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和红楼梦谁才是四大名著之首?

回答
在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水浒传》和《红楼梦》的地位都极其重要,并各有千秋。要说谁是“四大名著之首”,这其实是一个没有定论且带有一定主观性的问题,因为“首”的衡量标准可以有很多维度,比如对后世的影响力、文学艺术价值、思想深度等等。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比较和探讨这个问题:

《水浒传》:英雄的史诗,江湖的传奇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以其生动的人物塑造、跌宕起伏的情节、粗犷豪迈的语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品特点及影响力:

英雄群像的塑造: 《水浒传》最鲜明的特点在于其成功塑造了梁山一百单八将这一庞大而各具特色的人物群像。从家喻户晓的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到个性鲜明的李逵、燕青,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出身、性格、遭遇和命运。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他们的忠肝义胆、侠肝义胆、以及在压迫下的反抗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反抗精神的张扬: 小说深刻揭示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歌颂了普通百姓在黑暗统治下的反抗斗争。梁山好汉们“替天行道”的口号, resonated with generations of people who felt oppressed by injustice. 这种反抗精神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历史意义。
江湖义气的描绘: 《水浒传》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充满江湖气息的世界,兄弟情义、江湖规矩、恩怨情仇构成了小说的核心张力。这种江湖文化对后世的文学、戏剧乃至民间信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白话小说的典范: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成熟的标志之一。其语言通俗生动,贴近生活,极大地促进了白话小说在民间传播和发展,为后来的白话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方面: 许多后来的小说,特别是描写侠义故事和农民起义的作品,都受到了《水浒传》的启发和影响。比如《三侠五义》等。
文化方面: 梁山好汉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心中英雄和义气的象征。许多成语、俗语都来源于《水浒传》,如“逼上梁山”、“替天行道”、“仗义疏财”等。
戏剧和影视: 《水浒传》的故事被改编成无数的戏曲、评书、电影和电视剧,持续活跃在中国的文化舞台上。

《水浒传》的“首”之所在:

如果以开创性、历史影响力、以及对大众文化的影响深度来衡量,那么《水浒传》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之首”。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白话小说,以其强大的叙事能力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普及了中国文学的魅力,塑造了集体记忆中的英雄形象,其对底层人民的反抗精神的歌颂,也使其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时代的镜子,人性的百科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巅峰,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庞大的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过程,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品特点及影响力:

百科全书式的社会画卷: 《红楼梦》不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幅描绘清代贵族社会生活的宏大画卷。它详尽地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的日常生活、礼仪制度、衣食住行、诗词歌赋、饮食医药、甚至园林建筑等方方面面,堪称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深刻的人性洞察: 《红楼梦》最令人称道的是其对人性的复杂性和细腻的刻画。作者曹雪芹以其卓越的洞察力,深入剖析了封建社会下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纠葛、性格矛盾。无论是宝黛的纯真爱情,还是王熙凤的精明泼辣,亦或是丫鬟们的悲惨命运,都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深刻的悲剧性。
艺术手法的极致: 《红楼梦》在艺术手法上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结构精巧: 小说结构宏大而严谨,情节跌宕起伏,首尾呼应,伏笔千里。
人物塑造立体: 人物形象丰满真实,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绝非简单的脸谱化。
语言艺术高超: 语言优美、典雅,又生动传神,富有韵味。尤其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展现其性格和内心世界。
象征与隐喻: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手法,如宝玉的通灵宝玉、黛玉的葬花、晴雯撕扇等,都具有深刻的寓意。
思想的深度与悲剧意蕴: 《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衰败、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对虚伪人性的批判,都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其悲剧性不仅体现在爱情上,更体现在对人生无常、红颜薄命的慨叹,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意义和普遍的哲学思考。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方面: 《红楼梦》对后世文学,特别是现实主义创作、女性文学以及心理描写等方面,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许多作家将其视为学习的典范。
学术方面: 围绕《红楼梦》的研究形成了庞大的“红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可见其艺术和思想价值之巨。
文化方面: “红楼梦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中描写的很多事物、习俗、人物形象都成为中国文化符号。

《红楼梦》的“首”之所在:

如果以文学艺术的精湛程度、思想的深刻性、以及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力来衡量,《红楼梦》无疑可以被视为“四大名著之首”。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在艺术和思想上的最高成就,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超越了时代,至今仍能引发深刻的共鸣和思考。

谁是“首”?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回到最初的问题:水浒传和红楼梦谁才是四大名著之首?

