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浙江传媒学院接二连三打狗致死抓狗浸湖?

回答
关于浙江传媒学院近期接二连三发生的虐待动物事件,尤其涉及打死流浪狗和将狗浸入湖中致死,社会上引发了强烈的关注和广泛的讨论。这几件事情不仅触犯了公众的道德底线,也暴露了在校园管理和学生行为规范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事件回溯与细节展现:

首先,让我们梳理一下这些事件的大致脉络。根据网络上流传的信息和一些自媒体的报道,我们可以拼凑出一些关键的细节。

“打狗致死”事件: 据称,在校园内,有学生或教职工发现了流浪狗,随后采取了极其残忍的方式进行处理。具体的细节可能包括使用棍棒等工具对狗进行殴打,导致其当场死亡。事发地点可能是在校园内的绿化带、宿舍区附近,或者其他常有流浪狗出没的区域。目击者或知情者可能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曝光了部分证据,例如死亡的狗的图片、视频片段,甚至是一些处理过程的描述。
“抓狗浸湖”事件: 另一件令人发指的事情是将狗抓捕后,活生生地将其浸入学校的湖泊中,直至其溺亡。这同样是一种极其残忍和不人道的行为。湖泊的位置很可能是学校内的人工湖或景观湖,周围可能有学生日常活动。这种行为的残忍之处在于其过程的缓慢和痛苦,是对生命尊严的极大践踏。事发后,也有相关信息在网络上流传,包括一些模糊的视频证据,或者目击者对事件过程的描述。

社会反响与关注点:

这些事件一旦曝光,立刻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道德谴责与愤怒: 大多数网民对这种行为表示强烈的愤怒和谴责,认为这是残忍、冷血的表现,与文明社会应有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很多人认为,即使是流浪动物,也应该以人道的方式处理,而不是如此残暴。
动物保护呼声: 许多动物保护组织和爱好者纷纷发声,呼吁加强对动物的保护立法,并严惩虐待动物的行为。他们强调,虐待动物的行为不仅仅是对动物的伤害,也是对社会良知和道德的挑战。
质疑学校管理: 许多人也开始质疑浙江传媒学院在校园管理和学生教育方面是否存在疏漏。学校是否对学生进行过动物保护的教育?对于校园内的流浪动物,是否有更加人道和有效的管理方案?为何会发生如此恶劣的事件,学校方面又是如何应对的?
关注校园安全与环境: 一部分声音也提到,校园内流浪动物的存在,可能给师生带来一定的困扰,比如卫生问题或潜在的攻击风险。但即便如此,也绝不能成为虐待动物的理由。学校应该在确保安全和人道之间找到平衡点。

可能的动机与原因分析(推测):

尽管具体情况可能各不相同,但我们可以尝试分析一些可能导致这类事件发生的原因:

对流浪动物的恐惧或厌恶: 部分学生或教职工可能因为害怕流浪狗的吠叫、追逐,或者担心卫生问题,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厌恶感,并采取了极端手段。
缺乏生命教育和同情心: 一些学生可能缺乏基本的生命教育,没有认识到动物也是生命,拥有感受痛苦的权利。同情心和责任感的缺失,让他们能够轻易地实施残忍行为。
模仿或跟风心理: 在信息传播快速的时代,个别学生可能受到了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或行为的影响,产生模仿或跟风的心理。
对现有管理机制的不满或绕过: 如果学校在处理流浪动物方面存在流程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也可能导致一些人选择私自“解决”。但这并不能成为其施暴的借口。
个体性格缺陷或心理问题: 少数情况下,某些施暴者可能本身存在性格缺陷、冲动易怒或者其他心理问题,将动物作为发泄的对象。
“恶作剧”心态: 在某些更年轻、认知尚未成熟的学生群体中,也可能存在将虐待动物当作“刺激”或“玩笑”的心态,但这同样是极其危险和错误的。

处理与反思:

这类事件发生后,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处理方式至关重要。

彻查真相,严惩不贷: 最基本的要求是学校能够彻查事件真相,找出施暴者,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严厉的处罚。这既是对受害动物的交代,也是对社会公众负责任的表现。
加强生命教育和伦理教育: 学校应该将生命教育和动物伦理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和管理体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
建立人道管理机制: 针对校园流浪动物问题,学校应该建立起一套人道、科学的管理方案,例如与专业的动物救助机构合作,对流浪动物进行绝育、疫苗接种和领养,而不是简单粗暴地驱赶或消灭。
畅通反馈和监督渠道: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管理,并建立畅通的反馈和监督渠道,让师生能够及时反映问题,并对不当行为进行监督。
媒体和社会监督的促进: 媒体的曝光和社会的监督,在推动事件解决和促使学校反思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提醒了所有学校,公开透明地处理此类事件非常重要。

总结:

浙江传媒学院接二连三发生的虐待动物事件,是对社会道德底线的一次严峻挑战。它不仅仅是几个学生的个人行为问题,更反映了在教育理念、校园管理和公民素质培养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我们呼吁所有高校都能以此为鉴,加强生命教育,建立人道主义的管理机制,让校园成为一个真正充满关爱和尊重生命的美好场所。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加大,是制止此类恶劣行为的根本保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既然狗狗很乖,又在教室上课,又真的组织了流浪狗救助,为什么狗狗还在学校里?

为什么你们没有把乖狗狗送到流浪狗救助站?

你抱着狗狗放学就能直奔救助站,或者先给救助站打电话,让他们的人到学校来,你只要抱着狗狗给他们做个交接,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还要上报学校领导?为什么不自己干?

是懒得自己干是不是?还是想使唤学校的保安帮你们干?

你们不是热心有精力吗?打电话叫人过来接狗这么点事都办不好?

干实事不中用,就知道耍嘴皮子,父母给你的钱是让你来好好读书的,经济还没独立就想着拿父母的钱给男朋友买礼物,美其名曰甜蜜的恋爱。多干点正事吧。



拍个照片,发朋友圈,看你多有爱心,又迎来一波男生的点赞,然后狗狗依然还在学校流浪,被处理就公开的哭,让大家知道你有多难过,你有多慈悲,你的青春少女心多么水嫩。

你这点小心思其实没错,青春期的人很多都这样。

关键是你美化自己,不要给别人泼脏水,明白吗。

user avatar

这位同学,你要搞清楚自己的立场。

学校是给你们来读书住宿的,还是给狗栖息的?

学校是听学生的,还是听校长老师的?

为什么你一个在学校里没有任何实权的角色,在学校只待个几年就走的流动人口,会认为学生该听你的,要按照你的意思来对待本来就不应该出现在校园里的狗?


组织救助流浪狗,被学校否决。你知道为什么被否决吗?因为你作为学生是来上课,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养狗的,如果你那么担心这些流浪狗,你们这样的学生应该去学校外面买或者租一大块场地收留这些流浪狗,全市里面的流浪狗你都收留也没问题,反正是你的地盘,你做主。


我就不说什么万一有哪只流浪狗突然咬人然后被学生家长投诉,搞得学校很难堪了。你说这些狗很乖从不咬人,就和美国人大谈热爱世界和平一样毫无可信度。


换句话说,学校即使把这些狗全部清出去了,你能怎么样?你去投诉其他部门学校不收留流浪狗?你去啊。学校本来就没有收留流浪狗的义务,更没有养的义务,把流浪狗驱逐出去,保护学生不被咬更是天经地义,怎么样,不服?


不服就掏钱啊!没钱是吧?没钱正常,一个学生哪来的钱。没钱谈什么爱狗?爱狗是要钱的啊,你以为只是蹲下来摸摸狗头就行了?


反过来说,如果学生有钱搞这事情,自己家有钱那也就算了,万一钱是从NGO那里来的,事情会更有趣。

另外,投喂流浪狗不是什么好事。如果你经常投喂流浪狗,流浪狗会认为你是它的主人,哪天你忘记了,流浪狗会认为自己再次被抛弃。而且,投喂会让流浪狗对你产生依赖,你再去投喂地点,会有一群流浪狗围着你。如果你真的为流浪狗着想,你应该自己领养,要么自己送它们去收容所。关于这些,下面这个视频有详细描述↓

https://www.zhihu.com/video/1369559683750100992

视频搬运自抖音科普博主宠物酱(ID:chongwujiang),一位爱宠物的博主,给大家带来如何照顾好宠物的知识,以及一系列宠物常见行为背后的逻辑讲解。

user avatar

为什么老有这种所谓的大学生问这种问题。

你们上了十几年学还这么不明是非?

