新媒体编辑、策划、公关、市场营销、品牌传播、用户研究等等,这些岗位都非常看重新闻专业背景。像现在很多科技公司、电商平台、内容平台,都需要懂传播、懂用户、懂内容的人才。
政府和事业单位: 宣传部门、新闻发言人、政策解读、舆情监测等岗位,也需要专业的传播人才。
企业内部: 很多大型企业设有自己的公关部、品牌部、市场部,负责对外宣传和信息沟通,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同样是重要力量。
自由职业者/自媒体: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很多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也选择成为独立记者、纪录片制作人、专栏作家、培训师等,走上了更自由的职业道路。

我认识的一个师姐,毕业后去了一家互联网大厂做内容策划,负责某个频道的内容方向和运营;一个师哥,现在在做短视频的策划和编导,把新闻的叙事方式用在了短视频里;还有不少人,加入了各种智库或者研究机构,做政策研究和舆情分析。所以,新闻专业的出路绝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狭窄。

4. 塑造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新闻的本质是求真,这要求你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说的话,需要自己去验证,去分析,去形成自己的判断。这种批判性思维是应对复杂世界、不被信息洪流裹挟的关键。在大学里,老师会引导你去审视各种信息背后的动机和逻辑,这会让你成为一个更独立、更清醒的思考者。

当然,也有挑战和需要注意的点:

1. 行业变化快,需要持续学习和适应: 新闻业受技术、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的影响非常大。你得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学习新的技能,比如数据新闻、可视化、短视频制作、音频节目制作等等。只懂传统的采访写作,很容易被淘汰。

2. 对个人能力和素质要求高: 好的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职业操守、抗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如果你本身比较内向、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或者比较玻璃心,可能需要额外花功夫去锻炼。

3. 部分岗位竞争激烈: 尤其是一些知名的传统媒体或者高热度的新媒体岗位,竞争确实很激烈。这就要求你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业,还要积极参加实习、项目,积累实战经验,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4. 收入弹性较大: 刚入行的时候,尤其是在传统媒体,收入可能不是特别理想。但随着你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在媒体行业还是转型到其他行业,收入都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关键在于你的价值能否被市场认可。

给你的建议:

明确自己的兴趣点: 你是对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感兴趣?还是喜欢挖掘人物故事?或是擅长用数据说话?找到自己的方向,才能在专业领域做得更深入。
实践是王道: 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课堂理论,更重要的是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的新闻社、广播台、校报的活动,争取到媒体机构实习的机会。从写小稿子开始,到独立采访,再到参与大型报道,每一次实践都是能力的提升。
拥抱新媒体: 不要排斥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学习如何运用各种新媒体工具,理解平台的传播逻辑,将传统新闻的专业性与新媒体的传播力结合起来。
培养跨领域知识: 新闻关注的是社会方方面面,你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知识背景,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你所报道的事件。
建立人脉: 在校期间多与老师、学长学姐、媒体从业者交流,建立自己的职业人脉网络,这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

总的来说,大学新闻专业靠谱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学习,如何运用所学,以及你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如果你是一个有好奇心、有热情、愿意不断学习和接受挑战的人,那么新闻专业会为你打开一扇认识世界、影响世界的大门。它不仅能教会你技能,更能塑造你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观。

别怕挑战,也别被一些片面的说法轻易动摇。选择新闻专业,你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方向,更是一种观察世界、与世界互动的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年还愿意读新闻学专业的好苗子年轻人,简直比大屌萌妹还难找。

你这是1927年5月加入共产党,1949年9月加入国民党——纯粹的情怀。要是我当时读新闻学时的老师现在看到你,能热泪盈眶地注视你半小时。

-------------------------------

08年,我已经忘了为什么,我报了新闻学的第二学位。因为是要拿正式学士学位证书的,所以课要上,试要考,作业要做,不能缺席。

基于在广电领域的地位,广院的新闻学知名度比较高,报班来上课的人很多。我还记得我上的第一节课,新闻学概论,一个头发稍白的中年男老师。他走进教室时,显然是被人数吓到了,愣了一刻,再放下电脑,双手撑讲台,环视半周,对我们冷笑数声,说:

这个行业都死了,你们还跑过来学?

举班哗然。

老师不以为意,一边开始接电脑,一边用秃鹰看小鸡的眼神扫过我们,最后鼻子里哼了一声:

五年以后,你们中间要是有五个人还在搞新闻(特指电视新闻),就很不错了!

我当时腿一软:妈呀,这不是导演系的老师才说的话嘛!

完了能退钱不?