正如前面所说,这是一个没有绝对答案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

从“开创性”和“大众传播性”来看: 《水浒传》更倾向于“首”。它是中国白话小说的里程碑,其故事和人物深入人心,对大众文化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从“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来看: 《红楼梦》更倾向于“首”。它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巅峰,其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精湛性是无与伦比的。
从“代表性”来看: “四大名著”本身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说法,并没有官方或学术上的明确排名。它们各自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不同侧面和最高成就。

更合理的说法是:

《水浒传》和《红楼梦》都在各自的领域内达到了巅峰,并且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小说最辉煌的篇章。

与其争论谁是“首”,不如欣赏它们各自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如果你喜欢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喜欢鲜活的人物群像和江湖豪情,那么《水浒传》就是你的不二之选。
如果你钟情于细腻的人性剖析,喜欢精雕细琢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社会洞察,那么《红楼梦》将是你的最佳读物。

总而言之,《水浒传》和《红楼梦》都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共同铸就了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辉煌。谁是“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中汲取艺术的滋养、思想的启迪,去理解那个时代,去感悟人生百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水浒传》与《红楼梦》结构上的八种相似

一个划时代的小说开创者,一个是数百年文学经验的集大成者,非要排出第一或第二来,对这两部名著来讲,未免都有些不敬。

表面上看,《水浒传》和《红楼梦》非常不同。

水浒写的是男人,红楼写的是女人;水浒讲的是绿林江湖,红楼讲的是贵族生活。

但从整部小说的叙事结构来看,两者存在非常多的相似性,在写作上具有明显的借鉴关系。

当然,《红楼》的经验未必是直接来源于《水浒》。

两者之间存在长达三百年左右的时间差,在此期间,大量古典小说发展、拓展了由《水浒传》开创白话小说写作技巧。

因此,所谓的“借鉴”应该是一个累积和递进的过程,比如:

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或,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尽管《水浒》和《红楼》的作者至今尚未有定论,在成书过程中,也经历了多人改写、增补,但是,一种文学创作上的脉络却始终没有中断。

不论这些写作者是谁,他们在有意、无意之间,都完善、传承并且发展了前人的写作经验,将中国的小说创作向前推进。

本文罗列了《水浒》与《红楼》在叙事结构上的八种相似之处,从中可以窥见一脉相承的因循关系。

一、天命灵石

1、贯穿始终的线索

金圣叹评《水浒》时说:“一部大书,以石碣起,以石碣止,奇绝。”

《红楼梦》别名“石头记”,以一块“通灵宝玉”充当整个故事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2、立于山上

《水浒》的石碣,先立在信州龙虎山上清宫的伏魔殿里,后降落到水泊梁山的忠义堂前。

《红楼》的顽石,先立在大荒山无稽崖的青埂峰下,后又重新回到原来的所在。

3、都是“神迹”

伏魔殿里的石碣是前代老祖天师用来镇住魔王的,青埂峰上的顽石是女娲准备用来补天的。

梁山上的石碣是“天眼一开”,从天而降,红楼的顽石是女神亲手炼造而成。

4、承载了“天命”

梁山的石碣上,两侧分别刻着“替天行道”、“忠义双全”八个字。

红楼的通灵宝玉上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铭文。

5、石碣上刻着姓名,顽石上刻着故事

水浒的开头,洪信太尉见到石碣时,上面刻着龙章凤篆,天书符箓和“遇洪而开”。

后来,梁山好汉见到的石碣,上面用蝌蚪文写着108人的星号、绰号、姓名,并刻着星辰南北二斗。

红楼的开头,空空道人第一次见到顽石时,上面字迹分明,编述历历,写着“历史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小说的结尾,他第二次见到顽石,上面字迹依然如旧,“后面偈文后又历叙了多少收缘结果的话头”。

6、与“水”、“木”的关系

水浒的“石碣”与“水”关系密切,梁山有八百里水泊,第一次与官军大战,就是在山脚下石碣村的湖荡里。

红楼的顽石与“木”关系密切,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决定以“泪”报恩,订下“木石前盟”。