流浪狗就该统统处理,不管是安乐死还是棍棒浸猪笼只要弄死就行。

十几二十岁就成了网络圣母真是令人担忧。

user avatar

最近出现了多起学校灭杀流浪狗的事件。每次出现此类事件,都有学校中的爱狗人士疯狂攻击学校。比如“上海海事大学灭杀流浪狗”事件就是如此。

我在上面那篇回答中,已经把道理讲得很清楚了,这里就不过多复制粘贴了。

总之:学校灭杀流浪狗,是保护学生安全的正义之举。但是,我们的学校面对爱狗人士的攻击,多数时候都在息事宁人,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学校必须主动出击,夺回丢失的舆论阵地。

当众灭杀流浪狗,就是学校夺回舆论阵地的一种方式。宣传部门也要负起责任,不但要灭杀流浪狗,还要把“为什么要灭杀流浪狗”这个道理向学生讲清楚。学校中有部分学生已经受到了爱狗思想的毒害。不赶紧纠正过来,将来学生就可能走上歧途。

学校灭杀流浪狗,通过杀一儆百的气势,使得蠢蠢欲动想要在校园内违法养狗的人不敢以身试法了。这件事对学生也是一次生动的法制教育,让他们明白违法养狗的后果,清除爱狗思想的余毒,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下面重点说说【抓狗浸湖】。这个方法非常好,应该在全国推广。

现在的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脱离劳动人民太久,所以不能理解。觉得把狗浸到湖中是在“虐狗”。

其实,把狗浸到水中淹死,是非常有效的处死方式。就算不淹死,也能方便快捷地让狗失去反抗能力。

从题主给出的图片来看,抓狗用的是网兜。这也是目前打狗队抓狗常用的方式。狗被抓到后,无非就是两个选项:一个是当场处死,一个是抓走后统一处死。

你可以想想,现在你把狗套在网兜里,要把它处死,你应该怎么做?或者我们举一个类似的例子:你用捕鼠笼捕到一只老鼠,你如何能方便地把笼子里的老鼠处死,同时既不会伤到自己,又不会弄得到处都是血难以清理?

真正有效的方法就两种:一是沉入水中淹死,二是开水烫死。

比如:鲁迅先生就曾经使用过第二种方法:开水烫死猫。

江幼农《鲁迅诛猫记》
拙文《鲁迅笔下的三太太》,曾谈到鲁迅先生著《兔和猫》文里,那些兔子的下场。最近我又听得一点和这事有关的小事件,正也是鲁迅先生的的轶事之一。
《兔和猫》的尾巴,鲁迅先生写着:看见墙头的野猫,使他不由得想起了书架上的那瓶“氢化钾”。由此已经表示他预备“替兔除害”了。可是,结果毒药并没用,鲁迅先生却选了一个更有趣而毒辣的手段:
当时,兔子只随便养在地洞里,并没有太坚固的防害设备,所以黄鼠狼,野猫之流,都是天天夜里来趁机捡便宜。大概鲁迅先生觉得用毒饵不能眼看着仇人暴毙,而不够痛快,所以预备下机关埋伏,要拿活的。他找了一只大盆,用根棍子支起来,这原和小孩子逮麻雀的办法差不多,不过不用绳子拉,而是自动的——他在棍头上绑了一些肉,假如黄鼠狼们来吃肉的话,一定棍倒盆卧,必被扣住无疑,鲁迅先生试了两遍,怀着希望睡觉去了。
当第二天去看的时候盆子已经倒下去了,果然没有白费心血。他非常兴奋地,把俘虏取出来,看看不是什么黄鼠狼,而是头大野猫!这时候,鲁迅先生替兔子报仇的心,已经相当强烈火炽了。遂把这头倒楣鬼,扔到一只日本式的洗澡桶里,盖好盖子,下面烧起火来预备把猫给慢慢煮死。但是忿怒的鲁迅先生,仍觉得不够,于是又找来一柄尺把长的尖刀,望桶里胡乱的扎,他瞪圆了虎眼,喘着怒气,非看着仇人马上就死才痛快。他已经不耐烦了。但是刺又刺不到;水离烫还要有一会儿,不行,于是他大声喊道:“开水!开水!”佣人把开水提来了,他打开桶盖,滚下去,一壶两壶……猫先生终于立刻呜呼哀哉了。