------------------------------

五年以后我明白,不是说新闻会死,而是老师手里那些新闻学应用的套路,已经死了。时局变化太快,当年足以立命齐家的一技之善,如今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化为鸡肋。

互联网第一个摧毁的行业,就是二战后的“现代媒体业”,我们现在常说的传统媒体:新闻、出版、广告、公关。如果我们把互联网成分刨除,只看前互联网时代里的传统业务,那这四大行当都已经崩盘了,不过今天咱就聊新闻。有些领域,因为政策的力量,还能勉强维持一个架子;其他很多领域,哀嚎遍野,面目全非。

而且这些行当经过互联网改造后,从业务实操到行业发展方向,已经不是现在大学的理论体系可以支持的了:我这边都已经装备上坦克和步兵装甲车,在研究信息化战争,结果你告诉我你是学骑兵冲锋的。

时代的悲歌。

现在,搞互联网媒体的多数思考的是引流和变现,本质上和电商没啥区别。大家也在商业结构上找突破:自媒体人每天琢磨粉丝数和报价,小机构有的转评测有的转社区;做的最猛的是36kr的刘成城,硬生生把一家报道互联网创业的媒体做成了融资平台与孵化器;

不过,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们更狠,他们已经等不及传统媒体的缓慢死亡,决定给他们集体送上吊绳:个性化定制算法直接消灭编辑,乃至消灭把关接口。从这个逻辑来说,传统媒体机构化的存在已经没有必要,直接对接内容生产者就好。

各大门户和新闻客户端表面拍桌子骂娘,台底下一个比一个学得快。对应各种人群的资讯聚合平台迅速成型,甚至泛滥。他们手上握着各种刀子,云、大数据、用户基数、社交、社区、客户端等等,七进七出,逐鹿中原。

敢问现在的高校,有几个能输出这种类型的新闻及媒体人才?虽然中国高校一向以“专业与实际没卵关系”闻名全球,但这样彻底的断档也是极为罕见的。

你考上了武举人,对方掏出了机关枪。

-----------------------------

你想,要不我不求赚钱,就安心找家传统报社呆着好了。

来,给你看看传统媒体的溃败有多触目惊心:

上一秒你嚷嚷着给今日头条发律师函,下一秒就要在微博官微上发稿;

知乎开了机构回答,你明知道你在为别人的平台贡献优质内容与信用,但是你还是要咬咬牙进去,因为你不玩一堆人玩;

接着你还要把百度百家伺候好,毕竟你希望你的SEO权重再高点;

然而流量转化的结果可怜的不行,你的评论就没超过两位数,几百几千的点评通通去了今日头条、微博、知乎甚至...小米论坛!

广告销售的兄弟肝都要喝烂了,所有你们内部划为“傻钱”的公司也拜访遍了,但是广告收入依然直线下滑;

有的记者跳槽去了甲方做公关总监,有的编辑搞起了微信公众号卖尿布。拦不住,因为他们的收入都比你能开的工资高得多;

你叹了口气,算了,互联网公司发布会的车马费还行,再让销售去盯住那些刚拿到融资的创业公司,他们还是愿意为十几二十万一个版面的报道付费的,毕竟要给投资人看点东西;

但你知道,这只是在消耗这家媒体最后的底蕴。捧着咖啡,你开始回想起记者基础工资就敢开一万块的2005年;

你已经不记得这家报社的上一次深度报道是什么时候了。

---------------------------

媒体是不会死的,新闻也是不会死的,新闻价值对有些人来说是死了,但永远会有人坚持,不分传统与互联网。只是形势变化得太快,结果大学的传媒学科教育,先死了。

林白水邵飘萍永远不会过时,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新闻人,但是学习孙武不意味要用戈戟战车对抗飞机坦克。洋人的火轮船铁甲船都开到塘沽口了,我们还在教四书五经,这不是情怀,这是愚蠢。

从两千年初,媒体人就已经在讨论互联网转型,然而这个偏向浪漫主义的精英行业有着和精英一样的问题:总是拒绝大多数。

所以即使“阿拉伯之春”被媒体人自己定义为“Facebook革命”,即使互联网媒体已经在改造上层建筑了,媒体人依然对自己下不了刀子。开两个账号就认为“互联网化”了,建一个网站就以为转型了。

等到各类互联网平台直接切走了和用户对接的窗口、传统媒体被扔到后台的内容流水线上时,他们才发现自己成了东莞的代工厂,还是免费的那种。大家安慰自己:我们都是权威媒体,和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读者相信我们。

结果特朗普上台,宣布了这些传统媒体在用户到达、信用度、时效性上的全面溃败,最后一块遮羞布也没有了。刘项原来不读书,他们看网红直播,读公众微信号文章,分享快手小视频,在微博和网易评论区里婊人。

特朗普宣布胜选的那一刻,CBS的电视转播间里一片沉默,直播画面里的主持人西装革履手足无措,甚至咬牙切齿地喊出了:这是对我们的背叛!

