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哈哈哈哈哈
作为一个被我女儿嘲讽过“你这个油腻大叔居然也看B站!”的中年大叔。
我刚才点开B站看了一下那个名单,罗列一下我认识的UP主,以及怎么认识的。
小翔哥:好像是刷youtube推荐的。
敬汉卿:上次知乎热搜有他,然后就去B站看了一眼,发现居然是老乡……
杰里得:应该是B站推荐的。
外研会:知乎上好像有一篇回答,说什么外国人眼中的什么什么,然后就认识了。
朱一旦:上次知乎也刷过屏。。。
手工耿:看过两个视频。
除了这些,名单中的其他人就一个都不认识了。
但不妨碍我知道科幻迷布玛,李永乐老师,妈咪说,李子柒,华农兄弟,鄂东老男孩,极客湾,翼王……
哦对了,还有小明不背锅——每天十分钟,开车满又怂。
所以我觉得哈,作为大学生,如果这么多UP主,他真的连一个都不认识的话。实在是……比我这个老头子还要脱离群众一些。因为好多人并不仅仅只在B站出没,只要你随便逛一逛,总会入你的眼。
而这些主播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其视频肯定是有吸引人的地方。那么作为传媒大学的学生,似乎更应该具有一点点敏感性才对。
当然了,我更倾向于认为,给出的UP主恰好就是那两个学生不认识的。
你看,我就只认识这几个,我还是B站的四级会员呢。
作为亚文化的恶搞和鬼畜视频,其初心是对商业文化的解构,对信息权威的消解,对现实带着自嘲和嘲讽性质的精神非暴力反抗,如同网络世界的街头涂鸦。
它们将被主流文化,媒体,资本神化的人物,新闻,信息,符号拉下神坛,让他们变成普通人也能调侃的对象。这种操作本质是借壳生蛋,因此并不需要特别的内容生产基础,只需要借助现有的主流文化内容土壤,就可以实现快速传播,如同借助风力的蒲公英。
但如今,随着点击量,粉丝数,影响力的逐渐增长,亚文化也开始变成一种主流文化被接纳。这背后就是亚文化开始越来越多地和它们曾经的调侃对象同流合污,开始自我神化的道路。
于是,调侃人物,新闻,信息,符号的人自身变成了被主流文化,媒体和资本捧上神坛的人物,新闻,信息和符号。他们生产的内容越来越少对商业的解构,对权威的消解,越来越多对商业的塑造,对权威的捍卫。它们再也没有了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基础和最犀利的精神内核:对主流文化的对冲。它们成为了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开始对任何对自身质疑和批评的对冲。但这种对冲根本就不是反抗,因此也就没有群众基础和精神共鸣,只是它们曾经调侃的那些乏味空洞的主流文化的另一种存在形式——甚至质量上还远远不如。
这也是被重复无数遍了的,那个屠龙少年变成恶龙的另一个故事罢了。
这照片上的大佬不比现在某些人出名多了,你随便找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问问他,看他能说全名字不能?
本来每个人的认知领域都是有偏差的,举个例子,很多人都玩英雄联盟,影流之主的视频在b站几乎家喻户晓,但我作为一个不玩的人,第一遍看这个视频的时候就是觉得不知所云。再举个例子,作为电子乐的听众,我很喜欢deadmau5的歌,但你问一个平常喜欢听华语歌的人,90%以上的概率都不知道,甚至很可能连marshmello,小马丁都不知道,就算是听电子乐的人,喜欢听dubstep的可能不了解vexento,喜欢听house的可能不了解skrillex,这有错吗?并没有,不同人的知识面不一样,太正常了。
所以在此奉劝各位,不要再做这种无谓的事了,互相比较除了能给自己带来优越感,还有什么好处吗?
只有活在自卑阴影里的人,才会去紧紧抓住一切能秀出优越感的机会。——鲁迅。
怎么说呢
还是平台优越感
如果标题换成
“传媒大学学生不知道抖音百万粉主播”
“传媒大学学生不认识快手百万粉主播”
那B站评论区绝对一边倒帮大学生说话:
“人家传媒大学的学生热爱学习,怎么会知道抖音/快手主播呢”
“辣鸡抖音/快手别觍着脸凑热闹了”
“垃圾抖音/快手的刷粉主播,论真实知名度能跟B站主播比吗?”
之类的
要说就是莫名的优越感吧
如此
告辞
小孩子不懂事也就罢了,局座还在这里煽风点火假装巨婴我就有点不懂了。是越老越活回去了,还是团队里00后转发的?
我有个舍友用B站用了三年了,
他第一年用B站看德国解剖课教程以及中医基础理论讲座;
第二年用B站看第二军医大学(好像是)的生理生化课以及组胚;
第三年用B站看第二军医大学的药理学,以及另外哪个大学的病理学课程。
除此之外他就基本不用B站了,B站就是他学习的一个工具而非娱乐的设施,问他华农兄弟,徐大SAO,朱一旦都是谁他都不认识,但是问他B站网课哪家强,他能答出来十几家不重样。
这算不算B站资深用户呢?
而且B站用户在人群中依然算是比较少数的,目前视频软件的巨头还得数优酷土豆、腾讯、爱奇艺这几家,被采访的两名同学虽然不熟悉B站的顶流UP,但他们可能对其他视频软件的顶流明星了如指掌,而B站用户现在最熟悉的明星估计还是蔡徐坤。
而且B站的顶流UP中,能出二次元圈的人有点少,除了散人、中国boy还有老番茄这些同时活跃在综艺的up以外,其他up在B站外知名度可能比咱们想象的低了不少。
啥,王刚老师、华农兄弟还有旦总?他们在西瓜视频,微博等平台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哪怕脱离了B站他们也能维持很高的人气。
最后吧,我觉得被采访的两个同学有点惨,他们的被采访画面说不定会被截下来,做成新一期《你VS你的同学》(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