我们看到,鲁迅最初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想用刀刺猫,但又刺不到(猫是很灵活的)。最后采用了正确的方式:开水烫死。


有人把狗套入网兜后,用大棒打死。这种方式有两个问题:一是狗在网兜中惨叫,噪音扰民。二是弄得到处都是血,难以清理。上海海事大学用大棒打死流浪狗,鲜血四溅,让爱狗学生脆弱的小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甚至做噩梦,不寒而栗。。。


如果开水烫死,虽然没有了鲜血四溅的问题,但还是有惨叫扰民的问题。更何况,开水烫死这个手法,太容易被爱狗人士污蔑成“虐狗”了!去年10月,有一起“开水烫猫”事件。一个保安由于猫偷吃了其火腿肠,一气之下把猫关在笼子里,用开水烫死。这件事上了热搜,这个保安遭受了爱猫狗人士疯狂的网络暴力,甚至有人给他家寄花圈。连央视也跳出来呼吁立《反虐待动物法》。我当时在这个问题下写了篇回答:媒体呼吁尽快立法禁止虐待动物,可行性如何?是否有更好的办法规范类似现象? 想想看,官媒都将开水处死猫污名化为“虐猫”,打狗队员怎么敢用这种方法?用了这种方法还不被全国爱狗人士和爱狗媒体人肉网暴?

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沉入水中淹死。这也是捕鼠夹捕到老鼠后,推荐的处死方法。


可能还有人说:打狗队员并不是将狗处死,而是浸入湖中等了一会又拎上来抓走。其实这是为了让狗失去反抗能力,保障打狗队员的安全。

打狗队员抓狗,即便狗已经进了网兜,它还是会反抗,有可能对打狗队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如同警察抓捕罪犯,即便罪犯已经被警察按倒在地,他仍然可能反抗,伤害到警察。

所以,有必要让狗彻底失去反抗能力,才能保障打狗队员的安全。如果不让狗失去反抗能力,打狗队员被狗咬了,不但肉体痛苦,还得花钱打疫苗。所以有的时候,打狗队员抓到狗后,会打上几棒子,打得狗失去反抗能力。无锡清理流浪狗时,爱狗人士就拍了个视频,说城管明明已经把狗套进了网兜,还继续用棒子打狗,是故意虐狗。这说明了在爱狗人士眼里,狗的地位比人还要高。如果不允许打狗队员用棒子打狗,结果必然是打狗队员的人身安全受到狗的威胁。

当然,棒子打狗的问题也是惨叫扰民。如果用水浸的方法,就没有任何缺点了。

因此,【抓狗浸湖】应该全国推广。如果附近没有湖,应该让打狗队员带一个大水桶(可以放在车上),抓到狗先浸到水里。既可以直接处死狗,也可以让狗失去反抗能力再抓走。从各方面综合考虑,都是最佳方案。

user avatar

。。。我猜猜,学生们组织的救助最多应该就是你们众筹点钱买狗粮,狗窝之类的主意吧?不然我想不出学校为什么要否决。你们的意思无非就是学生们一起出点钱,然后让学校想办法养起来呗,关键你们是传媒学院又不是宠物学院,学校不同意挺正常的吧。

要不然,你们自己领回家养着,学校难道会拦着你们?再不然,大家众筹点钱,学校附近租个地方,大家自愿者排个班轮流照顾啊。

同学,口嗨没有用啊,要有实际行动,不然的话,真有同学在学校被流浪狗咬伤了,你认为该谁负责?

user avatar

支持浙江传媒学院接二连三打流浪狗。因为如果光打死一只流浪犬,那么剩下的流浪犬还是会继续咬人的,所以必须接二连三打流浪狗,直到把流浪狗全部打死为止,才彻底解除了安全隐患。

学校里否决救助流浪狗的方案,这一个细节令人十分感动。对虚伪谎言的拒绝,其实令我们觉得很惊喜。因为我们有识之士非常担心动物保护协会那些精美的谎言能欺骗学校,干涉学校的决策。这些动保组织的话术都是很煽情的,很有欺骗性的。

我们有识之士其实一直都在向各个大学建言:要求注销所有的爱狗协会。

而这次,这个学校我们还没去建言呢,自觉就拒绝了动保协会的建议,令我们感到放心。如果多一些学校的领导能有这样的认识水平,狗患就能解决了。

解决狗患问题,捕杀流浪狗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从根本上驳斥爱狗观念,打击爱狗组织。