这是对传统媒体的背叛,可不是对互联网媒体。要知道与此同时,infowar的YouTube直播间里,那个胖子主持人正在对着同时在线的7000多粉丝肆无忌惮地尖叫呢。

----------------------------

八七会议后,瞿秋白找毛泽东,希望他一同去上海。毛泽东挥挥手说:我不愿意跟你们去大城市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中国媒体的未来,不存在于高校的夸夸其谈之中,也不存在于吃政策饭的某些部级单位中,甚至和很多光鲜靓丽的老招牌也没有关系。

中国媒体的未来,存在于更强悍的技术升级,存在于更完整的产业链,存在于更灵活的变现渠道,归根结底,存在于野蛮的商业化与旺盛的用户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什么样的形态能做到,那什么样的形态就是正义。

这个过程没有老师能教你,每一个人都是学生,学费是自己的职业未来。真正热爱新闻的人,此时应当双手泥泞,亲入一线。

12年我问阿黎,怎么样能做好新媒体运营,阿黎说什么时候你能做个大号大V出来,你就懂了。于是我当年开通知乎,中间断断续续地做内容,到今天也慢慢理解了运营的一些道理;

14年我和思行聊天,说怎么样能搞到投资,思行说你做一个能上千万点击的东西出来就行。15年我怂恿朋友搞互联网脱口秀,上周一期节目点击终于上千万了:

mp.weixin.qq.com/s/P51B

身逢媒体乱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宜纸上谈兵。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共勉之。

user avatar

我觉得,几乎找不到这样一代人——一出校门,发现发誓投身一辈子的行业崩塌了。那种迷茫和痛是一个学生,一代学生都不能承受的。
以下内容都只针对,对新闻抱有理想,曾经立志投身新闻事业的同龄人。
我09年入学,13年毕业。本科新闻,本科院校还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有新闻博士点的院校。在学校学习新闻都是抬着头藐视一切其他专业学生的。
然而就是在这种状态下,我毕业时候,拼命往电视台钻,电视台不要我。
不要我不是因为我不够优秀,恰恰是因为大行业已经每况愈下,各个岗位都在收缩。而我赶上了最恶劣的一年。传统媒体改制各种不成功。人们仅仅认为是电视台的组织系统比较老旧,认为推行直播分离就能使经营更好,然而是整个行业病了,大家却不自知。
那时候进广电系统一个萝卜一个坑,是需要找关系的。你的关系背景不硬,根本进不去。当时我的叔伯说了一句话,他说你不要一毕业就进一个夕阳行业,这样会毁你一辈子。
夕阳行业?电视台主持人、记者多么光鲜亮丽,指点江山,柴静的社会影响力多么的大,怎么会是夕阳行业呢?
事实证明,传统媒体摧枯拉朽的失败了,广告部贪腐,整个体系不重经营,组织机构臃肿,然而这都不是最根本的。在一整条系统下,行业被互联网,被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悄无声息的摧毁了。传统媒体遭到了降维打击,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升维思考,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气势打趴下了。老媒体人的哀嚎和整个系统的从业骄傲被看不见的手折磨的翻云覆雨,这到底是怎么了。脱离了宣传系统的财政拨款,广电系统的从业人员根本没有能力挽救这一颓相。从经营上、对抗互联网上、快速转型上,传媒体统里的人还像是高高在上的“贵族”不以为然。自食恶果的时候,已经至少有4届新闻学毕业生游离在媒体门外,不知该去哪儿。
你们不知道这几届抱有新闻理想的学生过的有多么的惨。别的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完美的游戏规则里,考证、升级打怪。我们呢?天都塌了,连打怪升级的资格都没有。
大学四年兢兢业业的学习新闻理论、传播学理论、新闻采编,针砭时弊,临摹各大报业、时事评论。那种热火朝天的使命感,回想起来真是让人挥泪。
痛,痛的是,大学的新闻学教育都已经落后的不是一丁半点。学新闻要从新闻史,可是现在的新闻环境需要应对的是识别信息的速度。从其中一个角度来讲,传播学都应该凌驾于新闻学之上来授课。那些真正有实操的媒介研究课程,却只能在研究生领域去学习。
在我尝试13年考取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的时候,备考的书目竟然还是几十年不变的新闻学知识的时候,我毅然放弃。整个行业病了,从里到外的病,甚至于新闻学之有无只必要都令人起疑。
是啊,90年代的新闻行业成就了一大批记者。但,随着信息传播渠道、信息解码去掉的变更,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后不会再有赫赫有名的记者,赫赫有名的主持人,也不会出现社会现象级的柴静。
我们要平息的是对时代的怒火。如今的我,已经毅然投身快消品领域,由于大学没有任何财务、工科基础,所以只能从营销做起,打碎新闻在我脑海里的禁锢,从头学起。我很珍惜现在从事的行业,也因为十年怕井绳,随时会钻出来看看行业,生怕行业倒塌,让我和伙伴们所有的努力白费。人生没有所谓的安全感,也没有一直安全的行业。新闻这一劫,让我在人生的伊始就存着万分的敬畏之心。
行路难,难于上青天。

