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认为有大量的中国崩溃论是由毛也不懂的人炮制的。前面的答主们对于“这帮人不懂中国”解释得比较多了,我来解释一些这些人除了不懂中国,还不懂什么。
我想请大家看这么一张表,它来自Barro, R. J., & Jin, T. (2016). Rare Events and Long-Run Risks (No. w21871).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这张表里的“灾难”是用国家的总消费定义的。具体来说,一个国家某年的消费如果比其上一个消费高峰低了10%或以上,那么就定义该国处于灾难状态。这篇文章使用的国家-年度观测值总共有将近5000个,最长的时间序列超过100年。其中不到10%的观测值,按照上述定义,被界定为处于灾难状态。而下表展示的是有哪些国家或地区在某一年进入灾难状态的后验概率很大(>25%)
这张表中包括100个左右(没仔细数,数量级差不多不过)国家-年份观测值。注意这是先验概率。先验概率可以理解为站在灾难还没发生的时间往未来看,下一年发生灾难的概率。
那么这100个左右大概率迎来灾难的观测值,占总观测值的多少呢?2%左右。
这当然不是第一篇对罕见灾难做实证的文章,但是对罕见灾难做实证的方法和数据准备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才有的。即使炮制中国崩溃论的人真的紧跟了学术前沿(当然他们自己不一定做),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前,其实他们对自己在说什么是没有概念的。更糟糕的是,你说中国未来一定会崩溃,是没意义的。比如我说中国在公元3000~4000年之间一定会有一次崩溃,所以我们现在要如何做如何做,有人理我吗?对于崩溃的预言一定是短期的才有实际意义。
这张表告诉大家的事情是:崩溃或者崩溃的前兆都是很少见的事情。而上面这个表,是从一些时间序列足够长的国家的数据中(用贝叶斯方法)估计出来的。换句话说,时间序列不够长的国家,这篇文章就没有拿来估计灾难先验概率了。
这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经济数据的可获得性通常跟国家治理水平高度相关。也就是说这个表里总结的是世界上国家治理水平相对较好的国家发生灾难的概率。大量治理水平稀烂的国家,根本就没机会出现在这个表里。
那么中国的数据被用来估计了吗?用了。
中国的治理水平不是世界最好的这个大家都承认。不过在这42个国家中显然也不是最烂的。最明显的例子:你们注意到常年药丸的智利了吗?当然,智利有地质因素,不过地质因素不利,但治理水平更高的日本并没出现在上面那个“药丸”表格里,是不是也能不严格地说明治理水平对崩溃概率的贡献还是很重要的?
我相信看完这个表以后,大家都知道其实这些人并不懂经济规律,或者说,统计规律了。我在这提出另一个怀疑:这些人甚至不一定懂得什么叫“崩溃”。
在罕见灾难的文献中,对罕见灾难一般是有容易验证的定义的。例如这篇文章中用的“消费累积缩减10%”就是一个容易验证的定义。而各类“药丸论”中是拿什么来刻画“崩溃”的?描述。骇人听闻的描述。这些描述或许有意无意地运用了传播学的原理,给你展现了一幅幅可怕的景象。它们可能告诉你工厂停工,穷人无家可归。但是它们有失业率吗?有消费数值吗?有投资数值吗?有利率吗?没有。它们只告诉你有人会失业,有人会无家可归,有人会借不到钱。它们只会让你认为故事里的“有人”就是未来的你自己。
但是这样的东西能拿来指导个人的投资消费决策吗?这些崩溃论中绘声绘色的描述到底是拿走你的存款了,还是把你的学士学位撤消了?
炮制崩溃论的人,很可能既不懂中国,又不懂经济,甚至不懂什么是崩溃。那么这些论调为什么失效?
*注:引用的论文不是我写的,是我们老师写的。我和他一个姓而已。
因为有个负责任的政府,就这么简单。
阿拉斯加知道吧,当初的不毛之地,俄国1867年因遭遇了财政危机,希望以七百二十万美金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
美国政府买下之后,国内一片叫骂,纳税人的钱,买下一块荒地,这国不完都没有天理。
可是今天的阿拉斯加,七千二百亿美元,你美国肯卖吧。
判断一个政府在于是不是负责,在于他是否能看到未来,而不是眼下,因为绝大多数政府的决策,短期内都是无法见效,从而得到大量人阴阳怪气的反对和批评的。
那么,中国呢?
中国一穷二白的时候,人家就开始扫盲和建设各种水利工程了。
人均GDP全世界垫底的时候,就开始规划高速公路。
那个时候,连车子路上都看不到几辆啊,当时高速公路被人骂作是什么?面子工程对吧?现在谁还敢说这条十几万公里,纵横全国的高速路网是面子工程?