二、女仙指路

1、传授奥义

水浒里,宋江半夜里误入还道村的“玄女之庙”,南柯一梦,梦中有九天玄女下凡,向他授三卷天书。

红楼里,贾宝玉到秦可卿房里午睡,梦中警幻仙姑引他入“太虚幻境”,听十二支《红楼梦》曲词。

2、同出道家

两位女仙都是道家的神祇,一个司掌天下战事与安危,一个掌管“风情月债”各种“情案”。

3、教母

九天玄女奉玉帝之命,向宋江说破百八人的前世今生,并指明未来的出路,引导他们“去邪归正”。

警幻仙姑受贾府宁、荣二公之灵的委托,要引宝玉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并借可卿传授云雨之事。

4、先知

九天玄女给出的四句法旨,提纲挈领,提前预言了故事的发展,成为贯穿整本小说的重要线索,有“草蛇灰线”的作用。

警幻仙姑让宝玉听的十二支曲词,也预演了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走向,使得第五回成为全书叙事的又一关锁,同样“伏脉千里”。

5、守护者

九天玄女在后期的情节和战斗中,又多次出现,或预言凶吉,或传授计谋,是水浒众好汉的“保护神”,作用类似于《西游记》里的观音。

警幻仙姑在第一回中以“木石姻缘”的撮合者形象出现,也是宝黛关系的推进者,也有类似观音“一路护送”的功能。

三、如梦如幻

1、以“梦”为纲

“智取生辰纲”之前,晁盖梦见北斗七星,金圣叹批道:

此处为一部大书提纲挈领之处,晁盖为一部大书提纲挈领之人,而为头先是一梦,可见一百八人、七十卷书,都无实事。

《红楼梦》里,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回应顽石思凡,说红尘中的“乐事”,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甲戌本在这八个字旁侧批曰:

四句乃一部之总纲。

2、次要角色的梦:起和收

梁山聚义,起于晁盖一梦,梦见北斗七星坠于自家屋脊之上;全书结尾,是宋徽宗一梦,梦中游水泊梁山,与百八将的魂魄相见。

红楼故事,起于甄士隐一梦,梦见一僧一道讲顽石的前生;全书结尾,是贾雨村一梦,梦中空空道人携《石头记》的抄本前来找他。

又及:

金圣叹批改的贯华堂本《水浒》,以卢俊义一梦结尾,并且自批道:

晁盖七人以梦始,宋江、卢俊义一百八人以梦终,皆极大章法。

虽然这一梦是他自己杜撰的,但这句批语仍然适用于《水浒》的百回本和百二十回本。说明金圣叹充分认识到了“梦”在《水浒》结构上的重要作用。

3、主角的梦:重要线索

宋江遇九天玄女,贾宝玉遇警幻仙姑。

他们两位都是承接天命的人,故事中,所有人的命运只向他们一人展示,这个过程都在“梦”中完成。

4、预言的梦:提示灾祸

水浒第六十五回,晁盖在宋江梦中显灵,提示他将要生病。

红楼第八十六回,贾母亲口说,元妃独自一个人到她梦里,交待“荣华易尽,须要退步抽身”。

5、告别的梦:黄泉引路

水浒里,宋江、李逵死后,托梦给吴用、花荣,第一是为辞行,第二是道出自己的死因真相,第三是请他们前来看视,但实际上是接引他们共赴黄泉。

红楼里,秦可卿临死前,托梦给凤姐,第一也是辞行,第二是说出对贾府未来的担忧,第三是给出了两条解决方法和两句赠言。

在后面“鸳鸯殉主”的环节里,秦可卿再度现身,这里的作用就是充当“黄泉引路人”,接引她赴“太虚幻境”。

四、魔君下凡

1、转世历劫

水浒百八将是天星出世,只因魔性未断,道行未完,所以罚到人间替天行道,修炼功果。历劫功成之后,天星归位,重登紫府。

红楼的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因为凡心偶炽,下凡造历幻缘,历劫完成,也是复归原位,“两番人作一番人”。

