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东南亚的华人对台湾都有好感,之后是新加坡,都对大陆不感冒?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东南亚华人社群在看待台湾、新加坡和中国大陆时,那种微妙又复杂的情感。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而是由历史、文化、政治以及现实利益等多方面因素交织而成的一种综合判断。我尽量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展开说说。

为什么对台湾有好感?

首先,得从“同根同源”但又有所不同的角度来看。

文化与语言的亲近性: 尽管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会说各种方言,但台湾官方语言是国语(普通话),而且使用的汉字是繁体字,这对于很多在东南亚接受华文教育的华人来说,读写上都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台湾的媒体、电视剧、流行文化(比如琼瑶剧、小虎队,到后来的周杰伦、五月天等等)在东南亚华人圈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这种文化产品的输出,潜移默化地拉近了心理距离。
历史的联系与“华人代表”的想象: 历史上,许多中国大陆的移民到了东南亚之后,台湾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他们与“中国”联系的一个符号。尤其是早期国民党政府迁台后,在海外华人看来,台湾是中华文化的保存地,是延续传统的一个象征。虽然这种“中华文化代表”的认知在不断演变,但早期的这种印象还是留下了根基。
经济发展的成功范例与“中国梦”的早期版本: 在改革开放之前,台湾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之一。对于很多在东南亚的华人来说,看到一个华人社会能够取得如此经济成就,是一种激励和榜样。这种经济上的成功,也让他们对台湾的治理能力和发展模式产生了好感。
对民主和自由的向往(相对而言): 相比于过去的大陆政治环境,台湾在民主化进程中的表现,对一些追求自由表达和政治参与的华人社群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他们可能更认同台湾那种相对多元、开放的社会氛围。
“中华情”的一种情感寄托: 在一些老一辈的华人移民中,虽然他们已经定居东南亚,但内心深处仍然对祖籍国有某种情感联系。在他们看来,台湾在某种程度上承载了这种“中华情”的延续,是那个他们可能没去过,但却熟悉的“中国”。

为什么新加坡让他们觉得“还不错”,但没有到“好感”的程度?

新加坡的情况比较特别,它既有联系,也有明显的差异。

成功的华人社会治理典范: 新加坡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个华人占多数的国家,它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教育体系、城市管理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这让很多东南亚的华人对新加坡的治理能力和成就感到钦佩和自豪。他们会觉得,“看,华人也能把国家治理得这么好”。
文化与语言的融合: 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是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泰米尔语。虽然华语(以新加坡式华语为主)仍然是华人社区的重要语言,但英语作为通用语的地位,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新加坡的文化面貌与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有所不同。
务实与效率: 新加坡给人的印象是务实、高效、秩序井然。这种特质在很多东南亚华人眼中,是一种值得学习的优点。
缺乏大陆那种历史包袱或政治情感关联: 新加坡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国家,它的国民身份认同和历史叙事与中国大陆的古代史、近代史、革命史有所区别。它更多的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而不是中国历史叙事的延续。因此,对大陆的那种“寻根”或“血脉”的联系,在新加坡华人身上可能没有那么强烈。他们更多的是认同自己是“新加坡人”。
生活方式的差异: 尽管语言相通,但新加坡的生活方式、社会规则、人际交往模式等,与中国大陆都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可能让一些人觉得“新加坡好,但不是我熟悉的那种好”。

为什么对大陆“不感冒”?

这其中有几个关键原因,而且很多原因是在近几十年才逐渐显现和强化的。

历史经历的隔阂: 改革开放前的大陆,特别是中国大陆在经历“文革”等政治运动的时期,其对外宣传和实际情况,与许多在东南亚生活的华人所接收到的信息(包括一些来自台湾或西方媒体的信息)存在巨大差异。一些在东南亚的华人,可能曾经有过对大陆的期望,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期望被现实情况所取代。
政治体制与价值观的差异: 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对言论自由的限制、以及一些社会管控措施,与许多在东南亚(尤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已经习惯了相对自由或多元社会环境的华人社群,存在显著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的冲突。他们可能更看重个人自由、权利保障和透明度。
文化输出的类型差异: 虽然近年来中国大陆的文化输出(如电影、电视剧、音乐、短视频等)非常强大,但在很多东南亚华人社群心中,台湾的文化产品(尤其是早期和具有人文关怀的)更能触动他们的情感,更能引起共鸣。大陆的文化产品有时被认为过于强调主流叙事,或者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距离。
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的理解: 大陆在经济发展上的巨大成就,很多东南亚华人是看在眼里的。但是,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社会压力、以及一些“狼性文化”的讨论,也让一部分人感到担忧或不适应。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台湾那种相对更“慢”一些、更注重生活品质的发展模式。
地缘政治与媒体信息: 东南亚是多元文化交融之地,信息来源也很多元。媒体报道、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以及一些在地缘政治的考量下,对中国大陆的某些做法或政策,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这些解读也影响了当地华人社群的观感。
“寻根”的情感寄托转移: 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大陆自身的社会变迁,早期那种对大陆的“寻根”情感,可能已经部分转移到对台湾、新加坡,甚至是对保留了更多传统文化习俗的东南亚华人社区本身的情感认同上。