十几年前,人均GDP还是一千七百多美元,与菲律宾一个档次,高铁开工,那时候多少人痛骂,一句等一等你的人民,让多少人感同身受?
与之相比,那个时候的菲律宾政府在做什么?什么都没做!
这个政府完全可以学菲律宾,可以学很多第三世界落后的发展国家一样,什么都不做的,而事实上,做这些事,在当时是要被许多知识分子和人民戳脊梁骨的。
在西部人民还在吃草的时候,歼20立项。
在茶叶蛋都吃不起的时候,各种航空工程和军事工程纷纷上马。
这个政府可怕的地方不在于它现在有多少GDP,而在于,它最穷,环境最恶劣,国内外所有“有识之士”都说你要完的时候,人家就已经按部就班的制定了各种计划啊。
而这些计划,无一不是只有世界霸主的标配。
晓得了吧,人家在全世界认为你药丸的时候,这个政府想的还是一百年之后的事,一百年之后,怎么崛起,需要航母,需要四代飞机,需要核潜艇,需要全面覆盖的教育体系,需要覆盖城乡的医疗系统,需要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和舒适的高铁网络,今天你看到IT的繁荣,是建立于全面覆盖的4G和宽带网络,你今天享受的网络购物,是建立于交通的便捷之上。
内忧外患之下,这样顶着大家痛骂干活的政府,它完不了。
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那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每天都在干什么,你就知道谁要完了。
真不是盲目乐观,实在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全世界的国家先崩溃了百分之九十,再来考虑中国崩溃吧。
可以换一个角度想想:
为什么中国崩溃论屡屡被打脸,却总是反复被热炒?
最典型的莫过于那位章家敦。
尽管在中国舆论里,章家敦往往以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形象与中国崩溃论一起出现在媒体版面,但是好歹人家也是混政经圈子的,眼界见识也不是一般人能比,如真像高票回答里所认为的的不了解中国国情、冷战思维作祟、模式化不知变通,真正想想恐怕说不过去。即使章家敦一人水平不够,但经济学人、兰德公司等等国际权威杂志、研究机构、金融机构这些年屡屡出现类似“中国崩溃论”的文章、报告,也归咎于其水平太次就更说不过去了。
所以,看待这些被总结为“中国崩溃论”的言论时,必须认清一点就是:这些研究分析来自于国际上高水平的学者、机构,并由国际权威媒体
传播出来的。这样,才不会想当然地认为这些研究机构学者是因为一些低级的逻辑错误、误区才不能认识到中国真实的经济情况。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一直以来都面临各个层面的问题,有些解决改善了,有些一直没有妥善处理并被gdp高速增长的势头给暂时压制下去了。作为体量巨大的经济体,中国经济的规模与变化世所罕见,对于这么一个复杂的问题要完完整整看清真相是几乎做不到的,因此外界的解读当然可以是各方面的。
当把某些负面因素集合起来,集中放大,并利用国际媒体形成舆论浪潮,最终变成为我们眼中的“中国崩溃论”。这一环环中:章家敦们成为名人、媒体收获市场、资本获得投资热点、政治家取得政治影响力,各取所需何乐而不为?
所以,为什么“中国崩溃论”总是错,关键就在于这些文章、报告其本来就不是为了正确反映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其根本目的更不是要为中国认清并解决自身问题提供参考。
真正反映中国经济实际的资料文章,要么不合西方舆论的胃口、要么太多太杂太广而没有舆论价值,因此,给各个环节都能带来巨大收益的“中国威胁论”自然能一边被打脸一边一次又一次的登上舆论版面。
不论是“中国崩溃论”还是“中国威胁论”即使被打脸、被辟谣,这些曲解中国现状的言论会一直保持相当的热度,原因只有一个:
尽管问题重重中国仍旧在不断强大。
相反,希腊债务危机前的全世界经济研究者能准确判断“希腊崩溃”有很多,但即使结论完全正确,也没见几个人因此而出名,原因还是因为真正崩溃的希腊越来越无关紧要。
对于“中国崩溃论”,也没一定非要以恶意揣度,中国不也有喊“美国崩溃”喊了很多年的吗?即使中国没有如章家敦预料的那样崩溃,但章提出的很多问题依旧存在甚至随着经济放缓越来越严重。可虽然“中国崩溃论”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诋毁、而海外吹捧中国崛起也未必是真正对中国有利,但中国真正的好坏只有国人自己感受的到。
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无论崛起或崩溃,一点点的波动哪怕仅仅是激起的口水之争,也将带来无数的机遇与挑战,对内对外就能成就无数人也会毁掉无数人。
当年开出休克疗法,把俄罗斯经济带入深渊的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说“我从未后悔”,却不说他早已经名利双收。如今孜孜不倦炮制“中国崩溃论”的章家敦也打出一片天地。
新中国从建立到现在,这一路走来最可贵的经验无非是: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不管章家敦、克鲁格曼们推销的是“崩溃论”“威胁论”还是“崛起论”,国家的发展必须掌握在与国运休戚与共的人手里。
个人认为,评判一个国家,不能从政党之类的主观代入严重的方面去说,这样子扯皮,是扯不完的。老实说,我认为该国只要政治稳定,不出大乱,政治方面的影响也就到头了。政治只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就可以了,发展肯定是要一步一步搞的,别想着一旦民主就能天上掉馅饼,那是脑子有病。科技水平,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都是成年累月,一步一步攒下来的,跟政治,我以为没有太大的直接联系。
抛去偏见,我们才可能真正审视一个国家,决定这个国家究竟如何,我认为看以下几点。
政治:该国政治稳定不稳定?政策连续不连续?政府执行力如何?