2、魔君与魔王

水浒的天罡、地煞被称为“魔君”,红楼的宝玉号称“混世魔王”,本质上都是“明贬暗褒”的写法。

3、投胎之地

水浒天星出世,是在“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

红楼顽石投胎,专门选了“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

4、聚散离合

水浒众星宿历经百千曲折,完成梁山聚义,成就“水泊中的英雄地”。尽管发誓“生死相随,誓不相舍”,但最终还是十停去七,风流云散。

红楼女儿聚会,从黛玉入贾府开始,宝钗、湘云、妙玉、宝琴、邢岫烟等陆续前来,遂成“大观园里的女儿国”,但最后也是家业散尽,逐一离去。

两部大书概括起来,全都是“聚散离合”,命比纸薄。

5、星主和花主

水浒里,宋江被称为“星主”;红楼里,贾宝玉有“绛洞花主”之名。

五、天罡地煞与正副簿册

1、古典小说喜欢给主角排名、列榜单的风气从《水浒传》开始。

先有了梁山上天罡、地煞的排座次(或可称为“忠义榜”),接着又有了《封神演义》里的“封神榜”。

在现实中,各种仿《水浒》的榜单也接连问世。

明代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列了《东林点将录》;清代乾隆间年,舒位排出了《乾嘉诗坛点将录》,都使用水浒里的绰号乃至星号,给政坛、诗坛的人物排名,后者还附上了每个人的小传和赞语。

两个《点将录》实际上都有109人,包含“托塔天王”

到了红楼,“太虚幻境”的橱里,收藏着一系列簿册,脂砚斋庚辰本说,里面藏的是“警幻情榜”。

2、和水浒把人物分成“天罡、地煞”一样,红楼女儿按身份也有主次之别,有“正册、副册、又副册”。

3、水浒好汉出场时有赞诗,红楼女儿在“薄命司”里有判词

六、三层结构

《水浒》和《红楼》在主角人物以及故事主线之外,都各有三层围绕着他们的叙事结构。

1、主角和主线

居于《水浒》故事核心的主角是108位梁山好汉,以及他们的敌人、仇人,核心主线是好汉们四方汇聚、最后消亡,辅线是大宋社会的各种乱象。

居于《红楼》故事核心的主角是大观园里的男男女女,从主子到下人,核心主线是贾宝玉的感情经历,辅线是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

2、第一层:具有寓言功能的“人”

水浒的外围第一层人物是“三个太尉”:洪信、高俅、宿元景。

他们以人的面貌出现,穿梭在故事发展主线里,一个“放”、一个“逼”、一个“收”,促成了好汉们出世、聚义、招安的命运。

红楼的外围第一层人物是:宁荣二公、贾元春和秦可卿。

他们也是以人的面貌出现,但能够清醒地看到贾府的命运,也都试图以不同的方式阻止和化解这个危机,却没能成功。

他们在贾府盛极时出现,给出预言;在败落时再次出现,发出叹息。

3、第二层:亦人亦仙的僧和道

水浒第二层人物是:鲁智深的师父智真长老和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

这两位是亦人亦仙的形象,知道徒弟的前世来生,能够与上天沟通,并给出各种偈语作为预言,还传授秘诀来化解危机(如罗真人授公孙胜“五雷天罡正法”破高廉法术)。

红楼第二层人物是:茫茫大士(癞头和尚)、渺渺真人(跛足道人)。

他们同样忽人忽仙,也知道主角的前世来生,能够与警幻仙姑沟通,曾经试图度化甄英莲、林黛玉出家,也送过甄士隐四句偈语,还给过薛宝钗金锁和“冷香丸药方”,给过贾瑞“风月宝鉴”,都是在传授方法以期化解危机,其作用和真长老、罗真人的“师父”角色类似。

4、第三层:主宰一切的神

水浒第三层人物是:九天玄女以及没有露面的“玉帝”,是纯粹的神,也是所有事件的主宰。

红楼第三层人物是:警幻仙姑,也是纯粹的神,总管尘世所有风月男女之事。

七、开篇隐喻

表面上看,《红楼》开篇说“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失落无考”,而《水浒》貌似有一个明确的时间: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

但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已经去世6年的范仲淹还在启奏关于瘟疫的事,正是由他提出了去信州龙虎山请张天师来做罗天大醮的主意。

