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杀了大明两个首相,十个兵部尚书,十一个总督,十一个巡抚……。
崇祯十二年,一次斩杀了蓟镇总监邓希诏、分监孙茂霖,顺天巡抚陈祖苞、保定巡抚张其平、山东巡抚颜继祖,蓟镇总兵吴国俊、陈国威,援剿总兵祖宽、李重镇等三十六名官员。只因为山东德王家被抢。
再后来的日子里,他又开大明三百年来未有之先例,九五之尊的天子带着年幼的皇子们在殿堂上亲自主持审问,并且主持行刑,以夹棍断了朝官的双腿,当头棒打廷臣,行刑人一棍下去,朝官纱帽立时绽裂。
崇祯做了十七年皇帝,一共杀了两个首辅大臣,撤换了五十个内阁大学士。比日本首相换的还快。
另外还撤换了十四个兵部尚书,而且这被撤掉的十四位,还都是正经八百的兵部尚书,仅仅只加兵部尚书衔的还没计算在内。这十四人里,其中有九个被治了重罪:斩首者一人,治死者一人,自杀三人,下狱两人,革职查办两人。
崇祯一朝共有14个兵部尚书,十个兵部尚书或自杀或下狱死或问斩或战死或发配边疆死,仅有四个革职查办捡回小命。
其他各部不算,单是刑部尚书,前后撤换了十七人。
处死或被逼自杀的督师、总督,包括袁崇焕在内合计有十一人,如蓟辽总督刘策,漕运总督杨一鹏,督师熊文灿,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蓟州总督范志完、赵光抃等。燕云总督赵光,被崇祯冤杀。漕运总督杨一鹏,被崇祯斩首,崇祯十六年恢复名誉。蓟辽督师范志完,被斩首。六省军督熊文灿,被崇祯斩首。兵部尚书杨嗣昌,自杀。宣大总督卢象升,被逼战死,死后八十天才给收尸,三年后才追封官职。三边总督郑崇俭,被崇祯冤杀。蓟辽总督刘策,被崇祯斩首。
各地巡抚被斩杀的十一人、未来得及问罪先行自杀者一人:“终崇祯世,巡抚被戮者十有一人:蓟镇王应豸,山西耿如杞,宣府李养冲,登莱孙元化,大同张翼明,顺天陈祖苞,保定张其平,山东颜继祖,四川邵捷春,永平马成名,顺天潘永图,而河南李仙风被逮自缢,不与焉。
崇祯是勤政,他胡乱更换内阁,随意滥杀大臣,导致许多大事发生时,许多重要机关常年处于瘫痪状态。崇祯以这种手段和官员们博弈,到最后仿佛嗜杀成性,不信任任何人。
当然杀的最有名的是魏忠贤,袁崇焕。
这种战斗力,满清一个朝代杀的大臣,都达不到。不知道明粉怀念什么。但他临找歪脖树的遗言却还是“诸臣误朕也。”
仅就真实的历史而言,不要戏说或以发泄情绪为目的乱说,那我可以给出三个答案,欢迎指正。
所谓巴图鲁,名号有很多,在努尔哈赤时代,巴图鲁封号只此一种。但自皇太极时代开始,巴图鲁封号前逐渐加入各种前缀,如“额尔克巴图鲁”、“墨尔根巴图鲁”、“壮勇巴图鲁”等等,用以显示封号获得者各自不同的特点。
有清一代,我个人认为从武勇,或者说从战场一线表现来看,最厉害的巴图鲁可能有三个候选人。
一、可以空手夺枪的搏击高手——“喀喇巴图鲁”——阿玉锡
阿玉锡,准噶尔蒙古人,因犯错要被处以断臂之酷刑,后逃亡,并于雍正十一年(1733)投奔清朝乌里雅苏台(今外蒙古扎布哈朗特)军营从戎。
也许是天意,接下来发生的事,再次改变了阿玉锡的命运。
在一次训练中,阿玉锡和一名火器营的清军士兵发生了冲突,火器营士兵吃了亏,一怒之下端起火枪,冲着阿玉锡的脑袋就要开枪!
自雍正年间和通泊战败后,为对抗准噶尔汗国,清廷西北边防军已经大量装备仿制自中亚的纱图纳尔短管火枪,威力较大,可以说阿玉锡的命只在呼吸之间!
闻讯赶来的军官已经来不及阻拦!就在围观众人的一片惊呼声中,只见阿玉锡面不改色,出手如电,在电光火石之间伸手抓住火枪,一拧一拽,已经把枪夺了过来!众人目瞪口呆!
这之后,阿玉锡“空手夺火枪”的神勇和武技在喀尔喀蒙古边防军中传了个遍!
翌年,外蒙古王公萨拉尔进京陛见乾隆帝,闲谈中说起此事,尚武的乾隆大为钦佩。当即下旨召阿玉锡进京,亲自垂询,并破格提拔为御前侍卫。
据旧唐书记载,尉迟敬德可以空手夺槊,号称万中无一,阿玉锡与之相比不差啥!
一战封神:阿玉锡参加了乾隆二十年(1755)出师伊犁平定准噶尔之役——格登山之战。此战中,他仅率22名骑兵奇袭格登山山顶,当时格登山上驻有准噶尔蒙古骑兵近万人!
在夜色的掩护下,阿玉锡直捣准噶尔大汗达瓦齐大营,最终擒获大小首领二十余人,降者六千五百人,终使准噶尔割据政权覆灭。居功甚伟!