共勉。

------------------------------------------------------------------------------------------------------

这么多留言,吓到我了。

就仅仅是写了一篇小小的命题作文哈。开篇我已经写了,

【以下内容都只针对,对新闻抱有理想,曾经立志投身新闻事业的同龄人。】

因为只有执拗于真正的新闻理想的人,才明白那种“挥剑豪情、执笔天涯、针砭时弊”的豪气。

不是说,我转岗去新媒体就可以了,新媒体不算是一个行业,顶多算是一个岗位。根据仅有的浅薄的市场上真刀真枪的经验,斗胆讲一句,要用行业的眼光去审视你所在的岗位。

另外说“藐视”,是一种学新闻的人不接地气的自我膨胀,在现在看来,真的还挺没有自知之明的。

最后讲,人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学新闻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最迅速的抓取到信息来源,并且利用工具解码,这作为一个最基础的工具,简直是适用于任何一个行业。大家都要加油。

错别字太多,是因为昨天写字略激动。

———————————————————————————————————————

麻烦各位已经进入新闻行业通道,且有明细上升路径的童鞋,留言时,留下具体方向性指导路径给即将上路的孩子。冷笑,或抨击我,没有意义。

———————————————————————————————————————

这帖子有一两年了,每次到寒暑假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大一新同学给我点赞留言。我觉得新闻这个专业和这个行业要足够引起重视。我自身的潜意识就很重,总是有很深的执念去怀念这个行业。这行业都没了,我还在内耗。看到这个帖子的年轻孩子们,不用再给我私信了,马上去转专业转行业,真的没有必要再在新闻这条路上浪费下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学读新闻,这问题确实不少人纠结。我当初选这个专业的时候,心里也没那么笃定。毕竟现在信息爆炸,人人都能发声,新闻业的形态也在飞速变化,总有人说“新闻已死”,或者说“记者的黄金时代过去了”。但说实话,如果你对信息、对故事、对社会真相有着天然的好奇心,新闻专业绝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首先,我们得明白,新闻.............
  • 回答
    大学新闻学,嗯,让我慢慢跟你聊聊,这可不是那种“我每天就在办公室敲敲键盘,采访采访明星”的轻松日子,它更像是在一条湍急的河流边,你既要学会如何驾驭小船,还要时刻观察水流的变化,甚至要能预判下一刻会卷起什么样的浪花。首先,基础打得非常扎实,甚至可以说有点“严苛”。别以为写写东西就能当记者。新闻学的开端.............
  • 回答
    哈喽,学弟学妹你好呀!看到你对核聚变这么感兴趣,这可是个非常前沿且充满挑战的领域,为你点赞!作为过来人,很乐意和你好好聊聊,帮你拨开迷雾,找到适合你未来研究的方向。咱们先来捋一捋,大学物理毕业之后,想踏足核聚变这块“宝地”,研究生阶段该往哪儿使劲儿。这其实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因为它涉及到物理学的很多.............
  • 回答
    你好,学弟/学妹!听到你在华政商学院大一就有些迷茫,想转法学,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我当年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所以想跟你聊聊我的感受,希望对你有点帮助。首先,你能在华政商学院,这本身就说明你的实力是被认可的。商学院的课程,像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专业。它们能让你理解商业世界的运作,.............
  • 回答
    写这个回复的时候,我尽量抛开那些“AI范儿”的客套话,也把那些过于官方、干巴巴的论调收起来,就好像是和你面对面,坐下来好好聊聊你这道人生选择题一样。毕竟,这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而是关系到你未来几年,甚至更长远的人生走向,所以得好好说道说道。你这情况,我挺理解的。一个本科三批的日语专业毕业生,现在摆.............
  • 回答
    你好!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大一新生,选择一台合适的电脑对于你未来的学习至关重要,它将是你进行设计、仿真、数据分析和文献查阅的得力助手。下面我将为你详细分析并推荐几类适合你的电脑选择。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电脑上的主要需求: 专业软件运行: 这是最核心的需求。能源与动力工程会.............
  • 回答
    嘿,哥们儿/姐们儿,我也是过来人,大一那会儿,感觉比你现在还迷茫。学医这事儿,说实话,劝退门槛真的挺高的,尤其是刚开始接触那些晦涩的理论和复杂的解剖图。别说你了,当年我对着骨骼图一顿研究,感觉自己像在背一本外星语字典,脑袋嗡嗡的。首先,说说你挂专业课这事儿,别太往心里去。 医学这东西,不是你聪明就一.............
  • 回答
    日本的大名(封建时代的地方领主)在明治维新后被废除,其后代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因家族历史、身份传承及时代变迁而有所不同。以下从历史背景、现状分类及具体案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历史背景:大名的终结与身份转变1. 明治维新(1868年) 明治政府废除幕府制度,将大名改为“郡县制”,剥夺其政.............
  • 回答