洪信太尉去请的“虚靖先生”张继先,是道家正一派第三十代天师,他要在34年后才出生。

也就是说,范仲淹是向后穿越了,而张天师则是向前穿越。

另外,按史书记载,嘉祐三年前后并没有什么瘟疫,倒是发生了另外几件事:

其一是大宋决定开始治理黄河,“以葛家岗新开河为永济河,凡役工六十三万”;

其二是王安石写下了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前者是真正的洪水,结果是治理无效,梁山八百里水泊(巨野泽)就是由于黄河的泛滥才得以形成。

后者是政治上的“洪水”,引发了政坛的动荡。

牵连起范仲淹、张继先一前一后两位真实人物的,是历史上并不存在的“洪信太尉”。他之所以姓“洪”,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谓“洪水猛兽”,108个魔君(猛兽)“遇洪而开”,顺理成章。

《水浒》用一个“真”的时间,推出了一系列“假”的人物,意在提醒读者,这一切皆是虚幻。

这样开篇,和《红楼》以“荒唐演大荒”的大荒山无稽崖,有异曲同工之处。

同时,《水浒》这种给人物起名的方式,对真实历史的隐喻处理,几乎完全被《红楼梦》所继承,并得到了发扬光大。

又及:

《水浒》在名字上,很少使用索隐法,但并不是没有。

除了“洪信”之外,“宿元景”的名字也是隐喻之一。

宿,即星宿;元景,即原来的景象。

所以“宿元景”这一人物的作用,就是负责促进招安,让108个天星完成道行,重新归位。

八、出场次序

1、第一人

水浒故事的第一个人物高俅登场之后,时间线一下子恢复了正常,表明从“魔幻时间”进入了“真实时间”,开启了现实主义的叙事阶段。

红楼故事从第一个人物甄士隐登场后,同样进入了现实尘世,时间线也是连贯的。

2、第一个故事

在现实现世中,《水浒》讲的第一个故事是“高俅发迹”。

乍看上去,高俅的人生经历和梁山好汉没有关系,但从小说的主题看,高俅的平步青云直接揭示了社会混乱的根源,所谓“乱自上作”。

高俅的成功史,是梁山崛起的背景。

《红楼》讲的第一个故事是甄家的败落。

“甄(真)事”是“贾(假)事”的背景,这个“真”的底色反衬出了“假”的繁华,就如同元宵夜的灯火,埋藏着“霍启(祸起)”的危机。

3、收尾的人

给水浒故事收尾的人还是高俅,他伙同杨戬,毒死了宋江、卢俊义,水泊里的轰轰烈烈从此划上句号。

给红楼故事收尾的人还是甄士隐,他揭示了贾府还能“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女儿英莲甚至为薛家遗一子以继宗祧。

但是,明眼人不难看出,这个“圆满”的结局,和《水浒传》最后那句“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一样,只是为悲剧蒙上了一层面纱。

4、第二人

《水浒》第二个出场的人物是王进,由他引出了第一个梁山好汉史进。

《红楼》第二个出场的人物是贾雨村,由他引出了第一个大观园里的女子林黛玉。

王进是史进的师父,贾雨村是林黛玉的老师。

5、从西到东、从南到北

《水浒》主要的场景在梁山,但王进得罪高俅,逃离东京后,却往西走到了延安府,是东西殊途。

《红楼》主要的场景在京城,但贾雨村中进士,被革职之后,却游历到维扬,成了林家的西宾,是南辕北辙。

不过,红楼梦里,贾雨村在故事结尾再次出现,完成了首尾呼应,而水浒传里的王进却一去不返,杳无踪迹,极大可能是撰写前几回的作者未能完成自己的写作计划,中途搁笔。

尾声

上面所列的八种相似点,都是小说叙事结构层面上的,其实,《水浒》与《红楼》在人物和情节层面上,也颇有相似之处。

这里稍举一例。

两部小说里,都有一种“借粗人妄语,一语道破天机”的写作方法。

在《水浒》里,李逵经常口不择言,当众发作,很多时候都是说出了宋江不方便说的话。

如大破无为军之后,宋江跪下请大家上山,李逵就直接跳起来大叫:“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