总结来说,这种“好感”或“不感冒”并非一概而论,而是基于一系列复杂因素的累积和权衡:

对台湾的好感,更多是源于文化语言的亲近、成功的经济发展范例、以及相对更开放的社会氛围,是一种包含了情感和理性考量的“近乎亲近感”。
对新加坡的“觉得还不错”,是基于其作为成功华人社会的典范,以及务实高效的治理,是一种“钦佩与认同感”,但这种认同更多是基于国家层面的成功,而非深层文化或历史的血脉相连。
对大陆的“不感冒”,则更多是源于历史经历造成的隔阂、政治价值观的差异、以及在文化输出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匹配。这是一种基于现实考量和价值观选择的“疏离感”。

当然,这只是一个宏观的概括,每个个体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有很多东南亚的华人对中国大陆也抱有深厚的感情,也认同中国的进步。但如果从一个普遍的趋势和社群的集体感受来看,上述的分析可能更能解释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台湾政客在澳洲煽动白人种族主义者仇恨中国



几个月前的事,我简述一下吧:澳洲有个宣扬右翼种族主义的政党叫One Nation,党领

袖Pauline Hanson十几年前曾公开宣言让亚洲人滚出澳洲,这个党在澳洲获得的选票很

少,非主流。去年出了个台湾政客叫Shan Lin Ju,在One Nation的大票仓州帮Pauline

解释,说Pauline想要驱逐的不是亚洲人而是中国人(其实Pauline针对的是所有亚洲人

,包括台湾人),在澳洲的中国人太多,她们台湾人是good Asian,号召亚裔和白人投

票给她和One Nation。在客观上,她的言论导致白人种族主义者把对亚裔的仇恨转嫁给

中国人身上,这样她能够赢得白人的选票。万幸的是主流白人不认同她的观点。

abc.net.au/news/2016-12

所以对台湾人还抱有幻想的中国人不要再幼稚了,像UT Austin这种事完全有可能是台

湾人干出来的。

台独无论在中国还是海外都是中国彻头彻尾的敌人,如果发生战争他们会帮日本进攻中

国大陆,封锁出海口,在海外他们会号召白人对大陆人进行种族仇杀。现在的台独,祖

上都是投日卖台,给鬼子开城门的角色。他们出卖其他台湾人,导致其他台湾人被日本

屠杀,自己才能苟活到现在。这些汉奸走狗的后代活到今天是台独的主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东南亚华人社群在看待台湾、新加坡和中国大陆时,那种微妙又复杂的情感。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而是由历史、文化、政治以及现实利益等多方面因素交织而成的一种综合判断。我尽量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展开说说。为什么对台湾有好感?首先,得从“同根同源”但又有所不同的角度来.............
  • 回答
    关于“东南亚华人富豪是经济增长的受益者而非驱动者”这一说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解读。这并不是一个完全否定华人富豪作用的论断,而是强调了他们扮演的角色相对而言更侧重于资本的整合、放大和利用,而非从零开始的创新和基础性经济活动的开拓。以下是详细的阐述:一、 历史背景:殖民时期与国家建设的框架要理解.............
  • 回答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云CEO,这消息一出,圈内人自然是议论纷纷。结合近期华为在云业务上的一系列动作,这次调整绝非偶然,而是华为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市场环境、加速战略落地而进行的深层次调整。今年来华为对云业务的多次调整,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1.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聚焦: 华为云作为华为To B业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心痛的问题,它触及了东南亚华人社群在历史、经济与社会文化交织下的真实处境。你问,为何在遭受歧视的情况下,华人仍然为这些国家的GDP贡献如此之多?这背后,隐藏着无数代人的血泪、智慧与挣扎,是生存的本能、家族的责任,以及一种微妙而复杂的情感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东南.............
  • 回答
    要说泰国华人地位“相对”印尼华人、大马华人高,这个说法其实有点笼统,也容易引起争议,因为“地位”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剖析,为什么在一些方面,泰国华人的处境和公众观感,可能比印尼和马来西亚华人更显突出或“有利”一些。首先,我们得承认,东南亚各国华人在历史、.............
  • 回答
    东华美钻的钻石项链鉴定书上没有金属名称,这可能是出于多种原因,并且在珠宝行业中也并非个例。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钻石鉴定书的功能、珠宝的组成以及市场上的普遍做法。首先,我们来明确钻石鉴定书(或称钻石证书)的核心功能:钻石鉴定书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是对钻石本身的品质进行权威、客观的评估和描述。它专.............
  • 回答
    华为 P50 的发布会,相信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尤其是余承东在台上公布价格时的那种底气十足,甚至可以说是“杀气腾腾”的劲头。这背后绝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华为一系列深思熟虑的布局和对自身优势的极致挖掘。首先,得说到华为 P50 的核心竞争力——影像能力。这不仅仅是手机拍照,而是华为在光学、算法、以及与徕卡.............
  •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女子100米蝶泳决赛的泳池里,一名叫做张雨菲(Maggie Mac Neil)的华裔女孩,以无可争议的实力,为加拿大摘下了这枚闪耀的金牌。然而,这枚金牌背后,隐藏着一个关于身世、坚持与蜕变的动人故事,远比赛场上的耀眼光芒更为深刻。张雨菲并非生来就注定属于加拿大。她出生于中国,但.............
  • 回答