乾隆帝两次赐诗阿玉锡,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持铳迎面未及发,直进手夺无逡巡。
召见赐银擢侍卫,即命先驱清漠尘。
我师直入定伊犁,达瓦齐聚近万军。
健卒抡选二十二,曰阿玉锡统其群。
还有这样的句子:
神勇有如阿玉锡,知方亦复知报恩。
今我作歌壮生色,千秋以后斯人闻。
二、一等超勇公•箭术无双——“额尔克巴图鲁”——海兰察
海兰察,索伦猛将,世代居住在黑龙江。清史稿载:海兰察“生有殊力”,箭术绝伦,每次均能冲锋在前,一箭一个敌人,甚至一箭穿心打两个(征缅战役)。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索伦马甲的身份随清军入准噶尔,辉特部台吉巴雅尔反叛,清军到处搜查,他逃入了塔尔巴哈台山中,海兰察奋力追击赶上他,将他射于马下,生擒回营。
事后叙功,海兰察被赐号为额尔克巴图鲁,擢二等侍卫。不久,被提拔为一等侍卫,画像被悬挂于紫光阁功臣像中,乾隆帝亲自题写赞词:“于塔巴台,射巴雅尔。是其伟绩,勇鲜伦比”。
海兰察号称大清的救火队长,哪里有搞不定的叛军,乾隆就派他去哪里。比如第二次平定大小金川之战中,面对位于川藏边境——建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雪山峭壁上的小金川官寨,海兰察率数百敢死队,趁夜色从悬崖后方攀援而上,如同天降神兵,一举歼灭金川藏军,立下大功!
1792年,在反击廓尔喀入侵西藏的战役中,海兰察率一千索伦劲旅,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上穿插作战,与号称“世界最强雇佣兵”的廓尔喀武士较量!
热索桥之战中,廓尔喀军抽掉桥板,在对岸以火枪据守,桥面本身仅容一人过去,桥下是湍急水流。海兰察命部分索伦劲旅从上游绕过去牵制,又指挥清军从正面猛攻,飞夺热索桥!之后攻入尼泊尔本土,一路推进,屡次击败廓军,兵临加德满都。
还有,在征缅、平台湾林爽文、镇压甘肃回民起义等诸多难啃的战役中,只要“海超勇”一出马,肯定拿下!
据说其所用之弓在十二力以上(能用清弓七力之人即为百里挑一的精锐)!
有清一代近三百年,他是唯一一位完全凭借战功晋升至一等公爵的基层士兵。
三、壮勇巴图鲁•湘军第一悍将——鲍超。
鲍超,字春霆。重庆奉节人,家境贫寒,行伍出身。号称湘军第一悍将。
被清廷两次授予巴图鲁名号——壮勇巴图鲁、博通额巴图鲁,这在清代的汉人将领中极为罕见。
鲍超所部称之为霆军。曾国藩自己说过,“左宗棠之楚军、李鸿章之淮军,以及自己所辖的湘军各部,均不及鲍超之霆军”。
鲍超“年十七入行伍”,作战极为勇猛,经常率领少数兵力跟大队敌军正面硬刚!而且每次都冲锋在第一线!悍不畏死!
我们知道,关二爷号称“武圣”,有经典叫“刮骨疗毒”,谈笑自若,为万世敬仰。
我们来看看鲍超:咸丰七年,清军进攻九江要塞小池口,太平军死守,清军屡攻不下,这时上级派鲍超出马——清史稿载:鲍超身先士卒,率军猛攻,在剧烈战斗中“枪子贯入顶,右脑脑浆随子迸出,昏绝两日复苏,又滚木打伤左手伤筋,枪子贯穿右膝”。然后歇了几天,又上去打!最终攻克小池口要塞!
每次看到这段,我都不知道说啥。
太平天国晚期最厉害的是英王陈玉成,屡次击败湘军精锐。但陈玉成最惧怕的就是鲍超!
在最关键的太湖小池驿之战中,陈玉成率大军围攻鲍超部,清军总指挥胡林翼见太平军势大,命鲍超撤军。鲍超言道:“狗逆虽悍,能奈我何”!(清军称陈玉成为四眼狗,因陈玉成双眼下各有一黑斑)。
坚持以劣势兵力阻击陈玉成,霆军所搭棚帐及营垒全部被太平军猛烈炮火夷为平地!鲍超率军在壕沟中来回穿插,伤亡巨大但死战不退,最终击败陈玉成长达半个多月的连续进攻(三千霆军VS五万精锐太平军),取得了决定太平天国命运的安庆攻防战之外围作战的最关键胜利。
实事求是的说,如果没有这个胜利,清廷要平定太平天国起义不知道还要等到猴年马月。
1867年,在平定捻军最关键的尹隆河之战中,面对捻军精锐骑兵(捻军大多为骑兵,曾在1865年高楼寨之战中全歼僧格林沁带领的蒙古骑兵),此时的捻军刚刚击败了淮军王牌部队刘铭传部,士气高昂!
鲍超临危不惧,指挥所部霆军以少胜多,恶战一场,一举歼灭捻军主力,堪称奇迹!
在1880年代的“中俄伊犁争夺”以及“中法战争”中率军驻防关键位置,为俄人、法人所畏惧。
鲍超一生参加过500场以上战役,身被伤100多处。光绪十二年(1886年)逝世,谥忠壮。
毫不夸张的说,鲍超统帅的霆军是晚清最能打的军队,鲍超本人是晚清第一巴图鲁!
那个闯南京明十三陵的那个,最后被打了而且辫子被剪了的那位满清战士,我觉得他应该是满清第一巴图鲁
兔兔终结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