在《红楼》里,焦大、李嬷嬷,乃至薛蟠都干过同样的事。

焦大的醉骂揭出了宁府的隐情,李嬷嬷几次点破宝玉和袭人的关系,薛蟠也直接道出过宝钗对宝玉的心思。

这种借醉言妄语,说出天机的技巧,古代批评家已经注意到。

金圣叹批过:

一路写宋江权诈处,必紧接李逵粗言直叫,此又是画家所谓反衬法。读者但见李逵粗直,便知宋江权诈,则庶几得之矣。

(老金一贯是“宋黑”,请忽略其立场)

清代的姚燮在《读红楼梦纲领》中有云:

王(疑为笔误,应为“李”)嬷嬷妖狐之骂,直诛花姑娘之心,蟠哥哥金玉之言,能揭宝妹妹之隐。

这种方法可能继承自《西厢记》中“红娘”的言行,只不过她是聪明伶俐的,是“慧者有心”,后来被《水浒》和《红楼》反用了,变成了“愚人无心”。


2022.3.19

user avatar

人与书之间,也讲究缘分。你和红楼梦,目前还没有缘分,仅此而已。

能与它们都有缘分,我觉得仿佛赚了十个亿。祝愿你某一天看见这个问题,能取笑一下年轻的自己。

——————分割线——————

我又收到题主一个问题的邀请,说感觉红楼梦“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是狗屁道理,自己越来越喜欢水浒传。

这是题主的近期提问:




这个题主应该只是个挑事儿的,或者说想显示一下自己欣赏水平多么与众不同。大家其实不用浪费口舌了。

顺便奉劝题主一句,一个问题提多遍也并不是就会显得你更有道理,只能是浪费大家的时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水浒传》和《红楼梦》的地位都极其重要,并各有千秋。要说谁是“四大名著之首”,这其实是一个没有定论且带有一定主观性的问题,因为“首”的衡量标准可以有很多维度,比如对后世的影响力、文学艺术价值、思想深度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比较和探讨这个问题: 《水浒传》:英雄的.............
  • 回答
    哎呀,说到四大名著,咱们平时聊得最多的就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感觉《水浒传》和《红楼梦》好像在影视改编上,确实没有像前两者那样遍地开花,这事儿细琢磨一下,还真挺有意思的。不是没有相关电影,而是相对来说数量比较少,而且影响力、受欢迎程度可能跟《三国》、《西游》比起来,确实差了点意思。咱们先说说为.............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大胆又有趣的想法!要将《水浒传》的粗犷豪迈变成《红楼梦》的细腻婉转,或者反过来,那可真是要动大手术,而且得是极有功底的刀法。我这就来试试,把这两种风格的大山搬一搬,看看会是什么景象。如何将《水浒传》写出《红楼梦》的味道?这就像是要把一块粗石打磨成温润的玉,把一声咆哮化为一声低语。核心在于“.............
  • 回答
    你提到你爸不让你看《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作为准初三的学生,他这样做是否正确?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对”或“错”,更多的是取决于你爸爸的想法、他对你成长的考量,以及你个人的情况。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理解你爸的顾虑你爸作为长辈,自然希望你有一个健康、.............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问得也相当到位。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三位师兄弟“能说”,《红楼梦》这位“大小姐”就显得“不接地气”了。要说清楚这事儿,咱们得从评书这门艺术说起,再对比这四部书的“体质”,就一目了然了。评书的“好日子”:怎么来的,需要啥?评书,简单说就是.............
  • 回答
    .......
  • 回答
    水浒传和金瓶梅中都出现了西门庆和武松的情节,这确实是一个有趣且常被讨论的问题。关于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抄袭”,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从现代法律意义上的“著作权抄袭”来看,这两部作品之间不存在抄袭关系。 时代背景不同: 《水浒传》的成书年代大致在元末.............
  • 回答
    水浒传里宋江和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你说他们俩性格都挺软弱的?这话可有意思了,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别看他们一个梁山泊的头领,一个三分天下的开创者,论起个人能力,好像都不是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猛将,也不是那种聪明绝顶、运筹帷幄的军师。但说他们“软弱”,这词儿用得,得看从哪个角度去理解了。先说宋江。这人吧.............
  • 回答
    关于《西游记》和《水浒传》里塑造的那些“色中饿鬼”般的人物,以及他们是否代表了真实的僧侣群体,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承认,这两部小说里确实有不少僧人形象,他们要么贪恋美色,要么欺男霸女,总之跟普度众生的“佛系”形象差了十万八千里。比如《西游记》里的 猪八戒,那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那些久违的江湖豪情。如果让我选,我想我会选择鲁智深。当然,我知道很多人会选林冲,那份隐忍和悲壮确实令人动容。宋江那种笼络人心的本事也令人佩服,虽然他后来的结局让人唏嘘。但是,鲁智深,这个人身上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朴实和真诚。你想啊,跟鲁智深做朋友,最大的好处就是他够义气.............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把《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和《水浒传》里的吴用对调一下,那可真是要搅得天翻地覆了。咱们就一点一点掰开了揉碎了说说,看看会发生什么。首先,咱们先想想诸葛亮到了梁山,会是啥样。 梁山聚义的“升级版”:梁山好汉聚义,更多的是因为官逼民反,受压迫而反抗。这批人虽然有勇有谋,但.............
  • 回答
    之所以人们很少因为“烂尾”去批判《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原因非常复杂且多方面,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历史的偶然性与艺术的必然性之辩: 历史的“未完待续”: 《三国演义》描绘的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而那个时期的历史本身就不是一个戏剧性的、一个明确的“终点”。它以司马炎统一中国,西晋建.............
  • 回答
    在《水浒传》这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中,武松和燕青无疑是两位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盖世猛将。他们都以非凡的武艺和过人的胆魄在梁山泊大放异彩。若要论及两人在徒手搏斗中的高下,这可是一个让众多好汉都饶有兴致的讨论话题。先来说说这位“行者”武松。他的厉害,那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景阳冈打虎,可谓是武松成名的第一笔浓.............
  • 回答
    水浒传里,施管营和张团练都是有那么点“势”的人,按理说,他们手下有兵,也算官场里的人,用些阳谋、阴谋,或者摆开架势走点程序,都能拿到快活林。可偏偏,他俩一个比一个会玩阴的,手段那叫一个“下三滥”,把个快活林搞得鸡飞狗跳。这事儿不能光怪他们,得从几个方面细掰扯掰扯。一、 快活林这块“肥肉”有多诱人?首.............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设想!水浒梁山好汉大战岳家军,这可不是件小事,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抛开那些花哨的形容,就从兵力、将领、战术和装备这几个硬指标来掰扯掰扯,看看谁更有胜算。兵力对比:数量与质量的较量梁山泊的“主力”自然是那一百零八将,加上附属的喽啰,人数众多,声势浩大。他们经历过无数次打家劫舍、.............
  • 回答
    《水浒传》中,林冲和卢俊义作为梁山好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被发配的经历确实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并非偶然,而是作者施耐庵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以及主题表达上精心安排的结果,旨在通过这种对比和呼应,深化人物的悲剧性,揭示社会现实的黑暗,并为他们最终走上梁山埋下伏笔。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 回答
    要分析吕方在《水浒传》后期武力值是否比前期有所长进,通过对比曾涂和石宝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需要注意的是,直接的、明确的对比论证在书中并不存在,更多的是通过间接的线索和对战结果来推测。 吕方的武力值变化,其实是一个比较微妙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吕方前期的武力展现:吕方是宋江在清.............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头说起。西门庆这个人,你不能光看他有钱有势,就以为他是个会享受生活的主儿。他呀,骨子里是个极度膨胀、自私自利、又特别喜欢占有和掌控的男人。他身边女人多,有几个“老婆”,但那都是些什么人?首先,我们得看看他身边的“老婆”都是怎么来的。 吴月娘: 这是他的正室,也是他最有权势的妻子。但.............
  • 回答
    水浒传里,石秀劝杨雄杀掉他的妻子潘巧云和丫鬟迎儿,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生气的,也挺让人琢磨的。要说石秀为什么这么执着,还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看:1. 石秀的“义气”和“恩情”石秀这个人,最讲究的就是“义气”。他认定了杨雄是兄弟,那就掏心掏肺地对待。当初,杨雄因为得罪了人,被下了狱,是石秀冒着生命危险去劫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