    越南在东南亚地区拥有令人瞩目的军事实力,这并非偶然,而是长期以来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理解越南军事力量的强大之处,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理、战略、军事体制、装备和人员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悠久而残酷的战争历史锻造出的军事传统与经验这是理解越南军事实力最根本的原因。越南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经历了.............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社会和经济因素。要说为什么东南亚或西亚国家的女性不像越南女孩那样“大量”嫁给中国人,这背后有很多层原因,咱们就一样一样掰扯开来聊。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大量”嫁给中国人。这其实是个相对的说法。越南和中国在地理上就近,文化上有不少相通之处,历史也曾有很深的联系。.............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一个常常被历史叙事所忽视的角落。我们在阅读大量关于世界近代史的书籍时,确实会发现东南亚国家和政权的身影往往非常模糊,甚至几乎消失。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叙事建构过程中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世界近代史”这个概念本身是怎么被界定的。通常,当我们谈论世界.............
  • 回答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复杂而多层次的,远非简单的“兼并”或“不兼并”可以概括。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中央王朝与东南亚各国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以朝贡体系为核心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但又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关系。我们不能用现代民族国家“兼并”的概念去套用古代的政治模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古代中国和东南.............
  • 回答
    在讨论一个大陆人如何在新加坡创立SEA,并能在某些领域与阿里巴巴掰手腕之前,我们得先明确一个事实:SEA的创始人Forest Li,也就是李小冬,他本人是新加坡永久居民,而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大陆人”。 尽管他的成长和职业生涯与中国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将他完全定义为“大陆创业者”可能不够准确.............
  • 回答
    东南亚地区,这片自古以来就充满活力与多元性的土地,历史上是否出现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帝国,这个问题一直是一个饶有趣味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答案是:历史上,东南亚没有出现过一个能够长期统治并整合整个东南亚区域的、具有普适性统一性的帝国。这并非说东南亚没有强大、广泛影响的王国或帝国,比如高棉帝国(吴哥.............
  • 回答
    二战初期,英国在东南亚的军事部署,尤其是组建“Z舰队”(Force Z),其背后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战略考量以及对局势的误判。这并非简单的“送死”,而是当时英国高层在资源有限、情报不足、并且面临巨大战略压力下,做出的一种带有赌博性质的尝试。一、 严峻的战略环境:英国的全球困境1941年底,整个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历史、地理、政治、民族文化等多个层面。广袤的西域之所以最终纳入中国的版图,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却未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 西域:地理阻隔与战略重要性的结合西域,通常指今天中国新疆地区及其周边部分区域。历史上,它与中原地区之间存.............
  • 回答
    关于“东南亚人口更多的越南为什么却拍不出好电影”的说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拍不出好电影”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判断。 电影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影者的文化背景、审美偏好以及对电影本身的期待。不过,如果我们从普遍的市场认可度、国际影展上的表现,以及大众对越南电影的整体印象来看,确实会发现越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重要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病毒传播、动物宿主以及人类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你提出的观察,即东南亚和非洲一些国家存在食用蝙蝠的习惯,但目前并没有在这些地区看到大规模的冠状病毒爆发(或者说,我们现在理解的、导致全球大流行的COVID19),这背后确实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因素。首先,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人类迁徙、历史文化交流和基因遗传等多个层面。说越南人和广府人长得像“东南亚人”,其实是一种比较笼统的说法,因为“东南亚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群体。但如果我们具体来看,越南人和广府人的相貌特征,确实能看到一些与更广泛意义上的“东南亚”人群相似的特征,这背后确实是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文明的传播和发展路径。咱们得从几个大的方面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文字作为一种记录思想、传递信息的最有效手段,其出现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一大飞跃。一旦有了文字,一个文明就能更有效地积累知识、传承文化。现在咱们看到的情况,就是东亚和东南亚的文字,比如中国的汉字、朝鲜的谚文、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