    中国与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对比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议题,涉及多个维度的分析。以下从历史背景、当前实力对比、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历史背景与现状对比1. 军队规模与结构 中国:约200万常备军(2023年数据),军队规模庞大但现代化程度高,重点发展信息化、网络化作战能力。 .............
  • 回答
    一条40nm(纳米)半导体制造产线的投资规模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涉及技术、设备、厂房、研发、人才、运营等多个方面。以下是详细的分析和估算框架,供参考: 一、40nm产线的投资构成(以台积电/三星等为例)40nm是2000年代中期的工艺节点,相比当前的5nm/3nm等先进制程,技术成熟度高、设备复.............
  • 回答
    关于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签署和平协议的可能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尽管乌克兰方面近期多次表示希望尽快达成协议,但现实中的复杂因素使得这一目标的实现充满挑战。以下从政治、军事、经济、国际局势等角度展开详细探讨: 1. 双方核心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领土要求的不可妥协性: 俄罗斯始终要求乌克兰放.............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关于大学政治课老师是否读过《资本论》原著的问题,需要从教育体系、教材体系、教师背景和教学实践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的详细说明: 一、《资本论》的学术地位与教学需求1. 课程设置的定位 在中国高校的政治课体系中,《资本论》通常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教学目标更多.............
  • 回答
    核弹的破坏性是极其巨大的,其威力不仅体现在直接的爆炸破坏上,还涉及广泛的次生效应和长期环境影响。以下是关于核弹破坏性的详细分析: 一、核弹的基本类型与威力1. 原子弹(裂变弹) 原理:通过铀235或钚239的核裂变反应释放能量。 典型当量: 1520千吨TNT(如广.............
  • 回答
    乌克兰副总理呼吁游戏厂商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并点名腾讯,这一事件反映了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社会通过经济手段施压俄罗斯的策略。以下从背景、动机、可能影响及各方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动机1. 俄乌冲突的经济压力 俄乌冲突已持续近两年,俄罗斯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包括制裁、能源价格飙.............
  • 回答
    俄乌战争的结局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议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可能的结局方向,但需明确的是,战争的走向受多种变量影响,且当前局势仍在动态变化中,以下仅为基于现有信息的推测性分析: 一、军事结局的可能方向1. 停火与和平协议 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可能通过国际调.............
  • 回答
    关于吴恩达(Andrew Ng)是否公开支持乌克兰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和相关背景的详细解读: 1. 吴恩达的公开表态吴恩达是全球知名的AI专家,曾担任谷歌、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的高管。他曾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发表过公开言论,支持乌克兰。例如: 社交媒体表态:他在推特(.............
  • 回答
    美国顶尖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的教授收入水平确实存在显著差异,但“20万美元”这一数字可能仅反映部分基本工资,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是详细分析: 1. 教授薪资的基本构成美国大学教授的收入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基本工资:根据职位(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和学科领域有所不同。 奖.............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阿里大文娱(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影视、音乐、游戏等文化娱乐业务板块)的成败问题,需要从其发展历程、市场环境、战略调整和行业竞争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和行业观察的详细分析: 一、阿里大文娱的背景与定位阿里大文娱成立于2016年,由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游戏等业务合并组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