正常人都是支持捕杀流浪狗的。捕杀流浪犬的阻力来自于那些爱狗协会,对待爱狗协会的所有建议,都应该是拒绝,而不是采纳。

对于流浪狗,不应该救助,而应该捕杀。

其他大学要学习的:第一,就是把流浪狗全部捕杀,而不能交给动保协会救助。第二,就是一律禁止成立动保协会,如果已经成立了,就要尽快注销。现在注销动保协会的大学越来越多,这是趋势。因为新版动物防疫法五一之后就要严格落实了。国家对于流浪动物的要求就是一律清除。校园动保协会与国家精神是完全背离的。所以当务之急是各个大学必须注销动保协会。

user avatar

这么多爱狗的同学,那为什么这些狗还在流浪呐?

user avatar

爱狗是个入账的事,有些人爱狗可以刷钱,有些人爱狗可以刷声望,有些人爱狗可以刷自我满足。

养狗是个出账的事,养狗既要赔时间精力,也要赔钱和场地,还要替狗担保不良后果。

你说你们是不是不懂事啊?爱狗是进账,养狗是出账,指望爱狗人士去养狗?你怎么不指望小偷钻进你家里往你家抽屉里塞黄金呢?

user avatar

“首先,我不是所谓爱狗人士,但看到这样的行为真的令人发指!”

的确,是“拜狗人士”。“爱狗人士”是美化性迷惑性的自称,就像性罪犯自称为“爱美人士”那样。“拜狗人士”则是更为准确的客观描述标签。

“学生不是没有想办法组织过流浪猫狗的救助,但全都被学校否决了!”

设法拖延,继续喂养狗,继续散放狗,吸引更多狗,让狗无限繁衍,对人类形成持续威胁。

“并且我们学校的狗狗都很乖,完全不是那种伤人的恶狗,他们连朝人叫都不会!”

知过去知未来的神奇题主。但是,每年百万计的被狗咬伤者怎么来的?

“就算你要把狗送到流浪中心,抓狗把狗浸湖里是怎么回事??!”

之前上海某大学保安护学生打狗,一群“人”跳出来说血腥。现在不血腥了,仍然有“人”跳出来质问“怎么回事”。

“做这件事之前你脑子是不是应该浸在湖里泡泡?”

显然,拜狗必恨人。

“别说被抓走的这只小狗很有可能怀孕了,这根本就是虐狗变态!”

显然,任何方式都是拜狗人士眼中的“虐狗”。而且,可能用任何借口,比如期货怀孕。要是实在没有怀孕,近距离拍摄下狗的眼睛照片再加上些煽情文字仍然可以作为理由。拜狗者寻常套路罢了。

“还创建文明学校,连只狗都容不下吗?”

保护学生,容不下狗,非常合情合理合法。就像题主的饭里容不下沙砾那样。沙砾无错,但是不应该在饭里。

重庆8岁儿童上学途中被狗咬死news.sina.com.cn/s/2021

河北保定9岁女童被两只大狗咬死:咬伤脖子后拖拽约50米 new.qq.com/omn/TWF20191

广西老人惨遭自家狗活活咬死roll.sohu.com/20130703/

广东工人被三犬咬死news.163.com/19/0807/09

大连三岁半女童被犬咬死,气管动脉被咬断news.sina.com.cn/c/2013

遵义晨练老人被狗咬死roll.sohu.com/20140518/

上海崇明犬咬人致一死十伤news.qq.com/a/20120511/

河南鹤壁三岁男童被犬咬死new.qq.com/omn/20201219

山东章丘绣惠一村民被两犬咬死sd.sina.com.cn/news/201

牡丹江35岁女子上山游玩被狗咬死xw.qq.com/news/20170716

营口老人被狗咬死politics.people.com.cn/

浙江萧山8岁女孩被犬咬死news.qq.com/a/20111218/

6岁儿童小区被犬咬致死slide.news.sina.com.cn/

湖南衡阳3岁男童被犬咬死hunan.ifeng.com/a/20180

山西吕梁8岁男童被狗咬死news.163.com/06/0905/18

欢迎复制粘贴,即为积善行德,因为这能多多少少帮助可怜的人类警惕犬患之害,并促进对犬患的针对性立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