经济:发展势头如何?工业水平如何?是否有自己独特不可替代的优势?
文化:该国多数国民对于国家归属感强不强烈?这个国家有没有凝聚人心的力量?
军事:能不能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自己?
教育:受教育人口多不多?教育水平高不高?
科技:科技水平高不高?
人口:主体民族力量强不强大?
还有领土、资源等
评判完这些,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国美国这样的国家,就算政治体制千差万别,但是总体上,都是一流的国家,就算出了问题,也还是可以再爬起来的。什么崩溃论,论点再多,又有什么意思?
因为中国人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啊。连几千公里外的政权更替,中国都能“或成最大输家”,要反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的忧患意识没挡了。
---------------------------------------------------
黑黑中国本来就是政治正确。林毅夫教授之前说8%继续增长20年,很多人内容不看就开始喷,说人家御用经济学家。我都不想说什么了。
其实很多质疑中国经济要崩溃的文章都是按照政治正确和读者希望看到的炮制出来的。章家敦律师据说来中国次数都有限,但是2001年《中国即将崩溃》光名字就很合美国人民的胃口。在美国一时风头无二。大家不关心你实地调研过几次,你是华裔,说的又是我心理想听听的,当然不会错喽。
另一位MIT教授黄亚生则一直在做中印经济比较研究。结论是印度方方面面碾轧中国。好多年过去了,这个碾轧仍然只体现在“潜力”上。
章家敦和黄教授的很多观点是对的,客观上也给中国政府和企业提供了警示。比如章家敦提出的银行体系坏账问题,是实实在在存在,而且老生常谈的问题。章的观点拾人牙慧没啥新鲜独到的。中国决策层的确也很关心事情。经过多次万亿级别的坏账剥离,以及银行业整体治理结构的改善,情况已经有所不同。但是章律师的观点一点不修正,还是闷头说要崩溃,已经不是研究问题而是纯粹政治口号了。至于黄老师把中国经济数据不如印度透明作为印度经济模式优越的证据之一,我脑子笨,还没想通到底有多大相关性。上市公司透明,就一定比非上市公司好?老干妈表示不认同这个理儿。
入世前最担心的就是银行业和汽车业被搞死。结果现在中国银行业气势如虹,汽车那边底特律先挂掉了。
中国一直在发展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问题,无论政策宏观层面还是企业微观层面。同时有些黑点都是必经之路。模仿是创新之母,日韩都这么过来的。低附加值的生产销售是资本积累的必然,钱够了,企业自然会r&d。吃到甜头拦都拦不住。长虹这样靠价格战壮大的,现在不也是在拼命烧钱搞研发。
投资过重消费不足这个问题在经济政治过程中会自然消化。前两年电影一直赔钱,现在有的好莱坞大片中国票房比北美都高。我最近看的研报是预计2023电源市场总票房会超过美国。三五年之内职业联赛的消费市场也将几倍几十倍膨胀。这个是发展的规律。
现在流行的新喷点是地方政府负债过重。这个也是事实。当然决策层面也很重视,43号文就出来了。但是这些负债的用途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不是拿来消费搞福利,投入是生息的,是负债做大资产而不是寅吃卯粮。地铁通车,新的社区起来,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新增商业税收都可以覆盖本息。嗯,卖地模式不可持续,地产税在等着呢。
摸着石头过河现在都当笑话听了。不过我觉得真是早些年折腾怕了,这些年决策层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谨小慎微,生怕步子大扯着蛋。“中国崩溃”的恐慌一直存在。有时候想,其实这样也挺好。前一阵南面某国经济学家来交流,问起资本市场。大教授说,尽早尽快,衍生品赶紧上,国际接轨是王道!完了大教授私下讲,对他们当然不能讲实话喽…所以吧,别人的建议听听而已,对的吸取,不靠谱的哈哈呵呵就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